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镇志

青光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力求资料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 统一。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详今略古、详主略次、详 独略同。重点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史实,着力体现时代特点和 地方特色。 三、记述范围以青光镇现行区划为主,驻镇单位情况 酌情入志,与其他地区相关联的事物内容略有涉及。 四、志文中“境内”指无镇建制时;“镇内”指有镇 建制时;解放前(后),指境内1948年12月21日前(后); “现”、“今”指2000年;“××年代”均指20世纪。 五、上限起自明永乐二年( 1404),部分章节上溯事 物发端,下限迄2000年。大事记、概述、领导人名表和 人物等内容下延至2002年。

内容时限: 1404年-2000年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青光镇志》编委会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位置镇域
-- 第三节 隶属
-- 第四节 辖村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河流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青光之最
-- 第一节 全国之最
-- 第二节 全市之最
-- 第三节 全区之最
第四章 陆军讲武堂
-- 第一节 创办
-- 第二节 复办
-- 第三节 驻兵
-- 第四节 营盘归属
第五章 戌马英豪
-- 第一节 烈士、功臣
-- 第二节 军官职衔、荣誉军人
第六章 学子精英
-- 第一节 国内英才、海外学子
-- 第二节 学子名录、大学委培生
第七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八章 民情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生活
-- 第四节 宗教
-- 第五节 民俗
-- 第六节 方言
-- 第七节 美德良风
第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耕地劳力肥料
-- 第二节 农具农机
-- 第三节 粮食作物
-- 第四节 经济作物
-- 第五节 蔬菜
-- 第六节 植树造林
-- 第七节 果树
-- 第八节 畜牧业
-- 第九节 渔猎
-- 第十节 农业总产值收益分配
-- 第十一节 管理
-- 第十二节 合作基金农村统筹费
-- 第十三节 农场
第十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永定河三角淀工程
-- 第三节 水利工程
-- 第四节 农田水利
-- 第五节 水利设施、节 水工程及灌区建设
-- 第六节 防汛抗洪
-- 第七节 电力
-- 第八节 水电管理
第十一章 工 业
-- 第一节 发展规模
-- 第二节 行业
-- 第三节 主要企业
-- 第四节 获奖名牌产品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六节 管理
-- 第七节 驻镇企业
第十二章 外向型经济
-- 第一节 外经
-- 第二节 外贸
第十三章 商 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六节 粮油经销、储藏加工
-- 第七节 商业流通场所
第十四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审计监督
第十五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
第十六章 交通储运 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仓储
-- 第四节 公路与运输管理
-- 第五节 邮政
-- 第六节 电信
第十七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土地权属
-- 第二节 规划
-- 第三节 村镇体系建设
-- 第四节 样板村
-- 第五节 住房建设
-- 第六节 道路建设
-- 第七节 公用事业
-- 第八节 建筑业与房地产开发
-- 第九节 环境保护
-- 第十节 镇容环卫植树绿化
-- 第十一节 村镇建设管理
第十八章 党派工商联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青光镇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区党部
-- 第三节 工商联青光镇分会
第十九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青光镇工委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光镇委员会
-- 第三节 青光镇妇联
第二十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镇政府
-- 第三节 镇人大主席团
第二十一章 政法 民政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 第三节 民政
第二十二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民兵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 第四节 驻军
-- 第五节 地方自卫队
-- 第六节 军事设施
-- 第七节 战事
第二十三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第六节 教师
-- 第七节 管理
-- 第八节 改善办学条件
-- 第九节 社会支教
-- 第十节 驻镇学校
第二十四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技开发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第二十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三节 文学艺术
-- 第四节 电影电视
-- 第五节 遗址景观
-- 第六节 诗文选录
第二十六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传统体育
-- 第三节 现代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竞技体育
-- 第七节 韩家墅训练基地
-- 第八节 体育人才
第二十七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保健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医疗机构
-- 第四节 骨科名医—马灿
-- 第五节 中医世家—韩家墅赵氏
-- 第六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七节 医疗制度
-- 第八节 公民义务献血管理
第二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先进人物
-- 第四节 职称
附录
-- 一、镇党委、镇政府文件
-- 二、制度、规定
-- 三、先进单位、先进集体荣誉录
-- 四、文征
-- 五、报利、文摘
编修始末
《青光镇志》编修人员情况表
1995年编修《青光镇志》村级领导小组成员表
为《青光镇志》提供资料人员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