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乐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骨笛,经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其年代为距
今7920(±150)年,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古的一批乐器。这些骨笛都用猛禽骨管制成,一般长20余厘米,管径1.1厘米左右,两端敞开
(以一端作吹口),多数在管身开7个指孔,有的还留有开孔前测定孔位时刻画的标记。乐器形制有定,制作规范。其中最完好的一支经
试奏可吹出六声和七声音阶。这些乐器的发现,说明当时在我国境内已存在相当发达的音乐文化。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目录
封面
气鸣卷
《中国乐器志》绪言
附图
引言
目录
第一编 边棱音
--
第一章 吹口管边棱一横吹
----
第一节 笛
------
笛
------
曲笛
------
梆笛
------
横笛(横风)
------
龙颈笛
------
龙笛(龙头笛、梅)
------
乃依
------
文崩(比团)
------
奴(壮笛)
------
直拉万念莫(小竹笛、嘀哩嗒拉、打歌笛)
------
直拉万额蒿扎(中笛子)
------
直拉万亚莫(大笛子、大横笛、大箫)
------
慈捏(牧笛)
------
则傣(横笛、大苓)
----
第二节 异型笛
------
曾侯乙墓笛
------
马王堆3号汉墓笛
------
篪
------
新篪
------
义嘴笛
------
四孔笛(哀笛)
------
嘀哩芒(五孔笛)
------
当篥(短笛)
------
三眼笛(牧角、三眼箫)
------
库络多(单孔笛、多)
------
吐良(吐任)
------
口笛
------
毕埃克哪欧姆
------
两头笛
------
角笛
----
第三节 改革笛
------
七孔笛
------
九孔笛
------
十孔笛
------
十一孔律笛
------
十一孔新笛
------
十一孔笛
------
L型大笛
------
子母笛
------
2L-I型泛音笛
------
WM-III型新曲笛
------
T式键笛
--
第二章 吹口管边棱——竖吹
----
第一节 箫
------
箫(洞箫)
------
尺八(竖篴、中管)
------
玉屏箫
------
加键箫
------
单扫(短箫)
------
筒箫(洞箫)
------
展道杆(缺口箫、展角青、直通箫)
------
篥西(四孔箫)
------
笛乌里
------
笛朽篥(决篥、笛篥吐)
------
嗯就(二孔箫、蔚)
------
列都(都列、列嘎都、列古都)
------
多赛波洛
----
第二节 编管箫
------
排箫
--
第三章 吹口管边棱一容器笛
----
第一节 埙
------
埙
----
第二节 早期的埙
------
河姆渡遗址陶埙
------
荆村遗址陶埙
------
火烧沟遗址陶埙
------
二里岗早商遗址陶埙
------
商代骨埙
------
商代白陶埙
------
琉璃阁陶埙
----
第三节 异型异名埙
------
玩具埙
------
布里拉(阿乌)
------
笛老挪(土洞箫)
------
泥哇呜(泥箫、泥娃娃)
----
第四节 改革埙
------
庄氏八音孔半音埙
------
庄氏十六音孔半音埙
------
九孔陶埙
------
十二孔陶埙
------
鸳鸯埙
------
双腔葫芦埙
--
第四章 哨口管边棱一哨嘴
----
第一节 塞孔边棱哨嘴
------
嗯罗凸(五月箫)
------
列直匹哩
------
奖(掌裁、直箫)
------
低音奖(大筒箫)
------
展尖(塞箫)
------
决篥杰
------
高山族竖笛
------
达崩
------
占得息(姊妹箫、咪咪)
