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州气象志
                    格式:PDF
                
            
                
                费用:9 元
                
                加入购物车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建设和谐社会和宏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编纂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为准绳。记述台州气象事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为全社会了解气象,增强防灾减灾和气候环境意识提供历史借鉴。二、卷首置图照、概述、大事记,正文设机构沿革、气候、气象要素和能源、灾害性天气、大气探测、气象服务、科技、管理、历代灾异、丛录。以志设章,支分节目,共10章、42节、100余目,视需要冠无题小叙,亦附录适当资料。
                
            
            
            
                
                    出版时间:
                    2008年02月
                
            
        
    
    
    
        目录
        
            
            
            
            
            封面
        
        
            
            
            
            
            新台州气象志
        
        
            
            
            
            
            台州市气象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图片
        
        
            --
            
            
            
            2007年9月18日,台风韦帕登陆前夕,副省长陈加元、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和台州
        
        
            --
            
            
            
            1996年,台州市委书记黄兴国、副市长梁毅视察台州气象局。
        
        
            --
            
            
            
            左图:1997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在市领导朱福初、李成昌、粱毅等陪同下视察台州气象局。
        
        
            --
            
            
            
            2001年,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省气象局局长席国耀视察椒江气象局。
        
        
            --
            
            
            
            2001年1月19日,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视察大陈气象站。
        
        
            --
            
            
            
            2004年8月28日,副市长胡斯球陪同省气象局局长王守荣赴大陈岛考察海岛气象建设。
        
        
            --
            
            
            
            2005年7月21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考察。
        
        
            --
            
            
            
            2005年8月9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赴麦莎台风登陆点玉环县干江镇实地调查。
        
        
            --
            
            
            
            2007年10月7日,台风罗莎影响台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张文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李玉柱、副局长薛根元
        
        
            --
            
            
            
            2007年10月27日,省气象局局长黎健在临海调研。
        
        
            --
            
            
            
            2006年1月,省气象局副局长徐国富慰问玉环县气象职工。
        
        
            --
            
            
            
            2002年9月7日,第16号台风森拉克影响台州,市委书记史久武率防汛指挥部成员在市气象局召开紧急会议
        
        
            --
            
            
            
            1998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希才视察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
        
        
            --
            
            
            
            2002年4月22日,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省气象局局长席国耀在市长瞿素芬、市政协主席朱福初等领导陪同
        
        
            --
            
            
            
            左图:2005年10月,副市长李跃程赴京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商谈建设台州移动雷达之事。
        
        
            --
            
            
            
            下图:2005年8月6日凌晨3时,台风麦莎登陆玉环,市委书记蔡奇、市长张鸿铭等领导聚集防汛指挥部,密
        
        
            --
            
            
            
            2005年4月13日,市委副书记周国辉在市气象局检查台州农村经济信息网站运行情况。
        
        
            --
            
            
            
            2001年12月建成的台州市气象局科技楼,建筑面积4605平方米,占地10亩,位于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白
        
        
            --
            
            
            
            2006年由国家基准气候站升级而成的洪家国家气候观象台,前身为海门气象站,1945年创建。图为观象台
        
        
            --
            
            
            
            2002年7月,参加青少年气象夏令营的中学生兴致勃勃参观大陈气象站。
        
        
            --
            
            
            
            观测百叶箱仪器
        
        
            --
            
            
            
            发电机房
        
        
            --
            
            
            
            检定探空仪
        
        
            --
            
            
            
            地面气象观测值班室
        
        
            --
            
            
            
            接收高空探测数据
        
        
            --
            
            
            
            大风天气施放探空球须众人协力
        
        
            --
            
            
            
            点绘测风数据
        
        
            --
            
            
            
            制氢设备
        
        
            --
            
            
            
            使用经纬仪测风
        
        
            --
            
            
            
            大陈气象站位于下大陈岛五虎山,1981年为接办大陈海军气象站业务而建。本页黑白图片为上世纪80年代中
        
        
            --
            
            
            
            2001年6月28日,市政府召开气象水文防汛工作会议,表彰“九五”期间先进集体和个人。
        
        
            --
            
            
            
            2005年5月27日,市政府召开全市气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汛期气象防灾工作。
        
        
            --
            
            
            
            2003年10月14日,召开台州市气象行政执法支队暨各县(市、区)行政执法大队成立大会。
        
        
            --
            
            
            
            下图为台州市气象行政执法人员合影。
        
        
            --
            
            
            
            2004年9月9日,台州市气象执法汇报会。
        
        
            --
            
            
            
            2005年7月17日,台州气象局举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新闻发布会,全市有11家媒体及浙江日报驻台记者站
        
        
            --
            
            
            
            2002年1月30日,台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开通,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
            
            
            
            市气象学会开展2006年科普宣传大行动,图为在仙居举办的一场农村气象科普讲座。
        
        
            --
            
            
            
            2003年,台州遭遇罕见夏秋大旱,市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在市气象局部署紧急抗旱工作,决定开展火箭人工增
        
        
            --
            
            
            
            2004年8月12日,“云娜”台风袭击浙东,狂风雨席卷台州。大陈岛测得极大风速58.7米/秒;市区1
        
        
            --
            
            
            
            飓风肆虐造成满目疮痍。
        
        
            --
            
            
            
            台风云娜堪称“世纪大风暴”,台州直接经济损失达154亿元之巨。全市党政军民奋力抗台,把保护人民生命财
        
        
            --
            
            
            
