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龙南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10月
目录
封面
龙南县志
刘厅兰同志现任中共龙南县委书记题词
图片
--
龙南县行政区划图
--
领导机构
----
中国共产党龙南县委员会大院 中共龙南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大院
----
龙南县人民政府
----
龙南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南县委员会
----
龙南县人民武装部
--
县城一瞥
----
转盘(中山桥头)
----
红旗大道
----
城东一角—兴建中的金水大道
----
城南一隅
----
城北掠影
----
城西鸟瞰
--
崛起的工业
----
县水泥厂
----
县缫丝总厂
----
县稀土冶练厂
----
县酿酒厂半成品酒库
----
县印刷厂印刷车间
----
牛迹潭电站
----
变电站
----
草鞋潭电站
--
名优产品
----
玉石岩牌系列名酒
----
美威牌腐竹、豆鼓
----
灵得利蜜饯系列产品
----
绞股商保健饮品:饮料、蜂王浆
----
龙南牌混合氧化稀土
----
金鹿牌挂锁
--
可爱的农村
----
江东吨粮田新绿
----
杨村香菇市场
----
建忠桥
----
稀土尾砂地桑叶丰收
----
金塘经济技术开发区
----
城郊春色
--
发展中的文化卫生事业
----
县新华书店
----
县图书馆
----
龙南电影院
----
大板岭电视差转台
----
县城电视台一角
----
县中医院
----
县人民医院碎石中心
--
百年大计
----
龙南师范学校
----
龙南中学
----
龙南二中
----
马牯塘初中“庆同楼”(香港沈炳麟先生捐款兴建)
----
龙南县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
----
大罗小学(县籍旅台人士廖光清先生捐款修建)
----
緬怀革命先烈
----
幼儿园小朋友
--
广联天下
----
龙南宾馆
----
105国道
----
兴建中的京九铁路金鸡岭隧道
----
县气象局自动接收外地信息机房
----
小武当风景区旅游服务部
----
长寿宫
----
县邮电局直拨电话机房
----
安基山渡口
--
秀丽的风光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
桃江夕照
----
太平桥
----
小武当山景色
----
玉仙岩
----
龙潭瀑布
--
客家风情
----
龙舟竞赛
----
桃江乡农民表演采茶歌舞—《茶篮灯》
----
土围子—杨村燕翼围(高水围)
----
县文化馆组织教练龙狮舞
----
土围子—关西新围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附一:乾隆十七年《龙南县志·沿革》考订注释
------
附二:光绪二年《龙南县志·沿革》评介
----
第二节 县域变动
--
第二章 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变革
----
第二节 龙南镇
----
第三节 乡场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川水文
----
第一节 山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水文
--
第三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气象要素
----
第三节 物候
--
第五章 灾害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其它灾害
------
附:异象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植物资源
----
第二节 动物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水力资源
卷三 人口民族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家庭婚姻人口迁移
----
第五节 姓氏与姓氏源流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措施
----
第二节 成效
--
第三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四章 民族
----
第一节 构成与分布
----
第二节 畲族
卷四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龙南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党代会
----
第三节 党员
----
第四节 党务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它党派龙南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龙南县地方组织
----
第二节 其它党派龙南县地方组织
--
第三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青年组织
----
第五节 少年儿童组织
----
第六节 工商业者组织
----
第七节 文艺、学术团体
----
第八节 侨联
----
第九节 其它组织
卷五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章 县署县政府县参议会
----
第一节 县衙署
------
附:驻县行署
----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 县参议会
----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选举
--
第三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务
--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龙南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全体委员会议
----
第三节 日常活动
卷六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治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干警自身建设
----
第三节 剿匪
----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节 禁械斗禁烟、赌、娼
----
第七节 户籍管理
----
第八节 枪弹及危险品管理
----
第九节 交通安全管理
----
第十节 监狱管理及改造四类分子
----
第十一节 消防
----
第十二节 其它治安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处理控告申诉案件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复查纠错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调解
----
第三节 法制宣传
----
第四节 律师公证
卷七 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拥军优属
----
第三节 军人安置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土地征用
