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从剧目、剧种、音乐、演出场所等方面记述了内江地区戏曲事业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4
出版时间:
1991年12月
目录
封面
内江地区戏曲志
编辑人员
图片
--
新编历史川剧《大风歌》
----
第一场芒砀赠歌汉十年
----
第三场禁唱《大风》刘邦死后
----
第四场灞桥风雪惠帝元年正月
----
第十场《大风》高唱高后八年九月十日
--
新编神话川剧——《紫竹观音》
--
新编古代题材川剧《玉碎龙泉》
----
第四场
----
第九场
--
川剧舞台设计
--
革命历史川剧《湘灵湖》
--
曲剧《泪美人》
--
现代川剧《张大千》之张大千
--
改编传统川剧《斩忠闹殿》之朱元璋
--
传统川剧《拦马》之焦光普
--
传统川剧《拦马》之杨八姐
--
传统川剧《武采桑》之无盐
--
传统川剧《霸王别姬》之虞姬
--
传统川剧《斩黄袍》之郑子明
--
传统川剧《斩黄袍》之赵匡胤
--
传统川剧《樊梨花》之杨凡
--
传统川剧《醉隶》之许仰川
--
川剧仪式《灵祖镇台》之玉枢火府天将(俗称王灵官)
--
传统川剧《赠绨袍》之须贾
--
传统川剧《太行山》之牛皋
--
传统川剧《穆柯寨》之穆桂英
--
传统川剧《大挂剑》之苏秦
--
传统川剧《阳告》之敫桂英
--
传统川剧《赐马斩坡》之关羽
--
传统川剧《鱼藏剑》之专诸
--
传统川剧《铫期斩子》之铫期
--
传统川剧《泗水关》之华雄
--
传统川剧《情探》之拿鬼
--
传统川剧《檄文诏》之赢政
--
传统京剧《赤桑镇》之包拯
--
传统川剧《八阵图》之陆逊
--
现代川剧《陈毅还乡》之陈毅
--
现代川剧《刘师亮》之刘师亮
--
现代京剧《夜渡射阳河》之刘少奇
--
传统川剧《长生殿》之唐明皇
--
传统川剧《风雪山神庙》之林冲
--
传统川剧《八阵图》之陆逊
--
温氏吟花书馆收藏《川戏公堂真本人物绣像》选例
--
新编历史川剧《红巾记》(1954)
----
杨建中饰花荣 何丽卿饰耶律含嫣 吴华丽饰脱氏
----
姚艺新饰芸娘 杨建中饰花荣 周瑞兰饰花妈妈 佘鸣君饰老丈
----
周纪明饰刘福通 胡元庆饰郭光卿
--
现代川剧《花萼春风》(1955)
----
周瑞兰饰春香 周纪明饰有宝
----
曾文明饰有财(右一) 姚艺新饰宝凤(右二)郭杏春饰小凤(右三) 佘鸣君饰南山伯(右四)
--
新编神话川剧《紫竹观音》(1984)
----
刘岳军饰紫竹姑娘 萧元乐饰伏二郎
----
池安鸣饰金菊 刘岳军饰紫竹 李世莉饰玉梅 萧元乐饰伏二郎
--
现代川剧《张大千》(1984)
--
现代川剧《春晓》(1978)
--
新编近代地方史实川剧《血沃殷家寨》(1982)
--
改编传统川剧《斩忠闹殿》(1954)
--
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1978)
--
移植古代题材川剧《十二寡妇征西》(1961)
--
现代川剧《志贯长虹》(1973)
--
整理传统川剧《五花扇》(一九七九)
--
传统川剧《逼上梁山》(1977)
--
现代川剧《柯山红日》(1977)
--
现代川剧《洪城第一枪》(1976)
--
传统川剧《会缘桥》之老背少
--
传统川剧《双下山》(1980)
--
传统川剧《盘真认母》(1980)
--
内江市川剧团(1962)
--
拆卸折合后照片
--
装配的实物照片
--
设计图纸缩影
--
金銮殿(1957)
--
现代川剧《平原枪声》(1965)
--
龙屏(1965)
--
《苗岭风雷》(1976)
--
《让肥之后》(1971)
--
《奴隶之歌》(1973)
--
《歌女飘零》(1984)
--
《月轮皎皎》(1984)
--
新编历史川剧《康熙皇帝》(1984)
----
南书房
----
雅布洛府
----
鳌拜府
----
御花园
----
温氏吟花书馆收藏《戏衣花样谱》选照
--
资中县东岳庙戏台“将军盔”式屋顶
--
资中县东岳庙戏台正面
--
乐至县金顺乡文武宫戏台
--
资中县罗泉井盐神庙戏台
--
隆昌县渔箭河畔禹王宫戏楼
--
资中县南华宫二殿前明代戏曲浮雕
--
资中县恒升当铺家庭戏台顶部戏曲浮雕
--
资中县西门外南华宫戏台角柱镂雕
--
简阳县涌泉乡戏台戏曲镂雕《钟馗送妹》
--
简阳县涌泉乡戏台台沿木雕
--
简阳县平武乡南华宫戏曲木雕《射一箭》
--
简阳县平武乡南华宫戏曲木雕《郗氏醋》
--
简阳县平武乡南华宫戏曲木雕《上游庵》
--
简阳县涌泉乡戏台戏曲壁画《望仙楼》
--
内江县高梁区安仁乡慈花寺“演戏唪经碑”(清嘉庆八年九月立)
