余姚市志(1988-2010)

余姚市志(1988-201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余姚市志》(1988—2010),历经五年编纂,终于正式出版,这是余姚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早在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又孕育和繁荣了姚江文化,不仅产生越窑青瓷这一无与伦比的窑制工艺,而且出现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等光耀史册的人物,余秋雨为《姚江文化史》所作《序言》中说:“在近两千年中,姚江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经络中一个很关键的穴位。”抗日战争时期,姚江儿女浴血奋战,英雄业绩可歌可泣,尤其是以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谱写了四明山

内容时限: 1988-2010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版权页
《余姚市志》编纂委员会
《余姚市志》编纂人员
主要采写人员

凡例
目录页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政区
-- 第二章 街道
-- 第三章 乡镇
第二编 地质 地理
-- 第一章 地质及其灾害预防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姓氏
第四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三章 园林绿化
-- 第四章 城市公交
-- 第五章 旧城改造
-- 第六章 城市管理
-- 第七章 集镇建设
第五编 城乡一体化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化
-- 第二章 统筹区域发展
-- 第三章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
第六编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环境质量
-- 第二章 环境污染
-- 第三章 环境污染防治
-- 第四章 环境监察和监测
-- 第五章 生态市建设
第七编 水利
-- 第一章 水库 山塘
-- 第二章 堰闸 海塘 围垦
-- 第三章 防洪治涝
-- 第四章 饮用水工程
-- 第五章 农田水利
-- 第六章 水利体制改革
第八编 交通 邮政
-- 第一章 公路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三章 航道
-- 第四章 桥梁 隧道 渡口
-- 第五章 运输
-- 第六章 交通体制改革
-- 第七章 邮政
第九编 电信 信息化
-- 第一章 电信业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电信业务
-- 第三章 移动和联通业务
-- 第四章 信息化建设
第十编 公用事业
-- 第一章 给排水
-- 第二章 排污
-- 第三章 供气
-- 第四章 发电和供用电
-- 第五章 供热
第十一编 经济总情
-- 第一章 经济趋势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第十二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农业区划与结构
-- 第三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四章 现代农业
-- 第五章 农业产业化
-- 第六章 种植业
-- 第七章 林业
-- 第八章 畜牧业
-- 第九章 渔业
-- 第十章 农业执法
-- 第十一章 农机
第十三编 扶贫开发
-- 第一章 扶贫领导机构和单位
-- 第二章 扶贫措施及成果
-- 第三章 对口扶贫
第十四编 工业企业改革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
-- 第二章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
-- 第三章 乡镇企业改革
第十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国有、集体和个私工业
-- 第二章 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
-- 第三章 行业门类
-- 第四章 企业技术改造
-- 第五章 企业品牌
-- 第六章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第十六编 开发区 园区
-- 第一章 开发区类型
-- 第二章 余姚经济开发区建设
-- 第三章 余姚工业园区建设
第十七编 建筑 房地产
-- 第一章 建筑业
-- 第二章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章 房地产业
第十八编 国内商贸 服务业
-- 第一章 商贸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国有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四章 集体商业
-- 第五章 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个私商业
-- 第六章 商贸流通企业选介
-- 第七章 市场建设
-- 第八章 粮棉油购销
-- 第九章 生产资料购销
-- 第十章 生活资料购销及基地
-- 第十一章 其他重要商品购销
-- 第十二章 传统服务业
-- 第十三章 新型商业业态
-- 第十四章 主要商业街区
第十九编 中国塑料城
-- 第一章 市场兴起
-- 第二章 塑料城建设
-- 第三章 交易模式
-- 第四章 市场服务
-- 第五章 塑料研究及博览会
第二十编 开放型经济
-- 第一章 外贸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三章 利用港澳台资和外资
-- 第四章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第五章 国内经济技术协作
第二十一编 金融
-- 第一章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章 金融监管及其秩序整顿
-- 第三章 经营机构
-- 第四章 银行主要业务
-- 第五章 保险业务
-- 第六章 证券、期货业务和债券
第二十二编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及开发
-- 第二章 旅游景观
-- 第三章 旅游促销与效益
-- 第四章 乡村旅游
-- 第五章 主题活动和特色项目
-- 第六章 旅游管理和服务
