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中天镇志(1949.10-2005.12)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占、和方法,求实存真地直书断限内,境内社会生活的进步、成就、失误。力图在“资治、教化、存史”的同时,真实记述境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二、中天镇为1998年建立。辖中天、桂林、乐阳、井市镇、庆元场五场墟,及其所属村组地域。三、本届镇志,为中天镇首编镇志。
内容时限:
1949-2005
目录
封面
乐至县中天镇志
图片
--
中天镇镇区图
--
中天场街道鸟瞰图
--
中天镇党委、人大、政府办公大楼
--
中天警务室
--
中天镇中天小学
--
万清医院
--
中天供水站
--
中天镇广播电视站
--
蚕桑生产基地
--
文明新村一角
--
繁荣的农村市场
--
中天水泥公路四通八达
--
县红旗丝厂
--
丰收在望
--
水美鱼肥
--
酿造之乡 香飘九州
--
中天酿造一角
--
喜获丰收
--
井市村养鸡场
--
养猪场
--
建设中的牧旺农牧有限公司
中天镇地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名单
中天镇志编审小组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纪年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置乡、镇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村区划
----
第一节 辖村
----
第二节 村简介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貌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类型
----
第三节 山脉走向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象要素
----
第二节 气象灾害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塘堰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分布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和特点
--
第五章 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第三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迁移
----
第三节 出生、死亡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年龄结构
----
第二节 性别结构
----
第三节 文化结构
----
第四节 职业结构
----
第五节 家庭婚姻结构
--
第三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户政管理
----
第二节 居民身份证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婚姻政策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四节 政策措施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
----
第一节 速度
----
第二节 效益
--
第二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成分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流通结构
--
第三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其他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土地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生产工具
----
第四节 肥料
----
第五节 农业技术
----
第六节 排灌工程
----
第七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农业灾害
----
第五节 贯彻农业法规
----
第六节 联产承包经营管理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疫病防控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
----
第二节 引水
----
第三节 提灌
----
第四节 防洪抗旱
----
第五节 管理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名木古树
----
第三节 经济林
----
第四节 用材林
----
第五节 管理与保护
--
第七章 蚕桑
----
第一节 植桑
----
第二节 养蚕
----
第三节 效益
----
第四节 管理
--
第八章 小康村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发展
----
第三节 分布
第六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集体
----
第二节 私营
--
第二章 企业规模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章 行业
----
第一节 工企
----
第二节 修理
----
第三节 食品加工
----
第四节 建筑建材
----
第五节 种植 养殖
----
第六节 商饮服务
----
第七节 其他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机制
----
第三节 管理形式
--
第五章 效益
----
第一节 总效益
----
第二节 行业效益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
第一节 古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公路管理
--
第二章 邮电通讯
----
第一节 电信
----
第二节 移动通讯
----
第三节 中国联通
----
第四节 邮递
第八篇 乡村建设环保
--
第一章 公共建设
----
第一节 政府治所
----
第二节 公益事业
--
第二章 乡场建设
----
第一节 规划
----
第二节 建设
--
第三章 住房建设
----
第一节 农房
----
第二节 专用房
--
第四章 建筑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
第三节 设计
----
第四节 工具
--
第五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建没用地
----
第三节 建房管理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九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农副土特产品
----
第一节 棉花
----
第二节 蚕茧
----
第三节 水果
----
第四节 其他
--
第三章 副食品
----
第一节 生猪
----
第二节 山羊
----
第三节 小家禽
----
第四节 烟酒糖盐
----
第五节 调料
----
第六节 泡腌菜
----
第七节 干鲜蔬菜
----
第八节 淀粉
----
第九节 水产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销
--
第五章 生产资料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
第六章 日用工业品
----
第一节 日用品
----
第二节 五金、交电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票证
----
第三节 药品
第十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任务
----
第三节 收入
----
第四节 支出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税目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任务
第十一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乡(镇)委员会
----
第一节 乡(镇)党委概况
