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广播电视志
格式:PDF
费用:16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济源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机构、组织建设、行政管理、宣传工作等。
内容时限:
1949-2000
出版时间:
2001年01月
目录
封面
济源广播电视志
图片
--
晨曦中的济源广播电视中心
--
在电视台成立十周年时,河南省广电厅厅长宋国华题词祝贺。
--
1992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前排左四)接受电视台采访后与工作人员合影。
--
2000年8月18日,电视台记者采访省委书记马忠臣(左二),济源市委书记铁代生(左四)、济源市人民政
--
2000年元月,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炎志在济源市党政领导陪同下,观看电台、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
--
1996年11月19日,河南省广电厅厅长宋国华到济源市广播电视局检查指导工作。
--
省广电厅副厅长宋启昌在济源广播电视中心奠基仪式上讲话。
--
原济源市委书记高文焕、市长耿建国为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奠基。
--
市委书记铁代生(右二)、市长王铁(右三)、副书记尹明堂(左二)、宣传部部长郝清嫩(左一)在电台播控机
--
1998年11月,市委书记铁代生(左一)、副书记尹明堂(左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郝清嫩(左三)在千
--
全省第五届县(市)电视台工作会议联欢晚会结束,省厅领导及济源市党政领导与演出人员合影。
--
1998年10月1日千步岭电视转播台建成开播,中共济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薛兴国(左二)、市委常委、
--
纪念电视台开播十周年,由广播电视局全体干部职工自编自演的《春华秋实十年间》文艺晚会演出结束后,市党政
--
1997年12月,原市人大主任原有升(后右二)、原副市长王克荣(后左二)在电视台制作部检查工作。
--
1998年2月,原副市长王克荣(左一)带领政府办、财政、土地、城建等部门负责同志在千步岭考察转播台选
--
1976年冬,职工将地埋线送往施工现场。
--
厂播站副站长李德平同职工一起埋设地下广播干线。
--
济源市第一个建成的广播“三化”乡(机房)。
--
1996年以前使用的更新改造的机房
--
1996年以后使用的电台播音室
--
面对新闻媒体的竞争,电台的同志注意改革、创新、提高宣传质量。
--
图一吊装卫星地面接收天线。
--
图二干部、职工自己动手组装临时发射铁塔。
--
图三吊装起的临时铁塔。
--
图四简易机房的播控设备。
--
图五1988年12月至1996年6月电视台使用的简易机房。
--
1998年,建设千步岭电视转播台时干部职工配合施工单位吊装电视发射馈线。
--
1995年7月,广播电视局的干部职工同下冶乡大岭村村民一起往山上拉运微波站设备。
--
为确保馈线即安全吊装,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义务劳动。
--
高180米的千步岭电视发射铁塔
--
图一有线电视台的干部职工在安装接收天线。
--
图二有线电视台经国家批准正式挂牌。
--
图三架设有线电视网。
--
图四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
--
有线电视台机房
--
工程技术人员检查有线电视台设备运行状况。
--
建设中的广播电视中心大楼
--
建成后的广播电视中心大院
--
建成后的广播电视中心大楼
--
广播电视中心中央空调机房
--
电视台播控机房
--
电视台发射机房
--
电视台新闻播音室
--
电视台350m2文艺演播厅
--
电视台制作部
--
电视台资料库
--
电视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检修设备
--
播出前对节目进行认真审查
--
首届普通话播音大赛颁奖仪式
--
第二届普通话播音大赛在350m2演播厅举行
--
从焦作、洛阳邀请部分国家一级播音员组成的普通话播音大赛评委会在对参赛人员进行评议打分
--
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诗歌演唱会
--
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赶排的文艺节目在全市获一等奖。
--
庆祝济源电视台开播十周年举办的“春华秋实十年间”文艺晚会
--
新组建的广播电视篮球代表队
--
1996年11月,河南省第五届县(市)电视台工作会议在济源召开。
--
1997年7月1日“庆七一,迎回归”知识竞赛在电视台演播厅举行。
--
2000年元月,电台、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迎千年贺新春“满园春色”地方戏曲电视文艺晚会。
--
从1992年起,连续九年成功地举办了春节电视文艺晚会。
--
电视台记者在飞机上摄济源全貌
--
1995年10月,为推动学习张家港活动,电视台组团赴张家港异地采访后,在巨桥现代化农业园区合影。
--
电台记者采访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
--
采访著名戏剧演员任宏恩
--
电视台记者在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采访
--
1992年12月电台、电视台召开通讯员座谈会。
--
对专业新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后闭卷考试。
--
组织记者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图为在山臣义务植树造林。
--
纪检组在研究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
--
广播电视报激光照排室
--
为提高广播电视报的办报质量进行编前讨论。
--
2000年发行量达到每期12000份。
--
编撰人员正在档案室查找资料
--
2000年7月,济源市广播电视局邀请曾在广播战线上工作过的老领导、老同志回忆历史,充实素材,为客观公
--
向全局部主任以上负责人通报《济源广播电视志》编写情况。
《济源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济源广播电视志》编撰人员
志首寄语
序一
序二
凡 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广播机构的建立及发展
--
第二节 “四台一报”的建立
----
一、济源人民广播电台的建立
----
二、济源电视台的建立
----
三、济源有线电视台的建立
----
四、济源千步岭电视转播台的建立
