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县志

诸暨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诸暨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诸暨县志
图片
-- 题词
-- 城关远眺(局部)
-- 城关一带鸟瞰
-- 石斧(新石器时代)
-- 鼎(西周原始瓷)
-- 戈、矛(东周青铜器)
-- 五管瓶(三国青瓷)
-- 车马神仙画像镜(东汉)
-- 印纹陶罐(商代)
-- 建于清嘉庆四年的宝珠桥
-- 建于北宋的枫桥东化城寺塔
-- 枫桥小天竺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诸暨绢纺织厂一角及省产品“红梅牌”绢丝
-- 诸暨丝织印染厂总厂车间一角及获国家银奖的“保俶塔牌”12103染色双绉
-- 诸暨毛纺织厂
-- 浙江电除尘器总厂及投入使用的电除尘器
-- 诸暨机床厂
-- 中日合资旦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诸暨纺织总厂车间一角
-- 诸暨铸钢厂车间一角
-- 链条
-- 石灰窑及露天石煤矿
-- 萤石
-- 珍珠粉
-- 省优产品“梅花牌”白丝厂
-- 石笕茶
-- “牡丹牌”丝绵、丝绵线
-- 西施银芽
-- 九眼山茶园
-- 鱼米之乡白塔湖
-- 青山水库渔场
-- 供港良种猪
-- 苎麻
-- 璜桑14号桑园
-- 板栗
-- 枫桥香榧
-- 五洩银杏
-- 五洩楠木林
-- 短柄樱桃
-- 高湖滞洪水库
-- 陈蔡水库溢洪闸
-- 西施商场
-- 小商品市场
-- 珍珠市场
-- 中国农业银行诸暨分行
-- 西施大街
-- 浣纱中路
-- 北庄畈居民区
-- 丫头村农民新居
-- 人民医院八病区
-- 农民篮球赛
-- 龙灯
-- 1986年诸暨县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基础教育先进县
-- 诸暨中学校园一角
-- 城关镇中心小学
-- 百马图
-- 花窗盘(石雕)
-- “雀替”(木雕)
-- 七仙女(木雕)
-- 墨梅(元·王冕)
-- 书法(元·杨维桢)
-- 屈子行吟图(明·陈洪绶)
-- 西施浣纱像
-- 郑旦亭
-- 西施殿
-- 西施故里
-- 五洩东龙潭
-- 五洩飞瀑
-- 五洩第二洩
-- 五洩湖
-- 五指山
-- 微波站
-- 自动电话机房
-- 浣纱大桥
-- 中国共产党诸暨县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滴水道院
-- 诸暨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阮家埠育婴堂
-- 1989年9月诸暨撤县设市大会席台
-- 诸暨县政区图
-- 诸暨县地势图
-- 诸暨县土壤图
-- 城关镇平面图
-- 古诸暨县县城图
-- 古苧萝山
-- 诸暨县志卷首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东部会稽山丘陵低山
---- 第二节 西部龙门山丘陵低山
---- 第三节 中部浦阳江河谷盆地
---- 第四节 北部湖畈河网平原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温 度
---- 第三节 雨霜雪
---- 第四节 日 照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湿度
---- 第七节 小气候
---- 第八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 系
---- 第二节 径流
---- 第三节 水位
---- 第四节 潮汐
---- 第五节 水质
---- 第六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 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野生生物
---- 第一节 植 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七章 矿藏
---- 第一节 贵金属
---- 第二节 有色金属
---- 第三节 黑色金属
---- 第四节 燃料
---- 第五节 冶金辅助原料
---- 第六节 化工原料
---- 第七节 建材原料
---- 第八节 陶瓷原料
---- 第九节 其他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第二篇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二章 境域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四章 县治
---- 附:诸暨县名考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总 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职业
---- 第五节 劳动力
---- 第六节 婚姻
---- 第七节 家庭
---- 第八节 姓氏
---- 第九节 残疾人
-- 第三章 生育
---- 第一节 自然生育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四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 民
---- 第二节 职工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双层经营体制
-- 第二章 农用地农机具
---- 第一节 农用地
---- 第二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粮食作物
---- 第三节 经济作物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桑 蚕
---- 第二节 畜禽蜂
---- 第三节 鱼珠蚌
-- 第五章 农业企业
-- 第六章 农业区域
---- 第一节 西北部粮、林区
---- 第二节 北部粮、油、渔、禽区
---- 第三节 中部粮、畜、桑、果、茶区
---- 第四节 西部和东南部林、茶、果、牧区
第五篇 水利
-- 第一章 工 程
---- 第一节 河道堤防
---- 第二节 水库
---- 第三节 渠道
---- 第四节 堰坝涵闸
---- 第五节 排灌设备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管理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 第四节 水利法规
---- 第五节 水利建设移民
第六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古树珍稀树种
---- 第四节 花卉
-- 第二章 育苗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城镇绿化
-- 第三章 林业管护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木竹采伐
