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中山市的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7年04月
目录
封面
中山市志(上)
版权页
中山市志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参与撰稿及提供资料主要人员名单
图片
--
中山市交通图
--
孙中山像
--
中山市行政区划图
--
中山市水利工程图
--
中山市卫星影像图
--
中山市地势图
--
明嘉二十六年(1547年)香山县境全图
--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香山县境全图
--
清道光七年(1827年)香山县城郭城
--
清宣统三年(1911年)香山县境全图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中山系新编乡镇图
--
中山市城区图
--
1959年朱德(右一)在中山视察
--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左一)视察中山
--
中共中央顾委会主任邓小平(左一)视察中山市
--
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前排左一)在中山
--
1984年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左三)在中山检查工作
--
邓颖超(戴眼镜者)在中山
--
杨尚昆(戴白帽者)在中山
--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前排左二)到中山洗衣机厂视察
--
国务院总理李鹏(前排右七)在中山
--
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前排居中者)在中山
--
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前排居中者)在中山
--
中山市市徽
--
中山市市花
--
铁城新姿
--
市区夜景
--
中共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机关大院(1994年落成)
--
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大楼(1995年落成)
--
市人民检察院
--
市中级人民法院
--
中山市东区一角
--
小榄镇区一角
--
中山市兴中道
--
中山市西区一角
--
中山市汽车总站
--
中银大厦
--
中山市西区人行天桥
--
竹苑新村
--
城区绿化
--
松苑新村
--
柏苑新村
--
农村新居
--
市消防支队22米云梯
--
别墅式公厕
--
中山大桥
--
中山港货运码头
--
扩建后的105国道环城路段
--
东阜公路东阜大桥
--
中山港大桥
--
南(头)三(角)公路
--
逸仙公路
--
原中山纪念图书馆(现改为少年儿童图书馆)
--
中山报社
--
1992年落成的中山图书馆
--
中山市科学馆
--
中山广播电台
--
中山市博物馆
--
五桂山顶广播电视发射台
--
中山电视台
--
中山有线电视台
--
孙文公园
--
逸仙湖公园
--
中山宇游科幻城
--
紫马岭公园
--
中山市光荣院
--
中山市颐老院
--
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
长江乐园全景
--
孙文学院
--
中山职业高级中学
--
中山师范学校
--
中山市中专学校
--
中山纪念中学
--
中山市第一中学
--
中山市华侨中学
--
中山市杨仙逸中学
--
中心小学的威力体艺楼
--
实验小学
--
育才幼儿园
--
中山市第一动儿园
--
中港英文学校幼儿园
--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首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
--
中山市石岐游泳池
--
乒乓球训练馆
--
设于中山温泉的我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
--
中山兴中体育场
--
中山市人民医院
--
中山市中医院
--
中山市妇幼保健院
--
中山市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
1989年9月,中山市举行第二次“爱国华侨港澳同胞支持中山建设表彰大会”。图为大会在逸仙湖公园举行的
--
伤残人士活动
--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
--
国际酒店
--
商业大厦
--
中山温泉宾馆
--
富华酒店
--
华柏市场
--
光明市场
--
烟洲市场
--
三乡市场
--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大楼
--
中山威力洗衣机厂外景及其产品
--
中山精细化工厂生产线及其产品
--
中山玻璃总厂外景及其产品
--
今日集团办公大楼
--
中山港高技术开发区马口铁厂外景
--
格兰特镀膜玻璃厂
--
中山家用电器总厂外景
--
千叶产品“大家庭”
--
南风北调生产线
--
南风空调
--
汇丰空调产品
--
聚酯薄膜厂外景
--
聚酯系列产品
--
中山造纸厂瓦楞纸生产线
--
中山市燃气具工业集团公司
--
单头双尾新型客轮
--
游乐设备总厂生产线
--
“小霸王”学习机、游戏机
--
嘉华电子城及产品
--
中山市钢管工业集团公司出品的华捷牌热浸镀锌钢管系列
--
轴承总厂从日本引进的轴承生产线
--
中山市钢管工业集团公司生产车间
--
中山铝材厂生产的铝合金型材产品(港口)
--
香山彩釉砖厂三星牌彩釉砖、瓷化砖
--
国家二级企业广东固力制锁集团公司及其产品
--
怡华集团的丹丽牌洁具系列
--
永大牌BOPP薄膜基压敏胶粘带棉纸基双面压敏胶粘带
--
五桂山镇中兴丝织有限公司
--
中山涤沦厂有限公司后纺车间
--
仕春纺织印染厂织造车间及其产品
--
三乡鞋城外景一角
--
咀香园杏仁饼
--
类怡乐雪糕系列
--
南港牌漆
--
中山市全禄水厂
--
220KV中山市变电站
--
中山第一柴油机发电厂发电机组
--
市供电局大楼
--
一九八五年建成的微波铁塔
--
中山火力发电厂
--
355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房
--
机械收割
--
机械插秧
--
水培蔬菜基地
--
高产蕉林
--
高产蔗园
--
市农业科研所的科研基地
--
神湾菠萝
--
三月红荔枝
--
神湾菠萝基地
--
城乡绿化的苗圃基地
--
速生高产桉树林
--
金冠马钤薯、白花番薯园地
--
建于1956年的逸仙水库
--
东河口水闸
--
防洪堤与道路结合
--
南蓢电灌站
--
长江水库
--
西河口水闸
--
石岐杂交鸡场
--
石岐乳鸽
--
良种猪
--
中山麻鸭
--
塘鱼丰收
--
人工养鳗
--
罗氏沼虾
--
横门渔港一角
--
清朝建筑的青云桥
--
1936年初建时的岐关公路北台桥
--
沙边明末清初建的梯形碉楼
--
西桠岗尾头村秘鲁华侨清末建的碉楼
