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戏曲志·南京卷

江苏戏曲志·南京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系统地记述全省各市(含辖县)的戏曲历史和现状以及理论成果,繁荣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 二、本志所记内容均坚持实事求是,严加考核,凡属尚无定论的问题,诸说并存,不作定论。

出版时间: 1996年01月

目录

封面
江苏戏曲志
江苏省文化厅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江苏省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主办
江苏戏曲志编辑委员会
江苏戏曲志编辑郡
《江苏戏曲志·南京卷》编辑委员会
《江苏戏曲志·南京卷》编辑部
《江苏戏曲志·南京卷》编撰人员及资料提供者名单
图片供稿单位
图片
-- 越剧《秦淮梦》
-- 京剧《杀子判》
-- 滑稽戏《火锅为媒》
-- 洪山戏《魏徵斩龙》
-- 越剧《报童之歌》舞台设计
-- 京剧《少帅受审》舞台设计
-- 明人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
-- 高淳县固城镇刘家垅村万寿台
-- 高淳县东坝镇东岳庙戏台
-- 高淳县沧溪乡三元观戏楼
-- 溧水县和风乡诸家祠堂戏楼
-- 人民剧场
-- 延安剧场舞台
-- 中华剧场
-- 秦淮剧场
-- 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刊本《范睢绨袍记》插图
-- 明万历间金陵世德堂刊本《香囊记》插图
-- 明万历十九年金陵继志斋刊本《红拂记》插图
-- 明万历间金陵广庆堂刊本《南柯梦》插图
-- 明崇祯六年刊本《春灯谜记》插图
-- 明崇祯间刊本《怀远堂批点燕子笺》插图
-- 高淳县祠堂建筑石础戏文雕刻
-- 高淳僧超轮抄本《目连》选页(民国十八年)
-- 清宣统二年(舁)平茶园戏单
-- 清宣统二年南洋第一舞台戏单
-- 1939年10月29日更新舞台戏单
-- 梅兰芳剧团为国民大会代表演出戏单
-- 张桂轩1919年演出京剧《长坂坡》
-- 张桂轩1956年演出京剧《翠屏山》
-- 越剧《柳毅传书》
-- 滑稽戏《无所谓》
-- 郭沫若与竺水招合影
-- 越剧《南冠草》
-- 越剧《报童之歌》
-- 扬剧《枪毙恶霸地主萧月波》剧组合影
-- 南京市戏曲学校京剧、扬剧学员身训课
前言
凡例
目录
综述
图表
-- 大事年表
-- 剧种表
志略
-- 剧种
---- 高淳阳腔目连戏
---- 高淳高腔
---- 洪山戏
---- 花鼓戏
---- 昆剧
---- 徽剧
---- 京剧
---- 扬剧
---- 滑稽戏
---- 锡剧
---- 越剧
-- 剧目
---- 目连
---- 魏徵斩龙
---- 刘全进瓜
---- 袁樵摆渡
---- 陈子春上任
---- 路条
---- 保家乡
---- 活捉罗根元
---- 朱买臣休妻
---- 牡丹亭
---- 吕后篡国
---- 关汉卿
---- 焚香记
---- 血冤
---- 封侯恨
---- 过巴州
---- 倩女离魂
---- 耕耘初记
---- 就是他
---- 琵琶泪
---- 杀子判
---- 枪毙恶霸地主萧月波
---- 挑女婿
---- 鸿雁传书
---- 瞎子算命
---- 碧血扬州
---- 恩仇记
---- 上金山·放许仙·断桥会
---- 刁刘氏
---- 百岁挂帅
---- 三女审子
---- 义民册
---- 最听话的丫头
---- 马娘娘
---- 风月同天
---- 三把刀
---- 小石头谈对象
---- 牛仔女皇
---- 双推磨
---- 庵堂相会
---- 珍珠塔
---- 走上新路
---- 水泼大红袍
---- 红楼梦
---- 画缘
---- 盂丽君
---- 玉蜻蜒
---- 教风尘
---- 玲珑女
---- 红色的种子
---- 三看御妹
---- 拨兰花
---- 三亲家
---- 海岛女民兵
---- 红枫祭
---- 双女闹花堂
---- 何日再相会
---- 水乡女人
---- 火锅为媒
---- 财迷
---- 无所谓
---- 大点秋香
---- 卖婆记
---- 柳毅传书
---- 南冠草
---- 莫愁女
---- 《报童之歌》
---- 秦淮梦
---- 南园梦
---- 秀才遇仙记
---- 侯门之女
-- 音乐
---- 高淳阳腔目连戏音乐
---- 高淳高腔音乐
---- 洪山戏音乐
---- 锡剧音乐
---- 扬剧音乐
---- 越剧音乐
-- 表演
---- 角色行当体制与沿革
------ 高淳阳腔目连戏角色行当
------ 洪山戏角色行当与沿革
------ 花鼓戏角色行当与沿革
------ 高淳高腔的角色行当
---- 特技表演
------ 高淳阳腔目连戏“武场”的表演
------ 洪山戏特技
---- 剧目选例
------ 陈州放粮
