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县志(1991~2005)

麻江县志(1991~200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麻江县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述麻江县1991至2905年之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91-2005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目录

封面
麻江县志
麻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麻江县志(1991-2005年)》编辑部
参加《麻江县志》评审人员名单
图片
-- 麻江县城全景
-- 清水江上的明珠——下司
-- 被誉为“贵州惟一,亚洲最好,世界一流”的中国皮划艇协会贵州下司激流回旋训练基地
-- 西部音符——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
-- 红花木莲
-- 广东松
-- 川黔紫薇
-- 林区晚霞
-- 省级森林公园仙人桥
-- 凤头娟隼
-- 华南穿山甲
-- 惊现存河坝中心村河边的阴沉木
-- 龙山盂江竹林
-- 牛蛙
-- 鬣羚
-- 古银杏
-- 龙里水库
-- 燕尾瀑
-- 乌羊麻
-- 将军石
-- 贤昌古驿道关口
-- 牛皮坳草场
-- 老山河峡谷漂流
-- 金流洞
-- 福德桥
-- 桃源岛
-- 复兴文笔峰
-- 水落潭瀑布
-- 平田哨写字岩
-- 三星滩洞
-- 下司夜景
-- 长冲瀑布群
-- 清末状元夏同稣故居
-- 麻江型铜鼓
-- 金风山古塔
-- 两湖会馆
-- 吴传声墓
-- 一品夫人墓
-- 清代建威将军张梁墓
-- 麻江烈士陵园
-- 央视3套摄制组到铜鼓苗寨采风
-- 布依族服饰
-- 畲族服饰
-- 瑶族服饰
-- 仫佬族服饰
-- 畲族荷包
-- 苗族织锦花带
-- 畲族凤凰衣
-- 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瑶族枫脂染
-- 苗族银饰
-- 瑶族占老的点腊工艺
-- 瑶族芦笙舞会
-- 畲族粑槽舞
-- 苗族芦笙会
-- 仫佬族舞蹈跳屯
-- 瑶族月下对歌
-- 仫佬族婚俗场景
-- 杀年猪
-- 清明节家族集中祭祖
-- 瑶族隔冬(过瑶年)
-- 打年耙
-- 苗族百年粮仓
-- 古老的冲碓
-- 染布作坊
-- 纺织机
-- 水车
-- 水碾
-- 石磨
-- 2007年11月,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麻江男子龙舟队代表贵州参赛,一举拿下所参加龙舟
-- “龙山杯”足球赛被誉为“大山里的世界杯”
-- 下司举行越野车表演点缀贵州民族体育旅游节
-- 民问的舞龙表演
-- 斗牛
-- 斗鸡
-- 赛龙舟
-- 斗鸟
-- 斗狗
-- 草烧狗肉
-- 酸汤鱼
-- 铜鼓农民画
-- 校园新貌
--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 信息化教育
-- 动手实验
-- 职业技术教育
-- 暑期军训
-- 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 麻江二中畲族舞蹈荣获“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金奖
-- 2008年10月,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与我县签订杏山镇隆昌小学项目协议书,捐建贵州侨爱小学。
-- 启动全县中小学教师“补血”工程
-- 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 麻江县人民医院
-- 传染病区
-- 县卫生部门组织巡回义诊医疗队
-- 麻江县召开医疗学术交流会
-- 500MAX光机
-- 螺旋CT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高压氧仓
-- 医到农家
-- 农耕服务队下乡助农
-- 纪念第十七个“世界人口日”文艺比赛
-- 开展“保民生,进岗位,促就业”大型招聘会
-- 开展综合治理出生婴儿性别比宣传活动
-- 红蒜品牌
-- 优质锌硒米品牌
-- 蓝浆果
-- 黑树莓
-- 金银花
-- 下司野鸭
-- 肉鸡养殖
-- 下司犬
-- 诱人的西红柿
-- 蓝浆果、黑树莓示范园
-- 麦地套烟
-- 双胎红本杂一代
-- 引进的小尾寒羊
-- 黑山羊
-- 林下养鸡
-- 耕整机田间耕作
-- 退耕还林还草
-- 西瓜种植
-- 烤烟生产
-- 颗粒归仓
-- 明达水泥有限公司
-- 兴盛硅业有限公司
-- 生产车间
-- 贵州宇丰建材有限公司
-- 贵州宏凯化工有限公司及其工业钡盐产品
-- 河坝白岩瑶寨
-- 宣威毕架村腊白
-- 小谷硐生态家园
-- 杏山镇良田村麻喇移民新村
-- 逐步现代化的农村生活设施
-- 龙山农家乐一角
-- 状元故里高枧寨
-- 碧波雷家湾
-- 碧波柿花村
-- 下司罗家寨
-- 2003年1O月,文化部长孙家正到铜鼓画乡考察
-- 2003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到麻江贤昌中学视察远程教育工作
-- 2008年4月25日,省委书记石宗源到麻江视察种养殖业发展情况
-- 2008年1月6日,林树森省长到麻江视察文化产业
-- 2005年12月底,省长石秀诗到麻江视察
-- 2008年6月20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到麻江视察雪凝民房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 2009年8月22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正福到麻江视察党风廉政工作
-- 2009年7月30日,副省长谢庆生到麻江下司出席全省民运会龙舟赛
-- 2009年11月10日,副省长辛维光到麻江视察危房改造工作
-- 2008年6月12日,刘晓凯副省长到麻江视察教育、卫生、计生工作
-- 2006年1O月30日,乌干达考察团到麻江考察农业教育等工作
-- 世界知名蓝莓专家法国研究员贝那·郎到麻江考察苗圃
-- 省、州方志办领导到和专家到我县指导县志编写工作
-- 县政府召开《麻江县志》补充完善调度会
-- 《麻江县志》评审会现场
-- 《麻江县志》评审会与会人员的合影
-- 《麻江县志》审定验收会会场
-- 参加《麻江县志》审定验收会人员合影
-- 《麻江县志》编辑部全体人员
-- 2005年县史志办被评为全省方志系统先进集体
-- 2007年县史志办被评为全州党史先进集体
-- 麻江县地方史志编修工作成果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调整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乡 民族乡
---- 第四节 特色村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 第二节 土地 土壤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生物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节 环保工作管理
