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谟县志

望谟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望谟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368-1998

出版时间: 2001年07月

目录

封面
望谟县志
版权页
《望谟县志》编纂委员会
《望谟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
《望谟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及工作人员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复审《望谟县志》人员
贵州省地方志办公室审验《望谟县志》人员
《望谟县志》审验单位
图片
-- 望谟县政区图
-- 望谟县地势图
-- 望谟县交通图
-- 望谟县城区图
-- 中共望谟县委办公楼
-- 望谟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 望谟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大会(1966.2)
-- 1985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中共黔西南州委书记王安泽到望谟视察
-- 中央民族歌舞团祝贺望谟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成立演出
-- 1999年9月,省长钱运录(中)在州长黄康生(右)、县委书记黄定承(左)陪同下视察建设中的王母大桥
-- 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王寿亭(右)在望谟县检查工作
-- 1999年3月,省委常委、州委书记黄瑶(前左二)由县委书记黄定承(左一)、县长王建一(前左三)陪同检
-- 2000年1月,县党政领导黄定承(左二)、王建一(左一)、伍通洲(左五)和建设局长文海平(右二)在现
-- 梯田
-- 复兴镇部分早熟蔬菜基地
-- 甘蔗基地之一
-- 收割甘蔗
-- 望谟——贵州最大的油桐生产县之一。图为部分油桐基地
-- 锦橙
-- 芭蕉
-- 奈李
-- 杉木林基地
-- 望谟县珍稀树——叉孢苏铁
-- 牛群
-- 纳过水库大坝
-- 纳过水库
-- 乡间灌溉筒车
-- 110干伏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机房
-- 紫——望公路
-- 王母大桥
-- 红水河上的蔗香码头
-- 电信局程控机房
-- 桑郎糖厂
-- 腾达桐油加工厂
-- 县城农贸市场一角
-- 纳夜牛马市场
-- 灵芝宴酒产品、灵芝醇产品
-- 望谟民族中学
-- 复兴镇第一小学
-- 县人民医院门诊部
-- 县电视台电视接收天线
-- 望谟县民族表演队在沈阳参加“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图为演出现场
-- 宏林宾馆
-- 北盘江风光
-- 南盘江、北盘江在蔗香乡汇入红水河
-- 复兴镇岜赖村溶洞
-- 古榕树
-- 布依族圆堡粮仓
-- 清道光年间修建的桑郎七星桥
-- 布依族织布机
-- 布依族土花布
-- 苗族蜡染
-- 布依族青年服饰
-- 长田布依族服饰
-- 苗族服饰(乐旺一带)
-- 苗族服饰(新屯一带)
-- 望谟县革命烈士陵园
-- 中国工农红军右江独立师63团1营1连驻地——卡法寨
-- 中共黔桂边委驻地板陈旧址
-- 板陈创强小学旧址(30年代)
-- 中共黔桂边委支持民族上层人士王海平创办的板陈兵工厂纳岜分厂旧址
-- 板陈兵工厂使用过的老虎钳和制造的菠萝弹
-- 中共黔桂边委赠送王海平的公文包
-- 州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桑郎述里锡袜洞棺葬
-- 红军连长牙永平的一张收据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桑郎铁钟
-- 民间收藏的铜鼓
-- 《望谟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顾问及部分县委常委
-- 《望谟县志》编辑室工作人员
-- 省地方志办公室审定验收《望谟县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境域与治所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复兴镇
---- 第二节 新屯镇
---- 第三节 石屯镇
---- 第四节 乐元镇
---- 第五节 打易镇
---- 第六节 乐旺镇
---- 第七节 纳夜镇
---- 第八节 桑郎镇
---- 第九节 坎边乡
---- 第十节 岜饶乡
---- 第十一节 郊纳乡
---- 第十二节 麻山乡
---- 第十三节 昂武乡
---- 第十四节 大观乡
---- 第十五节 蔗香乡
---- 第十六节 油迈瑶族乡
-- 第三章 地质 地貌 山脉 矿藏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山脉
---- 第四节 矿藏
-- 第四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区域气候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能资源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特点与区域分布
-- 第七章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灾害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
---- 第六节 兽灾
---- 第七节 地质灾害
-- 第九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构成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二篇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布依族
----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二章 苗族
----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三章 瑶族
---- 第一节 族称 族源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婚姻 家庭
---- 第四节 习俗
-- 第四章 汉族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语言
---- 第三节 婚姻
---- 第四节 习俗
-- 第五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事务机构
---- 第二节 落实民族政策
---- 第三节 民族识别
---- 第四节 民族经费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亚热带作物
---- 第四节 水果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
---- 第七节 农业技术装备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牧草 饲料
---- 第二节 畜禽品种资源
---- 第三节 畜禽生产
---- 第四节 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
---- 第五节 水产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和树种
---- 第二节 造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木材与林副产品经营
---- 第五节 野生动物植物保护
---- 第六节 林业体制改革
------ 附国营林场简介
---- 第七节 林政管理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六节 防洪排涝
---- 第七节 水利工程管理
------ 附综合农业区划
第四篇 工业 交通 邮电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地方工业
---- 第一节 采矿 冶金
---- 第二节 建材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四节 制糖
---- 第五节 油脂
---- 第六节 食品
---- 第七节 手工业
---- 第八节 印刷
---- 第九节 管理
-- 第二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电站建设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航道
---- 第四节 桥梁 渡口
---- 第五节 航道滩点整治
---- 第六节 运输
---- 第七节 养路费征收
---- 第八节 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五章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
---- 第三节 县城、乡(镇)总体规划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第五篇 贸易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二节 农副产品和食品购销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四节 建材、机电供应
---- 第五节 饮食服务行业经营
---- 第六节 外贸产品营销
-- 第三章 粮油经营
---- 第一节 机构及管理
---- 第二节 粮食购销
---- 第三节 油脂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第六篇 财政 税务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业税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第四节 培养税源
-- 第三章 金融 保险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存款 储蓄
----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与贷款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保险
第七篇 经济行政管理
--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与执行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项目
---- 第二节 统计监督
---- 第三节 资料编印、利用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体制
---- 第二节 价格和收费管理
---- 第三节 产(商)品成本调查
---- 第四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集市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
