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县志

南溪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溪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09月

目录

封面
南溪县志
图片
-- 县城鸟瞰
-- 映南塔
-- 镇南塔
-- 龙腾朝霞
-- 马耳岩风景区
-- 牛耳朵风光
-- 文明门
-- 县委、县府
-- 天然游泳场
-- 南溪电影院
-- 水上运输
-- 外北街
-- 南溪氮肥厂
-- 出口产品-纸袋
-- 长庆电冰箱生产线
-- 曲酒厂包装车间
-- 丝棉出口产品
-- 南山射钉紧固器材
-- 获部、省优“南福”酒
-- 建材厂玻璃马赛克产品
-- 蚕桑生产
-- 旱地稻、果间种
-- 四川白鹅
-- 网箱养鱼
-- 百里冲杂交稻试验片
-- 新华万亩林一角
-- 硕果累累
-- 文化街市场
-- 县商业联合公司
-- 钟灵小学教学大楼
-- 南二中实验大楼
-- 南溪一中
-- 孙炳文故居
-- 朱德故居
-- 告慰英灵
-- 龙舟竞赛
-- 元宵龙灯 花船
-- 仙女岩石雕佛像
-- 朱德、孙炳文一九一八年在南溪合影
-- 包弼臣书法
-- 东汉画像石棺
《南溪县志》编纂委员会
县志办公室
县志审查组
县志总纂组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隶属
-- 第二章 境域
---- 第一节 梁至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区划
---- 第一节 清代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县城 乡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蒸发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风
------ 附:物候
-- 第三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四章 土壤
---- 第一节 水稻土
---- 第二节 潮土
---- 第三节 紫色土
---- 第四节 黄壤土
------ 附:土地利用
-- 第五章 植被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植物
---- 第三节 动物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涝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风灾
---- 第五节 地震
---- 第六节 虫灾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 数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构成
---- 第五节 文化与行(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奖惩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与结构
---- 第一节 经济发展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二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五节 统计管理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农民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二章 农业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五业结构
---- 第二节 产品结构
-- 第三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与劳力
---- 第二节 农业机具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土壤改良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其他作物
---- 第四节 农技推广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造林
---- 第三节 用材林 经济林 稀有树
---- 第四节 管理
-- 第六章 果树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生产
-- 第七章 蚕桑
---- 第一节 桑
---- 第二节 蚕
-- 第八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养蜂
---- 第四节 养鱼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九章 水利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管理
-- 第十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产业发展
---- 第二节 效益
-- 第十一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内容
---- 第二节 区划成果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第二节 冶金工业
---- 第三节 电力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机电工业
---- 第六节 建材工业
---- 第七节 纺织工业
---- 第八节 食品工业
---- 第九节 造纸 印刷 纸制品工业
---- 第十节 其他工业品
------ 附:主要厂矿简介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第七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交通建设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梁
---- 第三节 车站
---- 第四节 航道
---- 第五节 码头 渡口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水运
---- 第二节 陆运
------ 附:管道运输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路政管理
---- 第二节 养护管理
---- 第三节 运输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八篇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驿递
---- 第二节 邮政局 电报局 乡村电话管理所
---- 第三节 邮电局
-- 第二章 网路
---- 第一节 邮政网路
---- 第二节 电信网路
-- 第三章 业务
---- 第一节 邮件
---- 第二节 储汇
---- 第三节 发行
---- 第四节 机要通信
---- 第五节 集邮
---- 第六节 电报
---- 第七节 电话
第九篇 城乡建设 环保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房屋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 第四节 路灯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园林绿化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乡场
---- 第二节 农村住房
-- 第三章 建筑
---- 第一节 建筑设计
