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遵循“求真务实”“贯通古今”“详今明古”的原则,记述双甸地区自
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体现时代特征,突出地方特色。
二、按“以类系事、事以类从、横分门类、竖写历史”原则,以述、记、志、传、录、图、表为主
要方式记史述事,力求真实、简洁、通俗易懂。
三、记述范围以现双甸行政区域为界。为真实反映历史,涉及当时管辖范围的史实
照录。
四、上限溯源,凶事而异,下限断至2013年12月31日,特殊事件延至截稿之日。“双甸
解放前…双甸解放后”以1948年3月9日双甸解放为界;“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
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参加革命年月不用世纪年号。
五、以卷、目、子目3个层次排列,计30卷。图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表格随文设置。总
述和大事记置于卷首,编纂始末、编纂资料来源殿于卷末。
六、人物志按“生不立传”原则收录,排列以卒年为序,特殊情况例外。在世人物“以事
系人”。入志人物以双甸镇籍人士为主,兼顾对双甸有影响的客籍人士。
七、行文用字一律以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名发布的《现
代汉语通用字表》为依据。对古人名、古地名、古籍、引文等仍保留繁体字或异体字。
八、数字表述,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
行规定》执行。
九、纪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按历史纪年记载,加注公元纪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律以公
元为纪年。
十、镇志资料来源于档案、统计、文献、志书、史书、报刊以及调查访问的口述资料等,在
编修资料来源中加以说明。为节约篇幅,行文中一般不注明出处。
内容时限:
-2013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卷首
--
总述
--
大事记
卷一 行政区划
--
一、地理位置
--
三、隶属沿革
卷二 地理环境
--
一、成陆概况
--
二、地质地貌
--
三、气候特征
--
四、自然灾害
--
五、物候
卷三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生物资源
--
三、水资源
卷四 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环境治理
--
三、环境卫生
卷五 居民
--
一、人口
--
二、人口控制
--
三、老年事业
--
四、姓氏
--
五、宗教
--
六、居民生活
卷六 镇村建设
--
一、镇区建设
--
二、村(居)建设
卷七 交通运输
--
一、航道
--
二、陆路
--
三、渡口桥梁
--
四、交运管理
卷八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信
卷九 农业
--
一、土地所有制变革
--
二、农林牧副渔
--
三、农业管理
卷十 工业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业集中区
--
三、各类工业企业
--
四、在外创业部分人士
卷十一 商贸服务
--
一、商业体制
--
二、商贸流动
--
三、对外贸易
--
四、粮油购销
--
五、饮食服务
--
六、集市贸易
--
七、管理机构
卷十二 财税金融
--
一、财政
--
二、税务
--
三、金融
--
四、保险
卷十三 综合经济管理
--
一、统计
--
二、审计
--
三、工商行政管理
--
四、物价管理
--
五、安全生产管理
卷十四 政党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
卷十五 政权
--
一、封建政权机构
--
二、国民党政权机构
--
三、人民政权机构
卷十六 社会团体
--
一、农民团体
--
二、职工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青年团体
--
五、少儿团体
--
六、行业团体
卷十七 社会治安
--
一、公安
--
二、司法
--
三、消防
卷十八 军事
--
一、驻军
--
二、地方武装
--
三、战事
--
四、设施
--
五、兵役
--
六、民兵
--
七、人民防空
--
八、战斗功臣
卷十九 民政
--
一、管理机构
--
二、民主建设
--
三、优抚安置
--
四、救灾救济
--
五、社会福利
--
六、社会事务
卷二十 劳动保障
--
一、劳动就业
--
二、福利待遇
--
三、劳动保护
--
四、社会保障
--
五、管理机构
卷二十一 科学技术
--
一、机构队伍
--
二、科普活动
--
三、技术推广
--
四、科技成果
--
五、商标品牌
--
六、科技纵横
卷二十二 教育
--
一、管理机构
--
二、幼儿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初中教育
--
五、高中教育
--
六、成人教育
--
七、教师队伍
--
八、教育世家
卷二十三 文化体育
--
一、文化
--
二、体育
卷二十四 卫生
--
一、管理机构
--
二、医疗单位
--
三、社区卫生服务
--
四、公共卫生保健
--
五、民间医术
--
六、知名医生
卷二十五 风土人情
--
一、生活习俗
--
二、方言
--
三、谚语
卷二十六 名胜古迹
--
一、寺庙遗痕
--
二、文物
--
三、古树名木
卷二十七 村(居)地名
--
一、行政村(居)
--
二、村庄地名
卷二十八 人物
--
一、英烈传略
--
二、英烈名录
--
三、古今名人
卷二十九 文存
--
一、诗词
--
二、楹联
--
三、民间文学
--
四、要文选摘
卷三十 专记
--
一、减租减息
--
二、土地改革
--
三、肃反
--
四、“三反”“五反”
--
五、对私改造
--
六、整风反右
--
七、“四清”“社教”运动
--
九、经济体制改革
--
十、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
索引
卷末
--
编纂始末
--
《双旬镇志》编纂委员会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