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沐川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3年08月
目录
封面
沐川县志
图片
--
沐川县地图
--
县城远眺
--
幸福公社获国务院奖状
--
水稻半旱式栽培
--
玉米喷施矮壮素对比
--
洋芋套种地膜玉米
--
茶园
--
林山
--
楠竹林
--
林下栽培香菇
--
主要农副土特产品
--
竹编工艺品及藤木制品
--
城区35千伏变电站
--
兰厂沟煤矿
--
田家坝造纸厂制纸车间
--
县城街道
--
县汽车站
--
洋溪铁索桥
--
人工驯养大鲵
--
舟坝大桥
--
烈士陵园
--
永济桥
--
黄丹溶洞一隅
--
沐川草龙
--
沐溪小学教学楼
--
沐川中学学生做化学实验
--
加拿大林业专家斯泽克莱在森林经营所考察川泡桐
--
县医院手术成功取出25×18×10cm卵巢囊肿
--
汉代新凡崖墓
--
旧城东门坎
--
清代茨竹万全营遗址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编年纪要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隶属
----
第一节 置县前
----
第二节 置县后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境域
----
第二节 辖区
--
第三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沐溪镇
----
第二节 乡镇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山脉
----
第三节 岩溶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
----
第二节 日照
----
第三节 温度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干湿蒸发
----
第六节 气压、风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母质
----
第二节 类型
--
第六章 动植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大风
----
第四节 滑坡
----
第五节 低温冰雹
----
第六节 地震
----
第七节 农作物病虫害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数量
----
第一节 户口
----
第二节 变动
----
第三节 分布
----
第四节 人口调查
--
第二章 构成
----
第一节 性别、年龄
----
第二节 民族
----
第三节 婚姻状况
----
第四节 素质
----
第五节 职业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生育状况
----
第二节 生育管理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农田水利
----
第三节 耕畜、农机具
----
第四节 种子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劳动力
--
第二章 所有制
----
第一节 私有
----
第二节 个体
----
第三节 集体
----
第四节 全民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它作物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它
--
第五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四大管理”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第五篇 林茶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林地
----
第二节 蓄积量
--
第二章 山林权属
----
第一节 封建占有
----
第二节 社员所有
----
第三节 集体所有
----
第四节 全民所有
--
第三章 林业生产
----
第一节 用材林
----
第二节 经济林
----
第三节 其它林
----
第四节 竹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病虫害
----
第三节 珍稀树保护
----
第四节 林政
--
第五章 茶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采制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济成分
----
第一节 私有及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
----
第三节 国营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冶金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煤炭
----
第四节 机械
----
第五节 建材
----
第六节 森林
----
第七节 食品
----
第八节 纺织
----
第九节 造纸
----
第十节 印刷
----
第十一节 其它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物资
----
第四节 财务
--
第四章 县属主要企业
----
第一节 电力公司
----
第二节 兰厂沟煤矿
----
第三节 水泥厂
----
第四节 农机修造厂
----
第五节 印刷厂
----
第六节 酒厂
第七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概貌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结构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供销
----
第三节 劳动人事
----
第四节 财务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三章 效益与分配
----
第一节 效益
----
第二节 分配
--
第四章 主要企业
----
第一节 健全造纸厂
----
第二节 田家坝造纸厂
----
第三节 史村机砖厂
第八篇 交通
--
第一章 陆路、水路
----
第一节 民间道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津梁
----
第四节 航道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陆运
----
第三节 水运
--
第三章 管理养护
----
第一节 路航政
----
第二节 公路养护
----
第三节 航道整治
----
第四节 交通安全
第九篇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邮电局
----
第二节 支局、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与设备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线路与设备
----
第二节 业务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营业网点
--
第二章 经济成分
----
第一节 私营、个体
----
第二节 国营
----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 合作商业
----
第五节 公私合营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生产资料
----
第二节 粮食油料
----
第三节 肉食禽蛋
----
第四节 副食品
----
第五节 日用百货
----
第六节 五金交电
----
第七节 医药品
----
第八节 外贸物资
----
第九节 土产品
----
第十节 废旧物资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一篇 城建环保
--
第一章 县城
----
第一节 房屋街道
----
第二节 供水排污
----
第三节 防汛
----
第四节 绿化
--
第二章 乡村
----
第一节 住房
----
第二节 饮水工程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建筑
----
第三节 房产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第十二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经济概貌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审计
----
第三节 物价
----
第四节 工商行政
----
第五节 物资
----
第六节 标准化及计量
第十三篇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二章 赋税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农业
----
第三节 工商
----
第四节 其它
--
第三章 债券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税收
----
第二节 预决算
----
第三节 企业财务
----
第四节 公产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
第十四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解放前
----
第二节 解放后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投放与回笼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地方流通券
--
第三章 存储贷款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民间借贷
----
第四节 行社借贷
--
第四章 兑售、结算
----
第一节 兑售
----
第二节 结算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投保
----
第二节 理赔
第十五篇 党群政协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县党部
----
第二节 县下组织
