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革命老区志

大同革命老区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遵循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山西省有关地方志编纂准则、规范,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语言文字表述规范编辑而成。 二、本志为篇章节目体,篇下章节目因内容而宜设置。表述采用述、记、传、图、表、录诸体,以记为主。 三、本志反映抗日战争以来大同地区全貌。记事以境内老区为主,以抗日战争和新中国后50多年为主,适当上溯,下限2000年;叙事以在今辖区为主。

出版时间: 2001年09月

目录

封面
大同革命老区志
《大同革命老区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题词
-- 崔田民 平型关战役时任115师344旅687团政治处主任
-- 李立功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原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现任山西省老促会名誉会长
-- 张广有原山西省军区司令员
-- 薛风霄原中纪委委员原雁北地委书记
-- 杜钰 原山西省机械工业厅代理厅长 原雁北行署专员
-- 靳善忠 中共大同市委书记
-- 孙辅智 大同市市长
图片
-- 左起:陈顺林 张力才 范德信 张涒 王善 赵友顺 李昭敏 张普
-- 前排左起:于占池 要子瑾 赵显荣 王善 张力才 高平 段能良 后排左起:李文奎 张剑扬 高凤山 韩保
-- 乌龙湾夕照(册田水库)
-- 层林尽染
-- 恒山瀑布
-- 恒山之秋
-- 亲切关怀——江总书记在大阳地震灾区农家慰问
-- 喜收黄花(大同县)
-- 欢乐农家(广灵县宋家峪)
-- 老有所养(广灵南村敬老院)
-- 家庭和睦(左云黑烟洞)
-- 古城换新颜
-- 张家坟风采(左云)
-- 西沟村一角(左云)
-- 广灵城之夜
-- 京大高速路
-- 玉米丰收
-- 棚内长青(灵丘燕家湾)
-- 果香袭人(灵丘上北泉)
-- 梯田层层
-- 仁用杏基地(浑源吴城)
-- 小流域治理(广灵)
-- 新品种仔猪(阳高基业养殖场)
-- 山区羊肥壮
-- 生态林茁壮(灵丘)
-- 左云高压电瓷厂产品
-- 天镇酒厂一瞥
-- 天镇化肥厂优质化肥
-- 广灵金属镁产品
-- 广灵水泥集团二水泥厂(抗战时的战场)
-- 金光公司一角(阳高)
-- 塑料编织旺销(阳高大白登)
-- 新型纤维生产(灵丘白水岭玻璃纤维厂)
-- 杏仁加工出口(浑源)
-- 生产优质淀粉(南郊桑河淀粉厂)
-- 白登陈醋飘香(阳高)
-- 新建的运煤铁路专线
-- 源源不断的运煤车队
-- 高山发煤站
-- 水煤浆生产车间
-- 高家庄村希望小学(灵丘)
-- 浑源一中
-- 上墨家沟小学(广灵)
-- 刘庄小学(灵丘)
-- 大同二中分校教学楼
-- 永安寺(浑源)
-- 赵武灵王墓(灵丘)
-- 慈云寺(天镇)
-- 水神堂(广灵)
-- 觉山寺砖塔(灵丘)
-- 悬空寺(浑源)
-- 大同市政区图
-- 大同革命根据地老区示意图
-- 大同市交通旅游图
--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
-- 日军残忍地屠杀无辜群众。
-- 日冠大“扫荡”中,灵丘县刘庄等村被烧成焦土。
--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骑兵部队向晋东北抗日前线挺进。
-- 平型关战斗前,115师在灵丘上寨村召开战前动员大会。
--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聂荣臻在平型关前线指挥战斗。
-- 在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战士向日军猛烈射击。
-- 115师战士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 1937年9月,八路军120师向晋西北抗日前线挺进。
-- 1940年我军从四面八方奔向涞源、灵丘两县,准备打胜涞(源)灵(丘)战役。
-- 1939年11月,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右一)副司令员高鹏(中)政委罗元发(左)在雁北前
-- 1938年10月28日,359旅在张家湾伏击日军,歼敌360多人,并击毙了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长常冈
-- 1940年8月,聂荣臻司令员(站立者前第一人)聂鹤亭参谋长(坐者前第一人)舒同主任(站立者右一)和一
-- 1940年涞(源)灵(丘)战役中,一分区三团攻克日军重要据点,全歼日军独立第二混成旅团一个士官教导大
-- 1937年10月杨成武支队向长城进军,他们在冯家沟伏击战胜利地鼓舞下,乘胜收复了广灵、灵丘、蔚县、阳
-- 1940年一分区部队,又胜利地进行了涞(源)灵(丘)战役歼灭日军300余人。这是我军在战役进行中,通
-- 1944年4月间,转战在塞外古长城一带的晋察冀八路军。
-- 1945年8月大反攻中,冀晋军区部队解放阳高县城后,继续向大同进军。
-- 攻打大同前敌总指挥王平作战前动员
-- 驻大同国民党坦克部队接受我军改编。
-- 1949年5月2日,人民解放军步伐整齐地进入大同城时,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区域概况
