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志

石林彝族自治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89-2000

出版时间: 2006年10月

目录

封面
石林彝族自治县志
版权页
《石林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图(2000年)
-- 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图(2006年)
-- 石林彝族自治县成立五十周年
-- 石林县城全景图
-- 世界喀斯特的精华
---- 大小石林景区的石林胜景
---- 乃古石林景区(梁祝相会)
---- 小石林景区中的阿诗玛天然人物象形石
---- 生态环境优美的长湖
---- 穿着阿诗玛的服饰与阿诗玛石像合个影,是每个游客的选择
---- 珠江第一瀑——大叠水瀑布(飞龙瀑)
---- 石林风景名胜区每年吸引200多万中外游客的光临
---- 上帝的盆景
---- 优美的山水石景,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理想的目的地
---- 舞场成为欢乐的海洋
---- 参与传统节庆活动,体验彝族风情
---- 开展科学考察,探索自然奥秘
---- 石林也是野生鸟类的乐园
---- 1982年11月,石林风景名胜区被评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 2001年1月,石林被评定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 2003年9月15日,石林风景名胜区被新周刊杂志评为“云南十大名片”之一
---- 2001年3月,石林风景区被评定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
---- 2004年2月,石林成功申报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 中国阿诗玛的故乡
---- 石林保护区内的清水塘村
---- 阿着底村中心的水塘
---- 经国务院批准,石林县于1 998年1 2月8日举行更名大会,将路南彝族自治县正式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
---- 2005年12月25日,石林县维则乡宜政村委会干塘子村举行恢复彝名“阿着底”庆典活动,经专家论证将阿
---- 新时代的彝族撒尼人男青年服饰
---- 新时代的彝族撒尼人女青年服饰
---- 彝族撒尼人儿童服饰
---- 彝族撒尼人老年妇女传统服饰与月琴弹跳
---- 彝族阿细人与“阿细跳月”舞蹈
---- 彝族撒尼人女青年传统服饰
---- 彝族黑彝人传统服饰
---- 彝族彝亲人服饰
---- 彝族黑彝人服饰
----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自治县城乡都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厌祝活动
---- 农历冬季第一个鼠日,是石林彝族传统的密枝节,图为参加祭祀和庆祝活动的毕摩队伍
---- 传统节庆中的彝族毕摩文化表演
---- 彝族白彝人和“架子乐”舞蹈
---- 吹响过山号,喜迎四方宾朋
---- 花车巡游表演
---- 民族民间细乐表演
---- 彝族民间小三弦舞表演
---- 彝族民间霸王鞭舞表演
---- 彝族民间狮子舞表演
---- 欢乐的大三弦舞
---- 男子摔跤
---- 水牛比赛
---- 摔跤获胜者
---- 黄牛比赛
---- 火把晚会
---- 石林是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示的窗口
---- “百年彝学回老家”。2000年9月,第三届国际彝学研讨会在石林隆重召开
---- 火把狂欢
---- 2004年8月,“阿诗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石林召开,隆重纪念《阿诗玛》叙事长诗发表50周年、《阿诗玛
-- 城市建设展新貌
---- 古建筑木雕构件
---- 古城老景
---- 古城人家
---- 古建筑木雕构件
---- 保存完好的古城建筑
---- 文庙建筑群
---- 武庙建筑群
---- 县城大兴街
---- 万仙阁
---- 1992年1月,恢复重建启明楼
---- 美丽的双龙公园景观
---- 城市标志性雕塑——阿诗玛
---- 位于石林县城中心区的双龙广场
---- 石林的母亲河——巴江是县城的绿色主轴
---- 民族科普中心
---- 印有阿诗玛头像的出租车成为石林一道亮丽的风景
---- 石林大酒店
---- 阿诗玛南路
---- 阿诗玛东路
---- 巴江商业中心
---- 1992年1月,阿诗玛东路新大桥(双龙桥)竣工通车,拉开了巴江以东新城区的建设序幕
---- 昆河公路立交桥一石林交通枢纽
---- 石林烟草公司大楼
---- 石林中路
---- 龙泉路——东城区主轴
---- 石林游客中心——中外游客的重要集散地
---- 石林新建的摔跤场
---- 石林实验学校
---- 民族幼儿园
---- 东城商务住宅区
---- 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石林天奇医院
---- 石林会议中心
---- 东城别墅区
---- 阿诗玛生态文化园
-- 文化石林添新彩
---- 彝族群众在街市上跳三弦舞
---- 老年人弹奏心爱的乐器
---- 各级政府组织的正确引导,促进了自治县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图为县“家家乐”文艺比赛现场
---- 群众在县文化馆自娱自乐
---- 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毕光明(图中)制作了大批精美的彝族乐器。图为他在弹奏他制作的大三弦
---- 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毕志光是制作彝族狮虎面具的好手。图为他在家中加工制作
---- 石林农民画画家金牛
---- 金牛在第二届中国农民书画展获一等奖的作品《彝乡欢歌》
---- 2000年12月,彝族舞蹈《洗麻歌》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金奖。图为演出剧照
---- 获奖证书和奖牌
---- 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 2000年9月5日,石林县史志办公室主任昂智灵创作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汉书法长卷》获上海大世界基
---- 石林县在1 988年被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后,1991年1 1月又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
---- 2000年5月,石林县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 1999年9月,石林县抢花炮队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中获冠军
