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县志

黄骅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黄骅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黄骅县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渤海日出
-- 黄骅港一角
-- 广阔滩涂
-- 市区
-- 石油宝藏
-- 盐场之景
-- 1.小麦
-- 2.果品
-- 3.奶牛场
-- 织网忙
-- 对虾
-- 海盐生产机械化
-- 万吨烧碱厂
-- 毛纺厂
-- 铁路
-- 公路
-- 个体车站
-- 小学教学楼
-- 电视差转台
-- 渔民新居
-- 民间艺术
-- 博物馆
-- 细石器文化--刮削器
-- 双系、四系罐(隋)
-- 圆带壶(唐)
-- 窑变瓶(清)
-- 新农村
-- 农民昔日旧居
-- 居民区
-- 黄骅县城现状图
-- 新海设治局全境图
-- 黄骅县土壤图
-- 贝壳堤示意图
-- 黄骅县海浸范围及近百年海岸线变迁图
-- 黄骅县水利图
-- 黄骅县盐场分布图
-- 黄骅县交通图
-- 黄骅县政区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二章行政建置
---- 第一节建置沿革
---- 第二节境域变迁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第三章城镇乡村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第三节村庄
-- 第四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气候
---- 第四节水文
---- 第五节土壤、植被
---- 第六节自然灾害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生物资源
---- 第三节矿藏
第二编人口
-- 第七章人口总量
-- 第八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城镇人口
---- 第二节乡村人口
---- 第三节区域人口
-- 第九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年龄
---- 第三节性别
---- 第四节职业
-- 第十章人口质量
---- 第一节自然素质
---- 第二节社会素质
-- 第十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生死变动
---- 第二节迁移变动
-- 第十二章人口政策
---- 第一节计划生育
---- 第二节政策措施
---- 第三节机构设置
-- 第十三章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构成
-- 第十四章姓氏
第三编经济
-- 经济综述
-- 第十五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环境
---- 第二节生产体制
---- 第三节农作物
---- 第四节农技农艺
---- 第五节农机农具
-- 第十六章国营农场
---- 第一节国营中捷农场
---- 第二节国营南大港农场
-- 第十七章水利
---- 第一节防洪、涝、潮工程
---- 第二节蓄水灌溉
---- 第三节水利协议
---- 第四节县外水利施工
---- 第五节工程管理
-- 第十八章盐业
---- 第一节盐业生产环境
---- 第二节盐业兴衰
---- 第三节原盐生产
---- 第四节盐务管理
---- 第五节盐场简介
-- 第十九章渔业
---- 第一节海洋渔业环境
---- 第二节海洋捕捞
---- 第三节海水养殖
---- 第四节淡水养殖
---- 第五节水产品保鲜加工
---- 第六节水产管理
-- 第二十章林业
---- 第一节林木种类
---- 第二节林业生产
-- 第二十一章畜牧
---- 第一节畜禽品种
---- 第二节饲养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二十二章工业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机械制造工业
---- 第三节化学工业
---- 第四节建材工业
---- 第五节食品工业
---- 第六节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
---- 第七节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
-- 第二十三章商业
---- 第一节市场
---- 第二节商业体制
---- 第三节工业品经营
----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
---- 第五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六节对外经济贸易
-- 第二十四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市场
---- 第二节征购与销售
---- 第三节储备、加工
-- 第二十五章交通
---- 第一节古、近代道路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运输
-- 第二十六章电力
---- 第一节建设
---- 第二节分配
---- 第三节管理
-- 第二十七章邮电
---- 第一节古代通信
---- 第二节邮电机构
---- 第三节邮政
---- 第四节电信
---- 第五节质量管理
-- 第二十八章赋税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盐税
---- 第四节税收减免
-- 第二十九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民间借贷
---- 第三节存、贷款
---- 第四节结算
---- 第五节债券
---- 第六节社会保险
---- 第七节金融机构
-- 第三十章财政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监督
-- 第三十一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镇建设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三十二章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物资管理
---- 第三节物价管理
---- 第四节工商管理
---- 第五节统计管理
---- 第六节审计管理
---- 第七节标准计量管理
第四编政治
-- 第三十三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党的建设和发展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代会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三十四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三十五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历届大会和会议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三十六章政府
---- 第一节县级政府
---- 第二节基层设置
---- 第三节信访
---- 第四节外事
-- 第三十七章党政要务
---- 第一节土地改革时期(1945-1948)
---- 第二节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 第三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5)
---- 第五节新时期(1977-1985)
-- 第三十八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政协县委员会工作
-- 第三十九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组织
---- 第六节科学技术组织
---- 第七节其它
-- 第四十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劳动
---- 第二节人事
---- 第三节工资奖金
-- 第四十一章司法
---- 第一节治安
---- 第二节检察
---- 第三节审判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第四十二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社会救济
---- 第六节社会福利
---- 第七节婚姻登记
---- 第八节殡葬管理
第五编军事
-- 第四十三章兵役
-- 第四十四章驻军
-- 第四十五章地方武装
-- 第四十六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四十七章人防工程
-- 第四十八章战事
第六编文化
-- 第四十九章教育
---- 第一节教育制度
---- 第二节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三节教师队伍
---- 第四节勤工俭学
---- 第五节教育经费
---- 第六节行政管理
-- 第五十章文艺、新闻
---- 第一节机构团体
---- 第二节文艺创作
---- 第三节民间文学
---- 第四节民间艺术
---- 第五节新闻、档案
-- 第五十一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科技工作
-- 第五十二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
---- 第二节民间土验方
---- 第三节卫生保健
---- 第四节药品经营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五十三章体育
---- 第一节群众体育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场地设施
---- 第四节运动会
-- 第五十四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古墓
---- 第二节馆藏文物
---- 第三节烈士陵园
第七编民情习俗
-- 第五十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五十六章生活习惯
---- 第一节居住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服饰
---- 第四节禁忌
-- 第五十七章宗教
---- 第一节伊斯兰教
---- 第二节天主教
---- 第三节多神崇拜
-- 第五十八章人生礼仪
---- 第一节诞生
---- 第二节婚嫁
---- 第三节丧葬
-- 第五十九章岁时节令
---- 第一节汉族传统节日
---- 第二节回族三大节日
---- 第三节新节日
-- 第六十章美德良风
-- 第六十一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第八编人物
-- 第六十二章人物传
---- 王伽
---- 贾云鹤
---- 刘若曾
---- 王佩琪
---- 赵博生
---- 赵谨生
---- 刘宝田
---- 姜思民
---- 黄骅
---- 刘玉荣 赵学芳
---- 李景文
---- 刘凤楼
---- 张之江
---- 韩道仁
---- 高凤仪
---- 王玉珩
---- 白龙江
---- 胡伯翰
-- 第六十三章人物表
-- 第六十四章烈士英名录
杂 记
-- 村庄名称及考证
-- 古河道小考
-- 古歧口
-- 张宗禹墓
-- 重大事故选例
-- 编纂始末
-- 主编记事
-- 志余
-- 黄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黄骅县志》顾问
-- 《黄骅县志》史料咨询委员
-- 黄骅县地方志办公室
-- 图表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