-- 第四章 林业特产
---- 第一节 香 榧
---- 第二节 板栗
---- 第三节 银杏
---- 第四节 其他
-- 第五章 县属林业单位
---- 第一节 五洩林场
---- 第二节 林木良种繁育站
第七篇 工业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二章 纺织工业
---- 第一节 丝、绢纺织
---- 第二节 棉麻纺织
---- 第三节 毛纺织
---- 第四节 针织
-- 第三章 食品工业
---- 第一节 粮油工业
---- 第二节 制茶
---- 第三节 酿造
---- 第四节 副食品制造
-- 第四章 轻工工业
---- 第一节 服 装
---- 第二节 制鞋
---- 第三节 造纸
---- 第四节 印刷
---- 第五节 皮革毛皮及制品
---- 第六节 家具
---- 第七节 木竹藤棕制品
---- 第八节 工艺美术品
-- 第五章 机电工业
---- 第一节 机械设备
---- 第二节 电机电器电子器件仪表
---- 第三节 交通运输设备
---- 第四节 金属制品
-- 第六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 电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用 电
-- 第七章 矿冶工业
---- 第一节 金属矿采选与冶炼
---- 第二节 煤炭开采
---- 第三节 非金属矿采选
-- 第八章 化学工业
---- 第一节 化学肥料
---- 第二节 塑料制品
---- 第三节 橡胶制品
---- 第四节 日用化学产品
---- 第五节 基本化学原料
---- 第六节 涂料
-- 第九章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第一节 石灰砖瓦
---- 第二节 水泥
---- 第三节 黄砂石料
---- 第四节 陶 瓷
---- 第五节 玻璃制品
第八篇 交通
-- 第一章 陆路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二章 水路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船闸
-- 第三章 桥梁渡口
---- 第一节 民间桥梁
---- 第二节 渡口码头
---- 第三节 公路桥
---- 第四节 铁路桥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运输工具
---- 第二节 客货流量
---- 第三节 搬运转运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第九篇 邮电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网点
---- 第二节 业务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第十篇 贸易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 食
---- 第二节 油脂
---- 第三节 饲料供应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三章 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一节 木 材
---- 第二节 肥料农药
---- 第三节 农业机具
---- 第四节 建筑材料
---- 第五节 金属材料
---- 第六节 机电产品及设备
---- 第七节 石油煤炭
---- 第八节 化工制品
-- 第四章 日用品供应
---- 第一节 日用百货
---- 第二节 针纺织品
---- 第三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四节 日用杂品
-- 第五章 副食品经营
---- 第一节 猪禽蛋
---- 第二节 蔬菜水产
---- 第三节 糖烟酒
---- 第四节 干鲜果
---- 第五节 豆制品食盐
-- 第六章 土特产品收购
---- 第一节 茶 叶
---- 第二节 蚕茧
---- 第三节 竹材
---- 第四节 畜产品
---- 第五节 蘑菇
---- 第六节 其他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进口商品
-- 第八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
-- 第九章 药品经营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十章 集市网点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网点
第十一篇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登记管理
---- 第一节 企 业
----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
-- 第二章 市场管理
---- 第一节 购销管理
---- 第二节 查处投机倒把活动
-- 第三章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一节 鉴证监督
---- 第二节 调解仲裁
-- 第四章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一节 商 标
---- 第二节 广告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
---- 第二节 管理
-- 第六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质量监督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 制
---- 第二节 收 支
---- 第三节 管 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田赋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税收
---- 第四节 其他税收
-- 第三章 审计
第十三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当铺钱庄银楼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保险公司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比值
---- 第三节 流通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农业贷款
---- 第二节 工商贷款
---- 第三节 特种贷款基建贷款
---- 第四节 其他借贷
-- 第五章 债券侨汇保险
---- 第一节 债 券
---- 第二节 侨汇
---- 第三节 保险
---- 第四节 其他业务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公用设施
---- 第二节 住宅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公用设施
