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岛志

南三岛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三岛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0

出版时间: 2003年09月

目录

封面
南三岛志
湛江市《南三岛志》编辑委员会
《南三岛志》编纂人员
凡例
序言
图片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词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
-- 原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臻题词
-- 原中共湛江市委党校校长、吴川县县长杨子儒题词
-- 清代吴川县南三都地图
-- 南三联岛示意图
-- 南三岛地图
-- 古岛新貌
---- 1958年南三人民公社获国务院颁发的奖状
---- 新农村一角
---- 田头圩新貌
---- 电网遍布城乡(图为高压电双回路镀锌铁塔)
---- 南三码头(面积5640平方米有7个车渡泊位)
---- 水上巴士
---- 微波通讯塔
---- 南三车渡
-- 农林渔盐牧
---- 1958年10月完成十岛相连,修筑海堤49公里,围垦面积5万多亩,这是五里围海堤一角
---- 当年围海造田工地一角
---- 当年围海造田工地合龙场面
---- 初具规模的胡萝卜生产基地
---- 丰收在望的红心番薯
---- 1964年建成的长20公里、宽3—5公里的防护林带
---- 当年群众造林场面
---- 北涯、湖村一带的网箱养殖(其产品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 整装待发的渔船
---- 对虾丰收(远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
---- 南三盐田一角
---- 觅食的鸭群(其蛋黄远销港澳市场)
-- 文教卫生
---- 湛江市南三中学
---- 南三舜广小学
---- 南三第二中学原湛江市七中
---- 南三中心小学
---- 南三卫生院
---- 曾接待联合国粮农组织考察团的南三林场办公楼
-- 旅游资源
---- 海滨帐篷区
---- 海滨别墅区
---- 南海风光——南海谷场
---- 听涛
-- 文物古迹
---- 陈上川塑像
---- 龙女庙[(田头圩)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 南三灯塔(1898年法国入侵广州湾后始建)
---- 靖海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1999年定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 湖村“王城”出土的宋代铜镜
---- 庙碑(立于清乾隆年间)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 理
-- 第一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南三诸岛概况
---- 第三节地形地质土壤
---- 第四节潮汐现象及水文
---- 第五节气候
---- 第六节自然资源
---- 第七节自然灾害
-- 第二章行政区域
---- 第一节历史沿革
---- 第二节行政区域
---- 第三节圩镇概况
--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建国前的人口
---- 第二节建国后的人口
---- 第三节南三岛人口姓氏
---- 第四节计划生育
-- 第四章堵海工程
---- 第一节建国前的堵海工程
---- 第二节建国后的堵海工程
---- 第三节堵海中的人和事
-- 第五章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渡口、码头
---- 第二节公路、桥梁
---- 第三节电力建设
---- 第四节邮电、通讯
---- 第五节生活用水
第二篇经 济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变革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农业生产概况
---- 第四节农田水利建设
---- 第五节农业技术推广
---- 第六节农业机械
-- 第二章渔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渔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渔业
---- 第三节渔业资源的保护
---- 第四节水产养殖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林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林业发展概况
---- 第三节南三林场
---- 第四节南三林带享誉中外
-- 第四章畜牧业和副业
---- 第一节畜牧业
---- 第二节副业
-- 第五章盐业
---- 第一节建国前盐业生产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盐业生产的发展
---- 第三节南三盐场
-- 第六章乡镇企业和个体经济
---- 第一节建国前乡村企业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乡镇企业的发展
----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 第四节个体经济
-- 第七章建筑业
---- 第一节古、近代建筑
---- 第二节建国后建筑业的发展
---- 第三节建筑施工成果
-- 第八章商业
---- 第一节建国前的商业
---- 第二节建国后的商业
-- 第九章财税金融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银行和信用社
-- 第十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工作概况
---- 第三节市场建设
-- 第十一章旅游业
---- 第一节丰富的旅游资源
---- 第二节旅游区的发展状况
---- 第三节旅游区的评估和规划
第三篇政 治
-- 第一章南三岛政权机构
---- 第一节建国前南三岛政权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南三岛政权机构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在南三岛的组织
---- 第一节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在南三岛的革命活动
---- 第二节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南三岛的组织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妇联
-- 第四章军事
---- 第一节驻军和兵备
---- 第二节建国后的武装建设
---- 第三节基干武装民兵连
-- 第五章政法
---- 第一节治安
---- 第二节司法调解
-- 第六章南三岛民众抗法斗争
---- 第一节民众抗击法国入侵
---- 第二节民众抗法自救会
---- 第三节“三月三”反法斗争
---- 第四节中外反动派相互勾结扼杀民众反法斗争