第二十三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财政
-- 第三章 税务
-- 第四章 国有资产管理
第二十四编 口岸管理
-- 第一章 海关
-- 第二章 出入境检验检疫
-- 第三章 海事管理
-- 第四章 出入境人员管理
第二十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二章 审计
-- 第三章 价格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六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第七章 统计
-- 第八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九章 招投标管理
-- 第十章 安全生产监督
-- 第十一章 行政审批管理
第二十六编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各级党组织
-- 第三章 市委重要决策
-- 第四章 纪检监察
-- 第五章 组织工作
-- 第六章 宣传工作
-- 第七章 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章 党校教育
-- 第九章 党史工作
第二十七编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代表和会议
--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履行职责
-- 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八编 地方人民政府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二章 政务运作
-- 第三章 重要政务
-- 第四章 信访
-- 第五章 外事 侨务 涉台事务
-- 第六章 档案
-- 第七章 地方志
第二十九编 政协余姚市委员会
-- 第一章 委员和会议
-- 第二章 市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职能履行
第三十编 民主党派 工商联
-- 第一章 中国民主促进会余姚支部
-- 第二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余姚支部
-- 第三章 九三学社余姚支社
--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
第三十一编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市总工会
--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余姚市委
-- 第三章 市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五章 市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章 市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章 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八章 市台胞台属联谊会
第三十二编 审判 检察
-- 第一章 审判
-- 第二章 检察
第三十三编 公安 司法行政
-- 第一章 公安
-- 第二章 司法行政
第三十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三章 民兵
-- 第四章 国防动员
-- 第五章 人民防空
第三十五编 教育
-- 第一章 学前教育
-- 第二章 义务教育
-- 第三章 高中段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五章 民办教育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七章 经费 设施
-- 第八章 教育研究和对台对外交流
-- 第九章 教育行政管理
第三十六编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和科普活动
-- 第二章 科技投入和创新
-- 第三章 科技合作和技术市场
第三十七编 文化
-- 第一章 姚剧
-- 第二章 文艺创作
-- 第三章 群众文化
-- 第四章 文化产业
-- 第五章 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八编 广电 报刊
-- 第一章 广播
-- 第二章 电视
-- 第三章 报纸刊物
第三十九编 历史文化遗产
-- 第一章 河姆渡文化遗址
-- 第二章 文物保护
-- 第三章 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
--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五章 学术文献研究
第四十编 医疗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与队伍
-- 第二章 医政与科教管理
-- 第三章 公共卫生
-- 第四章 中西医疗
-- 第五章 预防和监督
-- 第六章 妇幼保健
-- 第七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第四十一编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设施
-- 第二章 体育运动
-- 第三章 体育竞赛
-- 第四章 体育培训和产业
第四十二编 居民生活指数
-- 第一章 经济收入
-- 第二章 生活消费及住房
第四十三编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机构和编制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三章 人才资源开发
-- 第四章 劳动管理
-- 第五章 工资管理
第四十四编 社会保障
-- 第一章 社会保险
-- 第二章 社会救助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四章 社会优抚
第四十五编 社会事务
-- 第一章 城乡基层组织
-- 第二章 民间组织和地名管理
-- 第三章 殡葬
-- 第四章 移民安置
-- 第五章 老龄工作
-- 第六章 婚姻登记和儿童收养管理
第四十六编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风俗
-- 第二章 宗教
第四十七编 方言
-- 第一章 方言特点
-- 第二章 方言分区
-- 第三章 方言变化
-- 第四章 方言分区调查
第四十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三章 前志所记人物名录
丛录
索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