--
第二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人员任用、编制
----
第六节 人员考核、培训
----
第七节 离休退休退职
卷八 台务侨务外事
--
第一章 台务
----
第一节 台胞
----
第二节 对台工作
--
第二章 侨务外事
----
第一节 侨务
----
第二节 外事
卷九 档案信访地名
--
第一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管理
----
第二节 馆藏
--
第二章 信访地名
----
第一节 信访
----
第二节 地名
卷十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武装力量
--
第二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世兵征兵
----
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卫所兵绿营兵
----
第二节 北洋军北伐军国民党军
----
第三节 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四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民兵拥政爱民
----
第二节 驻军拥政爱民
--
第五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县内农民起义
----
第二节 外地农民起义军攻龙南
----
第三节 红军四次到龙南
----
第四节 日军侵扰龙南
----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游击斗争
----
第六节 王觉民率部起义
----
第七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龙南
卷十一 农牧渔业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作物品种与结构
----
第四节 作物产量与分布
----
第五节 农业技术
----
第六节 农具农机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三节 疫病与防治
--
第三章 渔业
----
第一节 资源
----
第二节 生产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卷十二 林业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林业用地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二章 基地建设
----
第一节 林场
----
第二节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
----
第三节 森林苗圃基地管理站
--
第三章 营林生产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抚育垦复
--
第四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封山育林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五章 木竹经营
----
第一节 采伐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贮运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山林权属
卷十三 水利水保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治理
卷十四 工业
--
第一章 采掘冶金
----
第一节 煤炭开采
----
第二节 钨精矿采选
----
第三节 氧化稀土开采
----
第四节 冶炼
--
第二章 机械建材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三章 电力化学
----
第一节 电力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四章 食品文教用品
----
第一节 食品工业
----
第二节 印刷造纸业
--
第五章 其它工业
----
第一节 木竹加工
----
第二节 刨烟染织服装业
----
第三节 塑料工艺美术烟花制造业
----
第四节 衡器船舶修造业
--
第六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工业设备
----
第二节 国营工业经营管理
----
第三节 集体工业经营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公私合营工业经营管理
----
第五节 经济结构
卷十五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渡涵
----
第三节 桥梁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陆运
----
第二节 水运
--
第三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路政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与监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企业管理
卷十六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基层单位
--
第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保护措施
卷十七 商业
--
第一章 机构网点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 集市
--
第二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商品购销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管理
卷十八 粮油经营
--
第一章 购销
----
第一节 粮油市场
----
第二节 粮食统购、定购
----
第三节 粮食统销
----
第四节 食油统购、定购、统销
----
第五节 议购议销及其它
--
第二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储
----
第二节 调运
--
第三章 加工
----
第一节 粮油加工
----
第二节 饲料加工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卷十九 名优特产
--
第一章 食品用品
----
第一节 食品
----
第二节 用品
--
第二章 矿产品建材产品
----
第一节 矿产品
----
第二节 建材产品
--
第三章 林业、化工产品
----
第一节 林业产品
----
第二节 化学工业产品
--
第四章 野生动物、植物
----
第一节 动物
----
第二节 植物
卷二十 税务金融财政
--
第一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明朝税务
----
第三节 清朝税务
----
第四节 民国时期税务
----
第五节 建国后税务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银行业务
----
第四节 保险
----
第五节 债券
--
