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农业志

兴文县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记述兴文县农业(种植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二、本志时限为1949-1999年。少数民国时期的史事略有记述。 三、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引用文除外),以文为主,辅以表格,卷首附有照片。 四、本志由卷首、概述、大事记,专篇、附录组成。专篇分章、节、目、子目等档次。

目录

封面
兴文县农业志
题词
-- 中共兴文县委书记陈华题词
-- 兴文县县长余国龙题词
图片
-- 兴文县农业志审稿组成员认真审稿
-- 农业局办公大楼
-- 农业局局长戴光友
-- 农业局职工宿舍楼
-- 种子公司职工宿舍
-- 1956年宣布粮食“三定”工作结束的布告
-- 土地改革结束后,县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 1978年关于保护青蛙的布告
-- 关于珍惜良种等的命令
-- 兴文县贯彻中央,“十二条”纠正农村人民公社“一平二调”和“五风”的布告
-- 1999年引进栽培的新品种一一巴西陆稻
-- 农村“白色革命”一一仙峰乡玉米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 富饶的梯田
-- 中城镇大理村坡改梯工程
-- 大坝镇柏凹林村坡改梯工程
-- 县领导检查察看稻鱼田工程
-- 实施稻鱼田工程工地热火朝天
-- 工程技术人员检查稻鱼工程质量
-- 久庆镇下湿田改造工程
-- 久庆镇稻鱼工程
-- 应用推广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 大棚蔬菜
-- 再生稻增产在望
-- 水稻软盘育秧
-- 大棚蔬菜长势很好
-- 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 旱地改制:小麦一疏采一玉米一红苕
-- 县领导参观共乐镇旱地改制试验
-- 新品种雅玉2号在仙峰获得高产
-- 新品种长势喜人
-- 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茁壮成长
-- 县领导深入田间检查再生稻生长情况
-- 技术员讲解兴文特产生姜的栽培技术
-- 统防统治打歼灭战
-- 兴文县实施植物检疫的布告
--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一一乡农技站
-- 植保技术人员在麦田检查病虫害情况
-- 植保专业队员在田间检查病虫害
-- 烧毁带果实蝇的柑橘树,消灭病虫害源
-- 采用高枝换接技术培育的柑橘果园
-- 国家外专局专家在石林镇视察柑橘高技换接的挂果情况
-- 莲花镇长岭村果农对柑橘果实蝇进行药剂防除
-- 柑橘果实蝇防除后挂盆检测
-- 兴文县副县长郭毅在农广校开学典礼上讲话
-- 认真学习的农广校学员
-- 农广校教师讲课
-- 农村会计培训班结业留影
-- 香兰菜加工厂
-- 经脱水加工后的香兰菜成品
-- 长势旺盛的香兰菜
-- 对香兰菜进行脱水加工处理
-- 秀丽的五斗坝茶场
-- 一望无际的茶园
-- 兴文县第一个国营茶场--五斗坝茶场
-- 烤烟生产精心管理--打顶抹牙
-- 宜宾行暑常务副专员魏在禄带领全专区各县县长、烟草公司经理来兴文县参观烤烟生产
-- 高厢深沟规范化种烟
-- 中国烟草公司烟叶销售公司赵兴到烟田考察
-- 种烟是兴文县少数民族地区的致富项目
-- 应用推广大棚育桑苗技术
-- 蚕桑纸板方格簇
-- 庭院经济小桑园
-- 桑苗茁壮成长
-- 方格育桑苗
-- 兴文县丝绸公司办公大楼
-- 刘华伦获全国三等奖奖状
-- 刘华伦获省二等奖奖状
-- 萧昌龄获省优秀论文三等奖奖状
-- 萧昌龄的农经论文专集《农村路》
-- 兴文县农业局参加省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鉴定书
-- 李国本参加省科研项目研究获省三等奖证明书
-- 杜武获省三等奖证书
-- 李富强获省二等奖证书
-- 曾志均参加省科研项目研究获省三等奖证明书
-- 袁成学获得国家科委奖励证书
-- 袁成学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证明书
-- 袁成学获省二等奖证明书
-- 袁成学获全国二等奖证明书
-- 袁成学推广中科院科研成果做出重要贡献证明书
《兴文县农业志》编纂领导组
《兴文县农业志》编辑室
《兴文县农业志》审稿组
兴文县人民政府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农业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农业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人口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动植物资源
-- 第二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低山、槽坝、丘陵粮油为主综合开发区
---- 第二节 低山、槽坝林粮为主综合开发区
---- 第三节 中山林烟粮牧开发区
-- 第三章 农业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洪灾
---- 第三节 风、雹灾
---- 第四节 低温和“倒春寒”
---- 第五节 地震滑坡
---- 第六节 病虫害
第二篇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章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 土地占有
---- 第二节 土地出租
---- 第三节 土地买卖与典当
-- 第二章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 第一节 “清反减退”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
-- 第三章 互助合作
---- 第一节 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章 人民公社
----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产生
----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调整