----
五、济源广播电视报社的建立
--
第三节 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建立及演变
第二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广播电视机构的设置与演变
--
第二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一、济源县人民广播站、济源县(市)广播电视局党支部
----
二、济源市广播电视局党组
----
三、济源市广播电视局纪检组
----
四、济源市广播电视局机关党支部
--
第三节 历届领导班子成员
----
一、县广播站、县广播事业局、县(市)广播电视局领导班子成员
----
二、局编委会成员
----
三、局内设机构、下设机构负责人
--
第四节 群团组织
----
一、工会
----
二、共青团
----
三、女工委员会
----
四、广播电视学会
--
第五节 专业队伍建设
----
一、专业技术队伍的任职资格评审
----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聘任管理
----
三、乡镇广播放大站工作人员
第三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职责
--
第二节 队伍管理
----
一、思想政治教育
----
二、业务学习培训
----
三、人事制度改革
----
四、制定目标任务
第三节 业务管理
--
一、考察学习
--
二、宣传管理
--
三、机务管理
--
四、行业管理
--
五、音像管理
--
六、广告管理
第四节 内务管理
--
一、财务管理
--
二、财产设备管理
--
三、档案管理
--
四、后勤服务
--
五、考勤管理
--
六、安全管理
--
七、退休人员管理
第四章 事业发展
--
第一节 机器设备
----
一、广播设备
----
二、电视设备
--
第二节 基础设施
--
第三节 线路建设
----
一、有线广播
----
二、有线电视
--
第四节 用户发展
----
一、入户喇叭
----
二、终端用户
--
第五节 “村村通”工程
--
第六节 技术革新
--
第七节 要事记略
----
一、义务劳动建机房
----
二、携手抗灾,维护广播线路
----
三、广播电视服务公司的建立与注销
----
四、为筹建济源电视台外出学习考察
----
五、全市人民大力支援建设济源电视台
----
六、顶风雪架设电视临时发射塔
----
七、为筹建济源广播电视中心外出学习考察
----
八、广播电视设备厂的筹建与解体
----
九、干部职工集资支援电视台购设备
----
十、建立大岭电视微波站
----
十一、简朴、庄重的乔迁
----
十二、供电线路断落烧毁有线电视设备,干群并肩冒雨抢修
----
十三、干群同心抬“巨龙”
----
十四、辛苦换来万家欢,“单机”安全运行十余年
----
十五、圆满完成省网络公司环网工程
----
十六、购置演播厅专用设备
第五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广播宣传
--
第二节 电视宣传
--
第三节 济源电视台台标
--
第四节 有线电视宣传
--
第五节 广播电视报宣传
--
第六节 大型活动
----
一、给全县农民上麦田管理技术课
----
二、宣传动员全县人民大办水利
----
三、服务留庄英雄民兵营的宣传
----
四、服务“引沁济漭”工程
----
五、摄制反映济源概貌的第一部电视专题《愚公家乡新天地》
----
六、建立11盏时小型电视差转台
----
七、服务市区道路建设
----
八、连续10年摄制电视春节文艺晚会
----
九、服务“红果节”和经贸洽谈会
----
十、服务“麒麟杯”广播剧评选
----
十一、“三台”联动现场直播市七届党代会、九届人代会和五届政协会实况
----
十二、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文娱联欢会
----
十三、“515”农村系列报道
----
十四、广播电视女工喜迎“世妇会”
----
十五、赴张家港市采访
----
十六、圆满承办焦作市“麒麟杯”新闻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
十七、举行“三一五”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
十八、服务全国农家肥施用现场会
----
十九、服务河南省第五届县(市)电视台工作会议
----
二十、讲述“官与民的故事”
----
二十一、首次自编自演节目,举办大型文艺晚会
----
二十二、“三台”联动现场直播市八届党代会、十届人代会、六届政协会实况
----
二十三、连续两年开办《创卫专题报道》
----
二十四、庆祝济源电视台开播10周年
----
二十五、在全国文明村——克井镇柿槟村采访
----
二十六、赴石人山采访
----
二十七、举办迎新千年《满园春色》戏曲电视晚会
----
二十八、服务中心,随团采访
----
二十九、邀请周边市、县电视台来济采访
----
三十、服务世纪旅游年暨小浪底黄河三峡旅游节
--
第七节 优秀作品
----
一、广播类
----
二、电视类
----
三、论文类
----
四、广告类
--
第八节 通联工作
----
一、联合办班
----
二、自己办班
----
三、应邀登门讲课
----
四、实行稿酬制度
----
五、奖励通讯员
----
六、召开通讯员座谈会
--
第九节 普通话播音大赛
第六章 荣誉与奖励
--
第一节 集体篇
--
第二节 个人篇
第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历届领导班子成员简介
----
牛玉瑾
----
李传国
----
刘全武
----
王怀秀
----
王绍仁
----
尹天保
----
李德平
----
赵年升
----
段淑恒
----
罗居虎
----
周聚才
----
李道忠
----
李德哲
----
王善福
----
刘国战
----
李培献
----
卫晓茹
----
杨 雪
----
王庄元
----
卞思海
--
第二节 内设机构及“四台一报”负责人简介
----
李振亚
----
李善波
----
王德全
----
宗承乐
----
刘玉珍
----
李承新
----
赵本宣
----
李天顺
----
史家清
----
史家芳
----
李立敬
----
孙生芳
----
郭连清
----
赵公文
----
王彬
----
李程军
----
孙凤君
--
第三节 局机关各科室及“四台一报”各部门工作人员名录
--
第四节 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简介
----
卞思海
----
王 蕊
----
史家芳
----
孙生芳
----
许惠娟
----
刘玉珍
----
李承新
----
杨 雪
----
段淑恒
----
郭连清
----
黄 刚
----
黄锦虹
--
第五节 从事广播事业30年人员
----
史家芳
----
刘玉珍
----
段希法
----
郭秀荣
----
耿奉全
跋
附录一 制度建设
附录二 典型材料
附录三 获奖作品
附录四 实物存档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