---- 残疾人运动员何称恩多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受到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奖励
---- 1991年,石林县被授予“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
---- 2001年,石林县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 石林县的各类教育蓬勃发展,2001年4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图为2001年
---- 科教兴县是自治县重要的发展战略。图为县组织“学科学用科学巡回报告团”深入农村传授科学技术知识
---- 石林县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 石林县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 富裕石林结新果
---- 石林县自行研制的“路单”系列包谷籽种为粮食生产创造了增产条件
---- 鹿阜镇的葡萄种植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 县内引种浅水藕喜获成功
---- 石林是云南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宜政阿着底村的苹果更是享誉县内外
---- 引进日本耐病萝卜品种种植成功
---- 人参果种植在石林山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优势
---- 近年引种的云南红梨,已成为优质的地方水果品种,畅销省内外
---- 县内引种的优质油桃
---- 县内引种的日本甜柿。已成为水果生产的主导品种
---- 发展羊产业是石林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图为地方优良品种圭山山羊
---- 带皮羊肉和山羊乳饼是石林特产,图为获奖的乳饼和证书
---- 发展羊产业,饲草是关键。图为县内引种的优质高产饲草——皇竹草
---- 发展羊产业,技术改进是保障
---- 路南卤腐誉满省内外
---- 龙树面条深受县内外人民青睐
---- 2001年3月29日,县政府召开县志续修工作会议
---- 2005年11月30日,石林县志定稿
---- 出席定稿会议的全体人员合影
---- 续志编纂人员合影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卷一 行政区划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位置与面积
---- 第二节 沿 革
---- 第三节 县名更改
---- 第四节 区划调整
---- 第五节 勘 界
-- 第二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鹿阜镇
---- 第二节 石林镇
---- 第三节 板桥乡
---- 第四节 大可乡
---- 第五节 维则乡
---- 第六节 亩竹箐乡
---- 第七节 圭山乡
---- 第八节 路美邑乡
---- 第九节 西街口乡
---- 第十节 北大村乡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理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第二节 山 水
---- 第三节 丘陵平坝
-- 第二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 温
---- 第二节 日 照
---- 第三节 降 水
-- 第三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洪涝
---- 第二节 低温霜冻
---- 第三节 冰雹大风
---- 第四节 山体滑坡
卷三 社 会
-- 第一章 人 口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 族
---- 第一节 彝 族
---- 第二节 苗 族
---- 第三节 壮 族
---- 第四节 民族事务管理
-- 第三章 宗 教
---- 第一节 原始宗教
---- 第二节 佛 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基督教
---- 第四节 宗教事务管理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 民
---- 第二节 职 工
---- 第三节 扶贫开发
卷四 体制改革
--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企业改革
-- 第二章 政治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人事劳动制度改革
-- 第三章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养老保险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三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卷五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 划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普查 调查
---- 第一节 第一次 第三产业普查
---- 第二节 第三次工业普查
---- 第三节 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
---- 第四节 第一次农业普查
---- 第五节 其他专项统计调查
---- 第六节 统计管理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监督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监督管理
---- 第五节 商标登记监督管理
---- 第六节 广告登记监督管理
---- 第七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组织机构代码管理
-- 第五章 审 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单位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其他专项审计
-- 第六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三节 价格事务
---- 第四节 农产品成本调查
-- 第七章 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 对外开放发展概况
---- 第二节 管理和服务
卷六 农牧业
-- 第一章 农田建设
---- 第一节 耕 地
---- 第二节 高稳产农田建设
---- 第三节 滇中现代化农业示范工程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良种试验示范推广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五节 农村能源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品种改良