--
建国初的孙文路
--
明朝建筑的双美桥
--
五十年代回沙车
--
石岐旧城区
--
中山山区民居,以山石作基础,用泥夯砌墙身
--
清末华侨修建的民居既保存了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又融合了居住地的建筑风貌
--
中山民居适应亚热带地区特点的门庭——樘栊
--
清代中山民田区民居的灰雕
--
民国时期泮沙村民居
--
西山红棉
--
渔民利用沙卵石、礁石建的民居
--
石岐岐关东路车站站桥及乘车券
--
中山县参议会旧址(1949年9月落成)
--
中山县政府旧址(1930年)
--
阜峰文笔——明万历三十年建的烟墩山塔
--
沙溪镇龙瑞的清代探花牌坊
--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圈足盘
--
新石器时代晚期彩陶碗
--
南蓢龙穴沙丘遗址发掘现场(一九九○年)
--
孙中山17岁像
--
民国元年(1912年)7月25日孙中山在前山与各界人士合影
--
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回故里与家人合照
--
孙中山试验炸药炸裂的翠亨村南门门匾
--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像
--
孙中山故居书房
--
孙中山故居
--
孙中山纪念堂
--
1944年10月成立的中山县民主政权督导处原址(解放后重修,1989年5月底摄)
--
1945年3月召开的谷镇区民主政权代表大会会址(原桂山中学)
--
翠亨村杨殷故居
--
五桂山古氏宗祠——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
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石岐进军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1949年10月30日两广纵队第一团和中山独立团在仁山胜利会师
--
1949年10月30日,中山石岐民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
--
中共中山市委书记、市长汤炳权(前排左四)和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黄勋拔(前排左五)与中山市编志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与岩石
----
第二节区域地质构造
----
第三节矿产资源
--
第三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
第二节地貌分区
----
第三节地貌发展简史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及其分布
----
第二节灾害性天气
--
第五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分类
----
第二节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
第七章生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八章自然灾害
第二编建置沿革
--
第一章唐代以前
----
第一节远古时期的人类聚居点
----
第二节唐代以前的归属
--
第二章唐代五代十国宋代
----
第一节设置文顺乡、香山镇
----
第二节建立香山县
--
第三章元代明代清代
----
第一节元代的设置
----
第二节明代的设置
----
第三节清代的设置
----
第四节县的等级
--
第四章民国时期
----
第一节民国前期的设置
----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的设置
----
第三节抗战胜利以后的设置
----
第四节县的等级
--
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
----
第一节县市变革
----
第二节区(社)镇设置
----
第三节撤县设市
----
第四节县市等级
第三编行政区划
--
第一章明代政区
--
第二章清代政区
----
第一节道光七年(1827年)的都、村
----
第二节宣统二年(1910年)的区、段
--
第三章民国时期政区
----
第一节民国25年(1936年)的区、乡
----
第二节民国33年(1944年)民主政权的区、乡
----
第三节民国38年(1949年)的乡(镇)、保
--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政区
----
第一节1951年的区(镇)、乡
----
第二节1953年的区(镇)、乡
----
第三节1957年的乡(镇)、村
----
第四节1958年的公社、管区(耕区)
----
第五节1961年的区(镇)、公社
----
第六节1967年的公社(镇)、大队
----
第七节1976年的公社(镇)、大队
----
第八节1984年的镇(区)、乡
----
第九节1986年的镇(区)、村
----
第十节1990年的镇(区)、村
--
第五章镇区概况
----
第一节市区
----
第二节郊镇
第四编人口民族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发展情况
----
第二节人口性别比例
----
第三节人口文化素质
----
第四节城镇人口变化
----
第五节人口密度
----
第六节平均寿命与平均死亡年龄
--
第二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措施
----
第四节技术队伍
----
第五节晚婚
----
第六节优生优育
--
第三章民族
第五编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工作机构
----
第三节重大纪事
----
第四节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五节基层组织党员队伍
----
第六节党员教育
----
第七节统一战线工作
----
第八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中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党务活动
--
第三章民主党派中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
----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六节中国致公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第六节老人团体
----
第七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第八节台湾同胞台胞亲属联谊会
第六编政权政协
--
第一章议会、参议会,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县议会、县参议会
