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财政志

榆中县财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榆中县财政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详今略古,贯通古今,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本志由概述、大事记和专志五篇及附录组成。概述综述本县财政状况,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记述本县有关财政的大事、要事;专志横列门类,综述史实,共5篇38章132节225目。附录收载了财政改革中的重要文件。概述、附录和大事记不列入篇的序列。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目录

封面
榆中县财政志
榆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现任)
《榆中县财政志》编纂委员会
《榆中县财政志》编纂顾问
《榆中县财政志》终审委员会
《榆中县财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
《榆中县财政志》修订人员
序一
序二
图片
-- 中央驻甘肃专员办检查榆中县扩大内需资金使用情况
-- 中央驻甘肃专员办调研榆中县社保资金使用情况
-- 省市财政部门检查榆中县财政工作
-- 省财政厅国库处检查榆中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建设
-- 兰州市科学发展观第五指导小组组长施进兵指导财政局科学发展观活动
-- 省文明办检查财政局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 甘肃省非税局领导在榆中县调研
-- 市财政局领导检查培训工作
-- 中共兰州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学海调研县财政扶持的冷凉型蔬菜生产基地
-- 县长王林在全县财税工作大会上讲话
-- 原县委书记石宝士在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 原县委书记胥波视察财政支持建设的田间渠道
-- 原县长张兴照在财政表彰会议上讲话
-- 原县长徐大武检查财政局惠农网络运行情况
-- 县长王林与财政局签订2011年财政收入目标责任书
-- 县长王林与乡镇签订2011年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
-- 县上领导考核2008年财政工作
-- 财政局领导与各股室签订目标责任书
-- 2011年榆中县财税工作会议
-- 局务会议
-- 全局干部职工大会
-- 在榆中县召开的2009年兰州市财政教科文工作会议
-- 财政局争创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阶段性工作总结会
-- 在榆中县召开的兰州市惠农工作现场观摩会
-- 惠农财政补贴改革观摩会
-- 财政局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
-- 副局长裴振国在迎春团拜会上致辞
-- 副局长张珮麟参加国有资产处置拍卖会
-- 副局长张世杰检查人饮工程
-- 财政局领导深入基层查看工程进度
-- 全县财政工作会议
-- 全县农财农税工作会现场
-- 榆中县联片供热用煤政府采购招标会
-- 财政局领导班子与镇村负责人商议发展大计
-- 财政局办公楼
-- 县财政局旧办公楼
-- 表彰优秀党员
-- 表彰优秀股室
-- 干部职工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 原财政局长谢宗堂在财税工作会上讲话
-- 原财政局长王维中在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 财政局长孙彦华在全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 财政局领导班子合影
-- 1990年榆中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合影
-- 2011年榆中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合影
-- 乡镇财务人员参加规范财务账簿培训
-- 乡镇财务人员建账培训
-- 财政会计珠算学会学术交流暨换届大会
-- 榆中县首批会计达标单位及会计证颁发大会
-- 职工学习园地
-- 2011年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培训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现场
-- 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合影
-- 在榆中县举行的全省预算质量分析会议
-- 国库集中支付网络管理培训
-- 财政局干部职工进行军训
-- 职工文体活动
-- 参加建国60周年合唱比赛
-- 拔河比赛
-- 登山人员合影
-- 参加全县广播体操比赛
-- 原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高子贵为孙彦华颁发修志楷模证书
-- 榆中县财政局办公楼夜景
-- 《榆中县财政志》终审会议
-- 荣誉附图
-- 寇家沟出土的王莽时期钱范
-- 收粮杆秤
-- 收粮用的升子、合儿
-- 1974年农民踊跃缴纳公购粮
-- 三电总干二泵站新貌
-- 田间水利工程
-- 两山绿化工程
-- 和平镇横头山退耕还林工程
-- 双垄沟播玉米
-- 三角城乡蔬菜种植基地
-- 小康营乡油桃种植基地
-- 榆中县蔬菜龙头企业蒋氏集团
-- 连搭乡蔬菜育苗基地
-- 农家书屋
-- 榆中县肉羊繁育基地
-- 生态功能建设项目南河公园一角
-- 新营乡谢家营村文化广场
-- 榆中一中科技楼
-- 县医院综合门诊大楼
-- 新农合免费健康体检
-- 城关镇新农村
-- 标准化村卫生所
-- 为甘草锦绣小学捐赠80套课桌凳
-- 为贫困生捐赠课外读物
-- 资助贫困生
-- 深入大坪村开展扶贫送温暖活动
-- 开展为民宣传活动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财政机构
--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财政机构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财政机构
---- 第一节 局机构
------ 一、机构沿革
------ 二、财政职责
------ 三、榆中县财政机构演变示意图
------ 四、榆中县财政机构历任领导名录
------ 五、榆中县财政局2011年行政责任制网络图
---- 第二节 内设机构
------ 一、办公室
------ 二、预算股
------ 三、国库股
------ 四、行政政法股
------ 五、教科文股
------ 六、农财股
------ 七、农税股
------ 八、综合股
------ 九、企财股
------ 十、社会保障股
------ 十一、会计股
------ 十二、内设机构负责人名录
