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民政志

栖霞民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我县第一部民政志,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编志人员三年的努力,现已编印成书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县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它的问世,必将受到全县各界人士、民政干部和关心民政工作的同志的欢迎,并在今后民政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录

封面
栖霞县民政志
勘误表
题词
-- 县委书记牟子敬题词
-- 县长于英武题词
-- 参议长孙子明题词
-- 县各救会长锺玉敬题词
图片
-- 栖霞县行政区划图
-- 栖霞抗日烈士纪念塔
-- 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
-- 栖霞抗日烈上纪念塔全景
-- 栖霞抗日烈士纪念塔碑文
-- 中共观里镇委清明节 于烈士塔前召开群众、师生祭扫大会。
-- 召开祭扫大会情景
-- 中共观里镇委领导与群众代表向烈士塔敬献花圈
-- 栖霞县军队干部休养所办公楼
-- 栖霞县军队干部休养所全景
-- 殡仪厅
-- 栖霞县殡仪馆全景
-- 烟台市委于1985年在英灵山烈士陵园召开大会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 烟台市委书记王济夫、市长董传周及各届代表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
-- 蛇窝泊镇祝子顶革命烈士纪念碑
-- 金山乡客落邹家村南林山革命烈上纪念碑
-- 苏家店乡大韩家革命烈士纪念亭
-- 大庄头乡新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 小庄乡上马家革命烈士纪念碑
-- 寺口镇灵山革命烈上纪念碑
-- 大柳家乡敬老院
-- 蛇窝泊镇敬老院获市局奖状
-- 大庄头乡敬老院获市局及老龄委奖品
-- 梁步庭题“文明敬老院”
-- 1983年10月,县委书记张锦超在蛇窝泊镇敬老院看望老人并与老人亲切交谈
-- 蛇窝泊镇敬老院老人在安度晚年
-- 蛇窝泊镇敬老院
-- 县民政局长林国与大庄头乡王副书记看望老人
-- 大庄头乡柳运财和常爱英入敬老院结婚后在洞房
-- 大庄头乡敬老院全景
-- 栖霞县庙后福利纸袋厂
-- 纸袋厂荣获市局奖状
-- 栖霞县铁口罗圈福利明胶厂
-- 栖霞庙后福利纸袋厂厂长梁吉敏被评为省优秀厂长并获金杯奖
-- 梁吉敏被省民政厅授予优秀福利企业厂长称号证书
-- 梁吉敏被栖霞县委、县政府授予企业家称号证书
-- 栖霞县福利橡胶厂
-- 福利橡胶厂工人在车间劳动
-- 福利印刷厂工人在劳动
-- 栖霞县福利印刷厂
-- 栖霞县福利金钢石厂
-- 金钢石厂工人在劳动
-- 栖霞县福利帆布厂
-- 1985年7月,雹灾发生后,县委、政府领导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抗灾救灾。图为县委书记王大海、县长韩向利等
-- 1985年7月18日,栖霞遭受特大雹灾后,市慰问团和县委领导在灾区视察。图为灾后48小时后水沟中未化