---- 第三节 人民公社的后期
-- 第五章 改革和完善合作制
---- 第一节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经济
---- 第三节 扶贫工作
第三篇 农村社队经营管理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县农经股
---- 第二节 乡(镇)农经站
-- 第二章 四大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第三章 收益分配
---- 第一节 总收入分配
---- 第二节 粮食和其他实物的分配
-- 第四章 工作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会计专业化
---- 第二节 农经服务体系
-- 第五章 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一节 基金会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清理整顿
第四篇 农田建设
-- 第一章 土地调查
---- 第一节 土地陈报
---- 第二节 土壤普查
---- 第三节 土地概查
---- 第四节 土地详查
---- 第五节 农业“两低”“四荒”
-- 第二章 基本农田
----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区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 第三章 土地整治开发利用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节 人口与耕地演变
----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中的问题
---- 第四节 土地整治改造
---- 第五节 土地开发利用
-- 第四章 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 第一节 粮食商品生产基地
---- 第二节 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第五篇 粮食生产
-- 第一章 水稻
---- 第一节 生产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技术改进
-- 第二章 玉米
---- 第一节 生产
---- 第二节 技术改进
-- 第三章 麦类生产
---- 第一节 小麦
---- 第二节 大麦、莜麦
-- 第四章 薯类生产
---- 第一节 红苕
---- 第二节 洋芋
-- 第五章 豆类、杂粮
---- 第一节 豆类
---- 第二节 高梁
---- 第三节 小杂粮
第六篇 经济作物
-- 第一章 油料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花生
---- 第三节 芝麻、苏麻、向日葵
-- 第二章 烟草
---- 第一节 烤烟
---- 第二节 土烟
-- 第三章 其他经济作物
---- 第一节 苎麻
---- 第二节 甘蔗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中药材
---- 第五节 棉花、蓝靛
第七篇 蚕茶果
-- 第一章 蚕桑
---- 第一节 蚕桑生产
---- 第二节 栽桑
---- 第三节 养蚕
-- 第二章 茶叶
---- 第一节 茶叶生产
---- 第二节 栽培管理
---- 第三节 茶叶初制
-- 第三章 果树
---- 第一节 柑桔
---- 第二节 梨
---- 第三节 其他水果
第八篇 农作物种子
-- 第一章 品种
---- 第一节 地方品种
---- 第二节 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 第三节 品种换代
-- 第二章 种子生产
---- 第一节 常规种生产
---- 第二节 杂交种生产
-- 第三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种子检验
---- 第三节 良种经营
---- 第四节 贮藏保管
第九篇 肥料
-- 第一章 肥料的种类
---- 第一节 有机肥料
---- 第二节 化学肥料
---- 第三节 其他肥料
-- 第二章 推广和施用
---- 第一节 肥料的推广
---- 第二节 科学用肥
第十篇 植物保护
-- 第一章 病虫害
---- 第一节 水稻病虫
---- 第二节 玉米和薯类病虫
---- 第三节 麦类病虫
---- 第四节 油菜病虫
-- 第二章 防治
---- 第一节 防治机构
---- 第二节 防治进展
---- 第三节 化学防治
---- 第四节 生物防治
---- 第五节 草、鼠害的防治
-- 第三章 测报和植检
---- 第一节 预测预报
---- 第二节 植物检疫
第十一篇 国营农场
-- 第一章 建立与发展
---- 第一节 建立
---- 第二节 发展
--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其他业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计划与劳动
---- 第三节 财务
---- 第四节 “三场”改制
第十二篇 农业教育
-- 第一章 农业学校
---- 第一节 初级农业职业学校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二章 职业中学
---- 第一节 初级职业中学班
---- 第二节 职业高中
---- 第三节 “2+1”分流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工作
---- 第二节 农业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农广校
第十三篇 农业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机构
---- 第二节 共和国时期的机构设置与人员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关管理
---- 第二节 农业资金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统计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 第五节 先进表彰
附录
-- 一、文告目录选
-- 二、文告选
-- 三、论文选
后记
提供资料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