---- 第三节 基层机构
------ 一、基层机构设置
------ 二、基层机构及人员名录
---- 第四节 部门归口管理机构
------ 一、榆中县人民政府采购办公室(县政府采购中心)
------ 二、榆中县国有资产管理局
------ 三、榆中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四、榆中县非税收入管理局
------ 五、榆中县财政监督检查局
------ 六、归口管理机构领导名录
---- 第五节 挂靠机构
------ 一、榆中县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办公室
------ 二、榆中县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办公室
------ 三、挂靠机构领导名录
---- 第六节 学会
------ 一、兰州市会计学会榆中支会
------ 二、榆中县会计学会
------ 三、榆中县财政学会
------ 四、榆中县珠算协会
------ 五、“三会”工作
-- 第三章 事业建设
---- 第一节 办公设施
---- 第二节 财政资料编纂
------ 一、《榆中县财政志稿》
------ 二、《榆中财政》
---- 第三节 奖励
---- 第四节 队伍建设
-- 第四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财政局支部
---- 第二节 财政局党组
第二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农业税收
---- 第一节 明代田赋
---- 第二节 清代地丁钱粮
------ 一、地丁正赋
------ 二、杂赋
------ 三、羡余(附加)
------ 四、征收方法
---- 第三节 民国田赋
------ 一、田地种类及赋额
------ 二、田赋附加
------ 三、征收方法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税
------ 一、农业税
------ 二、契税
------ 三、牧业税
------ 四、耕地占用税
------ 五、农林特产税
------ 六、农业特产税
-- 第二章 工商税收
----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的工商税收
------ 一、清代工商税收
------ 二、民国时期工商税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商各税
------ 一、统一税收,建立新税制
------ 二、全面实行工商税收
------ 三、调整改革税制
------ 四、榆中县工商各税、地方各税演变示意图
-- 第三章 企业收入
---- 第一节 榆中县国营企业的建立、收入和改革
------ 一、国营企业的建立
------ 二、企业收入和改革
---- 第二节 企业基本折旧基金
---- 第三节 国营企业历次清仓核资
-- 第四章 行政性收费
-- 第五章 公债、国库券
---- 第一节 民国公债
------ 一、民国国内公债
------ 二、甘肃省地方公债
------ 三、临时借款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债
------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 三、甘肃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集资券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 第六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其他收入
------ 一、学租收入
------ 二、匠价银
------ 三、耗羡盈余
------ 四、个头
------ 五、百五经费
------ 六、底子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其他收入
------ 一、公产收入
------ 二、规费收入
------ 三、罚没收入和其他杂项收入
-- 第七章 专款收入
-- 第八章 基金收入
-- 第九章 预算外资金收入
-- 第十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收入
---- 第三节 医疗卫生资金
---- 第四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资金
-- 第十一章 县乡分级收入
-- 第十二章 1991至2005年财力及财源状况
---- 第一节 财力状况
---- 第二节 财源建设
第三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清代、民国时期的财政支出
---- 第一节 清代财政支出
------ 一、行政费
------ 二、祭享支出
------ 三、军政费
------ 四、筹给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财政支出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榆中县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财政总支出
---- 第二节 一般预算支出
---- 第三节 基金预算支出
-- 第三章 农业支出
---- 第一节 支援农业生产资金
------ 一、小型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补助费
------ 二、支持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
------ 三、农村农机推广和植保补助费
------ 四、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 五、农电支出
------ 六、畜牧支出
------ 七、林业支出
---- 第二节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
---- 第三节 农业基本建设资金
---- 第四节 “两西”农业建设专项资金
---- 第五节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 第六节 惠农财政补贴
------ 一、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 二、农资综合补贴
------ 三、退耕还林粮食生活补助
------ 四、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
------ 五、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 六、后备奶牛良种补贴
------ 七、能繁母猪补贴
------ 八、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
------ 九、良种补贴
---- 第七节 新农村建设
---- 第八节 家电、汽车下乡