--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位置境域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民族人口
--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山脉河流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第三章 辖县(区)简况
---- 第一节 7县简况
---- 第二节 四区简况(附开发区)
-- 第四章 抗日根据地和老区村
---- 附:大同市抗日根据地及革命老区村名
第二编 抗日根据地
-- 第一章 大同沦陷
---- 第一节 抗战前的形势
---- 第二节 日军入侵
---- 第三节 国民遭难
---- 第四节 惨案
------ 阳高城惨案
------ 天镇城“八·八”惨案
------ 日军在广灵县制造的惨案
------ 日军在灵丘县制造的惨案
------ 日军在浑源县制造的惨案
------ 左云城“九·一八”惨案
------ 大同县大王惨案
------ 大同“万人坑”
------ 大同“坑儒”惨案
-- 第二章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 第一节 灵丘抗日根据地
---- 第二节 浑源抗日根据地
---- 第三节 广灵抗日根据地
---- 第四节 大怀左抗日根据地
---- 第五节 桑干河敌后游击区的开辟
-- 第三章 军民英勇抗日
---- 第一节 浴血奋战
---- 第二节 反顽斗争
---- 第三节 战役战斗
-- 第四章 根据地建设
---- 第一节 中共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抗日武装建设
---- 第三节 政权建设
---- 第四节 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 第五节 大生产运动
---- 第六节 整风运动
-- 第五章 抗战胜利
-- 第六章 根据地人民大奉献
---- 第一节 参军参战
---- 第二节 支前拥政
-- 第七章 大事记
-- 第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著名人物
------ 白求恩
------ 阎秀峰
------ 赵仲池
------ 谭甫仁
------ 曾雍雅
------ 刘苏
------ 李登赢
------ 屈健
------ 王零余
------ 郑富贵
---- 第二节 著名烈士
------ 李光汉
------ 梁雷
------ 胡一新
------ 齐殿选
------ 陈一华
------ 韩公益
------ 范平
------ 李林
------ 李子恩
------ 王平
------ 朱宝琛
------ 王怀远
------ 王晓明
------ 邹嘉甫
------ 左才
------ 于振光
------ 王纯一
------ 赵明远
------ 穆岳
------ 陈钧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烈士英名录
---- 第四节 英模录
第三编 大同解放
-- 第一章 巩固扩大解放区
-- 第二章 解放区建设
---- 第一节 整党建党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章 支援全国解放
---- 第一节 完成征兵扩军任务
---- 第二节 抽调干部支援新区
---- 第三节 大力支援前线
-- 第四章 和平解放大同
---- 第一节 第一次大同战役
---- 第二节 第二次大同战役
第四编 老区变迁
-- 第一章 重大变革
---- 第一节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 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主义改造
---- 第四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市县(区)经济体制(工商业)改革
-- 第二章 开发建设
---- 第一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大同建设
---- 第二节 环境改善
------ 造林绿化
------ 河道治理
------ 改滩治碱
------ 村镇建设
------ 道路建设
------ 邮电通讯
------ 电力输送
---- 第三节 农业经济
------ 农业
------ 种植业
------ 水利
------ 林业
------ 养殖业
------ 农业机械
------ 农业科技
------ 扶贫开发
---- 第四节 工业经济
------ 工业发展
------ 传统工业
------ 新兴工业
------ 乡镇企业
------ 煤炭工业
------ 运输业
------ 建筑业
---- 第五节 商业贸易
------ 流通渠道
------ 商品购销
---- 第六节 财政金融
------ 财政状况
------ 税收
------ 金融
------ 保险
---- 第七节 社会事业
------ 教育
------ 科技
------ 卫生
------ 文化
------ 广播电视
------ 新闻出版
------ 体育
---- 第八节 生活状况
------ 整体变化