---- 第二节 住宅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技 术
---- 第三节 设备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经营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源
---- 第二节 监测治理
-- 第六章 防治白蚁
---- 第一节 分布危害
---- 第二节 防治
-- 第七章 景区建设
-- 第八章 地名管理
第十五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 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
---- 第三节 组织机构
---- 第四节 纪律检查机构
---- 第五节 党的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初创和发展
---- 第二节 县党部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附:
-------- 中国青年党
-------- 中国民主社会党
--------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五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
-- 第四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人
---- 第二节 农民
---- 第三节 青年
---- 第四节 妇女
---- 第五节 工商业者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工作者
---- 第七节 归国华侨
---- 第八节 旅台人员亲属
第十六篇 县政机构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代议机构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构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秦至清
---- 第二节 中华民国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第十七篇 人事
-- 第一章 干部
---- 第一节 编 制
---- 第二节 构成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待遇
-- 第二章 职工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劳动保护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第十八篇 民政
-- 第一章 优 抚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革命老区
---- 第一节 分 布
---- 第二节 支援建设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灾赈济
---- 第二节 扶持贫困
---- 第三节 慈善福利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四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丧葬改革
-- 第五章 安置
---- 第一节 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移民安置
第十九篇 军事
-- 第一章 兵事
---- 第一节 古代战争
---- 第二节 近代战争
---- 第三节 抗日战争
---- 第四节 解放战争
---- 第五节 剿匪
------ 附:日、伪军暴行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驻 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民兵
-- 第三章 设施
---- 第一节 城关铺堡
------ 附:日伪军碉堡
---- 第二节 营场库点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志愿兵制
----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四节 预备役制
第二十篇 司法
-- 第一章 治 安
---- 第一节 惩治反革命分子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三节 治安与安全管理
---- 第四节 户政与行业管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枫桥经验
---- 第七节 严禁陋习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经济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制度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信访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律 师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调 解
---- 第四节 法制宣传
第二十一篇 教育
-- 第一章 学 校
---- 第一节 县学书院学塾
---- 第二节 幼儿园(班)
---- 第三节 小学
---- 第四节 中学
---- 第五节 专业、职业技术学校
---- 第六节 成人学校
-- 第二章 教 师
---- 第一节 队 伍
---- 第二节 素质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培训
-- 第三章 教务
---- 第一节 招 生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四章 财务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勤工勤学
第二十二篇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诗 文
---- 第二节 书画
---- 第三节 雕塑摄影
---- 第四节 民乐灯彩
---- 第五节 戏剧
---- 第六节 电影
-- 第三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阅览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四章 新闻媒介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节 通讯报道
第二十三篇 文物胜迹
-- 第一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历史文物