--
名盛科班(吉祥寺)遗址(正面)
--
名盛科班(吉祥寺)遗址(后面)
--
旧师徒制约据:叶青丽(凤儿、竹清)投师文约
--
旧师徒制约据:李清艳投师文约
--
温氏吟花书馆收藏聂丽君手抄本《盘山》
--
“安岳县戏曲改进总会”呈报启用图记及印模公文
--
“安岳县戏曲改进总会”改选总报告表
--
《标准川剧大观》残本(赵文榜收藏)
--
《川剧大全》书影(刘德高收藏)
--
温氏吟花书馆遗址(白马镇大桥溪南岸)
--
聂丽君手书川剧教材遗稿《连环计》、《玉堂春》、《滚灯》等剧本
--
温氏吟花书馆收藏川剧手抄本、木刻本书影
--
温氏吟花书馆收藏《目连》戏文手抄本《金哥显魂》书影
--
《警钟》第三册第九十三页
--
《与众曲谱》卷一第三十二页
--
内江县川剧玩友张树雍川剧手抄本(共80出)
--
《与众曲谱》1-8册书影(邓松柏收藏)
--
间逸子手抄本《丝竹大全》封面
--
间逸子手抄本《丝竹大全》之一页
前言
凡例
目录
综述
--
一、内江地区疆域及建置沿革
--
二、内江地区早期的歌舞和戏曲
--
三、明清时期的戏曲活动
--
四、近代的戏曲活动
--
五、建国后的戏曲活动
图表
--
一、大事年表
----
(一)明朝时期
----
(二)清朝时期
----
(三)民国时期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二、内江地区剧种表
志略
--
一、剧种
----
(一)川剧
----
(二)京剧
----
(三)曲剧
--
二、剧目
----
(一)代表剧目
------
建国前各班社代表剧目
--------
01《目连》
--------
02《黄金印》
--------
03《孝琵琶》
--------
04《红梅阁》
--------
05《班超》
--------
06《红袍记》
--------
07《绿袍记》
--------
08《青袍记》
--------
09《白袍记》
--------
10《黄袍记》
--------
11《木荆钗》
--------
12《三孝记》
--------
13《上天梯》
--------
14《葵花井》
--------
15《放白蛇》
--------
16《汉贞烈》
--------
17《中三元》
--------
18《铁冠图》
--------
19《百花亭》
--------
20《白鹦鹉》
--------
21《结彩楼》
--------
22《拜月亭》
--------
23《五桂联芳》
--------
24《雷峰塔》
--------
25《全三节》
--------
26《和氏璧》
--------
27《白云楼》
--------
28《取朝歌》
------
建国后各剧种代表剧目
--------
1.川剧
29《斩忠闹殿》
30《八阵图》
31《萝卜园》
32《屈原》
33《祝福》
34《杀端方》
35《商鞅》
36《春晓》
37《陈毅还乡》
38《五花扇》
39《紫竹观音》
40《血沃殷家寨》
41《山寨民师》
42《志贯长虹》
43《十二寡妇征西》
44《康熙皇帝》
45《余国桢》
46《汗血马》
47《携手并进》
48《张大千》
--------
2.京剧
49《文成公主》
50《樊梨花》
--------
3.曲剧
51《梁山伯与祝英台》
52《泪美人》
----
(二)建国前后流行的川剧剧目
------
1.先秦时期故事戏
--------
001《四块玉》
--------
002《奔月宫》
--------
003《哪吒闹海》
--------
004《龙凤剑》
--------
005《搬洞打珠》
--------
006《黄河阵》
--------
007《顺天时》
--------
008《水漫蓝桥》
--------
009《柳荫记》
--------
010《苌弘血》
--------
011《鞭坠芦花》
--------
012《引凤楼》
--------
013《径寸珠》
--------
014《鸳鸯冢》
--------
015《宝莲灯》
--------
016《烽火台》
--------
017《活捉子都》
--------
018《贝邱山》
--------
019《蜜蜂计》
--------
020《烧绵山》
--------
021《北邙山》
--------
022《弦高犒师》
--------
023《摘缨会》
--------
024《结草报》
--------
025《孤儿报》
--------
026《伍员逃国》
--------
027《伍员伐楚》
--------
028《属镂剑》
--------
029《吴越仇》
--------
030《豫让桥》
