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志

六安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市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1979-1986

出版时间: 1991年09月

目录

封面
六安市志
图片
-- 六安市行政区划图
-- 人民路一角
-- 梅山南路
-- 市区鸟瞰
-- 人民路
-- 解放路
-- 皖西东路
-- 梅山路一角
-- 梅山新村
-- 体育新村
-- 市公共汽车公司停车场
-- 五里郭大桥
-- 窑岗嘴大桥
-- 淠河总干渠运输船只
-- 六安造纸厂车间
-- 六安新华印刷厂彩印车间
-- 市羽绒厂车间
-- 市健康食品厂汽水生产线
-- “一品斋”毛笔
-- 市面粉厂车间
-- 市制鞋总厂车间
-- 市家具厂车间及产品
-- 六安手扶拖拉机厂装配车间
-- 六安机床厂车间
-- 六安轴承厂车间
-- 六安电机厂产品
-- 国营光华无线电仪器厂微波网络分析仪装配生产线
-- 六安淠河化肥厂一角
-- 国营长安机器总厂天柱峰牌吊扇装配车间
-- 市香料厂产品
-- 安微朝阳制药厂产品
-- 市乳品厂饲养的奶牛
-- 市小华山园艺场果园一角
-- 郊区饲养的皖西白鹅
-- 市郊蔬菜生产基地
-- 市第一百货大楼
-- 市百货大楼营业楼层
-- 市百货公司大楼
-- 市百货公司营业间
-- 市供销大楼
-- 市五文化、小百货批发公司大楼
-- 皖西商业大楼
-- 黄大街小商品市场一角
-- 南门农贸市场一角
-- 皖西宾馆四号s楼
-- 皖西宾馆餐厅
-- 皖西宾馆客房
-- 市政府招待所三号楼
-- 市第二中学科学宫
-- 六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楼
-- 市第四中学一角
-- 市职业高中微机教室
-- 市城北小学教室
-- 市直机关幼儿园
-- 市第一人民医院一角
-- 市妇幼保健院
-- 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
-- 市图书馆大楼
-- 皖西博物馆一角
-- 市老干部之家
-- 市工人文化宫
-- 皖西大戏院
-- 人民公园大门
-- 人民公园水榭风光
-- 六安南塔--观音寺塔
-- 文庙大成殿
-- 市境出土的部分文物
-- 六安北塔--多宝庵塔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地 理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一、境 域
---- 二、沿 革
---- 三、区 划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一、地 质
---- 二、地 貌
-- 第三节 气 候
---- 一、类型与特征
---- 二、气 温
---- 三、无霜期
---- 四、降 水
---- 五、湿度和蒸发
---- 六、光能和日照
---- 七、地温与冻土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 一、野生动物
---- 二、野生植物
第二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一、人口变动
---- 二、人口密度
---- 三、人口构成
-- 第二节 人口控制
---- 一、晚婚节育
---- 二、优生优育
---- 三、奖惩措施
-- 第三节 婚姻家庭
---- 一、婚 姻
---- 二、家 庭
---- 三、寿 限
-- 第四节 人民生活
---- 一、职工生活
---- 二、农民生活
第三章 城市建设
-- 综 述
-- 第一节 城市规划及功能分区
---- 一、城市规划
---- 二、功能分区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一、街 道
---- 二、桥 梁
---- 三、排 水
---- 四、路 灯
-- 第三节 供 水
-- 第四节 供电与煤气
---- 一、供 电
---- 二、煤 气
-- 第五节 建筑安装
---- 一、建筑企业
---- 二、建筑设计
---- 三、工程施工
---- 四、建筑管理
---- 五、建筑用地管理
-- 第六节 房屋开发与管理
---- 一、房屋状况
---- 二、房屋开发
---- 三、房屋管理
-- 第七节 园林绿化
---- 一、园 林
---- 二、绿 化
---- 三、古树名花
---- 四、市树市花
-- 第八节 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环境监测
---- 三、环境治理
第四章 工 业
-- 综 述
-- 第一节 纺织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电子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食品工业
-- 第六节 造纸印刷工业
-- 第七节 建材工业
-- 第八节 服装鞋帽工业
-- 第九节 五金工业
-- 第十节 其他工业
第五章 农 业
-- 综 述
-- 第一节 种 植 业
---- 一、蔬 菜
---- 二、粮食作物
---- 三、经济作物
---- 四、林木果树
---- 五、土壤肥料
---- 六、耕作制度
---- 七、植物保护
-- 第二节 养 殖 业
---- 一、家 畜
---- 二、家 禽
---- 三、养 鱼
-- 第三节 农田灌溉
---- 一、水资源
---- 二、灌溉工程
---- 三、灌 溉
-- 第四节 农作机具
第六章 交通邮电
-- 综 述
-- 第一节 公路交通
---- 一、公 路
---- 二、桥 梁
---- 三、公路养护
---- 四、营 运
-- 第二节 水路交通
---- 一、航 道
---- 二、码 头
---- 三、渡 口
---- 四、营 运
-- 第三节 市内交通
-- 第四节 搬运装卸
-- 第五节 邮 政
---- 一、邮路投递
---- 二、邮 件
-- 第六节 电 信
---- 一、电 话
---- 二、电 报
第七章 商 业
-- 综 述
-- 第一节 渠道网点
---- 一、流通渠道
---- 二、购销网点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一、百 货
---- 二、针纺织品及服装
---- 三、五金交电化工原料
---- 四、烟酒糖
---- 五、文化用品
---- 六、日用杂品
-- 第三节 粮油食品购销
---- 一、粮 油
---- 二、肉 食
---- 三、蔬 菜
-- 第四节 生产资料购销
---- 一、工业生产资料
---- 二、农业生产资料
---- 三、废旧物资购销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一、饮食业
---- 二、茶水业
---- 三、旅社业
---- 四、浴池业
---- 五、理发业
---- 六、照相业
---- 七、寄售业
---- 八、洗染业
---- 九、修理业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第七节 集市贸易
第八章 工商管理
-- 综 述
--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市场管理
---- 二、企业登记执照管理
---- 三、经济合同管理
---- 四、商标广告管理
---- 五、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
---- 一、计量管理
---- 二、标准化管理
第九章 财税金融
-- 综 述
-- 第一节 财 政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政管理
---- 四、审计监督
-- 第二节 税 收
---- 一、开征税种