第四篇文 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建国前的文化
---- 第二节建国后的文化
---- 第三节诗词、楹联、木偶词、歌谣
-- 第二章教育
---- 第一节建国前的教育
---- 第二节建国后的教育
---- 第四节扫盲和业余教育
---- 第五节教育基金会
---- 第六节热心办学人士简介
-- 第三章医药卫生
---- 第一节建国前的医药卫生
---- 第二节建国后的医药卫生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建国前后体育事业概况
---- 第二节体育设施建设及体育活动成果
-- 第五章名胜古迹
---- 第一节广州湾靖海宫
---- 第二节陈氏小宗
---- 第三节龙女庙
---- 第四节南三灯塔
---- 第五节冼吴庙
---- 第六节岛内的祠堂庙宇
---- 第七节古遗址
第五篇社会
-- 第一章民政事务
---- 第一节优抚、救济
---- 第二节养老敬老
---- 第三节婚姻登记
---- 第四节老区建设
-- 第二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传统节日风俗
---- 第四节服饰
---- 第五节食俗
---- 第六节宅居
-- 第三章新节日 新风尚
---- 第一节新节日
---- 第二节新风尚
-- 第四章民间谚语、传说、故事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民间传说
---- 第三节民间故事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吴川方言
---- 第二节雷州方言
第六篇人 物
-- 第一章传略
---- 陈上川
---- 陈绍
---- 陈竹轩
---- 黄崇纬
---- 陈跃龙
---- 陈俊三
---- 陈永祥
---- 凌乾发
---- 陈邹
---- 朱力
---- 邹建理
-- 第二章简介
---- 陈玉如
---- 陈臻
---- 陈得骅
---- 庞国梅
---- 马胜才
---- 龙韬
---- 龙土光
---- 卢茂林
---- 朱秋萍
---- 朱家驹
---- 朱德文
---- 李振华
---- 李志权
---- 李文忠
---- 李真儒
---- 李土轩
---- 李真福
---- 李华盛
---- 李日高
---- 李旭红
---- 张岗
---- 张泽锐
---- 张兴伟
---- 张观和
---- 陈光
---- 陈增生
---- 陈湛华
---- 陈钦才
---- 陈强
---- 陈汉初
---- 陈立中
---- 陈兴家
---- 陈鸿图
---- 陈焕南
---- 陈达勇
---- 陈烽
---- 陈国豪
---- 陈亚养
---- 陈立群
---- 陈彩元
---- 陈康盛
---- 陈康远
---- 陈真泉
---- 陈康荣
---- 陈迥
---- 陈康培
---- 陈莹莹
---- 陈楚南
---- 陈泽武
---- 陈卜红
---- 罗华有
---- 罗真胜
---- 庞文春
---- 庞世模
---- 庞郑兴
---- 庞兴忠
---- 庞祥培
---- 郑晓虹
---- 郑土瑞
---- 郑晓晖
---- 郑胜恩
---- 郑晓斌
---- 郑石轩
---- 郑吴志
---- 冼鸿章
---- 冼豪贤
---- 钟永杰
---- 钟德
---- 袁卓强
---- 陶洪泽
---- 黄泰兴
---- 黄日秀
---- 梁关化
---- 傅天兴
---- 傅康玉
-- 第三章名录
---- 第一节革命烈士英名录
------ 陈文彪
------ 陈亚教
------ 陈胜华
------ 袁土益
------ 冼天兴
------ 谭康其
------ 冼钧
------ 庞毓南
------ 庞亚义
------ 许华秋
------ 陈瑞华
------ 郑景豪
------ 张王贵
------ 郑振兴
---- 第二节历史人物名录
---- 第三节当代人物名录
---- 第四节获省、全国荣誉称号人员名录
第七篇村民委员会和自然村概况
-- 第一章灯塔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沙头村
---- 第二节沙腰村
---- 第三节坡塘村
---- 第四节伦兴村
---- 第五节雷锡村
---- 第六节(氵空)脊村
---- 第七节(土包)城头村
---- 第八节礼同村
-- 第二章新南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姓游村
---- 第二节永南村
---- 第三节青训村
---- 第四节新沟村
-- 第三章海丰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大辣村
---- 第二节蒲芦塘村
---- 第三节北头寮
---- 第四节塘(尸口)村
---- 第五节莫村
---- 第六节林村
-- 第四章光明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新基村
---- 第二节陈村
---- 第三节李村
---- 第四节黄村
-- 第五章蓝田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老梁村
---- 第二节新村
---- 第三节长兴村
---- 第四节南丰村
---- 第五节蓝田村
---- 第六节邓屋村
---- 第七节下木渭村
-- 第六章白沙村民委员会(含各自然村)
-- 第七章田头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田头村
---- 第二节(土普)蛇村
---- 第三节岭脚村
-- 第八章麻弄村民委员会
-- 第九章南米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米粘村
---- 第二节南头塘村
---- 第三节竹根村
-- 第十章南(氵空)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谢桐村
---- 第二节滘脊村
---- 第三节南灶罗村
---- 第四节南灶庙儿村
---- 第五节南灶中村
---- 第六节南灶陈村
---- 第七节凤辇村
---- 第八节霞瑶村
-- 第十一章五里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岭尾村
---- 第二节油吉塘村
---- 第三节大山脚村
---- 第四节樟木村
---- 第五节黄其村
---- 第六节老谢村
---- 第七节山儿村
---- 第八节中间垌村
---- 第九节五南村
---- 第十一节上郭头村
---- 第十二节陈屋村
---- 第十三节岭儿村
---- 第十四节黄村
-- 第十二章巴东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上木历村
---- 第二节下木历村
---- 第三节南兴村
---- 第四节彭屋西村
---- 第五节麻林村
---- 第六节新和村
---- 第七节新华村
---- 第八节下地聚村
---- 第九节中地聚村
---- 第十节上地聚村
-- 第十三章东湖村民委员会
---- 第一节湖村
---- 第二节调东村
---- 第三节新门口村
---- 第四节北涯村
---- 第五节北涯头村
附录
-- 一、文献及报刊文章辑录
-- 二、上级文件
-- 三、上级政府通告
-- 四、南三镇人民政府文件
-- 五、南三镇国民经济几项指标
-- 六、2000年南三镇村民委员会基本情况
-- 七、编志建碑捐资(300元以上)芳名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