--------
031《秋胡试妻》
--------
032《凤凰村》
--------
033《赠绨袍》
--------
034《檄文诏》
--------
035《投蓟州》
--------
036《荆轲刺秦》
--------
037《春芜配》
--------
038《白狐裘》
--------
039《审哑奴》
--------
040《开井田》
--------
041《锦云裘》
--------
042《大陵台》
--------
043《盗白旄》
------
2.两汉三国故事戏
--------
044《九里山》
--------
045《追韩信》
--------
046《未央宫》
--------
047《淮河营》
--------
048《烂柯山》
--------
049《永巷宫》
--------
050《拔剑割肉》
--------
051《铫期绑子》
--------
052《渔家乐》
--------
053《凤凰琴》
--------
054《斩经堂》
--------
055《困荥阳》
--------
056《油鼎封侯》
--------
057《烧窑封宫》
--------
058《鞭督邮》
--------
059《议剑献剑》
--------
060《捉放曹》
--------
061《连环计》
--------
062《烧濮阳》
--------
063《战宛城》
--------
064《射白鹿》
--------
065《审吉平》
--------
066《聚古城》
--------
067《徐庶访友》
--------
068《三顾茅庐》
--------
069《舌战群儒》
--------
070《华容道》
--------
071《甘露寺》
--------
072《芦花荡》
--------
073《审百案》
--------
074《西川图》
--------
075《截江救主》
--------
076《荆州传令》
--------
077《单刀会》
--------
078《赵颜求寿》
--------
079《受禅台》
--------
080《连营寨》
--------
081《白帝城》
--------
082《平南蛮》
--------
083《天水关》
--------
084《退汉中》
--------
085《江油关》
--------
086《绵竹关》
--------
087《杀家告庙》
--------
088《假投降》
------
3.两晋南北朝故事戏
--------
089《樱桃误》
--------
090《金谷园》
--------
091《桃源洞》
--------
092《夫人城》
--------
093《胭脂蕊》
--------
094《兰亭会》
--------
095《麟骨床》
--------
096《木兰从军》
--------
097《竹林堂》
--------
098《庆云宫》
------
4.隋唐五代故事戏
--------
099《隋朝乱》
--------
100《饮马城》
--------
101《改容战父》
--------
102《娘子军》
--------
103《洗马救驾》
--------
104《三请樊梨花》
--------
105《金光阵》
--------
106《金水桥》
--------
107《玉儿印》
--------
108《阳河堂》
--------
109《端午门》
--------
110《巴九寨》
--------
111 《百花诗》
--------
112 《打金枝》
--------
113《二度梅》
--------
114 《满春园》
--------
115 《夺三关》
--------
116 《万福莲》
--------
117 《锦香亭》
--------
118《洪江渡》
--------
119《沙桥》
--------
120《闹天宫》
--------
121《高老庄》
--------
122《火焰山》
--------
123《盘丝洞》
--------
124《无底洞》
--------
125《假西天》
--------
126 《朱紫国》
--------
127《浣花溪》
--------
128《醉中情》
--------
129 《白玉带》
--------
130《昆仑奴》
--------
131《红线盗盒》
--------
132《三异图》
--------
133《绣襦记》
--------
134《玉箫缘》
--------
135《明月珠》
--------
136《章台柳》
--------
137《西厢记》
--------
138《龙舟会》
--------
