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 面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
图 片
--
题词
--
宁蒗彝族自治县
--
3.费孝通(左四)在宁蒗作报告(左三为伍精华,左一为云南省民委主任马立三)
--
县城全景
--
高原明珠——泸沽湖
--
狮子山(格姆山)
--
县委办公楼
--
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
--
青龙海
--
秋色宜人
--
普米村寨
--
金沙江
--
县影剧院
--
县人民医院
--
县城关第一小学
--
县民族中学女子班
--
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贮木场
--
拉都电站
--
永宁喇嘛寺
--
县文化馆
--
县工人俱乐部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县邮电局机务室
--
金帅苹果
--
彝族鹰爪酒杯
--
中药材
--
名特产品——白瓜子 细木耳 羊肚菌
--
林海茫茫
--
林区盘山公路
--
牦牛群
--
守猎
--
三岔河水库
--
比依溶洞
--
佛教经堂
--
彝文经书
--
赛马
--
泸沽湖畔锅桩舞
--
火把节之夜
--
自治县条例颁布庆祝大会
--
彝族
--
摩梭人
--
普米族
--
壮族
--
汉族
--
苗族
--
回族
--
傈僳族
--
白族
--
纳西族
--
藏族
--
县志编纂人员合影
--
宁蒗与江苏海安联办中学签字仪式
--
县志审稿人员合影
--
神思波忍(山)
--
泸沽湖岛景
--
塔尔波忍(山)
--
独定
--
黄莲
--
虫蝼
--
贝母
--
骨肉粉
--
硫酸铜
--
含金冰铁
--
石膏
--
重晶石
--
金矿石
--
黄铜矿
--
氧化铅银矿
--
茯苓
--
辉铜矿
--
铝土矿
--
粗铜矿
--
鹦鹉
--
松节油
--
蜂蜜
--
锰铁矿
--
硫化铅矿
--
黄铁矿
--
人参
--
成丁礼(摩梭人)
--
羊毛双披毡
--
剪羊毛
--
擀披毡
--
宗巴拉神象
--
行成丁礼的普米族少男
--
火葬场
--
摩梭人转山节
--
佛教道场
--
佛教经书
--
回族礼拜堂
--
壮族神坛
--
格姆女神像
--
普米族民间文学集成首发仪式
--
放牧
--
普米族婚礼
--
小凉山彝族达体舞
--
彝族婚礼——背新娘
--
傈僳族纺织
--
斗牛
--
彝族服饰
--
高原粳八号
--
收购苹果
--
小凉山清酒
--
水蜜桃
--
高山玉米
--
县民族皮革厂产品
--
木材加工场
--
挖开石渡槽
--
喷农药
--
人参栽培
--
永宁地膜栽培玉米
--
翠玉水库
--
小凉山幼林
--
迹地更新
--
兴文水库
--
花椒基地
--
刀耕火种
--
林木葱茏
--
冷杉林
--
老干部家属区
--
大兴街一角
--
县林业局
--
中国人民银行宁蒗县支行
--
宁蒗旅社
--
县民族贸易公司
--
县客车队
--
农贸市场
--
县纤维扳厂
--
昔日大村街
--
中国工商银行宁蒗支行
--
宁蒗至盐源公路通车典礼
--
骡马交流会
--
修公路
--
元梭罗石拱桥
--
小凉山马
--
冷冻猪肉
--
良种绵羊
--
永宁骡
--
泸沽湖鲜鱼
--
良种猪仔
--
小凉山黄牛
--
黑头山羊
--
县第六次党代会
--
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大会
--
县老干部局
--
县武装民兵营成立
--
平叛武装誓师大会
--
平叛民兵出征
--
平叛中的人民武装部队
--
平叛中万人大搜山
--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
运动会开幕仪式
----
摔跤
----
篮球比赛
----
文娱演出
----
赛马场
----
小伙子们的午蹈
----
彝族锅桩舞
--
县教师进修学校
--
中学生做广播体操
--
小学生做广播体操
--
县图书馆阅览室
--
艺术展览会场一角
--
县电影公司
--
县幼儿园
--
县新华书店
--
普及民族文化表彰大会
--
扫盲学习班中的彝族妇女
--
永宁阿氏土司衙署
--
修复中的扎美喇嘛寺正殿
--
县民族餐具厂产品
--
佛教壁画
--
喇嘛寺壁画
--
出土文物——青铜器
--
县农职业学校
--
白牛银厂遗址
--
B超诊断
--
温泉浴
--
阿云山墓碑
--
烈士陵园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地理编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五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六章 山脉 水系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水系
--
第七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八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辐射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 云 雾 霜期
----
第六节 物候
--
第九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矿产
----
第四节 水力
----
第五节 草场
----
第六节 旅游
--
第十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低温冷害 连阴雨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雹 洪 风灾
----
第四节 泥石流
----
第五节 雪灾
----
第六节 震灾
--
第十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户籍人口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民族编
--
第一章 彝族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风俗
----
第四节 宗教
----
第五节 文化艺术
----
第六节 天文历法
--
第二章 摩梭人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婚姻家庭
----
第四节 风俗
----
第五节 宗教
----
第六节 文化艺术
--
第三章 普米族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风俗
----
第四节 宗教
----
第五节 文化艺术
--
第四章 傈僳族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社会形态
----
第三节 风俗
----
第四节 宗教
----
第五节 文化艺术
--
第五章 其他民族
----
第一节 汉族
----
第二节 纳西族
----
第三节 壮族
----
第四节 白族
----
第五节 藏族
----
第六节 苗族
----
第七节 傣族
----
第八节 回族
--
第六章 民族关系和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关系
----
第二节 民族工作
经济编
--
第一章 综合经济
----
第一节 经济综合指标
----
第二节 综合管理
----
第三节 对外经济协作
----
第四节 扶贫
----
第五节 人民生活
--
第二章 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经济制度
----
第二节 和平协商民主改革
----
