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遵循实事求是和详今明古的原则,全面反映东桥自然、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及现状。
二、本志记述的上限尽量溯源,下限除第十五章《文化》有所延长外,其余均
至2006年10月底。
三、本志记载的地域范围为2000年10月31日前东桥镇行政辖区。涉及
历史变迁则按当时实际记载。
四、本志采用章、节、目结构,以志、记、传、录、图、表、照片为表达形式。大
事记置志末。
五、本志纪年方法,辛亥革命前,用朝代年号加注公元年份。民国时期,用
民国纪年加注公元年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律用公元纪年。本志所用
解放前(后)以1949年4月27日东桥解放日为界。志中所书年代,除标明者外,
均为20世纪。
六、本志记述的历史地名、机构名称、计量单位、职务、职称等均按当时称
谓。对于频繁使用的名称,首次用全称,其后用简称。如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等。
七、本志所记人物,以东桥籍为主。在东桥有过较长时间活动并有主要业
绩的客籍人物酌情收录。按照“生不列传”的原则,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作简要
介绍,主要以列表收录。
八、本志引用资料,选录有关文献、档案、有关书籍以及群众口碑资料,文中
不一一注明出处,必要时在括号内加以注明。
九、志中各类数据以原吴县(市)统计局以及相城区统计局数据为准,部分
采自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
内容时限:
-2006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建置区划
--
第一节 沿革治所
--
第二节 区划境域
--
第三节 集镇
--
第四节 行政村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水系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物候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第四章 经济综情
--
第一节 经济结构
--
第二节 经济管理
--
第三节 财政
--
第四节 税务
--
第五节 金融
--
第六节 保险
--
第七节 人民生活
第五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技术
--
第三节 农业机具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治水概述
--
第二节 河道建设
--
第三节 防洪堤闸
--
第四节 防汛抗旱
--
第五节 农田灌溉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七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草席业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渔业
--
第五节 其他副业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八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体制
--
第二节 工业门类
--
第三节 工业管理
--
第四节 经营机制
第九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品流通
--
第三节 商品仓库
--
第四节 集贸市场
--
第五节 饮食服务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第十章 镇村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农村建设
--
第四节 建筑队伍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水路交通
--
第二节 陆路交通
--
第三节 桥梁渡口
--
第四节 道口枢纽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六节 邮政电信
第十二童党政社团
--
第一节 党派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行政机构
--
第四节 人民政协
--
第五节 社会团体
--
第六节 村民自治组织
--
第七节 政治运动纪略
第十三章 社会管理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司法
--
第三节 治安
第十四章 教育
--
第一节 旧式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业余教育
--
第六节 教职员工
--
第七节 教育经费
第十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节 文化队伍
--
第四节 文化场所
--
第五节 文艺创作
--
第六节 冯梦龙作品
--
第七节 金石篆刻
--
第八节 通讯报道
--
第九节 地方报刊
--
第十节 广播电视
--
第十一节 档案收藏
--
第十二节 文物古迹
第十六章 卫生科技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设施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六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七节 妇幼保健
--
第八节 公共卫生
--
第九节 管理机构
--
第十节 科技机构
--
第十一节 科技队伍
--
第十二节 科技普及
--
第十三节 科技推广
--
第十四节 科技成果
第十七章 体育军事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社会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场地设施
--
第五节 体育机构
--
第六节 兵防
--
第七节 兵役
--
第八节 兵事
--
第九节 民兵
--
第十节 革命回忆录
第十八章 社会风情
--
第一节 民俗
--
第二节 方言
--
第三节 切口
--
第四节 熟语
--
第五节 歌谣
--
第六节 宗教
第十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名人传略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第三节 革命先驱
--
第四节 当代人物
第二十章 志余
--
第一节 地方掌故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
第三节 革命故事
--
第四节 文章 选登
大事记
后记
编纂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