----
第二节 乡(镇)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党支部及党员
----
第五节 宣传
----
第六节 纪检
----
第七节 其他工作
--
第二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教师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协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联
第十二篇 政权
--
第一章 乡(镇)人大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乡(镇)人大主席团
--
第二章 乡(镇)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沿革
----
第二节 政府主要负责人
----
第三节 机构演变
--
第三章 村委会
----
第一节 村组变革
----
第二节 历届村委
----
第三节 村级主要负责人
第十三篇 军事、政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军事纪要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政治工作
--
第二章 政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普法宣传
第十四篇 民政工作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五保”供养
----
第二节 敬老院
----
第三节 残疾人照顾
--
第三章 优抚工作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群众优待
--
第四章 选举
----
第一节 民国时期选举
----
第二节 共和国时期选举
--
第五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扶贫
--
第六章 民政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民工动员
----
第三节 行政工作
----
第四节 保脸工作
第十五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来源
----
第二节 干部结构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调配
----
第三节 任免
----
第四节 培训
----
第五节 进修学习
----
第六节 考核制
----
第七节 奖惩
----
第八节 离岗
----
第九节 简员
----
第十节 慰问
----
第十一节 公务员制
----
第十二节 技术职称
--
第三章 劳动就业
----
第一节 精简安置
----
第二节 劳务输出
--
第四章 经济待遇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津贴、补贴
----
第三节 奖金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第十六篇 教育
--
第一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二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巩固提高
----
第三节 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
第四节 技术培训
----
第五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三章 教育教学、教研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教学、教研
----
第三节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
第四章 考试、招生、人才培养
----
第一节 考试
----
第二节 招生
----
第三节 人才培养
--
第五章 教职工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教师素质
----
第三节 培训
----
第四节 资格与聘任
----
第五节 继续教育
----
第六节 待遇
----
第七节 考核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二节 设施建设
----
第三节 经费
--
第七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勤工俭学
----
第二节 希望工程
----
第三节 督导
第十七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演唱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摄影、书画
--
第二章 影剧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档案、编史修志
----
第一节 档案
----
第二节 编史修志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运动项目与竞赛
--
第六章 文物报刊
----
第一节 地面文物
----
第二节 文物发掘
----
第三节 报刊文章
----
第四节 文化市场
第十八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二节 村卫生站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儿童学生保健
----
第三节 初保工作
--
第四章 其他
----
第一节 医疗制度
----
第二节 中西医疗
第十九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杂交稻制种
----
第四节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第五节 农科教结合
第二十篇 古迹景点
--
第一章 古迹
--
第二章 景点
第二十一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水平
----
第二节 生活消费
----
第三节 居住条件
----
第四节 农村生活能源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交易习俗
----
第四节 节日习俗
----
第五节 禁忌陋习
----
第六节 婚娶
----
第七节 丧葬
----
第八节 修坟
----
第九节 寄拜
----
第十节 庆贺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儒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四章 家庭、宗族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宗族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三带四帮三户活动
----
第三节 创文明单位
--
第六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词组
----
第二节 口语句子
第二十二篇 人物
--
第一章 革命烈士
----
彭国光
----
王文山
----
潘云远
----
彭德仁
----
王明春
----
李洪清
----
王有国
----
候伯树
----
尹大甲
----
郭兴义
----
王德礼
----
王德金
----
杨世禄
----
徐发成
----
文本朝
----
罗甫成
----
贾月成
----
陈明扬
----
陈万海
----
刘福安
----
肖世富
----
吴明高
----
秦长林
----
邓明华
----
王明康
----
黄禄勇
----
王志兴
----
吴大德
----
胡孝荣
----
石光有
----
雷吉强
----
唐钰林
----
陈孟德
--
第二章 人才资源
--
第三章 引进人才
--
第四章 中高级人才
--
第五章 编制人员
--
第六章 表彰
--
第七章 人物简志
----
米成章
----
谢鉴之
----
吴子宽
----
张如渊
第二十三篇 杂记
--
第一章 碑记
--
第二章 规约
--
第三章 民歌
--
第四章 民间礼语
--
第五章 农事歌曲
--
第六章 奇异现象
--
第七章 掌故
--
第八章 中天镇姓氏录
--
第九章 地名辑
--
第十章 重要文件
--
第十一章 修志文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