----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 第四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控制
---- 第四节 人口普查与管理
---- 第五节 民族分布
---- 第六节 民族构成
---- 第七节 民族文化
第二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城乡人民收入与消费
---- 第一节 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
---- 第二节 农民收入与消费
---- 第三节 城镇居民储蓄
-- 第二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与福利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三章 精神文明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明创建活动
-- 第四章 百姓生活时尚
---- 第一节 打工潮
---- 第二节 佩手机
---- 第三节 上网
---- 第四节 生活时尚
第三篇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乡规划
---- 第二节 县城建设
---- 第三节 镇村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节 建筑业
-- 第二章 水利
---- 第一节 灌溉工程
---- 第二节 人畜饮水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三章 交通
---- 第一节 铁路建设
---- 第二节 公路建设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通信
-- 第五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站
---- 第二节 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 供电与用电
---- 第四节 管理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综述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农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结构调整
---- 第四节 农业服务体系
---- 第五节 减免农民负担
-- 第二章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一节 坡改梯工程
---- 第二节 开发项目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蔬菜
---- 第三节 烤烟
---- 第四节 油菜 花生
---- 第五节 耕作制度
---- 第六节 种植技术
---- 第七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林业果品
---- 第一节 森林管护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森林资源利用
---- 第四节 “两果一花”开发
-- 第五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畜禽
---- 第二节 水产
----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农业机具
---- 第一节 农业机械推广
---- 第二节 农机培训与维修
---- 第三节 油料供应与农机经营
---- 第四节 安全监理
-- 第七章 扶贫开发
---- 第一节 扶贫政策与措施
---- 第二节 扶贫项目及资金
---- 第三节 扶贫开发成果
---- 第四节 移民搬迁
第五篇 工业
--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
---- 第一节 国有经济
---- 第二节 集体经济
---- 第三节 民营经济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矿业
---- 第二节 建材化工
---- 第三节 冶金
---- 第四节 煤炭
---- 第五节 食品 酿造
---- 第六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承包经营责任制
---- 第二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 第四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安全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效益
-- 第五章 工业项目带建设
---- 第一节 谷硐工业项目带
---- 第二节 碧波工业项目带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企业类型
---- 第三节 企业经营成效
-- 第七章 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
---- 第一节 主要企业选介
---- 第二节 重点产品介绍
第六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景观
---- 第二节 人文景观
---- 第三节 民族风情
---- 第四节 民族节日
---- 第五节 下司省级风景名胜区
-- 第二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旅游规划与宣传
---- 第二节 景点开发与设施建设
---- 第三节 风景名胜区建设
-- 第三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旅游管理
---- 第二节 旅游接待与旅游效益
第七篇 流通服务
-- 第一章 流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体制改革
---- 第三节 粮油流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其他商贸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市场
---- 第一节 城关市场
---- 第二节 农村市场
-- 第三章 商贸
---- 第一节 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二节 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 第四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料购销
---- 第三节 粮油储运
---- 第四节 粮油加工
-- 第五章 运输
---- 第一节 铁路运输
---- 第二节 公路运输
-- 第六章 生活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洗理业
---- 第三节 修理服务业
第八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五节 政府采购