------ 莲花庵
------ 疯僧扫秦
------ 白水滩
------ 杀惜
------ 红拂传
------ 虹桥赠珠
------ 瞎子算命
------ 百岁挂帅
------ 火锅为媒
------ 南冠草
------ 活捉罗根元
------ 双推磨
------ 救风尘
------ 拔兰花
-- 舞台美术
---- 洪山戏服装
---- 薛城花台
-- 机构
---- 科班与学校
------ 鸿春社
------ 孙家班
------ 江苏省戏剧训练班
------ 南京市戏曲学校
------ 高淳县文艺学校
------ 江苏省戏曲学院
------ 江苏省戏剧学校
---- 班社与剧团
------ 郝可成班
------ 阮大铖家班
------ 曹寅家班
------ 同春班
------ 郝余洲班
------ 春福班
------ 新宏福班
------ 东南办事处洪山剧团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第三团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京剧队
------ 皖和剧团
------ 江苏省扬剧团
------ 江苏省锡剧团
------ 南京市越剧团
------ 南京市大众越剧团
------ 南京市联友越剧团
------ 南京市实验扬剧团
------ 南京市扬剧团
------ 溧水县锡剧团
------ 六合县锡剧团
------ 金陵京剧团
------ 南京市京剧团
------ 高淳县锡剧团
------ 南京市滑稽剧团
------ 南京市青年京剧团
------ 南京市越剧二团
------ 江苏省青年扬剧团
------ 江苏省青年越剧团
------ 江苏省京剧院
------ 南京东风扬剧团
------ 江浦县扬剧团
------ 江宁县锡剧团
------ 六合县越剧团
------ 江苏省昆剧院
------ 江苏省戏剧学校实验京剧团
---- 票社与业余剧团
------ 公余联欢社
------ 阳春社
------ 新生剧社
------ 新生社
------ 华风京剧艺术研究社
------ 首都模范戏剧研究社
------ 稚社
------ 友艺集
------ 南京乐社昆曲组
------ 南京市工人文化宫京剧之友会
------ 南京京剧艺术研究会
------ 中山京剧培训班
------ 南化公司业余京剧团
------ 江宁县铜山乡业余锡剧团
------ 六合县十里扬剧队
------ 玄武区文化馆京剧演唱队、演唱会
------ 南京无线电厂京剧队
------ 鼓楼区业余越剧二团
---- 行会、协会、学会与研究机构
------ 明南教坊
------ 南京市电影戏剧审查委员会
------ 南京特别市国剧演员协会
------ 南京市梨园协会(南京剧艺公会)
------ 南京市戏剧人员协会
------ 南京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民间艺术部
------ 南京市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
------ 江苏省剧目工作委员会
------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 南京大学戏剧研究室
------ 南京市文化局剧目工作室
------ 江苏省文化局剧目工作室
------ 江苏省舞台美术学会
------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 江苏省文化艺术资料档案馆
------ 《中国戏曲志·江苏卷》编辑部
------ 江苏省戏曲学会
------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编辑部
---- 作坊与工厂
------ 金陵富春堂
------ 金陵继志斋
------ 高淳县顾陇乡穆家庄戏袍刺绣作坊
------ 南京市中国布景团
------ 菊花社
------ 南京市属剧团舞台美术加工场
---- 附录
------ 一、中华民国时期南京京剧票房概览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业余戏曲团体概览
------ 三、南京市梨园协会章程
-- 演出场所
---- 固城刘家陇万寿台
---- 花月春风十六楼
---- 秦淮河房
---- 秦淮画舫
---- 瓦官阁古戏台
---- 石巢园
---- 秣陵古戏台
---- 蒋王庙戏台
---- 窦村戏台
---- 诸家祠堂戏楼
---- 东坝东岳庙戏台
---- 芥子园
---- 湖南会馆戏台
---- 沧溪三元观戏楼
---- 大砂朱巷戏台
---- 仪凤园
---- 昇平茶园
---- 庆昇茶园
---- 砖墙茅城戏楼
---- 大鸿楼戏茶园
---- 贡院台
---- 奎光阁
---- 奇芳阁
