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客观地、如实地记述临桂县(包括前义宁县)财政的历史和现状、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以起到“继存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四化、有益后人”的作用。二、断限。上朔至宋元丰元年(1078年),下限至1990年,共912年,个别地方延伸至搁笔。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临桂县财政志
题词
--
中共临桂县委书记王林题词
--
临桂县人民政府县长刘侃题词
图片
--
临桂县行政区划图
--
财政局办公楼
--
领导小组及编写人员合影
--
财政局全体人员合影
--
局历任局(科)长合影
--
财政志评审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
县城一角
--
县直有关单位领导座谈会合影
--
县硫铁矿奖旗
--
五通财政所奖旗
--
县制药厂新产品
--
县水泥厂全景
--
县化下厂新产品
--
五通镇造纸厂
--
大江水库坝首
--
五通甘蔗
--
临桂县柑桔
--
茶洞罗汉果
--
县城有线电视大楼
--
百货大楼
--
四塘马蹄
--
县一中
--
江门小学
--
县医院住院大楼
《临桂县财政志》编纂领导小组
责任编辑
封面题字
装帧设计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财政收入
--
第一章 农业税收入
----
第一节 清前田赋与清代地丁
----
第二节 民国田赋
----
第三节 解放后农业税
------
一、公粮
------
二、农、林特产税
------
三、契税
------
四、耕地占用税
--
第二章 工商各税
----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税收
------
一、清代税收
------
二、民国税收
----
第二节 解放后工商各税
------
一、税制改革
------
二、征管
------
三、减免
--
第三章 企业收入
--
第四章 公债、国库券
--
第五章 其他收入
----
第一节 民国其他收入
----
第二节 解放后其他收入
第二篇 财政支出
--
第一章 清代财政支出
--
第二章 民国财政支出
----
第一节 费用开支标准
----
第二节 赈济支出
----
第三节 地方建设事业费
--
第三章 解放后财政支出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
第二节 城市建设维护费
----
第三节 科技三项费用
----
第四节 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
第五节 农、林、水、气事业费
------
一、农业事业费
------
二、林业事业费
------
三、水利事业费
------
四、畜牧事业费
------
五、水产事业费
------
六、农机事业费
------
七、气象事业费
----
第六节 支援农村社(乡、镇)队生产
----
第七节 支农周转金
----
第八节 文教、卫生、科学、体育事业费
------
一、文化,文物事业费
------
二、教育事业费
------
三、卫生事业费
------
四、公费医疗
------
五、体育事业费
------
六、广播电视事业费
------
七、计划生育事业费
------
八、科学事业费
----
第九节 行政管理费
------
一、行政经费
------
二、公、检、法、司经费
----
第十节 抚恤、社会救济事业费
------
一、抚恤事业费
------
二、离休、退休费
------
三、社会救济事业福利费
----
第十一节 国防战备费
----
第十二节 其他事业费
----
第十三节 其他支出
------
一、少数民族补助费
------
二、城镇人口安置就业费
------
三、平调退赔
------
五、“五·七”千校经费
------
六、财政价格补贴
第三篇 财政管理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民国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解放后县级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解放后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章 预算管理
----
第一节 民国县财政预算
----
第二节 解放后预算管理和执行
--
第三章 预算外资金
----
第一节 财政掌握部份
----
第二节 事业、行政单位掌握部份
--
第四章 财务管理
----
第一节 企业财务体制和财务管理
------
一、工商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
二、财政支持工业生产的发展
------
三、企业财务体制
------
四、企业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业事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支持乡镇(社队)企业发展
--
第五章 会计事务管理
----
第一节 贯彻《会计法》
----
第二节 会计培训
----
第三节 函授站教学
----
第四节 评定职称
--
第六章 财政监察
----
第一节 财经纪律检查
----
第二节 冻结资金
----
第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四节 财政检察室
第四篇 机构人员
--
第一章 清代及民国机构人员
--
第二章 解放后财政机构沿革及人员设置
----
第一节 地址变迁
----
第二节 机构沿革及人员设置
--
第三章 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党组织
----
第二节 团组织
附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