---- 第六节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征收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税收信息化建设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储蓄存款
---- 第四节 银行信贷
---- 第五节 债券发行与代理委托业务
---- 第六节 结算监管与帐户管理
---- 第七节 金融监管
---- 第八节 合作金融业务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寿保险
第九篇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计划执行与监督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投资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
---- 第二节 调查与服务
---- 第三节 统计执法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价格调整与改革
---- 第二节 商品比价
----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
---- 第四节 价格服务
-- 第四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五节 市场监督管理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管理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范围与内容
---- 第二节 审计程序及方法
---- 第三节 审计成果
-- 第七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使用制度
---- 第二节 土地规划与开发利用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五节 矿产管理
---- 第六节 土地监察
第十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
---- 第一节 县委
---- 第二节 乡镇党委
---- 第三节 机关党委
-- 第二章 县委重大决策和主要活动
---- 第一节 重大决策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 第三节 统战工作
---- 第四节 政法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党校教育
---- 第七节 机要保密
---- 第八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一篇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三节 乡(镇)人大
---- 第四节 代表联系与视察调研
---- 第五节 代表议案与信访受理
---- 第六节 执法检查
---- 第七节 工作评议与述职评议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县政府机构设置
---- 第四节 施政举要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调处
---- 第七节 行政监察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参政议政
---- 第三节 智力支边
---- 第四节 社会联谊
第十二篇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机构改革
---- 第一节 县级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乡镇机构改革
-- 第二章 编制管理
---- 第一节 机构编制
---- 第二节 机构编制管理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人才资源与规划
---- 第三节 干部录用调配管理
---- 第四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六节 继续教育培训
---- 第七节 工资福利
-- 第四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就业与劳务输出
---- 第三节 劳动管理与职业培训
---- 第四节 职工工资与福利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五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建设与社团管理
---- 第二节 婚葬管理
---- 第三节 地名管理
---- 第四节 拥军优属
---- 第五节 老龄工作
-- 第六章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一节 民族事务
---- 第二节 宗教事务
-- 第七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政策措施
---- 第二节 引资成效
--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一节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 第二节 安全评估和执法检查
---- 第三节 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第十三篇 政法·武装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政管理
----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五节 禁毒
---- 第六节 监所管理
---- 第七节 道路交通管理
---- 第八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检察机关
---- 第二节 审查起诉与批捕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机关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案件执行
---- 第七节 立案与监督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司法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法律援助
---- 第五节 公证业务
---- 第六节 人民调解
---- 第七节 安置帮教
-- 第五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兵役工作
---- 第三节 军队建设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人民防空
---- 第六节 国防教育
---- 第七节 拥政爱民
第十四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体制改革
