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志(1990-2005年)

韩城市志(1990-2005年)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韩城市志》(1990~ 2005年)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依照《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各项规定,实事求是,客观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力争达到完整性、时代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 二志书的记述范围,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采取“城乡体,突出城区”的方法,把中央、省、地(市)属在本市的企业及其经济活动纳入志书内容。 三、志书的上限起于1990年,下限止于2005年

内容时限: 上限1990年;下限至2005年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韩城市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行政建置志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城区
---- 第一节 金城
---- 第二节 新城
-- 第三章 乡镇
---- 第一节 乡
---- 第二节 镇
第二篇 自然环境志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深山高岭
---- 第二节 浅山丘陵
---- 第三节 河谷川塬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季节
---- 第二节 光照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物候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褐土
---- 第二节 蝼土
---- 第三节 黄土性土
---- 第四节 淤土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西北深山区
---- 第二节 中部浅山丘陵区
---- 第三节 东南川塬滩区
-- 第七章 动物
---- 第一节 鸟类
---- 第二节 兽类
---- 第三节 虫鱼类
第三篇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志
-- 第一章 灾情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水灾
---- 第三节 雹灾
---- 第四节 冻灾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病虫灾
-- 第二章 防灾减灾
---- 第一节 灾害预警
---- 第二节 防旱抗旱
---- 第三节 防汛抗洪
---- 第四节 抗雹防冻
---- 第五节 杀虫灭害
第四篇 人口志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地域分布
---- 第三节 城乡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民族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 第一节 第四次人口普查
---- 第二节 第五次人口普查
-- 第五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六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宣传培训
---- 第二节 科学节育
---- 第三节 计生服务
-- 第七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八章 人口与经济
---- 第一节 人均耕地
---- 第二节 人均粮食
---- 第三节 人均地区总产值
第五篇 环境保护志
-- 第一章 环境质量
---- 第一节 大气环境
---- 第二节 水环境
---- 第三节 噪声环境
---- 第四节 农业生态环境
-- 第二章 环境治理
---- 第一节 废气治理
---- 第二节 废水治理
---- 第三节 废渣治理
---- 第四节 噪声治理
---- 第五节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 第六节 环境执法
-- 第三章 环境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规划管理
----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第六篇 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 公共设施
---- 第一节 街巷道路
---- 第二节 供水排水
---- 第三节 亮化绿化
---- 第四节 环卫设施
-- 第二章 公共事业
---- 第一节 公共交通
---- 第二节 公园广场
---- 第三节 液化气供用159
-- 第三章 城区建筑
---- 第一节 办公大楼
---- 第二节 商场超市
---- 第三节 宾馆酒店
---- 第四节 文体场所
---- 第五节 居民小区
-- 第四章 镇区建设
---- 第一节 龙亭镇
---- 第二节 芝川镇
---- 第三节 芝阳镇
---- 第四节 西庄镇
---- 第五节 昝村镇
---- 第六节 龙门镇
---- 第七节 桑树坪镇
-- 第五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村庄分布
---- 第二节 住宅建设
-- 第六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勘测设计
---- 第三节 施工力量
---- 第四节 施工机具
---- 第五节 建筑工程
---- 第六节 监督管理
-- 第七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二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八章 城市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规划管理
---- 第三节 市政工程管理
---- 第四节 市容环卫管理
---- 第五节 社区物业管理
第七篇 工业志
-- 第一章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一节 产权改革试点
----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二章 产业结构
---- 第一节 经济结构
---- 第二节 隶属结构
---- 第三节 行业结构
---- 第四节 工业规模
-- 第三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建材工业
---- 第二节 纺织工业
---- 第三节 化学工业
---- 第四节 机械工业
---- 第五节 印刷造纸
---- 第六节 食品工业
---- 第七节 名优产品
-- 第四章 工业示范区
---- 第一节 龙门冶金工业园
---- 第二节 西咎煤化工业园
第八篇 煤炭志
-- 第一章 煤矿
---- 第一节 国有煤矿
---- 第二节 集体、私营煤矿
-- 第二章 装备
---- 第一节 矿井设备
---- 第二节 采掘机械
-- 第三章 生产
---- 第一节 掘进
---- 第二节 采煤
---- 第三节 洗选
-- 第四章 经营
---- 第一节 经营机制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煤炭运销
-- 第五章 安全
---- 第一节 安全管理
---- 第二节 治理整顿
---- 第三节 重大事故
-- 第六章 职工
---- 第一节 线工
---- 第二节 辅助工
---- 第三节 退休工
---- 第四节 下岗工
第九篇 电力志
-- 第一章 发电
---- 第一节 韩城发电厂
---- 第二节 韩城第二发电厂
---- 第三节 小火电厂
---- 第四节 小水电厂
-- 第二章 输变电
---- 第一节 输电线路
---- 第二节 变电站
-- 第三章 配电网
---- 第一节 10(6)千伏高压配电线路
---- 第二节 配电变压器
---- 第三节 0.4千伏低压配电网
---- 第四节 电网改造
-- 第四章 用电
---- 第一节 农村用电
---- 第二节 城市用电
---- 第三节 大工业用电
-- 第五章 供用电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用电管理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第十篇 钢铁焦炭志
-- 第一章 企业生产
---- 第一节 采选
---- 第二节 炼焦
---- 第三节 冶炼
---- 第四节 加工
-- 第二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技术改造
---- 第二节 用工制度
---- 第三节 质量管理
-- 第三章 企 业选介
---- 第一节 龙门钢铁(集团)
---- 第二节 海燕焦化(集团)
---- 第三节 韩焦股份公司
---- 第四节 丰义煤焦公司
---- 第五节 华阳选矿公司
第十一篇 农业志
-- 第一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家庭承包
---- 第二节 合作经济
-- 第二章 产业结构
---- 第一节 种植业结构