---- 第二节 基地建设
----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 第四节 家畜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渔 业
-- 第四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种 类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农机研究推广
-- 第五章 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一节 收益分配调查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卷七 烟 草
-- 第一章 生 产
---- 第一节 种 植
---- 第二节 品 种
---- 第三节 科技措施
-- 第二章 加 工
---- 第一节 烤房改造
---- 第二节 收 购
---- 第三节 烟叶复烤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烟草专卖
---- 第二节 扶持 奖励
卷八 水 利
-- 第一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水浇地工程(含提水工程)
----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病害水库整治
-- 第二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工程质量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管理
---- 第三节 水利经济改革
卷九 林 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林地结构
---- 第二节 林种与蓄积量
---- 第三节 森林资源特点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绿化造林
---- 第二节 绿色企业
---- 第三节 采种育苗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森林防火
----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
---- 第四节 森林案件查处
---- 第五节 木材采伐与经营
卷十 工 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县属工业
---- 第二节 乡镇集体工业
---- 第三节 私营及个体工业
---- 第四节 三资工业企业
-- 第二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电站建设
---- 第二节 电网建设
---- 第三节 电力公司
-- 第三章 采矿冶金工业
---- 第一节 煤 矿
---- 第二节 冶金加工
-- 第四章 建筑 建材
---- 第一节 建 筑
---- 第二节 建 材
-- 第五章 加工工业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卤腐 副食
卷十一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个体及私营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 市
---- 第二节 贸 易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粮食销售
----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五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物 资
---- 第一节 销 售
---- 第二节 收 购
---- 第三节 资产管理
-- 第六章 药品经营
---- 第一节 国 营
---- 第二节 集 体
---- 第三节 个 体
卷十二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行 业
---- 第一节 石材 石雕
---- 第二节 工 业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服务业
---- 第五节 采 矿
---- 第六节 农副产品加工
-- 第二章 体 制
---- 第一节 乡镇集体企业
---- 第二节 个体私营企业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二节 生 产
---- 第三节 安 全
---- 第四节 销 售
---- 第五节 财 务
卷十三 建设 环保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乡镇规划
-- 第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集镇
-- 第三章 公用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文教卫设施
---- 第二节 交通邮电商贸设施
-- 第四章 建设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设计管理
---- 第四节 施工管理
---- 第五节 建筑队伍管理
----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七节 执法监察
-- 第五章 土地开发利用
---- 第一节 建设用地
---- 第二节 土地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环境整治
---- 第三节 绿 化
---- 第四节 环 卫
卷十四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公路建设
---- 第一节 国 道
---- 第二节 省 道
---- 第三节 县 道
---- 第四节 其它公路
-- 第二章 运 输
---- 第一节 公 路
---- 第二节 铁 路
-- 第三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 路
---- 第二节 投 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
-- 第四章 电 信
---- 第一节 通讯建设
---- 第二节 电 报
---- 第三节 电 话
-- 第五章 管 理
---- 第一节 路 政
---- 第二节 运 政
---- 第三节 邮 政
---- 第四节 电 信
卷十五 风景旅游
-- 第一章 景区建设
---- 第一节 大小石林景区
---- 第二节 大叠水景区
---- 第三节 乃古石林景区
---- 第四节 长湖景区
---- 第五节 圭山国家森林公园
-- 第二章 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 第一节 食 宿
---- 第二节 交 通
---- 第三节 水 电
---- 第四节 民族旅游商品
-- 第三章 管 理
---- 第一节 石林管理模式
---- 第二节 管理体制
---- 第三节 资源保护