---- 第二节 建筑队伍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节 建筑机具
---- 第五节 典型现代建筑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五章 沼气 改灶
---- 第一节 沼气
---- 第二节 省柴灶
---- 第三节 型煤炉灶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成分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油
---- 第二节 生猪鲜蛋
---- 第三节 食糖
---- 第四节 蔬菜
---- 第五节 麻
---- 第六节 金属材料 机电设备
---- 第七节 建筑材料 化工原料及制品
---- 第八节 肥料 农药及药械
---- 第九节 农具 耕牛 种苗
---- 第十节 针纺 百货
---- 第十一节 五金 交电
---- 第十二节 煤炭 石油
---- 第十三节 烟 酒 茶 盐
---- 第十四节 医药
---- 第十五节 废旧物资
--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贸易简况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畜产品
---- 第二节 夏橙
---- 第三节 工业品
---- 第四节 珠宝玉器
第十一篇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收体制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工商各税
-- 第三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财政监督
---- 第三节 审计监督
-- 第四章 债券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第十二篇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当铺 钱庄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保险公司
----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 信托公司
---- 第六节 金库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币种
---- 第二节 管理 流通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储蓄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民间借贷
-- 第四章 结算
---- 第一节 现金结算
---- 第二节 转帐结算
---- 第三节 侨汇解付
-- 第五章 保险业务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理赔
第十三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建和发展
------ 附:中共庆、南、长边委及其在南溪的两个中心支部
------ 附:地属以上厂矿党委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 国民党的组建、发展、活动
------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青年党 民社党
-- 第三章 社团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少年团体
---- 第六节 工商团体
---- 第七节 科技协会
---- 第八节 其他团体
第十四篇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议事会
----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
---- 第三节 参议会
------ 附:竞选
-- 第二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附:乡镇民代表会
-- 第三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署 县政府
---- 第二节 区
---- 第三节 乡(镇)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
---- 第二节 南溪政协
第十五篇 政事
-- 第一章 清末及民国时期重大政事
---- 第一节 农民起义
---- 第二节 火地沟农民反帝
---- 第三节 推行“新政”
---- 第四节 同志会反清
---- 第五节 反帝反仇货
---- 第六节 农暴的组织发动
---- 第七节 抗自救亡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重大政事
---- 第一节 解放南溪
---- 第二节 征粮剿匪
---- 第三节 清匪反霸减租退押
---- 第四节 划乡建政
---- 第五节 抗美援朝
---- 第六节 镇压反革命
---- 第七节 土地改革
---- 第八节 “三反” “五反”
---- 第九节 统购统销
---- 第十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十一节 肃反审干
---- 第十二节 整风反右
---- 第十三节 “大跃进”
---- 第十四节 人民公社化
---- 第十五节 “反右倾”
---- 第十六节 调整国民经济
---- 第十七节 “四清”运动
---- 第十九节 揭批“四人帮”
---- 第二十节 落实政策
---- 第二十一节 改革开放
第十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把总署 团练局
---- 第二节 国民兵团部
---- 第三节 军事科
----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 附:地属以上厂矿军事机构
---- 第五节 防空机构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屯兵从善汛
---- 第二节 川、滇、黔军和国民政府军
------ 附:第二教养院、第五十三后方医院
----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团练队
---- 第二节 国民兵队
---- 第三节 警察队
---- 第四节 民众自卫队
---- 第五节 县大队
---- 第六节 县中队
---- 第七节 民兵
------ 附:四县联防队、三县联防队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征兵
---- 第二节 志愿兵
---- 第三节 义务兵
---- 第四节 预备役
-- 第五章 兵事
---- 第一节 重大过境军事行动
---- 第二节 奢崇明陷城
---- 第三节 义军斗争
---- 第四节 同志军围城
---- 第五节 护国战争
---- 第六节 军阀混战
---- 第七节 靖国军清乡
---- 第八节 农民暴动
---- 第九节 剿匪战斗
第十七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户口管理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消防管理
----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 第五节 监所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法律监督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经济审判
-- 第四章 案件复查
---- 第一节 摘帽 特赦