----
第二节五桂山民主政权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县署、县政府
----
第二节根据地民主政府
----
第三节市(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基层政府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石岐市协商委员会
----
第二节石岐市政协委员会
----
第三节市(县)政协委员会
第七编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警务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公安工作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基层法律服务
----
第五节公证
----
第六节律师
第八编民政
--
第一章机构沿革
--
第二章优抚、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生产
----
第二节社会福利单位
----
第三节“五保”户供养
----
第四节残疾人康复与安置
----
第五节收容与遣送
--
第五章婚姻登记
--
第六章殡葬改革
--
第七章社团管理
--
第八章老区建设
----
第一节老区基本情况
----
第二节扶持老区建设
第九编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第四节劳动保障
----
第五节劳动保护
----
第六节劳动力管理
--
第二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干部队伍
----
第四节干部管理
----
第五节干部工资、福利
----
第六节人员编制
第十编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清末以前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辛亥革命时期的香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驻军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四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民国时期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事训练
----
第三节政治教育
----
第四节活动
--
第六章重大兵事
----
第一节香山起义
----
第二节卖蔗埔起义
----
第三节横门保卫战
----
第四节粉碎日伪军对五桂山的十路围攻
----
第五节“三山虎”血战
----
第六节万山群岛战役
----
第七节神湾反偷登战
--
第七章防空
----
第一节防空组织
----
第二节防空工作
第十一编国民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
----
第一节农业
----
第二节工商业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农、轻、重结构
----
第三节国内生产总值结构
--
第三章经济效益
----
第一节社会经济效益
----
第二节第三产业效益
----
第三节国民收入效益
第十二编国民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二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供销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物价变动
----
第四节商品差价
--
第四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市场管理和建设
----
第四节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商标管理
----
第七节广告管理
----
第八节查处走私贩私违法活动
--
第五章技术监督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计量管理
----
第四节产品质量管理
第十三编工业
--
第一章概述
--
第二章机构沿革
--
第三章体制与布局
----
第一节经济体制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轻、重工业
----
第四节地区分布
--
第四章行业门类
----
第一节食品工业
----
第二节纺织、染整、缝纫工业
----
第三节建材工业
----
第四节家用电器工业
----
第五节电子工业
----
第六节机械冶金工业
----
第七节五金制品加工业
----
第八节化学、制药工业
----
第九节橡胶、皮革、塑料加工业
----
第十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十一节藤、木、竹、草制品加工业
----
第十二节交通运输设备修造业
----
第十三节其他工业
第十四编交通
--
第一章机构沿革
--
第二章陆路交通运输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公路客运
----
第四节公路货运
----
第五节公路养护
--
第三章水路运输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
----
第三节渡口
----
第四节航运
----
第五节水陆联运
----
第六节码头装卸
--
第四章桥梁建设
----
第一节古桥
----
第二节民国时期桥梁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桥梁
--
第五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运输市场管理
----
第二节港务监督
----
第三节渡口管理
----
第四节公路安全管理
第十五编邮电
--
第一章机构沿革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网点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三节邮件运输
----
第四节邮件投递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长途电话
----
第三节市内电话
----
第四节农村电话
----
第五节用户电话交换机
----
第六节几种新型的电话设施
--
第四章邮电经济
----
第一节邮政资费
----
第二节电信资费
第十六编电力
--
第一章机构沿革
--
第二章发电
----
第一节火力发电
----
第二节水力发电
--
第三章供电与用电
----
第一节供电
----
第二节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