139《长生殿》
--------
140《游月宫》
--------
141《渡蓝关》
--------
142《蜃中楼》
--------
143《天下乐》
--------
144 《天雷报》
--------
145《太岁庄》
--------
146 《上徽号》
--------
147《高坪关》
--------
148 《回龙阁》
------
5.宋代故事戏
--------
149《鸳鸯绦》
--------
150 《八仙图》
--------
151 《游赤壁》
--------
152《蜜蜡珠》
--------
153《牡丹亭》
--------
154《镔铁剑》
--------
155《双冠诰》
--------
156《白罗帕》
--------
157《阴阳告》
--------
158《三尽忠》
--------
159《斩黄袍》
--------
160 《征东南》
--------
161《盗银瓶》
--------
162《盗二宝》
--------
163《红梨馆》
--------
164《摇钱树》
--------
165《墨金刚》
--------
166《螺旋诗》
--------
167《铡美案》
--------
168《江天驿》
--------
169《九曲桥》
--------
170《四下河南》
--------
171《瑞霓罗》
--------
172《钓金龟》
--------
173《双金鱼》
--------
174 《八件衣》
--------
175《打銮清宫》
--------
176《醉打山门》
--------
177《林冲》
--------
178《乌龙院》
--------
179《景阳岗》
--------
180《金莲调叔》
--------
181《挑帘》
--------
182《翠屏山》
--------
183 《打祝庄》
--------
184《高唐州》
--------
185《花田错》
--------
186《佘塘关》
--------
187《九龙屿》
--------
188 《禹门关》
--------
189《打虎过山》
--------
190 《五台会兄》
--------
191《清官册》
--------
192《三岔口》
--------
193《寇准背靴》
--------
194《穆柯寨》
--------
195《战洪州》
--------
196《四郎探母》
--------
197《女探母》
--------
198《八郎看母》
--------
199《杨八姐救兄》
--------
200《牧虎关》
--------
201《拨火棍》
--------
202《焦赞祭主》
--------
203《太君辞朝》
--------
204《降天鹏》
--------
205《夺秋魁》
--------
206《潞安州》
--------
207《交印刺字》
--------
208《挑滑车》
--------
209《绣龙旗》
--------
210《断臂说书》
--------
211《风波亭》
--------
212《东窗修本》
--------
213《太行山》
------
6.金元故事戏
--------
214《熊湘阁》
--------
215《双节义》
--------
216《铁龙山》
--------
217《串龙珠》
--------
218《禹王鼎》
--------
219《采石矶》
--------
220《江东桥》
--------
221《张赵鏖兵》
------
7.明代故事戏
--------
222 《奇双会》
--------
223《双相容》
--------
224《十美图》
--------
225《十卉村》
--------
226《鳌珠配》
--------
227《红书剑》
--------
228《归正楼》
--------
229《天罡剑》
--------
230《泥壁楼》
--------
231《九人头》
--------
232《绛霄楼》
--------
233《梅龙镇》
--------
234《温凉盏》
--------
235《打严嵩》
--------
236《古玉杯》
--------
237《香莲钏》
--------
238《忠义烈》
--------
239《四进士》
--------
240《双合印》
--------
241《二进宫》
--------
242《聚峰山》
--------
243《五人义》
--------
244《意中缘》
--------
245《虾蟆报》
--------
246《双金丹》
--------
247《蟠龙剑》
--------