第三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卷二十一 综合经济
--
第一章 国民经济
----
第一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
--
第二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统计管理
----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 物价管理
----
第六节 计量、审计管理
卷二十二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基层单位
--
第二章 文化活动
----
第一节 群众文艺
----
第二节 文化馆业务
----
第三节 图书馆、书店业务
----
第四节 采茶剧团业务
----
第五节 电影业务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报刊著作与文章目录选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著作与文章目录选
--
第五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 其它
--
第六章 俗语传说
----
第一节 俗语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卷二十三 教育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县学书院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二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工、卫生专业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初等教育
----
第二节 中、高等教育
--
第四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第二节 教师管理
----
第三节 数学研究
----
第四节 考试
----
第五节 经费设施
卷二十四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卫生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药
----
第三节 设备技术业务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医政
----
第二节 药政
----
第三节 卫生经费
卷二十五 科技体育
--
第一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科普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推广与科研成果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竞赛活动
卷二十六 风俗宗教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节令习俗
----
第四节 行业习俗
----
第五节 忌讳陋习
----
第六节 道德风尚
--
第二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基督教
卷二十七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韵调
----
第二节 同音字汇编
--
第二章 词语语法
----
第一节 特殊词汇选
----
第二节 特殊成语选
----
第三节 语法特点
--
第三章 标音举例
----
第一节 民间故事标音举例
----
第二节 歌谣标音举例
卷二十八 人物
--
人物传
----
钟伷
----
钟柔
----
许明佐
----
廖运芳
----
徐洪懿
----
钟振超
----
徐思庄
----
钟声远
----
黄英镇
----
许受衡
----
廖光泮
----
钟慈坤
----
曾钦炜
----
叶源根 叶恒芬
----
利德修
----
欧阳林古
----
赖凤池
----
唐泮香
----
廖家兴
----
林月星
--
人物表
--
革命烈士英名录
----
廖光泮
----
李房财
----
廖正意
----
邱柏生
----
谢仁根
----
罗志春
----
陈官桥
----
陈伟添
----
钟同金
----
钟慈坤
----
钟光坤
----
王文浪
----
何贵生
----
钟贱盛
----
曾传兴
----
徐观兴
----
赖门福
----
叶元根
----
叶恒芬
----
黄海松
----
范志远
----
叶运添
----
叶良盛
----
林雨丰
----
李观南
----
谭石仁
----
唐礼诗
----
黄显州
----
余荣禄
----
廖光校
----
徐根桥
----
朱兆添
----
廖桥德
----
赖观文
----
谢起永
----
赖庆斯
----
曾传理
----
叶祥水
----
刘宴群
----
蔡以仁
----
李锦兰
----
谢炳仁
----
徐庆师
----
徐显辉
----
黄洪优
----
杨振元
----
李石富
----
凌振炎
----
廖红光
----
刘为良
----
徐承钦
----
刘房添
----
黎传祖
----
许景炎
----
王福森
----
唐朝
----
邱慈荣
----
徐承煜
----
廖武
----
王德旺
----
魏长芹
----
赖兰桥
----
李佛林
----
赖汉兆
----
赖兆儒
----
宋井华
----
叶春娇
----
赖锦山
----
徐显荣
----
徐昌进
----
黄海林
----
蔡观斗
----
廖光有
----
刘选金
----
赖余延
----
廖光尧
----
钟行朗
----
陈福石
----
廖日明
----
徐尚周
----
赖余普
----
廖桥星
----
廖房胜
----
曾庆庚
----
徐泽雄
续 记
--
1986~1992年龙南县县情汇要
----
一、气候灾祥
----
二、区划
----
三、人口民族
----
四、县委
----
五、县人大
----
六、县政府
----
七、县政协
----
八、群众团体
----
九、公安
----
十、检察
----
十一、审判
----
十二、司法行政
----
十三、民政
----
十四、劳动人事
----
十五、台务
----
十六、侨务及港澳工作
----
十七、旅游外事
----
十八、档案工作
----
十九、军事
----
二十、农林牧副渔业
----
二十一、水利水保
----
二十二、工业
----
二十三、交通
----
二十四、邮电
----
二十五、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二十六、商业粮油税务财政金融
----
二十七、经济管理
----
二十八、教育
----
二十九、卫生
----
三十、科技
----
三十一、文化
----
三十二、广播电视
----
三十三、体育
----
三十五、人物
--
1993~1994年春龙南县县情选介
----
一、1993年龙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情况
----
二、中共龙南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
三、龙南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
四、政协龙南县第十届委员会
----
五、新建工业企业、工程、市场
附 录
--
历修《龙南县志》简介
--
历修《龙南县志》序言
编后记
修志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