-- 第四章 基本建设和企业挖潜改造支出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二节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 第五章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
-- 第六章 行政管理费支出
---- 第一节 行政支出发展沿革
---- 第二节 行政支出项目
------ 一、行政机关经费
------ 二、行政业务费
------ 三、干部训练费
------ 四、其他行政经费
---- 第三节 个人经费
------ 一、工资
------ 二、补助工资(津贴)
------ 三、副食品价格补贴
------ 四、冬季取暖补贴
------ 五、小单位伙食补贴
------ 六、少数民族职工伙食补贴
------ 七、职工奖金
------ 八、浮动工资
------ 九、书报费及知识分子业务技术津贴
------ 十、职工福利费
------ 十一、离、退休人员费用
------ 十二、岗位性津贴
------ 十三、各类生活补贴
---- 第四节 公用经费部分
------ 一、公务费
------ 二、设备购置费
------ 三、修缮费
------ 四、业务费
------ 五、其他费用
-- 第七章 公安、安全、司法、检察支出
---- 第一节 公安、安全机关经费
------ 一、公安、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工资
------ 二、公安人员的补助工资
------ 三、公安业务费
------ 四、武装警察经费
---- 第二节 司法检察支出
------ 一、司法业务费
------ 二、法院业务费
------ 三、检察业务费
-- 第八章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 第一节 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
---- 第二节 教育事业费
------ 一、“两免一补”资金
------ 二、中小学危房改造
------ 三、党政干部培训
------ 四、职业教育
------ 五、高中教育
------ 六、“普九”债务资金支出
------ 七、其他教育支出
---- 第三节 卫生事业费
---- 第四节 其他文教事业费
---- 第五节 公费医疗经费
---- 第六节 科学事业费
---- 第七节 地震事业费
---- 第八节 计划生育事业费
-- 第九章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 第一节 抚恤费
------ 一、牺牲病故抚恤费
------ 二、伤残抚恤费
------ 三、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
------ 四、退伍军人安置费
------ 五、优抚事业单位经费
------ 六、其他抚恤事业费
---- 第二节 离休费
---- 第三节 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
------ 一、农村社会救济费
------ 二、城镇社会救济费
------ 三、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
---- 第四节 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 第五节 其他支出
-- 第十章 财政信用资金投放情况
---- 第一节 增收节支专项周转金
---- 第二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
---- 第三节 扶持企业发展生产周转金
---- 第四节 政府开发基金
---- 第五节 发展基金
---- 第六节 扶贫资金支出
------ 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支出
------ 二、林业支出
------ 三、水利支出
------ 四、畜牧业支出
------ 五、电力设施支出
------ 六、教育支出
------ 七、医疗卫生支出
------ 八、发展乡镇企业支出
------ 九、发展道路交通支出
------ 十、多种经营支出
------ 十一、整村推进支出
------ 十二、其他支出
-- 第十一章 基金支出
--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资金支出
---- 第一节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 第二节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 第三节 医疗卫生支出
---- 第四节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第五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第六节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 第七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 第八节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 第九节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十节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十一节 五保户供养
---- 第十二节 残疾人事业
---- 第十三节 农村危旧房改造
---- 第十四节 就业补助
-- 第十三章 县乡分级支出
-- 第十四章 1991至2010年财政支出结构和平衡
---- 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
---- 第二节 财政收支平衡状况
-- 第十五章 财政供给单位和人员结构情况
---- 第一节 1991至1995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一、供给单位结构
------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第二节 1996至200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一、供给单位结构
------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第三节 2001至2005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一、供给单位结构
------ 二、财政供给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第四节 2006至2010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结构及供养情况
------ 一、财政供养单位情况
------ 二、财政供养人员情况
第四篇 财政改革