248《欢娱楼》
--------
249《药茶计》
--------
250《夜光珠》
--------
251《春秋配》
--------
252《男女盗》
--------
253《八珍汤》
--------
254《苦节传》
--------
255《斩世藩》
--------
256《三龙图》
--------
257《扬州恨》
--------
258《浣花井》
--------
259《凤凰屿》
--------
260《三错缘》
--------
261《情书报》
--------
262《龙须镯》
--------
263《献凝香》
--------
264《献红丸》
--------
265《欢喜玉》
--------
266《醉仙丹》
------
8“三言”故事戏
--------
267《珍珠衫》
--------
268《金钗钿》
--------
269《审鬼案》
--------
270《金玉奴》
--------
271《义全交》
--------
272《行乐图》
--------
273《金马门》
--------
274《双罗衫》
--------
275 《南华堂》
--------
276《送京娘》
--------
277《玉堂春》
--------
278《三笑缘》
--------
279《三琴图》
--------
280《百宝箱》
--------
281《占花魁》
--------
282《鸳鸯谱》
--------
283《爱波涛》
--------
284《玉蜻蜓》
--------
285《十五贯》
------
9.“聊斋”故事戏
--------
286《鬼画皮》
--------
287《冬梅花》
--------
288《飞云剑》
--------
289《仙狐配》
--------
290《重缘配》
--------
291《珍珠剑》
--------
292《绣绻图》
--------
293《打红台》
--------
294《青梅配》
--------
295《紫微剑》
--------
296《金凤钗》
--------
297《淮河渡》
--------
298《游泾河》
--------
299《秋月配》
--------
300《借尸报》
--------
301《桂香阁》
--------
302《菱角配》
--------
303《夕阳楼》
--------
304《群仙会》
--------
305《痴儿配》
--------
306《双魂报》
--------
307《刀笔误》
--------
308《绣鞋记》
--------
309《金钏珠》
--------
310《洞庭配》
--------
311《乌鸦配》
--------
312《肉蒲团》
--------
313《狼中义》
--------
314《金镯配》
--------
315《粉蝶配》
--------
316《芙蓉渡》
------
10.清代及朝代不明故事戏
--------
317《风筝误》
--------
318《比目鱼》
--------
319《刺雍正》
--------
320《反东乡》
--------
321《借妻配》
--------
322《桃花山》
--------
323《第一楼》
--------
324《天花楼》
--------
325《百花台》
--------
326《烟火记》
--------
327《林丁犯夜》
--------
328《花仙剑》
--------
329《双兔缘》
--------
330《游海国》
--------
331《秋闱报》
--------
332《谋夫报》
--------
333《杀子报》
--------
334《醉仙园》
--------
335《铁公鸡》
--------
336《香罗帕》
----
(三)创作剧目表
----
(四)移植、改编剧目表
--
三、音乐
----
(一)川剧音乐
------
1.声腔
--------
(1)高腔
--------
(2)灯调
--------
(3)昆腔
--------
(4)胡琴
--------
(5)弹戏
------
2.器乐
--------
(1)唢呐
--------
(2)笛谱和谱子
--------
(3)锣鼓
------
3.套打音乐
--------
(1)唱诗牌鼓
--------
(2)杂锦牌鼓
--------
(3)加官牌鼓
--------
(4)佛陀牌鼓
--------
(5)三吹三擂
------
4.川剧乐队的建制和音乐改革
--------
[附]锣鼓牌子奏法注释
----
(二)京剧音乐
------
1.概述
------
2.唱腔音乐
--------
