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桐梓县政治、文化、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桐梓县志(下)
照片
--
民族民间舞蹈曾在沈阳国际秧歌节获银奖
--
龙腾
--
游行
--
联谊
--
狮舞
--
老年秧歌舞
--
邮展
--
少儿唢呐
--
玩龙灯
--
烟草公司铜管乐队
--
苗族刺绣
--
贵州谜乡——桐梓灯谜在漳州获奖
--
灯谜竞猜
--
龙舞
--
工商联腰鼓队
--
县人创作的焊书
--
个人收藏
--
书画展览
--
诗会
--
身着仡佬族盛装的县委书记李再勇
--
县委书记为参观桐梓陈列馆来宾讲解
--
橱窗展览
--
宣传画册设计
--
桐梓人部份著作
--
电影纪录片《娄山魂》拍摄
--
制作 娄金铭 摄
--
前县委书记范爚与焦裕禄扮演者李雪健谈心
--
县委书记李再勇和县长何冀为北京电视台《新西行漫记》剧组导游
--
渝桐少儿共植希望林
--
送科技送文化下乡
--
著名专家学者应邀赴桐梓举办科学研讨讲座
--
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演讲赛
--
迎回归花卉根艺展览
--
铁树开花迎港归
--
县领导在万人签名迎香港回归活动中率先签名
--
松坎古寺
--
赵朴初题匾的佛顶山降龙寺石俊生摄
--
虎峰晚饯
--
观音岩孔雀峰
--
城墙岩
--
娄山关溶洞公园内景
--
拖山岩
--
柏箐自然保护区原始景观
--
尧龙山瑞峰寺
--
红果树瀑布
--
天门洞回头狮
--
擎天伞
--
水车悠悠转千载
--
双龙出洞
--
川黔第一漂——坡渡峡谷漂流
--
共赴民难
--
坡渡峡谷漂流
--
省、地专家出席新编《桐梓县志》评审会
--
与《桐梓县志》评审会同期举行的“李白夜郎文化联谊会”
--
省地方志专家观赏桐梓书法艺术展
--
省、地地方志专家与《桐梓县志》编辑部同仁合影
--
清代奎阁(1966年毁)
--
唐夜郎县城遗址(50年代摄)
--
周西成专祠
--
周西成照片
--
周西成书法
--
周西成照片
--
周西成墓(1930年建,1966年毁)
--
城区小学歌咏赛合影
--
天门河灌溉工程放水剪彩
--
县第一次工农业劳模大会合影
--
民众创造的沙岗提水站木制导虹管(1958年摄)
--
桐梓至赤水公路通车(1958年)
--
羊磴苗族民家自制纸糊卫生罩(1956年)
--
打宝铺红军标语(1935年写,1966年摄)
--
大跃进时的小高炉
--
除四害能手和他用麻雀皮毛制的被子(1956年)
--
全民动员建新街(1959年)
--
幽雅的铁道职工家属区
--
连枷与风簸
--
特大洪灾,城陷于水(1972年5月27日)
--
悼念毛泽东主席
--
桐梓县地名图
卷十三政权 政协
--
第一章唐至民国政权
----
第一节明县衙署
----
第二节清县衙署
----
第三节民国政权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政府部门及其职能
----
第三节派出机构
----
第四节基层政权
----
第五节综合政务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历届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卷十四政事
--
第一章清代政事
----
第一节桐梓民变
----
第二节二邹丑行
--
第二章民国政事
----
第一节百年靖匪
----
第二节历代禁政
----
第三节红军驻桐
----
第四节抗日救亡
--
第三章解放后政事
----
第一节接管政权
----
第二节“五大任务”
----
第三节“三大运动”
----
第四节“三反”“五反”
----
第五节肃反审干
----
第六节“整风反右”
----
第七节“大跃进”运动
----
第九节“四大块”思路
卷十五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保卫工作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户政管理
----
第四节消防管理
----
第五节交通安全管理
----
第六节看守所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行政审判
----
第五节告诉 申诉
----
第六节执行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基层工作
----
第三节律师 公证
卷十六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地方武装
----
第一节明末至清代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后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军户制 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义务兵役制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后
--
第四章民间武装
----
第一节民团 国民自卫队
----
第二节民兵
--
第五章兵事
----
第一节明清县境兵事
----
第二节民国县境兵事
----
第三节解放后县境兵事
卷十七桐梓系军政集团
--
第一章崛起
----
第一节从军至结团
----
第二节转战中壮大
----
第三节乘隙夺黔北
----
第四节会办到省长
----
附:政绩要览
--
第二章瓦解
----
第一节阵亡与继位
----
第二节分化与纷争
----
第三节“围剿”与瓦解
卷十八人事 劳动
--
第一章干部
----
第一节干部政策
----
第二节干部队伍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二章行政监察
----
第一节检查 调查
----
第二节人事处理
--
第三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待业安置
----
第三节上山下乡“知青”安置
----
第四节劳务输出
--
第四章工资
----
第一节明清及民国时工资
----
第二节解放后工资
--
第五章劳动保护
----
第一节劳动安全
----
第二节争议仲裁
----
第三节社会保险
----
第四节退职 退休 离休
卷十九民政
--
第一章建政
----
第一节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建镇并乡撤区
----
第三节选举
--
第二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支前
----
第三节安置
----
第四节褒扬
--
第三章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章社会福利事业
----
第一节孤老赡养
----
第二节其他社会福利
--
第五章社会行政管理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收容遣送
----
第三节社团登记
--
第六章地名管理
----
第一节普查
----
第二节辨误
卷二十教育
--
第一章私塾 官学 书院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官学
----
第三节书院
----
第四节科举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德育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德育
--
第五章师范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第三节学生
--
第六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学校选介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初等教育
----
第二节中高等教育
--
第八章教师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考核 任用 培训