----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结构
----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
---- 第四节 产业化经营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棉花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章 栽培业
---- 第一节 果类
---- 第二节 烟草药材
-- 第五章 农技推广
---- 第一节 植物保护
---- 第二节 良种改进
---- 第三节 耕地施肥
-- 第六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良种繁育
---- 第五节 经济动物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鱼种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 第八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扶贫开发
---- 第三节 能源建设
-- 第九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耕作机械
---- 第二节 收获机械
---- 第三节 播种机械
---- 第四节 运输机械
---- 第五节 其他机械
-- 第十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土地承包管理
---- 第二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 第三节 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
---- 第四节 农机管理
---- 第五节 植物检疫
---- 第六节 动物防疫
---- 第七节 种苗执法
---- 第八节 渔政监理
-- 第十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十二篇 林业志
-- 第一章 林业资源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湿地资源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二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人工造林
---- 第三节 四旁植树
---- 第四节 飞播造林
---- 第五节 封山育林
-- 第三章 林政管理
---- 第一节 资源管理
---- 第二节 林木保护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森林防火
---- 第五节 木材市场管理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第十三篇 花椒志
-- 第一章 栽培
---- 第一节 苗木培育
---- 第二节 规模种植
---- 第三节 栽植技术
-- 第二章 产品
---- 第一节 采收
---- 第二节 干制
---- 第三节 加工
-- 第三章 销售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效益
第十四篇 水利志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堤防工程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水源工程
---- 第五节 节水工程
---- 第六节 城乡供水工程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产权改革
---- 第二节 民办水利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 第四节 水政管理
---- 第五节 机构人员
第十五篇 乡镇企业志
-- 第一章 企业369
---- 第一节 乡村集体企业
---- 第二节 私营企业
---- 第三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生产
---- 第一节 煤焦业
---- 第二节 建材业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建筑运输业
---- 第六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名优产品
第十六篇 交通运输志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三节 水路
-- 第二章 运输
---- 第一节 汽车运输
---- 第二节 火车运输
---- 第三节 水路运输
-- 第三章 车站
---- 第一节 汽车站
---- 第二节 火车站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道路养护
---- 第三节 交通监理
---- 第四节 交通安全
---- 第五节 费用稽征
第十七篇 邮电通信志
-- 第一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网点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业务
---- 第四节 经营
-- 第二章 电信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交换设备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 第四节 服务
---- 第五节 经营
-- 第三章 移动、数据通信
---- 第一节 网站
---- 第二节 经营
-- 第四章 机构
第十八篇 商业贸易志
-- 第一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会日
---- 第二节 市场建设
-- 第二章 国有批零贸易商业
---- 第一节 机构网点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第三章 供销商业
---- 第一节 机构网点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供销经营
-- 第四章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一节 商厦
---- 第二节 超市
---- 第三节 专业市场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网点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仓储调运
---- 第四节 销售
---- 第五节 经营
-- 第六章 餐饮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七章 商品专卖
---- 第一节 烟草
---- 第二节 盐业
-- 第八章 出口商品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销
第十九篇 旅游志
-- 第一章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司马迁墓祠
---- 第二节 文庙
---- 第三节 普照寺
---- 第四节 大禹庙
---- 第五节 党家村
---- 第六节 古城
---- 第七节 魏长城遗址
---- 第八节 黄河龙门
---- 第九节 石猴山
---- 第十节 梁带村遗址
---- 第十节 法王庙
---- 第十二节 玉皇后土庙
---- 第十三节 北营庙
-- 第二章 旅游服务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食宿
---- 第三节 购物
---- 第四节 旅行社
---- 第五节 导游
-- 第三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宣传促销
---- 第二节 景点保护
---- 第三节 旅游安全
-- 第四章 旅游效益
---- 第一节 游客
---- 第二节 经济带动
-- 第五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行业管理
---- 第三节 旅游规划
第二十篇 财政税务志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财政监督
---- 第六节 财政债务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税制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税收管理
第二十篇 金融保险志
-- 第一章 银行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二章 证券业
---- 第一节 证券发行
---- 第二节 证券管理
-- 第三章 保险业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 第三节 人身保险
第二十二篇 经济管理志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执行情况
---- 第二节 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专业统计
---- 第二节 国情国力调查
---- 第三节 管理与服务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价格管理
---- 第二节 收费管理
---- 第三节 监督与服务