----
第三节 党员
----
第四节 党务
------
附:四川省特种委员会沐川县分会
--
第二章 民国法团
----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农会
----
第四节 商会
----
第五节 教育会
----
第六节 妇女会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解放前组织活动
----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沐川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基层组织
----
第五节 组织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
第七节 宣传工作
----
第八节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九节 党校
----
第十节 信访、党史工作
----
第十一节 保密工作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五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第十六篇 政权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府机构
----
第一节 县
----
第二节 乡(镇)
--
附:议会
----
参议会
----
乡(镇)民代表会
第十七篇 政事
--
第一章 建县后
----
第一节 设县
----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
----
第三节 抗日救亡
----
第四节 开垦
----
第五节 选举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
第六节 和平起义
--
第二章 解放后
----
第一节 征粮剿匪、清匪反霸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减租退押
----
第四节 禁烟禁毒
----
第五节 抗美援朝
----
第六节 土地改革
----
第七节 三反、五反
----
第八节 三大改造
----
第九节 肃反
----
第十节 反右
----
第十一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第十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
----
第十三节 四化资金筹集与偿还
----
第十五节 拨乱反正
----
第十六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十七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八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军事科
----
第二节 武装部
----
第三节 武装委员会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国民兵役
----
第二节 人民兵役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武装警察
----
第二节 民兵
--
第四章 驻防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战事
--
第五章 剿匪
----
第一节 匪情
----
第二节 组织发动
----
第三节 清剿
第十九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侦查
----
第二节 预审
----
第三节 治安
----
第四节 监改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公证
第二十篇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待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安置
--
第二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赈灾
----
第二节 扶贫
----
第三节 城镇救济
----
第四节 其他社会福利
--
第三章 其他民政工作
----
第一节 民工动员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建设
----
第四节 解决边界纠纷
----
第五节 移民与补偿
----
第六节 地名普查
----
第七节 殡葬改革
第二十一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职工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工人
----
第三节 任用与调配
--
第二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补贴
----
第三节 其它福利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干部考核
----
第二节 干部奖惩
----
第三节 科技干部
----
第四节 干部培训
----
第五节 就业安置
----
第六节 知青安置
----
第七节 离休、退休(职)
----
第八节 劳动保护
第二十二篇 教育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学校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经费、设备
----
第五节 教育实施
--
第二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校(班)
----
第二节 农业职业高级中学
----
第三节 其他职业学校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第二十三篇 科技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科技单位
----
第二节 科技团体
--
第二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试验与推广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宣传与交流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科技干部
----
第二节 农村人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四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组织
----
第一节 事业机构
----
第二节 文艺团体
--
第二章 群众文艺
----
第一节 文艺创作
----
第二节 戏曲
----
第三节 歌舞
--
第三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汉墓
----
第四节 摩崖造像
--
第四章 档案、史志、图书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史志
----
第三节 图书
--
第五章 广播影视
----
第一节 新闻广播
----
第二节 幻灯、电影
----
第三节 电视、录像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体育人才
第二十五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卫事业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护人员
----
第三节 设备、经费
----
第四节 药政
--
第二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诊断治疗
----
第三节 传染病
----
第四节 地方病
----
第五节 恶性肿瘤
--
第三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公费医疗
----
第三节 医疗费减免
--
第四章 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人员、经费
第二十六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家庭、宗族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宗族
--
第二章 会道门
----
第一节 哥老会
----
第二节 一贯道
----
第三节 大刀会
----
第四节 行会
------
附 垦社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称谓
----
第三节 婚葬
----
第四节 节庆禁忌
----
第五节 道德风貌
--
第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谚语
第二十七篇 人物
--
传记
----
邓文苑
----
石肇武
----
张玉清
----
曾定光
----
李肃和
----
张倬云
----
何仲凯
----
王志成
----
陈文琦
----
曾纹
----
高玉珊
----
唐茂清
----
许华章
----
黄雪峰
----
王维纲
----
王英
----
王季甫
----
刘京南
----
罗志琼
----
郑绍伦
----
窦光宇
----
陈雅初
--
烈士英名表
--
名录
----
附:一、省级以上先进集体
----
二、省级以上先进个人
----
三、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四、省党员代表大会代表
附录
--
一、四川省政府令置沐川设治局
--
二、四川省政府电设沐川县政府
--
三、沐川县政府起义布告
--
四、沐川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产资源保护和渔政管理的布告
--
五、沐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保护和发展专业户、重点户的决定
--
六、部门修志名录
--
七、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沐川县志》出版的批复
编审人员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