---- 第三节 革命旧址与文物
---- 第四节 纪念建筑
---- 第五节 馆藏文物
-- 第二章 胜迹
---- 第一节 西施、郑旦故迹
---- 第二节 其他胜迹
---- 第三节 五洩胜景
第二十四篇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组织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农技推广网
---- 第三节 科技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职称评定
-- 第三章 科技开发
---- 第一节 计划项目
---- 第二节 新产品试制
---- 第三节 “星火计划”实施
----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技术培训
---- 第三节 学术交流
---- 第四节 群众性科学实验
-- 第五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主要成果
---- 第三节 专利申请
第二十五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事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技术设备
-- 第二章 传统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中药
-- 第三章 医政药政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四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疾病防治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五章 公共卫生
---- 第一节 环境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工矿、学校卫生
第二十六篇 体育
-- 第一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和残疾人体育
------ 附:军事体育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课
---- 第二节 课外活动
---- 第三节 业余训练
-- 第三章 篮球运动
---- 第一节 球队赛事
---- 第二节 成绩
-- 第四章 运动竞赛
---- 第一节 运动会
---- 第二节 竞赛成绩
-- 第五章 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师资
---- 第二节 等级裁判员等级运动员
-- 第六章 经费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第二十七篇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民风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衣 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建房
---- 第四节 治病消灾
-- 第三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农作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农具字号
-- 第四章 岁时习俗
-- 第五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婚 姻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礼仪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第二十八篇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
---- 第二节 内部差异
-- 第二章 语法
-- 第三章 词汇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词 汇
---- 第二节 谚语歇后语歌谣
第二十九 篇人物
-- 一、传略
---- 允常
---- 勾践
---- 范蠡
---- 西施
---- 郑旦
---- 阮佃夫
---- 玄俨
---- 慧忠
---- 良价
---- 姚舜明
---- 姚宏 姚宽 姚宪
---- 冯时敏 冯时可 冯时行
---- 王厚之
---- 杨文修
---- 方镒
---- 王艮
---- 杨维翰
---- 黄溍
---- 王冕
---- 杨维祯
---- 姜渐
---- 戴良
---- 杨恒
---- 戴思恭
---- 蒋贵
---- 王钰
---- 骆象贤
---- 郑天鹏
---- 朱廷立
---- 翁溥
---- 骆问礼
---- 陈性学
---- 刘光复
---- 杨肇泰
---- 吴凯
---- 陈洪授
---- 张夬
---- 余缙
---- 陈字
---- 杨三炯
---- 余文仪
---- 石梁
---- 包立身
---- 何文庆
---- 王绍桂
---- 赵膺
---- 傅国英
---- 陈遹声
---- 楼蔷庵
---- 吴忠怀
---- 杨眉山
---- 宣中华
---- 何赤华
---- 汪寿华
---- 张秋人
---- 蒋友谅
---- 郑复他
---- 蒋智由
---- 蒋瑞藻
---- 郭大善
---- 蒋尊簋
---- 何达人
---- 何颂华
---- 俞秀松
---- 宣侠父
---- 黄日初
---- 郦咸明
---- 陈范予
---- 蒋志英
---- 朱学勉
---- 宣华芳
---- 姚轩卿
---- 杨则民
---- 徐道政
---- 徐究仁
---- 郭忏
---- 寿志高
---- 陈季侃
---- 蒋伯诚
---- 斯烈
---- 陈行
---- 余铁珊
---- 杨思一
---- 斯道卿
---- 寿毅成
---- 徐双喜
---- 何燮侯
---- 杨开渠
---- 宣铁吾
---- 斯行健
---- 吴钦烈
---- 魏如
---- 寿勉成
---- 祝志学
---- 郑奠
---- 陈天池
---- 寿松涛
---- 姚蓬子
---- 郦堃厚
---- 柴德赓
---- 金海观
---- 蔡叔厚
---- 李士豪
---- 石祖德
---- 周子祯
---- 蒋鼎文
---- 邱宗岳
---- 周迟明
---- 陈德法
---- 周师洛
---- 周诚浒
---- 何文隆
---- 俞叔平
---- 何增禄
---- 何关牛
---- 冯少白
---- 金兆均
---- 余任天
---- 朱济凡
---- 蒋明达
-- 二、烈士名录
第三十篇 丛编
-- 一、文献辑存
-- 二、西施篇
-- 三、诸暨诗选
-- 四、著述目录
-- 五、历代《诸暨县志》序跋选
-- 六、历代修志述略
编后
《诸暨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顾问及办公室负责人名单
《诸暨县志》编纂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