            2007年11月,由台州市气象局、气象学会承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5-7日在台州市
        
        
            --
            
            
            
            2007年11月22日,台州市气象局承办的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会议第35次年会,在台州市
        
        
            --
            
            
            
            市气象局科技开发中心的电视气象节目制作室。2007年1月1日,节目制作由版面格式改为主持人演播。
        
        
            --
            
            
            
            2006年,第三届中国浙江科普节在台州举行,市气象学会参与市民广场咨询服务活动,上图为市、区党政领导
        
        
            --
            
            
            
            2005年5月,台州市气象局开展安全生产周气象咨询服务,向市民发放防雷科普资料。图为市领导巡视气象咨
        
        
            --
            
            
            
            台州农业气象工作始于1957年,图为气象员在田间观测柑橘、水稻物候。
        
        
            --
            
            
            
            2007年9月12日,椒江组建新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题
        
        
            --
            
            
            
            洪家国家气候观象台也是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图为气象员给小学生讲解深层地温观测。
        
        
            --
            
            
            
            2006年7月18日,台州市气象局“风雨青松”舞蹈节目获庆祝建党85周年浙江省“气象影视杯”文艺汇演
        
        
            --
            
            
            
            括苍山风力发电场于1997年并网发电,安装35台600千瓦风机,设计年发电量4600万千瓦时,规模为
        
        
            --
            
            
            
            洪家国家气候观象台的高空探测雷达。
        
        
            --
            
            
            
            台州市气象局档案资料室的库藏。
        
        
            --
            
            
            
            上列各图为设置在玉环大鹿岛、三门蛇蟠、天台街头和龙皇堂的自动气象站;左图为椒江十塘自动站。
        
        
            --
            
            
            
            上列各图为设置在黄岩富山、屿头;仙居横溪;天台龙溪;玉环干江的自动站。下图为玉环海山自动站。
        
        
            --
            
            
            
            2007年7月9日,市气象局在市民广场举行全民“防台风日”咨询活动。
        
        
            --
            
            
            
            全民“防台风日”系列活动中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
            
            
            
            2006年4月26日,台州市隆重举行《全民防台风知识读本》首发仪式。
        
        
            --
            
            
            
            为掌握防台技能,构建平安台州,2006年7月10日,台州市举行首个“防台风日”动员大会暨文艺晚会。
        
        
            --
            
            
            
            2006年,台州气象系统文艺节目获浙江省“气象影视杯”一等奖,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汇演。图为演出人员合
        
        
            --
            
            
            
            左图:省气象局原副局长朱鸣益、邬宗汉、朱青等老领导在温岭调研,关心基层台站建设。
        
        
            --
            
            
            
            右图:2002年4月22日,台州市气象局举行科技大楼启用暨浙江大学大气科学科教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图为
        
        
            --
            
            
            
            下图:2004年10月30日,浙江省气象局原局长潘云仙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到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参观,并
        
        
            --
            
            
            
            台州气象科技工作者参与编撰的《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全四册)。
        
        
            --
            
            
            
            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为台州气象事业题词(2002年4月22日)。
        
        
            --
            
            
            
            台州气象科技工作者编写的部分著作。
        
        
            --
            
            
            
            台州地貌卫星影象图
        
        
            --
            
            
            
            台州市行政区划图
        
        
            
            
            
            
            凡例
        
        
            
            
            
            
            前言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气象机构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气候类型
        
        
            --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
        
        
            --
            
            
            
            第四节 气候变化
        
        
            
            
            
            
            第三章 气象要素和能源
        
        
            --
            
            
            
            第一节 气象要素
        
        
            --
            
            
            
            第二节 气象能源利用
        
        
            
            
            
            
            第四章 灾害性天气
        
        
            --
            
            
            
            第一节 台风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暴雨
        
        
            --
            
            
            
            第四节 大雪冰雹
        
        
            --
            
            
            
            第五节 寒潮低温
        
        
            --
            
            
            
            第六节 龙卷风雷暴
        
        
            --
            
            
            
            第七节 防灾减灾
        
        
            
            
            
            
            第五章 大气探测
        
        
            --
            
            
            
            第一节 地面观测
        
        
            --
            
            
            
            第二节 高空探测
        
        
            --
            
            
            
            第三节 自动气象站
        
        
            --
            
            
            
            第四节 观测资料
        
        
            --
            
            
            
            第五节 气象电报
        
        
            
            
            
            
            第六章 气象服务
        
        
            --
            
            
            
            第一节 气象预报
        
        
            --
            
            
            
            第二节 农业气象
        
        
            --
            
            
            
            第三节 公益服务
        
        
            --
            
            
            
            第四节 专项服务
        
        
            
            
            
            
            第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现代化建设
        
        
            --
            
            
            
            第二节 档案
        
        
            --
            
            
            
            第三节 学会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第五节 论文编著
        
        
            
            
            
            
            第八章 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人事
        
        
            --
            
            
            
            第三节 财务
        
        
            --
            
            
            
            第四节 历任领导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法制建设
        
        
            --
            
            
            
            第七节 综合经营
        
        
            
            
            
            
            第九章 历代灾异
        
        
            --
            
            
            
            第一节 记录
        
        
            --
            
            
            
            第二节 灾异编年
        
        
            
            
            
            
            第十章 丛录
        
        
            --
            
            
            
            第一节 文献
        
        
            --
            
            
            
            第二节 记述
        
        
            --
            
            
            
            第三节 民俗
        
        
            --
            
            
            
            第四节 修志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