(1)唱腔
--------
(2)唱腔的性质
--------
(3)谱例
--------
(4)唱腔曲牌的板式
------
3.伴奏音乐
----
(三)曲剧音乐
------
1.四川清音、四川扬琴的源流和特点
------
2.曲剧音乐的演变和影响
--------
(1)雏型阶段(1953-1959)
--------
(2)提高阶段(1960-1965)
--------
(3)保持阶段(1966-1977)
--------
(4)再提高阶段(1978-1982)
------
3.唱腔、合唱、伴奏曲谱例
--
四、表演
----
(一)角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
------
1.生
------
2.旦
------
3.净
------
4.丑
----
(二)基本功
------
1.手
------
2.眼
------
3.身
------
4.步
------
5.法
------
[附录]
--------
1.折扇表演二十四手
--------
2.团扇表演二十四手
--------
3.水袖舞姿三十例
--------
4.手巾舞姿二十六例
--------
5.朝笏塑形二十四式
----
(三)表演艺术剧目选例
------
1.《花子拾金》
------
2.《盗银瓶》
------
3.《双旗门》
------
4.《八阵图》
------
5.《钟馗送妹》(兼志《跳钟馗》)
------
6.《铁冠图》(“夜探”、“杀宫”、“写诏”)
------
7.《活捉三郎》
------
8.《烧绵山》
------
9.《十五贯·判斩》
------
10.《目连》
------
11.《云中落绣鞋》(曲剧)
--
五、舞台美术
----
(一)“金玉箱”的由来
----
(二)人物扮装
------
1.开脸
------
2.服饰穿戴
------
3.配带什物
----
(三)彩箱和烟花架
------
1.彩箱规模
------
2.烟花架内容
----
(四)台面摆设
------
1.旧式戏台设施
------
2.戏台设施的嬗变
----
(五)舞台装置和布景设计
------
1.新兴舞台景物的设计制作
------
2.场景转换形式的演进
----
(六)导演对舞台美术的要求
--
六、机构
----
(一)建国前的班、社、部、会
------
富春班
------
名盛科班
------
昆玉班
------
臣字科班
------
金泰班
------
玉华班
------
玉华剧部
------
天全科班
------
政教剧团
------
正丰剧社
------
乐民科班
------
大春曲部
------
安岳戏曲改进会
------
已巳社
------
川剧赴沪灌片组
------
隆音俱乐部
------
成渝川剧促进社
------
平川俱乐部
------
友声社
------
钟声剧部
------
民庆剧部
------
资安乐剧部
------
群乐剧部
------
乐乐音乐研究会
------
刘炳章端公班
------
[附]:建国前一般班、社、部、会、俱乐部简表
----
(二)建国后的团、会、校、组
------
内江地区京剧团
------
内江市川剧团
------
内江市曲剧团
------
内江县川剧团
------
资中县川剧团
------
资阳县川剧团
------
简阳县川剧团
------
乐至县川剧团
------
安岳县川剧团
------
威远县川剧团
------
隆昌县川剧团
------
[附]:直属及各县(市)剧团学员训练班简表
------
内江市文联戏剧工作者协会
------
中国戏剧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
------
内江专区文化艺术
------
内江专区川剧剧目工作组
------
内江地区文教局创作室
------
乐至县中学业余剧团
------
内江县双才乡业余川剧团
------
内江县张家场业余川剧团
------
[附]:建国后业余剧团(宣传队、俱乐部)简表
--
七、演出场所
----
(一)庙台
------
1.资阳城隍庙戏台
------
2.资中东岳庙戏台
------
3.资中郭家祠堂戏台
------
4.资中袁家私人戏楼、戏台
------
5.资中盐神庙戏台
------
6.隆昌渔箭戏楼
------
7.乐至金顺乡文武宫戏楼
----
(二)茶园
------
1.内江江汉茶园
------
2.内江清白茶园
----
(三)戏院
------
1.简阳宝华剧院