第三节 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五节 工商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农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耕地面积
----
第三节 农作物
----
第四节 基本建设
----
第五节 农业技术
----
第六节 作物保护
----
第七节 农机农具
----
第八节 副业
----
第九节 收益分配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森林面积
----
第三节 山林权属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林业生产
----
第六节 经济林木
----
第七节 林业科研
----
第八节 森工企业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畜牧区划
----
第三节 畜禽品种
----
第四节 畜牧生产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
第六节 草料建设
----
第七节 畜牧科研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程
----
第三节 治河
----
第四节 管理
--
第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体制机构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购进
----
第四节 销售
----
第五节 仓储
----
第六节 饮食服务
----
第七节 商业管理
--
第八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供应
----
第四节 储运
--
第九章 工业
----
第一节 机构体制
----
第二节 冶金
----
第三节 能源
----
第四节 建筑建材
----
第五节 食品加工
----
第六节 轻手工业
--
第十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管理
--
第十一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十二章 财税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
----
第三节 税务
----
第四节 管理监督
--
第十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金融业务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
----
第五节 银行代理业务
--
第十四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城镇
----
第三节 乡村
----
第四节 城乡管理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政治编
--
第一章 政务
----
第一节 土司
----
第二节 黑彝
----
第三节 设治局
----
第四节 人民政府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权力机构
----
第二节 议政机构
--
第三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三节 群众团体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灾害救济
----
第五节 优待抚恤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人事
--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经济建设
----
第五节 兵役
----
第六节 战事
文化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三节 图书发行
----
第四节 电影放映
----
第五节 广播电视
----
第六节 档案收存
----
第七节 文艺演出
----
第八节 文艺创作
----
第九节 民间文艺收集整理
----
第十节 文物古迹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义学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
----
第七节 教师
----
第八节 经费设备
----
第九节 教育管理
--
第三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防疫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五节 药品管理
----
第六节 中医中药
----
第七节 爱国卫生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节制生育
----
第三节 优生优育
----
第四节 奖惩制度
----
第五节 人口规划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民族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学校体育
----
第五节 竞赛活动
----
第六节 体育人才
--
第六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
第四节 科技测报
人物编
--
第一章 人物传
----
阿鲁基足
----
邰应武
----
阿云山
----
朱给甲
----
刘云龙
----
余国栋
----
阿鸿钧
----
念祖阿牛
----
胡丹、余海清
----
阿少云
----
章思孝
----
胡万清
----
热柯阿鲁忍
----
张明
----
罗祥
----
补约古哈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双郭克忍
----
角别辆光
----
周维嵩
----
林毓芳
----
李成茂
----
马益史
----
阿鸿泰
----
熊开甲
----
何高汝
----
米双尾
----
金古汉干忍
----
张天成
----
浦永萍
----
马海永哈
----
和秀芳
----
杨立贤
----
李学华
----
朱仕才
----
余中南
----
很忍拔农
----
沙玛达尔
----
王巴甲
----
原是灯
----
普贵忠
----
罗桑益世
----
朱军如
----
蔡立仁
----
张偏初
----
金古亩火
----
沙阿嘎
----
金古五斤
----
张文彪
----
马红升
----
朱锡义
----
阿苏大岭
----
加肩阿三
----
杨文彬
----
杨忠义
----
李玉芳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四章 烈士英名录
附录
--
宁蒗彝族奴隶制社会习惯法
--
卜都各吉
--
禁烟布告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平协商民主改革实施办法 第一件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平协商土地改革实施办法 第二件
--
宁蒗县“七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编纂后记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会员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办公室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审稿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