---- 第四节 综合治理
---- 第五节 导游队伍建设
---- 第六节 接 待
-- 第四章 旅游宣传
---- 第一节 图书画册
---- 第二节 影视音像
---- 第三节 会展宣传
-- 第五章 石林研究
---- 第一节 石林研究会议及活动
---- 第二节 石林研究中心
卷十六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收 支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第三节 国 税
---- 第四节 地 税
-- 第二章 财税管理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国税管理
---- 第三节 地税管理
卷十七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货 币
---- 第一节 流 通
---- 第二节 管 理
-- 第二章 信 贷
---- 第一节 存 款
---- 第二节 贷 款
-- 第三章 保 险
---- 第一节 承 保
---- 第二节 理 赔
-- 第四章 管 理
---- 第一节 现 金
---- 第二节 金 银
---- 第三节 账 户
---- 第四节 监 督
---- 第五节 国 库
---- 第六节 安全保卫
---- 第七节 金融电子化
---- 第八节 外 汇
卷十八 党 群
-- 第一章 党代会与县委全会
---- 第一节 党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委全会
-- 第二章 常委会与重大决策
---- 第一节 第五届县委常委会
---- 第二节 第六届县委常委会
---- 第三节 第七届县委常委会
---- 第四节 第八届县委常委会
-- 第三章 县委工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组织工作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信访工作
---- 第六节 机要保密工作
---- 第七节 政法工作
---- 第八节 机关党务工作
---- 第九节 党校教育
---- 第十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十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十二节 接待工作
-- 第四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三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四节 甄别复查
-- 第五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石林县委
---- 第三节 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
卷十九 政 务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议
---- 第三节 机构设置
---- 第四节 实施监督
---- 第五节 人事任免
---- 第六节 议案建议办理
---- 第七节 视察调查
---- 第八节 县人大代表选举
---- 第九节 乡镇人大换届选举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重要会议
---- 第三节 重要决定
---- 第四节 发展纪实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全体委员会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协商监督与参政议政
---- 第五节 提案办理
---- 第六节 调查视察
---- 第七节 政协小组活动
---- 第八节 文史工作
---- 第九节 团结工作
卷二十 政法 武装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结构
---- 第二节 惩治犯罪
---- 第三节 预审 看守
----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 第五节 户政管理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禁 毒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告诉申诉和信访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依法治县
---- 第四节 法律服务及法律援助
---- 第五节 律师工作
---- 第六节 公证工作
-- 第五章 武 装
---- 第一节 兵 役
---- 第二节 民兵工作
---- 第三节 驻 军
卷二十一 民 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 恤
---- 第三节 安 置
---- 第四节 创建双拥模范县
-- 第二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五保”供养
---- 第三节 老龄工作
---- 第四节 扶贫济困
---- 第五节 农村离职干部补助
-- 第三章 民政管理
---- 第一节 基层群众组织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收容遣送
---- 第四节 社团工作
---- 第五节 地名工作
-- 第四章 残联工作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教 育
---- 第三节 康复 助残
卷二十二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 事
---- 第一节 职工队伍
---- 第二节 干 部
---- 第三节 工 人
-- 第二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 资
---- 第二节 奖 金
---- 第三节 劳保福利
---- 第四节 转正定级
---- 第五节 离退休人员
-- 第三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考核任免
---- 第二节 人事调动
---- 第三节 干部招聘
---- 第四节 毕业生分配
---- 第五节 职称评聘
-- 第四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职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四节 劳动监察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五章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职工养老保险统筹
---- 第二节 职工失业保险
---- 第三节 女职工生育保险
---- 第四节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卷二十三 教 育
-- 第一章 教 师
---- 第一节 队 伍
---- 第二节 培 训
---- 第三节 待 遇
---- 第四节 考 核