------
2.隆昌隆昌剧院
------
3.内江华胜大戏院
------
4.威远禹王宫剧场
------
5.资中社交大会堂
----
(四)剧场(院)
------
1.沱江剧院
------
2.内江剧场
------
3.甜城剧场
------
4.内江县剧场
------
5.资中剧场
------
6.资阳影剧院
------
7.简阳剧场
------
8.乐至剧场
------
9.安岳剧院
------
10.威远剧场
------
11.隆昌剧场
------
12.其他演出场所
--
八、演出习俗
----
(一)庙会戏
------
1.城隍会戏
------
2.神会戏
----
(二)帮会戏
----
(三)堂会戏
----
(四)院坝戏
------
1.庆坛戏
------
2.跳神戏
------
3.秧苗戏
----
(五)踩台戏
----
(六)贺戏、愿戏
------
1.清醮戏
------
2.雨醮戏
------
3.还愿戏
----
(七)跳加官
----
(八)园子戏
------
1.万年台子戏
------
2.茶园戏
------
3.戏院、舞台戏
----
(九)班内习俗
------
1.老郎神
------
2.开四门
------
3.班牌
------
4.开脸水罐
------
5.吃幺台
------
6.看烟子
------
7.坐公堂
------
8.海水罐罐
------
9.万年灯
------
10.游牌
------
11.浪荡谱
--
九、文物古迹
--
十、戏曲报刊、专著
----
(一)《警钟》
----
(二)《曲选》
----
(三)《川剧唢呐曲牌》(第一集)
----
(四)《沱江戏剧》
----
(五)发表戏曲作品简目
--
十一、轶闻传说
----
汤显祖与内江才女
----
邓猴子和老富春班
----
诗伶萧遐亭
----
江南才子内江行
----
无乐不成班
----
罚戏趣闻
----
三天不唱口痒
----
班名趣闻
----
名丑骂官
----
左牛儿与黄氏弟兄
----
一“提手”打出个名鼓师
----
怪人刘道道
----
挨手板
----
除非石头浮起来
----
彭三娃立志司鼓
----
“一偷二盗”挣盘费
----
蒲祥扮花子“献金”
----
黄浑子会首
----
“圣手”与“怪人”
----
傅培之演改良川戏“翠半本”
----
远征军哄闹剧院
----
中学生哄击戏班
----
邀座唱艺人挨打
----
名坤伶内江受屈
----
久闻其名
----
这是“革”过“新”的
----
“解热止痛散”的妙用
----
“皇帝”挨打
----
人马未过完
--
十二、戏联、诗歌、谚语、口诀、行话
----
(一)戏联
----
(二)诗歌
----
(三)谚语、口诀
----
(四)行话
传记
--
罗星洲
--
王兆南
--
黄炳南
--
傅三乾
--
彭华廷
--
蒲松年
--
吴小红
--
欧云程
--
韩金城
--
魏辅周
--
左青云
--
段斌臣
--
段吉荣
--
张述雍
--
李慎余
--
黄奎龙
--
徐鉴安
--
郭联芳
--
游泽芳
--
李文彬
--
聂丽君
--
刘汉章
--
谢金山
--
刘同彬
--
白玉琼
--
喻绍武
--
周宗彦
--
米成章
--
华子才
--
陈君
--
黄建宗
--
蒋俊甫
--
李世仁
--
李文杰
--
余鸣君
--
李鸿雁
已故知名人物简介
--
乐崇正
--
张举鹏
--
邹聪
--
赖庭珑
--
邓猴子
--
唐师爷
--
李尚林
--
刘玉辉
--
蔡三品
--
陈义生、陈海生
--
张鉴廷
--
刘老黑
--
段焕廷
--
彭三习
--
贺文彬
--
何禹门
--
陈雨村
--
温荣成
--
向玉廷
--
舒成章
--
唐焕琳
--
周岸登
--
汪抿子
--
魏楷儒
--
傅培之
--
黄维新
--
董月卿
--
唐殿卿
--
彭乐斋
--
严汉章
--
大悦来
--
陈禹门
--
李愚樵
--
晋明权
--
黄太武
--
陈金文
--
何声扬
--
魏辅昭
--
龙江城
--
刘西来
--
何海泉
--
李芝吉
--
李瑞生
--
胡少仙
--
刘东来
--
刘德荣
--
邓东山
--
邓仲南
--
傅舒云
--
李琼霞
--
钟兆雄
--
爱丽
--
曾文明
--
刘岳
--
王光久
--
董福华
--
戴云卿
--
罗德元
--
向明三
--
傅汉洲
--
曾利清
--
姚艺新
--
李裕新
--
罗云清
--
刘淑琴
--
赵多泽
--
胡荣章
--
汪维丹
--
周骏龙
--
杨吉甫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