----
第二节 节孔边棱哨嘴
------
嘟噜(簇、洞箫)
------
泼勒端黑央(三月箫、干叶箫)
------
结腊(布垒、直笛)
----
第三节 套孔边棱哨嘴
------
比笋(比夺)
------
暹箫
------
勒绒
------
松堪勒绒
----
第四节 嘴孔边棱哨嘴
------
咂比(体篥、拉比)
------
侗笛(嘎笛、吉赣、草笛)
------
塔吉克竖笛(苏奈依)
------
夜箫(六、良、果林趋)
------
那西
------
瓦格洛(拉格莱、蔚格利、著、小独笛)
------
呗土鲁
------
埙状哨
第二编 簧振管
--
第五章 单簧簧振——单管
----
第一节 自由簧单管
------
巴乌(吉非里、梅巴、妞巴、筚、拜)
------
嘎连
------
筚(筚林当、筚端向、筚先当、筚咪、筚朗、筚鹿、筚囡、筚等)
------
得(拜、牛角琴)
------
芒筒(地筒、莽筒、芦笙筒、筒卜、咚的、果董、董果木)
----
第二节 拍打簧单管
------
筚多喝(墩都喔、喃多喝)
------
利列(口箫)
------
勒拱(笔管)
------
诺南(可瓦)
------
筚噜(洪拜、布惹)
------
马布
------
拔奔
------
树皮号(树皮筚篥、桐皮螺、黎族号)
------
咚咚奎(呆呆哩)
------
吹盎(吹叫叫、竹响杆)
------
草杆(非里、哦比、郭比、匹西、切孛)
--
第六章 单簧簧振一组合管
----
第一节 自由簧多管组合
------
筚达(排箫)
------
筚格(比总)
------
双眼巴乌(双管巴乌)
------
盏西(比总)
------
锐左
------
比总
------
筚朗叨(泼勒翁、拜洪廖、布赖、葫芦丝)
----
第二节 拍打簧双管组合
------
双唢呐(小唢呐、竹唢呐、姊妹箫)
------
羌笛
------
菲察克(奥尔惠菲恰克、苇笛)
----
第三节 自由簧编管组合
------
笙
------
葫芦笙(吉尔布惹、昂、诺、诺果筚、拉结、报扎、嗯拜因、拜、唔变、拜桂、玛纽、阿补筚、妞篾、呗批又)
------
芦笙(卢沙、梗、梗览尼、梗览、梗劳、嘎斗、嘎杰、嘎东、嘎宰、嘎正)
------
排笙(筚克哈、给安、宋滚尔)
----
第四节 改革笙
------
SZ-I型49簧笙
------
活嘴活底29簧圆笙
------
36音中音抱笙
------
L-36簧笙
------
巴乌笙
--
第七章 双簧簧振
----
第一节 双簧单、双管
------
闷笛(皮哨子、耶哈噜、奔墨黑的里)
------
双管闷笛
------
展积(双管)
------
勒尤
------
巴拉曼(皮皮、巴利曼皮)
------
波伯(芦管)
------
洞巴(比切)
------
利拉罗(拜)
----
第二节 唢呐
------
唢呐
------
加键唢呐
------
嘉令
------
苏尔奈
----
第三节 管
------
管子
------
双管
------
喉管
------
草匹力(筚篥、管子)
第三编 唇振管
--
第八章 以天然材料制作的号
----
海螺(董、措东、冻思、海三)
----
角
----
牛角
----
舟欧
----
冈令(扎令)
----
布里亚(竹号)
--
第九章 金属号
----
长尖(招军、先锋、号筒)
----
号头(嗳嘟)
----
长号(大巴拉、当嘹、抱阿、哈亚、大号、大筒)
----
铜质冈令(刚洞、短角铜号、叫鬼号)
----
铜角
----
号筒
----
筒软(毕利、毕利古、大号筒、蒙古角、大长角号
余编 其他气鸣乐器
--
第十章 特殊的气鸣乐器
----
克些觉黑(觉黑、利黑、竖笛)
----
筹
----
鹰骨笛(那依、淖尔、鹰笛、骨笛)
----
鼻笛(虽劳、屯卡、圆哈、帕奴欧欧、勃里、拉里各丹、独萨里)
----
斯布斯额
附录一 中国气鸣乐器“霍一萨”体系分类序号索引
附录二 中国气鸣乐器汉语拼音索引
附录三 图片索引
附录四 表格与乐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