------ 收入水平
------ 生活消费水平
------ 居住条件
------ 高档商品消费
------ 社会保障
------ 婚姻家庭
------ 健康状况
-- 第三章 典型选介
---- 第一节 新农村
------ 灵丘县燕家湾村
------ 灵丘县上北泉村
------ 灵丘县刘庄村
------ 南郊区王家园村
------ 南郊区新中村
------ 左云县上张家坟村
------ 左云县西沟村
------ 天镇县东沙河村
------ 天镇县鲍家屯村
------ 大同县西骆驼坊村
------ 大同县苏家寨村
------ 新荣区火石沟村
------ 浑源县南关村
------ 浑源县石庄村
------ 浑源县柴眷村
------ 广灵县西河乡村
------ 阳高县北徐屯村
---- 第二节 县营企业
------ 广灵精华化工有限公司
------ 天镇酒厂
------ 山西恒山酿酒(集团)有限公司
------ 广灵县水泥总公司
------ 山西灵丘县花岗石公司
------ 左云高压电瓷厂
------ 山西省大同市同利活性炭厂
------ 天镇化肥厂
------ 山西省大同县工业硅厂
------ 左云双降解树脂厂
------ 广灵县发电厂
------ 山西省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
------ 大同市塑料建材厂
------ 大同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第三节 乡镇民营企业
------ 山西大同秦嘉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云岗太平集团公司
------ 灵丘县豪洋公司
------ 山西大同桑河淀粉集团公司
------ 大同市园兴鹿业有限责任公司
------ 大同市御宝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 广灵县神水豆业有限责任公司
---- 第四节 建设者
------ 高进才——大泉山水土保持经验创始人
------ 刘清——农业合作社中的“谷子王”
------ 刘九江——民兵战斗生产建设模范
------ 左辅官——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带头人
------ 杜林府——灵丘第一代荒山播绿人
------ 聂德——舍已就人留美名
------ 王金旦——羊官当了省劳模
------ 左升——最早带领村民达小康的支部书记
------ 封润——集德识才艺于一身的新型农村干部
------ 苗锐——新中村走向富裕的带头人
------ 范成忠——种粮大户 售粮状元
------ 杜保军——为灵丘县林业发展建功立业
------ 于进——浑源县承包荒山绿化第一人
------ 傅德才——采凉山上筑起绿色“长城”
------ 仝宗元——神奇的企业家
------ 高祥生——股作气办四厂创效益
------ 赵祯——大同市第一个承包国有企业的农民
------ 李军山——以德经商不忘奉献
------ 关玉——300元的小卖部变成购物中心
------ 马文有——“实业兴学”的卓越探索实践者
------ 孙增祥——深山育人数十载
------ 吴花兰——坚持教学培养新人
------ 张国祥——20年如一日坚守图书文化阵地
第五编 资源开发
-- 第一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二章 天然胜景
---- 第一节 北岳恒山风景区
---- 第二节 其它山水风景区
------ 采凉山风景区
------ 大同火山群景观
------ 六棱山风景区
------ 太白维山风景区
------ 空中草原——甸子梁
------ 花塔青檀自然保护区
------ 七峰山风景区
------ 盘山风景区
------ 文瀛湖风景区
------ 桑干河乌龙峡风景区
-- 第三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云冈石窟
---- 第二节 古遗址
---- 第三节 古墓葬
---- 第四节 古建筑
---- 第五节 其它古迹
---- 第六节 大同市文物古迹一览表
-- 第四章 革命文物 纪念地
---- 第一节 平型关战役遗址
---- 第二节 烈士纪念地
---- 第三节 革命遗址
---- 第四节 国耻纪念地
-- 第五章 名特产品
---- 第一节 特产
---- 第二节 名吃名饮
---- 第三节 工艺品
-- 第六章 地方文化
志外要录
-- 要政
---- 江泽民总书记来大同视察
---- 大同市“十五”期间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 大同市2001年1月~9月大事记
-- 要论
---- 制约老区发展的因素与对策
---- 大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 大同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简介
------ 雁北地区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
------ 大同市老促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索引
-- 《大同革命老区志》统计表索引
-- 《大同革命老区志》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