-- 第一章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一节 高度集中 统收统支
---- 第二节 收入分类 固定分成
---- 第三节 以收定支 总额分成
---- 第四节 定收定支 收支包干
---- 第五节 固定比例留成 超收另定分成比例
---- 第六节 收支挂钩 总额分成
---- 第七节 划分收支 分级包干
---- 第八节 划分税种 核定收支 分级包干
---- 第九节 以收定支 增长分成
---- 第十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
------ 一、分税制改革
------ 二、市对县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
---- 第十一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补充和完善
------ 一、分税制财政体制调整和补充
------ 二、体制上解、补助和结算
---- 第十二节 县乡分税制体制
------ 一、乡财政收入
------ 二、乡财政支出
------ 三、收支及上解(补助)基数
------ 四、县乡分税制体制的补充完善
---- 第十三节 省对市州及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
------ 一、省级财政固定收入
------ 二、县级财政固定收入
------ 三、省与县共享收入
-- 第二章 财税制度改革
----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一、“两税”(增值税和营业税)返还基数
------ 二、过渡期转移支付补助
------ 三、工资性转移支付补助
------ 四、所得税返还补助
------ 五、调整体制税收返还
------ 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
------ 七、撤乡并镇补助
------ 八、乡镇办公费补助
---- 第二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 二、改革方案的制定及报批实施
------ 三、税率及农业税任务的调整情况
------ 四、全面取消农业税
---- 第四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二、失业保险制度改革
------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 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
------ 五、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制度的改革与管理
---- 第五节 国债发行制度改革
---- 第六节 水管体制改革
---- 第七节 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
------ 一、清产核资
------ 二、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体系
---- 第八节 国有企业的改制
-- 第三章 财政专项资金的改革与管理
---- 第一节 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管理与改革
------ 一、基本建设支出
------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 第二节 财政扶贫资金的改革与管理
------ 一、扶贫资金管理的变迁
------ 二、扶贫资金报账制改革
---- 第三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与改革
------ 二、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
------ 三、支农周转金的改革
---- 第四节 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
---- 第五节 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管理方式改革
第五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内资金管理
------ 一、预算支出科目
------ 二、预备费
------ 三、预算的追加和追减
------ 四、预算隶属关系的划转
---- 第二节 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管理
------ 一、财政全额预算管理
------ 二、财政差额预算管理
------ 三、财政基金预算收支管理
------ 四、乡镇财政管理
------ 五、罚没收入管理
-- 第二章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一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范围和方法
------ 一、管理原则
------ 二、管理范围
------ 三、管理方法
---- 第二节 管理措施
---- 第三节 票据管理
---- 第四节 专户储存
-- 第三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
------ 一、全额预算管理
------ 二、差额管理
------ 三、自收自支管理
---- 第二节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 一、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
------ 二、事业单位的支出管理
----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
------ 一、预算编制管理
------ 二、支出管理
------ 三、收入管理
------ 四、资产管理
---- 第四节 农业各税征收管理
---- 第五节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
---- 第六节 政府债务管理
---- 第七节 会计管理
---- 第八节 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和财政监督检查
------ 一、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成效
------ 二、财政监督检查的方式
------ 三、财政监督检查的效益
-- 第四章 政府采购与社会集团购买力的管理
附录
-- 一、榆中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决定
-- 二、榆中县“三保一挂”责任制实施办法
-- 三、榆中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 四、榆中县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