------ 附望谟县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节 商标、合同、广告管理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改制及监督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监督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国土资源调查
---- 第二节 土地利用
---- 第三节 土地管理
第八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政党社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望谟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社会团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望谟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黔桂边区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共望谟县委
----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会议)
---- 第四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五节 基层组织
---- 第六节 党务
---- 第七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八节 政事纪略
-- 第三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农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 总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第九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明清及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 土司土目
---- 第二节 设立县治
---- 第三节 望谟县政府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 第五节 参议会
---- 第六节 政务概要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族各界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乡(镇)人代会主席团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
---- 第一节 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 解放委员会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 第五节 区、乡(镇)机构
---- 第六节 施政方式
---- 第七节 政绩纪略
-- 第四章 人民政协望谟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历届历次全体会议
---- 第二节 常委会及其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工作纪略
第十篇 民政 扶贫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灾害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 第七节 社会行政管理
---- 第八节 村(居)民委员会建设
---- 第九节 龙滩水库移民调查
---- 第十节 地名管理与勘界
-- 第二章 扶贫工作
---- 第一节 扶贫规划
---- 第二节 机构及工作队
---- 第三节 资金管理使用
---- 第四节 对口扶贫和社会帮扶
-- 第三章 编制 人事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人事管理与调配
---- 第三节 工资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就业
---- 第五节 职工福利
---- 第六节 退休(退职)和养老保险
第十一篇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刑事侦察
---- 第四节 禁毒
---- 第五节 预审
---- 第六节 治安管理
---- 第七节 户籍管理
---- 第八节 交通监理 消防
---- 第九节 林业公安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律顾问
---- 第五节 公证
第十二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游击署 把总署
---- 第二节 军事科 国民兵团部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 驻军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志愿兵
---- 第四节 义务兵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编组
---- 第二节 预备役部队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民兵活动
-- 第五章 设施 防空 联防 战备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防空
---- 第三节 联防
---- 第四节 战备
-- 第六章 红军在望谟
---- 第一节 红八军1纵在蔗香休整
---- 第二节 红七军一部在望谟
---- 第三节 红军长征在望谟
-- 第七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清代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 剿匪战斗
第十三篇 教育
-- 第一章 私塾
---- 第一节 办学形式
---- 第二节 教学内容、方法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附普通中学选介
-- 第三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职)业教育
---- 第三节 卫生学校
---- 第四节 乾坤武术学校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业余教育
---- 第二节 电大教育
---- 第三节 扫盲教育
---- 第四节 老年教育
-- 第五章 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发展民族教育的措施
------ 附民族中、小学选介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 第七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三节 教育视导
第十四篇 医药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解放前的卫生机构
---- 第二节 解放后的卫生机构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 流行性疾病防治
---- 第三节 传染性疾病防治
---- 第四节 寄生虫病防治
---- 第五节 其他疾病调查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中西医疗
---- 第四节 民间医药
-- 第五章 药政管理
---- 第一节 药检
---- 第二节 药品管理
--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 卫生突击活动
---- 第二节 环卫工作
------ 附国际红十字会望谟分会
第十五篇 科技 文化 体育 电影 广播 电视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普及活动
---- 第三节 科技项目研究及成果
---- 第四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定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 第二节 文化团体
---- 第三节 重大文艺活动
---- 第四节 图书阅览、发行及报刊创办
---- 第五节 文学艺术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七节 史志编纂
---- 第八节 档案管理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民族民间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体育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节 设施与培训
-- 第四章 电影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第十六篇 文物 名胜
-- 第一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建筑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墓葬
---- 第三节 馆藏文物
---- 第四节 革命文物及纪念地
---- 第五节 文物管理
-- 第二章 名胜
---- 第一节 河谷风光
---- 第二节 洞景奇观
---- 第三节 名山胜景
---- 第四节 民族村寨保护
人物
-- 传略
---- 王世爵
---- 王居仁
---- 王绩康
---- 韦焕五
---- 韦清澜
---- 牙永平
---- 王海平
---- 莫祯楠
---- 黄泽周
---- 李明镜
---- 蒙锦山
---- 梁子祯
---- 苏祥征
---- 李德荣
---- 熊三妹
---- 刘锋
---- 王正普
---- 田兴畴
---- 滕树云
---- 卢起珍
---- 蒙启迪
---- 熊亮臣
---- 黄维钊
---- 黄绍国
---- 张长林
---- 武守才
---- 何光举
---- 王保周
---- 黄晓吾
---- 王道安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麻山农民自卫团牺牲人员名录
-- 望谟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 望谟县高级专业职称人员名录
-- 望谟县能工巧匠名录
-- 望谟县百岁老人名录
附录
-- 姓氏录
-- 元、明、清县人职官名录
-- 地方历史文献辑存
-- 主要书目
-- 碑文
-- 奇闻异事
-- 望谟县历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名单
-- 县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 供稿单位与个人名单
-- 提供图片人员名单
-- 表格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