---- 大世界
---- 全安戏茶厅
---- 天香阁戏茶厅
---- 群艺戏茶厅
---- 民业公司
---- 月宫
---- 南京大戏院
---- 大光明电影院
---- 人民剧场
---- 延安剧场
---- 介寿堂
---- 中华剧场(中央大舞台)
---- 金陵大戏院
---- 大华影剧院
---- 明星大剧院
---- 人民大会堂
---- 夫子庙游乐场
---- 附录:南京地区演出场所概览
------ 一、古戏台(戏楼)
------ 二、戏茶厅
------ 三、露天剧场(广场)
------ 四、游乐场
------ 五、中华民国时期兴办的旧式剧场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剧场
-- 演出习俗
---- 太平戏
---- 唱秋戏
---- 做会戏
---- 还愿戏
---- 打人命
---- 埋嘴
---- 祈年
---- 敬供老郎神
---- 过阎王关
---- 撵鬼
---- 订合同
---- 三台四做
---- 两头红
---- 找戏
---- 插段
---- 放牛
---- 送祝词
---- 拜祖师
---- 跳加冠
---- 过关
---- 砸彩
---- 溧水城隍庙庙会戏曲演出习俗
---- 过坝戏
---- 廊檐班演唱习俗
-- 戏曲文物
---- 南唐二陵伶人俑
---- 高淳县清代石础戏文雕刻
---- 《目连》手抄本
---- 洪山戏原始剧目手抄本
---- 张桂轩早年剧照
---- 梅兰芳演出水牌
-- 报刊专著
---- 洪武正韵
---- 金陵琐事
---- 客座赘语
---- 亘史
---- 鸾啸小品
---- 石巢四种
---- 板桥杂记
---- 陌花轩杂剧
---- 玉燕堂四种曲
---- 制曲枝语
---- 闲情偶寄
---- 太平乐事
---- 续琵琶
---- 续板桥杂记
---- 秦淮画舫录、画舫余谈、三十六春小品
---- 白下琐言
---- 霓裳新咏谱
---- 霜厓曲话
---- 明清戏曲史
---- 中国戏剧概论
---- 元人杂剧全集
---- 楚凤烈
---- 读曲小识
---- 女惆怅爨
---- 饮虹五种
---- 江苏戏曲资料丛刊
---- 昆曲唱腔研究
---- 江苏文化艺术丛书
---- 昆剧发展史
---- 南京戏曲资料汇编
---- 菊影春秋
---- 新戏曲
---- 南京市第三届戏曲观摩演出会刊
---- 剧影月报
---- 江苏戏剧丛刊
---- 江苏戏剧通讯
---- 影剧文摘报
---- 艺术百家
---- 附录
------ 一、明代南京戏曲著作刊刻要录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南京编印出版的戏曲著作
-- 轶闻传说
---- 泰山墩唱戏助攻六台
---- 夏复荣“爬杆”
---- “花台”辩戏
---- 彭献章一擂成名
---- 王玉蓉求学起风波
---- 金霸王吼惊徐子义
---- “二百五”吓坏老太太
---- 郝余洲智辩张乡绅
---- 盖叫天力荐高金保
---- 南京舞台盛大会串 须生泰斗屈唱开锣
---- 倪天锡刻苦学戏成才
---- 宋时雨弃教下海
---- 马荣福唱戏趣闻
---- 怜孤老,仇全英假认父
---- 扮龙套,“胡服”脱险
---- 鸿春社学员芜湖“造反”
---- 仇全声巧串高金山
---- 甘贡三花甲堂会
---- 龙风呈祥喜讯传
---- 友艺集严凤英喜结良缘 唱堂会小花旦反串黑头
---- 梅兰芳会见工人业余演员
---- “前线”无私助“联友”
---- 周总理关心艺人 竺水招率直陈情
---- 马荣福载誉北京
---- “洋贵妃”魏莉莎学戏趣闻
-- 其它
---- 洪山戏班行话
---- 戏台对联
传记
-- 白朴
-- 廖毅
-- 蒋康之
-- 谷子敬
-- 杨讷
-- 朱权
-- 徐霖
-- 陈沂
-- 陈铎
-- 马湘兰
-- 汤显祖
-- 潘之恒
-- 胡汝嘉
-- 顿仁
-- 刘丽华
-- 丁继之
-- 阮大铖
-- 纪振伦
-- 傅寿
-- 杨仙度
-- 马锦
-- 苏昆生
-- 李渔
-- 黄周星
-- 曹寅
-- 张坚
-- 万荣恩
-- 梅凤贻
-- 张桂轩
-- 吴梅
-- 苗胜春
-- 陈中凡
-- 郝余洲
-- 甘贡三
-- 马荣福
-- 超伦
-- 江腾蛟
-- 邵时仁
-- 宋选之
-- 王万青
-- 陈方正
-- 顾无为
-- 张云鳌
-- 吴昌国
-- 臧雪梅
-- 胡宝安
-- 卢前
-- 徐子权
-- 彭献章
-- 范儒林
-- 刘天红
-- 续明清
-- 张月娥
-- 宋时雨
-- 高金保
-- 郑山尊
-- 赵贯一
-- 赵瑞年
-- 萧亦五
-- 王秀兰
-- 华子献
-- 钟铭元
-- 汪剑耘
-- 王增鉴
-- 周邨
-- 王元坚
-- 金少臣
-- 竺水招
-- 季彦辉
-- 房竹君
-- 辛瑞华
-- 谭君卿
-- 洪培荣
-- 卞双喜
-- 王正堃
-- 赵玲
-- 杭龄童
-- 曾宪洛
-- 姚明德
-- 丁汉稼
-- 张玲娣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