---- 第五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 第二章 设 施
---- 第一节 校 舍
---- 第二节 设 备
-- 第三章 经 费
---- 第一节 财政拨款
---- 第二节 各级筹资
-- 第四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学前班
-- 第五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学教育
-- 第六章 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寄宿制小学
---- 第二节 民族小学
---- 第三节 民族中学
---- 第四节 民族职业中学
-- 第七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教师进修学校
---- 第二节 县职业高级中学
---- 第三节 “3+1”职教班
---- 第四节 农业广播学校
-- 第八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
---- 第二节 自学考试
-- 第九章 其他教育
---- 第一节 社会力量办学
---- 第二节 家庭教育
-- 第十章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 第二节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 第十一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教研网络
---- 第二节 教研活动
卷二十四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人 员
---- 第二节 科技网络
-- 第二章 科研活动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第三节 畜牧业科技
---- 第四节 气象测报
-- 第三章 推广应用
---- 第一节 科技培训
---- 第二节 试验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扶贫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专 利
---- 第二节 奖 励
-- 第五章 科技团体
---- 第一节 科协及科普工作
---- 第二节 科普协会
---- 第三节 专业学会
卷二十五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馆场建设
---- 第二节 辅导培训
---- 第三节 陈列展出
---- 第四节 演出活动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二章 图书报刊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馆藏图书
---- 第三节 新闻 报纸
-- 第三章 史志编纂
---- 第一节 党 史
---- 第二节 方 志
---- 第三节 年 鉴
---- 第四节 文史资料
-- 第四章 影视广播
---- 第一节 电 影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五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整顿市场
---- 第二节 文化产业
-- 第六章 档 案
---- 第一节 馆 藏
---- 第二节 利 用
---- 第三节 目标管理
-- 第七章 文 物
---- 第一节 文物管理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三节 文物普查
---- 第四节 考古调查
-- 第八章 体 育
---- 第一节 设 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民族体育
---- 第四节 群众体育
---- 第五节 竞技体育
卷二十六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防疫基础建设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节 食品卫生
---- 第四节 饮水卫生
---- 第五节 健康体检
---- 第六节 疫情报告
---- 第七节 疫病防治
---- 第八节 计划免疫
-- 第二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儿童保健
---- 第二节 妇女保健
-- 第三章 医 疗
---- 第一节 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皮肤病防治站
---- 第三节 县中医院
---- 第四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五节 村卫生所
---- 第六节 私立医疗机构
---- 第七节 医疗设备
---- 第八节 医疗事故鉴定
-- 第四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卫生改革
---- 第四节 医 政
---- 第五节 药 政
---- 第六节 公费医疗
人 物
-- 一 人物传略
---- 刘今生
---- 张 冲
---- 栾先富
---- 邓佑权
---- 毕 江
---- 张 志
---- 朱家璧
---- 赵春锦
---- 金国库
---- 窦从孝
---- 张秀芬
---- 杨福安
---- 何现龙
---- 普震有
---- 马学良
---- 杨春洲
---- 晏次超
-- 二 人物简介
---- 李 埏
---- 李 纳
---- 毕凤林
---- 徐 忠
---- 赵树兰
---- 李维贤
---- 马高骧
---- 昂智灵
---- 毕光明
---- 毕志光
---- 毕文贵
---- 毕文明
---- 杨玉高
---- 何称恩
-- 三 人物表
---- 表一:1989~2000年全县劳动模范统计表
---- 表二:1989~2000年石林县取得高级职称人员统计表
附 录
-- 一 县情补编
---- 2001年县情
---- 2002年县情
---- 2003年县情
---- 2004年县情
---- 2005年县情
-- 二 文献选录
----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 路南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路南彝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案》的决议
----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33532”发展战略》的通知
----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林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一路三区”和“一河三
---- 中共石林彝族自治县委 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林彝族自治县“三增一稳定”工作思路》的通知
编后记
县志初稿撰写人员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