---- 第二节 平反 纠错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调解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律师
第十八篇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机构
---- 第二节 区、乡、镇机构
-- 第二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待 补助
---- 第二节 褒扬 抚恤
---- 第三节 退役安置
-- 第三章 救济 救灾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济
---- 第二节 救灾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章 其他工作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 第三节 地名普查
---- 第四节 征地审批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六节 回收城镇居民
第十九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安置就业
---- 第一节 知青回收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农村劳力转移
-- 第二章 职工队伍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工人
-- 第三章 职工管理
---- 第一节 培训 考核
---- 第二节 调动
---- 第三节 奖惩
---- 第四节 精简压缩
-- 第四章 工资
---- 第一节 调整改革工资
---- 第二节 其他工资
---- 第三节 奖金和各种补贴
-- 第五章 劳保福利
---- 第一节 职工福利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第二十篇 教育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书院 私塾 义学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附:部分小学简介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附:部分学校简介
---- 第五节 教师
-- 第二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二节 技工校
------ 附:大专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附: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南溪分校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设备
-- 第五章 勤工俭学
第二十一篇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诗歌 小说 散文
---- 第二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音乐
---- 第三节 民间歌谣 民间舞蹈 民间音乐
-- 第二章 戏剧 曲艺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三章 影视
---- 第一节 电影
---- 第二节 电视
-- 第四章 广播 报刊 通讯 图书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报纸 刊物
---- 第三节 通讯报道
---- 第四节 藏书 阅览
---- 第五节 图书发行
-- 第五章 档案事业
---- 第一节 档案接收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 第三节 档案利用
-- 第六章 文物 胜景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胜景
-- 第七章 诗、文、书目选录
---- 第一节 诗歌
---- 第二节 文选
---- 第三节 书目
第二十二篇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科技团体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
---- 第二节 民间技术人员
-- 第三章 科技工作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服务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 第一节 科研项目
---- 第二节 获奖项目
---- 第三节 科技论著
第二十三篇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重点项目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军事体育
-- 第三章 人材培养与输送
---- 第一节 人材培养
---- 第二节 人材输送
-- 第四章 经费 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设施
-- 第五章 体育比赛
---- 第一节 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比赛
第二十四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单位
---- 第一节 县、区、乡及厂矿医院
---- 第二节 卫生防疫站
---- 第三节 妇幼保健站
-- 第二章 医护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 护理
---- 第五节 农村医疗
---- 第六节 公费医疗
-- 第三章 药械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医疗器械
---- 第四节 药品管理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工业卫生
---- 第四节 学校卫生
----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六节 地方性常见病防治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俗
-- 第一章 习俗
---- 第一节 衣 食 住 行
---- 第二节 婚丧
---- 第三节 祝贺
---- 第四节 禁忌
---- 第五节 传统节日
---- 第六节 陋习 迷信
-- 第二章 风尚
---- 第一节 敬老爱幼
---- 第二节 拾金不昧
---- 第三节 助人为乐
---- 第四节 礼貌待人
---- 第五节 为公献身
-- 第三章 方言 谚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 第五章 帮会
---- 第一节 青帮
---- 第二节 哥老会
人物
-- 一、传略
---- 侯良柱
---- 包宽
---- 雷尔卿
---- 包汝谐
---- 孙炳文
---- 郭伯和
---- 曾文昭
---- 曾君杰
---- 涂长春
---- 张云龙
---- 王彦家
---- 张守恒
---- 王汉森
---- 钟致和
---- 陈润余
---- 罗蔚芬
---- 阚舜臣
---- 谢芝田
---- 邓子均
---- 包仲烈
---- 贾绍卿
---- 张大经
---- 陈四维
---- 甘棠
---- 张树林
---- 曹昌惠
---- 徐雨樵
---- 姜方银
---- 康瀛洲
---- 王银清
---- 唐倬修
---- 张君甫
-- 二、烈士表
附录
-- 一、文存
---- 文献
---- 旧《南溪县志》序选
-- 二、杂录
---- 新志书总览表
---- 岑参别墅
-- 三、新行政区域县情数据统计表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