-- 第四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私营经济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检查
---- 第七节 保护消费者权益
-- 第五章 审计
---- 第一节 财税金融审计
---- 第二节 经济责任审计
---- 第三节 行政事业审计
---- 第四节 国有企业审计
---- 第五节 社保基金审计
---- 第六节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
---- 第七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 第八节 驻韩单位审计
--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管理
---- 第五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地政地籍管理
---- 第二节 耕地保护
---- 第三节 建设用地
---- 第四节 土地市场
---- 第五节 矿产资源管理
---- 第六节 地质环境保护
---- 第七节 执法监察
第二十三篇 人民生活志
-- 第一章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居民收入
---- 第二节 居民消费
-- 第二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收入
---- 第二节 农民消费
第二十四篇 共产党志
-- 第一章 代表大会
---- 第一节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市委机构
---- 第一节 工作部门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党员发展
---- 第二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干部工作
---- 第四节 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工作608
---- 第五节 组织史编纂
-- 第四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理论学习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通讯报道
-- 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创建活动
---- 第二节 道德建设
-- 第六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民主党派工作
---- 第二节 民族宗教工作
---- 第三节 对台工作
-- 第七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党风廉政建设
---- 第二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八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二节 打击刑事、经济犯罪
-- 第九章 农村工作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土地承包
---- 第三节 小康村建设
-- 第十章 党史征编
---- 第一节 党史资料编纂
---- 第二节 党史宣传
-- 第十一章 党校工作
---- 第一节 主体班次培训
---- 第二节 学历教育
第二十五篇 人民代表大会志
-- 第一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市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三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四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五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 第六节 历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
-- 第二章 市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工作机构
----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工作
第二十六篇 人民政府志
-- 第一章 人民政府组成
---- 第一节 历届市政府市长、副市长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二章 行政工作
---- 第一节 工作程序
---- 第二节 监督检查
---- 第三节 政务公开
-- 第三章 施政纪要
---- 第一节 经济建设
---- 第二节 城乡建设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四节 生态环境建设
---- 第五节 两园区项目建设
---- 第六节 社会事业建设
第二十七篇 人民政协志
-- 第一章 市政协委员会
---- 第一节 七至十届委员构成
---- 第二节 七至十历届全委会议667
---- 第三节 工作机构
-- 第二章 市政协常委会
---- 第一节 七至十届市政协主席、副主席
---- 第二节 常委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第二十八篇 政法志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刑事侦查
---- 第三节 110报警服务
---- 第四节 取缔邪教组织
----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
---- 第六节 经济犯罪侦查
---- 第七节 经济文化保卫
---- 第八节 消防管理
---- 第九节 看守所管理和计算机安全监察
---- 第十节 机构人员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八节 检察技术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律师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法律服务
---- 第六节 机构人员
第二十九篇 政务志
-- 第一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机构改革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 优抚
---- 第三节 退役军人安置
---- 第四节 救灾救济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社会事务
---- 第七节 双拥共建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
---- 第三节 科技人员管理
---- 第四节 人才交流
-- 第四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职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
---- 第五节 安全生产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 第五章 行政执法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执法活动
-- 第六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组织
-- 第七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局(馆)
---- 第二节 档案资源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四节 档案利用
---- 第五节 档案执法
-- 第八章 地方志编修
---- 第一节 韩城市志
---- 第二节 部门专业志
---- 第三节 村志(史)
第三十篇 民主党派志
-- 第一章 民革韩城市委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五节 “三胞”工作
-- 第二章 民盟韩城市委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三章 民进韩城市委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四章 民建韩城支部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第三十篇 社会团体志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活动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活动
-- 第三章 妇女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活动
-- 第四章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参政议政
---- 第四节 社会服务
-- 第五章 文化艺术界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专业团体
-- 第六章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助残宣传
---- 第四节 康复工作
---- 第五节 残疾人就业
---- 第六节 扶贫帮困