---- 二、税收减免
---- 三、税务管理
-- 第三节 金 融
---- 一、货 币
---- 二、货币管理
---- 三、信 贷
---- 四、储 蓄
---- 五、信托保险
---- 六、债券发行
第十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市委机构
---- 二、代表大会
---- 三、基层组织与党员
---- 四、纪律检查
---- 五、宣传教育
---- 六、统战工作
-- 第二节 民主党派
---- 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二、中国民主同盟
---- 三、中国农工民主党
---- 四、九三学社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一、工 会
----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三、少年先锋队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工商业联合会
第十一章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一、基层选举
----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三、重要提案办理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一、机构设置
---- 二、基层政权机构
---- 三、外事侨务
---- 四、信 访
-- 第三节 人民政协
---- 一、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二、重要政治协商活动
---- 三、委员会(工作组)工作
第十二章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民 政
---- 一、优抚安置
---- 二、社会救济
---- 三、社会福利
---- 四、婚姻登记
---- 五、殡葬改革
-- 第二节 劳 动
---- 一、劳动就业
---- 二、工资福利
---- 三、劳动保护
---- 四、劳动保险
-- 第三节 人 事
---- 一、干部状况
---- 二、干部管理
---- 三、干部奖惩
---- 四、干部离退休
第十三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公 安
---- 一、社会治安管理
---- 二、户口管理
---- 三、交通管理
---- 四、消防管理
-- 第二节 检 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第三节 审 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申诉复查
-- 第四节 司法行政
---- 一、法制宣传
---- 二、民事调解
---- 三、律师事务
---- 四、公 证
第十四章 军 事
-- 第一节 武 装
---- 一、兵 役
---- 二、驻 军
---- 三、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民 兵
---- 一、组 织
---- 二、教 育
---- 三、训 练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 一、人防机构
---- 二、人防工程
---- 三、防空演习
-- 第四节 拥政爱民
-- 第五节 重大兵事记略
---- 一、太平军三占六安城
---- 二、白朗军夜袭六安城
---- 三、大刀会占领六安城
---- 四、六安兵变
---- 五、清水河暴动
---- 六、吴大巷伏击战
---- 七、抗击日本侵略军
---- 八、六安城三次解放
第十五章 文 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一、民间艺术
---- 二、文艺活动
---- 三、单位团体
-- 第二节 戏 剧
---- 一、剧种剧目
---- 二、剧团剧场
-- 第三节 影 视
---- 一、电 影
---- 二、电 视
---- 三、录 像
-- 第四节 著述创作
---- 一、著 述
---- 二、创 作
-- 第五节 报刊广播
---- 一、报 刊
---- 二、广 播
-- 第六节 图书档案
---- 一、图 书
---- 二、档 案
-- 第七节 文物胜迹
---- 一、古遗址
---- 二、古墓葬
---- 三、古建筑
---- 四、革命遗址
---- 五、出土文物
---- 六、名 胜
第十六章 教 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专业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与教学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第十七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医 疗
---- 一、医院诊所
---- 二、医疗护理水平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一、卫 生
---- 二、防 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一、妇女保健
---- 二、儿童保健
-- 第四节 医 政
---- 一、药 政
---- 二、医疗制度
-- 第五节 体 育
---- 一、群众体育
---- 二、学校体育
---- 三、体育设施
---- 四、体育竞赛
第十八章 科 技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机 构
---- 二、学会协会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一、技术引进
---- 二、科技示范
---- 三、科技市场
---- 四、技术培训
---- 五、咨询服务
---- 六、情报交流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农村节能
---- 一、沼 气
---- 二、省柴(草)灶
---- 三、节能水箱
第十九章 方 言
-- 第一节 语 音
---- 一、声 母
---- 二、韵 母
---- 三、声 调
-- 第二节 词 汇
---- 一、常用词语
---- 二、熟 语
第二十章 风 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一、饮 食
---- 二、服 饰
---- 三、宅 居
---- 四、婚 嫁
---- 五、生 育
---- 六、丧 葬
---- 七、礼 俗
-- 第二节 时令习俗
---- 一、传统节日
---- 二、法定节日
-- 第三节 社会陋习
第二十一章 宗教会社
-- 第一节 宗 教
---- 一、佛 教
---- 二、道 教
---- 三、伊斯兰教
---- 四、基督教
---- 五、天主教
-- 第二节 会 社
---- 一、在理教
---- 二、慈云宫
---- 三、三 番
第二十二章 人 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熊一本
---- 涂宗瀛
---- 王兰庭
---- 夏开泰
---- 章元富
---- 邹廷淦
---- 吴宝才
---- 王绍虞
---- 张韵楼
---- 刘著禄
---- 邹同礽
---- 孙仪之
---- 施先明
---- 江承新
---- 徐选和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表
附 录
编后记
编纂机构、人员、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