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水旱灾害志

成都水旱灾害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成都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成都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华阳国志》载:蜀王杜宇建都郫邑,教民务农;后禅位于治水有功的丞相开明。

出版时间: 1995年11月

目录

封面
成都水旱灾害志
题词
图片
-- “84.7”洪水,新津县一片汪洋,尽成泽国。
-- “84.7”洪水,新津县水电局院内已可行舟。
-- 水利部副部长王守强(右)在成都检察工作期间,听取市政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宗辉(左)汇报城区洪水总出口工
-- 省水利电力厅副厅长马安民(右四)及长江水利委员会工程技术人员在新津县现场研究江河治理方案。
-- 一九八一年七月特大洪水后,中央慰问团团长彭冲副委员长(左三)、副团长扬静仁副总理(左二)和省委第一书
-- “81.7”洪水时,府河水位猛涨,成都市委副书记王真,部队负责人在九里提指挥抗洪
-- 四川省省长张浩若(中),成都市委书记吴希海(右)、都江堰市委书记徐振汉(左),亲临金马河指挥抗洪。
-- 1992年7月,金马河先后几次出现大、洪峰,堤防多处出险,副市长刘家忠在第一线上指挥抗洪。
-- “81.7”洪水,金堂县委、县政府的机关干部抢救被洪水围困了两昼夜的群众。
-- “81.7”洪水,使金堂县赵镇,尽成泽国。
-- 成都市南河上的五顺桥、曾被1947年洪水冲夸,重建后,再次被1981年洪水冲垮。
-- 1994年,全市遭特大干旱,市委副书记陶武光,副市长刘家忠,市水电局局长周烈勋在蒲江县指挥抗旱。
-- 蒲江县防雹炮点人工降雨
-- 成都市水糸图

目录
第一篇 综述
--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历史变迁
---- 第二节 地形地貌
---- 第三节 气象水文
---- 第四节 江河水系
-- 第二章 灾害记录
---- 第一节 古代文献
---- 第二节 灾害标准
---- 第三节 水早年表
第二篇 典型
-- 第三章 洪灾典型
---- 第一节 乾隆九年(1744)的岷江沱江洪水
------ 备考一汪永杰:金堂县洪水崖刻考证
---- 第二节 1993年的“癸亥年大水”
---- 第三节 1933年叠溪地震壅江的溃坝洪水
---- 第四节 947年的成都洪水
------ 备考二《新新新闻》特写:灾区巡礼
------ 备考三《今日新闻社》特写:洪水洗劫的府河
------ 备考四卅六年水灾成因调查报告
---- 第五节 1980年的南河洪水
---- 第六节 1981年7月的特大洪水
------ 备考五“81·7”望江楼洪水分析
------ 备考六81·7”金堂洪水分析
---- 第七节 1984年的南河洪水
------ 备考七成都市水利学会考察组:新津洪水的成因分析
------ 备考八雷刚旭:1984年7月南河流域暴雨洪水分析
------ 备考九祝正江:新津历史洪水调查
------ 备考十彭顺清:新津洪水洪痕调查
-- 第四章 旱灾典型
---- 第一节 1902年的壬寅大天千
------ 备考十一简阳县壬寅大天于纪实
---- 第二节 1935~1937年丙丁大天干
---- 第三节 1942年东山地区干旱纪实
---- 第四节 1987年特大干旱纪实
---- 第五节 1994年特大干旱纪实
-- 第五章 山地灾害典型
---- 第一节 1981年龙泉驿山区的山地灾害
---- 第二节 邛崃山区的山地灾害
第三篇 规律
-- 第六章 洪水规律
---- 第一节 暴雨规律
---- 第二节 洪水类型
---- 第三节 岷江洪水特点
---- 第四节 沱江洪水特点
-- 第七章 干旱规律
---- 第一节 干旱成因
---- 第二节 干旱特征
---- 第三节 干旱分布
-- 第八章 冰雹及山地灾害分布规律
---- 第一节 冰雹分布规律
---- 第二节 山地灾害分布规律
-- 第九章 水旱灾害辨析
---- 第一节 洪旱的共生性
---- 第二节 雨洪的同时性
---- 第三节 灾害的长期性
---- 第四节 水利工程的抗灾作用
第四篇 救治
-- 第十章 灾害防御
---- 第一节 民俗活动
---- 第二节 治水实践
---- 第三节 组织机构
-- 第十一章 抗灾纪实
---- 第一节 81.7抗洪纪实
---- 第二节 抗旱纪实
-- 第十二章 灾后赈济
---- 第一节 古代的赈济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赈济
---- 第三节 新中国的赈济
第五篇 方策
-- 第十三章 方针谋略
---- 第一节 防洪抗旱方针
---- 第二节 旱灾防御谋略
---- 第三节 洪灾防御谋略
-- 第十四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成都市总体防洪对策
---- 第二节 成都市城区防洪对策
---- 第三节 金堂县赵镇防洪对策
---- 第四节 新津县五津镇防洪对策
---- 第五节 双流县华阳镇防洪对策
---- 第六节 江河防洪与治理对策
---- 第七节 防旱抗旱防雹对策
附录:成都水旱灾害及水利大事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