第三十二篇 军事志
-- 第一章 军事机关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义务兵征集
---- 第三节 预备役建设
---- 第四节 选招飞行学员
-- 第三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武警部队
---- 第二节 民兵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96111部队
----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63726部队
-- 第五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 第二节 军民共建
---- 第三节 抢险救灾
---- 第四节 “三下乡”服务
第三十三篇 教育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园班
---- 第二节 保教
-- 第三章 义务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初中教育
-- 第四章 高中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学生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三节 教学
---- 第四节 升学
-- 第五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职业初中
---- 第二节 职业高中
---- 第三节 技工学校
---- 第四节 武校艺校
-- 第六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函授
---- 第二节 电大
----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
---- 第四节 司马迁专修学院
-- 第七章 聋哑教育
---- 第一节 学校学生
---- 第二节 学制课程
---- 第三节 教学 实习
--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职工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九章 学校建设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第二节 危房改造
---- 第三节 设施设备
-- 第十章 资金
---- 第一节 国家拨款
---- 第二节 群众集资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三十四篇 科学技术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科技局
---- 第二节 技术推广站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科技人才
---- 第二节 乡土人才
-- 第三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技宣传
---- 第二节 科技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承包
-- 第四章 科学研究
---- 第一节 研究
---- 第二节 成果
-- 第五章 气象预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观测预报
-- 第六章 地震测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测报
第三十五篇 文化艺术志
-- 第一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市文体事业局
---- 第二节 市文化馆、社管办
---- 第三节 乡镇文化站
-- 第二章 韩城秧歌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演出
-- 第三章 社火
---- 第一节 锣鼓
---- 第二节 神楼
---- 第三节 芯子、执事、云锣
-- 第四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艺术节
---- 第二节 歌咏、舞蹈
---- 第三节 美术、书法、楹联、摄影
---- 第四节 手工艺
-- 第五章 戏剧 电影
---- 第一节 剧团
---- 第二节 自乐班、民间乐队
---- 第三节 秦腔大赛
---- 第四节 电影
-- 第六章 文化市场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音像、网吧
---- 第三节 歌舞厅
-- 第七章 图书阅览
---- 第一节 馆室
---- 第二节 藏书
---- 第三节 阅览
第三十六篇 艺文志
-- 第一章 诗词
---- 第一节 诗
---- 第二节 词
---- 第三节 散文诗
-- 第二章 著述
---- 第一节 散文选辑
---- 第二节 著述辑目
-- 第三章 戏剧
---- 第一节 秧歌唱段选辑
---- 第二节 秧歌剧选辑
-- 第四章 书画
---- 第一节 书法
---- 第二节 绘画
第三十七篇 媒体志
-- 第一章 报刊
---- 第一节 韩城报
---- 第二节 韩城矿工报
---- 第三节 期刊
-- 第二章 广播
---- 第一节 台站
---- 第二节 线路喇叭
---- 第三节 节目
---- 第四节 管理
-- 第三章 电视
---- 第一节 台(站)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网络
---- 第四节 节目
---- 第五节 广告
---- 第六节 管理
-- 第四章 网站
第三十八篇 宗教民俗志
-- 第一章 宗教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二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民居
-- 第三章 岁时节俗
---- 第一节 春节
---- 第二节 清明节
---- 第三节 端阳节
---- 第四节 七夕节
---- 第五节 中秋节
-- 第四章 礼仪习俗
---- 第一节 生辰
---- 第二节 寿诞
---- 第三节 嫁娶
---- 第四节 丧葬
第三十九篇 体育卫生志
-- 第一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体育机构
---- 第二节 卫生机构
---- 第三节 药监机构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竞技体育
---- 第四节 场馆设施
---- 第五节 体育彩票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计划免疫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食品卫生监测
----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五章 农村卫生
---- 第一节 农村医疗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村卫生所
---- 第三节 个体诊所
-- 第六章 医政荮政管理
---- 第一节 医政管理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第四十篇 人物志
-- 第一章 传略
-- 第二章 烈士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附录
-- 第一章 前志错遗
---- 第一节 纠错
---- 第二节 补遗
-- 第二章 文献选辑
---- 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若干试行规定
---- 中共韩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
---- 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 中共韩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 韩城市产权制度改革中职工安置的有关规定
---- 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拍卖宜林“四荒地”使用权的有关规定
---- 中共韩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
---- 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龙门镇建设的规定
---- 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工业产业发展的意见
---- 韩城市城市居住区物业管理试行办法
---- 韩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
---- 韩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
-- 第三章 报刊文选
---- 富殷方才济四海—关于文化名城韩城的记忆与速写
---- 韩城有我国最早的三座长城
---- 奏响韩城二次创业的最强音—韩城市市长刘新兴抓项目工作纪实
---- 计生服务创流—韩城创新计生服务工作纪实
---- 席卷东秦第潮—韩城市晨钟村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纪实
---- 女子锣鼓醉倒汉
-- 阳山庄村—三秦大地上颗璀璨的明珠
索引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