前言
民政志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记
第三章 县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栖霞县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 附:栖霞县现行行政区划图
-- 第二节 栖霞县现行乡(镇)所辖自然村名
第四章 民政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民政组织机构沿革
---- 附:民政组织现行领导系统一览表
-- 第二节 栖霞县民政机构人事沿革
---- (一)栖东县
---- (二)栖霞县(西栖)
第五章 参军支前
-- 第一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 抗美援朝时期
-- 第三节 参战民兵、民工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 支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材料
-- 第五节 栖霞近代战事
第六章 优抚
-- 第一节 群众优待
---- 一、节日拥军优属
---- 二、帮助抗属解决土地问题
---- 三、代耕土地
---- 四、优待公分(劳动日)
---- 五、优待现金
-- 第二节 国家抚恤补助
---- 一、建国前,抗日根据地的优抚补助工作
---- 二、建国后的优待抚恤补助工作
-- 第三节 牺牲病故抚恤
-- 第四节 残废抚恤
---- 一、建国前残废抚恤条例和有关规定
---- 二、建国后残废抚恤条例及历次残废抚恤标准的调整
---- 三、革命残废军人的各种福利待遇
---- 四、革命残废人员历次评残和换发新证
-- 第五节 县历届烈、军属、残、复、退伍军人代表会议及出席全国、省、地、市、县代表会议先进单位、先进个人
第七章 复员退伍安置
-- 第一节 安置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复员转业安置
---- 一、政治安置
---- 二、帮助复员军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 三、安置复员军人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 四、积极帮助复员军人解决婚姻问题
---- 五、帮助解决复员军人的疾病医疗问题
---- 六、发放复员费
---- 七、对复员军人的临时补助和定期定量补助
-- 第三节 退伍安置
---- 一、总的原则
---- 二、历年退伍军人数字统计表
---- 三、热烈欢迎亲切接待
---- 四、帮助退伍军人解决生活、生产、婚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 五、调动退伍军人建设家乡的积极性
---- 六、对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安置
---- 七、志愿兵和军、地两用人材的安置。
-- 第四节 对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的安置
---- 一、接受安置
---- 二、营建住房
-- 第五节 对老红军的安置
第八章 烈士褒扬
-- 第一节 编写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英灵山烈士陵园
-- 第三节 栖霞县抗日烈士纪念塔
-- 第四节 栖霞县散葬烈士墓分布情况
-- 第五节 全县人民纪念、祭扫烈士墓、塔(碑)概况
-- 第六节 全县烈士碑、塔(亭)分布概况
---- 附:栖霞县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牺牲革命烈士和牺牲民兵民工烈士统计表。
-- 第七节 栖霞县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及其英烈事迹
---- 董文田
---- 刁乐山
---- 隋安
---- 林瑞言
---- 姜茗
---- 苗雨村
---- 任道川
---- 徐毅
---- 王启勋
---- 于福昌
---- 王飞
---- 张贻武
---- 于芬芳
---- 邢桂英
---- 王文山
---- 潘晓东
---- 黄作述
---- 李永江
---- 张振之
---- 赵世恩
---- 孙昭奎
---- 孙成叶
---- 范洪志
---- 曹聚魁
---- 柳运良
---- 马占卿
---- 范维贤
---- 李文连
---- 范万章
---- 车德风
---- 姜连芳
---- 林泮春
---- 杨德本
---- 隋桂
---- 吕孟和
---- 徐万礼
---- 赵春吉
---- 崔振华
---- 于兆长
---- 沈常福
---- 王振亭
---- 蔡宝玺
---- 曹克先
---- 牟树业
---- 王培玉
---- 史春英
---- 车德书
---- 于尚志
---- 崔长庚
---- 刘如义
---- 胡忠仁
---- 崔殿梅
---- 韩利友
---- 林会园
---- 刘名益
---- 王建
---- 孙洪展
---- 王香林
---- 王学文
---- 衣增民
---- 王振祥
---- 于国令
---- 孙明超
---- 刘云亭
---- 王廷元
---- 刘吉安
---- 蔡兴
---- 林川
---- 衣佩俭
---- 牟炳岳
---- 于仁宽
---- 王桂敏
---- 孙杰
---- 贾云全
---- 李瑞严
---- 姜凤鸣
---- 柳运华
---- 隋树鸣
---- 刘崇
---- 刘志宏
---- 王庆友
---- 史继志
---- 王精纯
---- 梁焕作
---- 刘美
---- 王之谦
---- 唐永芳
---- 衣秀全
---- 衣其信
---- 许在哲
---- 卢方川
---- 张福志
---- 于善和
---- 马洪安
---- 刘忠汉
---- 牟炳燮
---- 于盛
---- 肖建光
---- 林振友
---- 崔杰利
---- 林树平
---- 韩学尊
-- 第八节 栖霞县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九章 救灾与救济
-- 第一节 战争灾难与自然灾害
---- 一、战争的灾难
---- 二、自然灾害与国家紧急救灾
---- 三、发动群众生产自救
---- 四、政府扶持
---- 五、联总救济
---- 六、疾病防治
---- 七、支援外地救灾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一、政府发放粮、款救济
------ 1.解放前之救济
------ 2.解放后之救济
------ 3.退职老弱残职工之救济
---- 二、库区救济
---- 三、革命老根据地的救济
---- 四、常困户和五保户的供给补助工作
---- 五、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 六、社会福利
第十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旧的婚姻习俗
-- 第二节 建国前抗日根据地的婚姻法
-- 第三节 贯彻婚姻法及婚姻登记机构沿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程序
-- 第五节 有代表性年份婚姻登记统计
第十一章 殡葬改革
-- 第一节 丧葬习俗演变
---- 一、解放前的殡葬旧俗
---- 二、解放后直到八十年代的殡葬习俗
-- 第二节 改革土葬推行火葬
-- 第三节 殡仪馆的修建和内部管理
---- 一、殡仪馆的修建
---- 二、殡仪馆的经营管理和人事沿革
第十二章 民政信访
-- 第一节 民政信访工作任务和接访人员的配备
-- 第三节 重点信访案的处理举例
第十三章 民政事业费的管理与使用
-- 第一节 民政事业费的发放使用情况和应掌握的原则
-- 第二节 民政事业费的使用范围
---- (一) 抚恤事业费
---- (二) 社会救济及福利事业费
编志领导小组
编写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