----
第三节社会地位
--
第九章教育经费
----
第一节来源
----
第二节管理 使用
卷二十一科学 技术
--
第一章机构 人员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人员管理
----
第二节项目管理
----
第三节成果鉴定
--
第三章科普服务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科技交流
----
第四节科技咨询
----
第五节科技扶贫
--
第四章科技研究
----
第一节专题试验研究
----
第二节专项考察普查
--
第五章应用 推广
----
第一节农业科技
----
第二节工业科技
----
第三节其他科技
--
第六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鉴定与获奖
----
第二节科技著作
卷二十二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化机构
----
第二节专业团体
----
第三节业余团体及演出
----
第四节群众演出娱乐场所
----
第五节文化团体及活动
----
第六节民间工艺
----
第七节民间故事 歌谣
--
第二章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艺术创作
--
第三章报刊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刊物
----
第三节橱窗宣传
--
第四章图书发行
----
第一节私营店摊
----
第二节国营书店
--
第五章电影 录像
----
第一节机构 管理
----
第二节发行放映业务
----
第三节发展与覆盖
----
第四节摄制
--
第六章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任务
--
第七章藏书 阅览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藏书
----
第三节阅览
--
第八章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新闻报道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九章文物 名胜
----
第一节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古城遗址
----
第三节墓葬
----
第四节重要文物藏品
----
第五节摩崖 石刻
----
第六节古近建筑
----
第七节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
----
第八节名胜
--
第十章史志编研
----
第一节机构 人员
----
第二节学术活动
----
第三节史志著作
----
第四节方志修纂
卷二十三医药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医卫机构 人员 经费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医卫机构和团体
----
第三节医务人员
----
第四节医卫经费
--
第二章卫生 防疫 保健
----
第一节卫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三节疫病预防
----
第四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制度
----
第二节疾病治疗水平
--
第四章药品管理
----
第一节药政
----
第二节药品检验
----
第三节药品展览
----
第四节中药资源普查与采制
----
第五节西药采购与供应
----
第六节医药市场管理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体育协会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群众体育
----
第五节运动会
----
第六节竞赛项目
----
第七节设施 训练
----
第八节成绩
----
第九节经费
卷二十四宗教 帮会
--
第一章教派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二章寺庙宫观
----
第一节历代寺庙宫观
----
第二节现有寺庙宫观
--
第三章帮会坛堂
----
第一节帮会
----
第二节坛堂
卷二十五风俗
--
第一章行业习俗
----
第一节农作
----
第二节工匠
----
第三节商贾 采伐
----
第四节饲养
--
第二章家庭习俗
----
第一节住宅建筑
----
第二节房间用途 家庭陈设
--
第三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服饰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行旅运输
----
第四节其他生活习俗
--
第四章岁时习俗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法定节日
----
第三节岁时忌事
--
第五章祭祀 庙会
----
第一节祭祀
----
第二节庙会
--
第六章礼仪习俗
----
第一节礼节
----
第二节喜庆 志贺
--
第七章婚姻习俗
----
第一节联姻程序
----
第二节婚姻陋俗
----
第三节婚俗变革
--
第八章丧葬习俗
----
第一节报丧
----
第二节丧礼
----
第三节丧葬改革
--
第九章陈规陋习
----
第一节迷信
----
第二节禁忌
----
第三节陋习
--
第十章苗族风情
----
第一节语言
----
第二节文化
----
第三节服饰
----
第四节婚姻
----
第五节丧葬
----
第六节祭祀
----
附:杂 记
卷二十六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语音结构概述
----
第二节同音字表
----
第三节桐梓方言的特点
----
第四节部分区乡语音异同
--
第二章语法
----
第一节语法特点
----
第二节语法结构
--
第三章词语
----
第一节词汇
----
第二节熟语
卷二十七艺文
--
第一章文选
--
第二章诗词选
--
第三章灯谜选
--
第四章文献辑存
人物
--
传
----
孙敏政
----
何珩
----
傅天镇
----
唐文煃
----
傅元和 傅尔玄 傅之奕 傅同形
----
李晋
----
李苑凤 胡守业
----
梁化龙
----
温伦沛 朱德燧
----
梁宗鲁
----
杨龙喜 舒光富
----
江炳琳
----
王正伸 王正儒
----
赵旭
----
曾巽
----
魏学恒
----
何宗轮
----
赵彝凭
----
邹宪章
----
周兆熊
----
毕炳南
----
周西成
----
李世祚
----
犹海龙 侯树涛 赵元隽
----
杨万新 杨登云
----
毛光翔
----
犹国材
----
侯之担
----
谭星阁
----
仪忠惠
----
魏云青
----
蒋在珍
----
张华清
----
张跃
----
王家烈
----
何知重
----
丁少之
----
陶树安
----
杨道伦
----
谢延长
----
戴安伟
----
周明荣
--
表
----
国民革命军抗日阵亡将士名表
----
革命烈士名表
附录
--
卷章分任名录
--
编辑简介
----
文中华
----
王先华
----
王学刚
----
王金铸
----
邓修身
----
石志翔
----
叶荫郊
----
李思明
----
杨贤德
----
杨隆昌
----
陈明德
----
张绍衡
----
周明荣
----
罗楠
----
胡大学
----
胡九敬
----
高海桥
----
梁隆炎
----
彭世俊
----
舒楚泉
--
本志审查验收人员名录
----
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审验人员名录
----
遵义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审改人员名录
----
参加《桐梓县志》评审会人员名录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