---- 第一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教育经费筹措体制改革
---- 第三节 招生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基础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普通初中教育
---- 第四节 普通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业高中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函授教育
---- 第三节 自学考试
-- 第四章 教师
---- 第一节 师资队伍
---- 第二节 教师管理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五章 教育教学管理
---- 第一节 教育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研教改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教育督导
-- 第六章 学校建设
---- 第一节 地方教育经费投资
---- 第二节 国家专项教育经费投入
---- 第三节 外援项目工程
---- 第四节 远程教育工程
-- 第七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组织与队伍
---- 第二节 科技研究与成果
---- 第三节 科技推广与普及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第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事业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群众文化
---- 第三节 电影 录像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休闲文化
----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二章 文学艺术
---- 第一节 学术团体
---- 第二节 文学创作
---- 第三节 艺术创作
---- 第四节 民歌舞蹈
---- 第五节 民间故事
-- 第三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设施建设
---- 第二节 节目制作与播出
-- 第四章 地方史志
---- 第一节 县志编修
---- 第二节 专业志与乡镇志编修
---- 第三节 党史编研
---- 第四节 文史资料
---- 第五节 谱牒
-- 第五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发掘与保护
---- 第二节 主要文物简介
-- 第六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档案利用
---- 第三节 档案执法
---- 第四节 馆库建设
第十六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卫生机构改革
---- 第二节 人事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章 卫生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红十字会
---- 第三节 卫生队伍
-- 第三章 卫生与保健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初级卫生保健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疫病预防控制
---- 第一节 疾病防治
---- 第二节 计划免疫
---- 第三节 疫情管理
-- 第五章 医疗
---- 第一节 疾病诊治
---- 第二节 设施配备
-- 第六章 卫生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卫生监督
---- 第四节 公费医疗管理
-- 第七章 体育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体育活动
人物
-- 一、传略
---- 宋翱
---- 张玉麟
---- 秦文光
---- 熊起厚
---- 田瑜
---- 熊强
---- 金子成
---- 吴炳光
---- 李发品
---- 姜庆云
---- 左清溪
---- 吴少川
---- 郭碾锁
---- 王安之
---- 吴宗才
---- 王凤清
---- 李国伦
---- 黄安邦
---- 杨东茂
---- 吴顺昌
---- 文才均
---- 谌贻桂
---- 王友莲
---- 李荣忠
---- 吴本仪
---- 叶永春
---- 张洪平
---- 章育熙
---- 王国栋
---- 任鸿熙
---- 戴聚一
---- 曹炳先
---- 黎茂华
---- 赵雄鹰
---- 金书
-- 二、简介
---- (一)副厅级以上人员
------ 王仕林
------ 龙永安
------ 陈仕斌
------ 宋汝军
------ 吴学忠
------ 吴宗培
------ 张洪才
------ 胡世才
------ 胡贤生
------ 夏和军
------ 秦崇元
---- (二)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 马永标
------ 王平祥
------ 左鸿钊
------ 叶朝先
------ 刘宝生
------ 李承芳
------ 李明德
------ 李显怀
------ 李显荣
------ 杨万科
------ 杨光英
------ 杨克浪
------ 杨德兴
------ 何忠芬
------ 宋聚波
------ 张光全
------ 张树忠
------ 罗光美
------ 罗兴惠
------ 罗明福
------ 罗儒祥
------ 金泽珍
------ 金培忠
------ 周家珩
------ 姚元祥
------ 赵华甫
------ 顾先军
------ 黄邦铭
------ 谢翔云
------ 彭德彬
------ 潘光友
------ 戴廷朗
---- (三)州级以上表彰的乡土人才
------ 孔祥勇
------ 王朝荣
------ 龙兴明
------ 欧光莹
------ 赵大学
------ 赵天会
---- (四)民间艺人
------ 杨文秀
------ 罗永菊
------ 赵元桥
------ 赵龙玉
------ 赵晓楷
------ 潘文芳
-- 三、名录
---- (一)县处级干部名录
---- (二)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名录
---- (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名录
---- (四)省级以上中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丛录
-- 一、文献辑存
-- 二、诗文选录
---- (一)诗词
---- (二)楹联
---- (三)歌赋
---- (四)散文
---- (五)小说
-- 三、旧志述要
-- 四、县人着述要目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