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志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发展的历史以及教职工、历届毕业学生名单、重要文献等。

内容时限: 1984-2004

出版时间: 2004年09月

目录

封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志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志》编辑委员会
图片
--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山东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题词。
-- 1986年9月9日, 胡耀邦总书记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题写校名。
-- 1988年7月19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题词
-- 1988年8月3O日, 国务委员宋健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题词。
-- 1987年6月17日,赵朴初先生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题写校名。
-- 1999年8月5日,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题词。
-- 1984年10月底, 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左二)、党委副书记徐豫龙(右一)在威海市人大主任门兆英(
-- 1984年11月1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威海东山宾馆签订《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
-- 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
-- 图为在即将竣工的文学楼前
-- 1987年9月28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新落成的文学楼前隆重举行首届开学典礼。山东省委剐书记、代省长
-- l988年8月30日,国务委员宋健(右四)视察分校。右二为分校党委副书记李福太,右三为副校长张建琪。
-- 1997年9月2日,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右三)视察分校。右二为山东省副省长张瑞凤,右一为威海市委副书
-- 1999年3月13日,山东省副省长邵桂芳(右三)视察分校,右二为山东大学副校长、威海分校校长鹿玉理。
-- 2001年7月29日,山东省委常委、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左一)视察分校。威海市委书记孙守璞(左二
-- 2002年8月2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王修智(前右二)在山东省高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齐涛(后右一),威海
-- 2002年5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前左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
-- 建校初期,西望校园,只有几栋学生宿舍(1987年初)。
-- 学校西海湾(国际海水浴场原址)全景。
-- 分校东海湾遥望分校,只有一座文学楼(1989年)。文学楼后为玛珈山。
-- 从学生宿舍东望学生俱乐部(兼食堂)和建设中的文学楼(1987年6月)。
-- 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校园面貌——原校园内的果园。
-- 1994年6月3日,威海市领导与高技区领导邵恒斋、李国栋等邀请各方面专家对分校的校园调整规划进行评审
-- 1987年9月9日,学校领导刘玉柱、李福太等欢迎分校第一批新生入学。
-- 分校第一批新生于1987年9月9日入校报到
-- 1988年10月29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首届学生代表大会。右三为校长刘玉柱,右二为党委副书记李福
-- 1988年12月5日,共青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 1999年10月23日,教育部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召开异地合作办学座谈会,会议肯定了山大威海分校的办学
--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许玉琪在揭牌仪式上致词。
-- 2001年11月27日, 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举行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协议书签字协议。
-- 2003年5月31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威海国际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签字仪式在威海金海湾国际大
-- 分校领导检查建设中的学校大门(1997年)
-- 2002年9月30日,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右五)、党委副书记尹薇(右六)视察分校时,与分校校领导合影。
-- 2004年4月22日,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威海分校校长韩圣浩会见英国巴斯大学校长布瑞克威尔教授。
-- 图为云昌钦教授正在进行科学研究
-- 博士生导师梁一儒教授为学生讲课
-- 1991年新党员入党宣誓大会。
-- 2002年9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访问分校,并举行演讲会“中文与英文”。
-- 2000年11月18日,分校教学主楼奠基。
-- 主楼夜景
--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 在威海体育馆举行的“山大百年校庆文艺晚会”上,分校师生纵情高歌。
-- 教工住宅
-- 教学区
-- 教学区
-- 学生生活区
-- 校园松林小路
-- 张开理想的双翅,飞向绚丽的明天——2004届毕业生毕业
-- 历任党委书记、校长
---- 刘清前书记
---- 陈力行校长
---- 刘玉柱校长
---- 许玉琪书记
---- 马长义校长
---- 李建军书记
---- 鹿玉理校长
---- 韩金远校长
---- 韩圣浩校长
序言
目录
第一编 学校概况
-- 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
---- 第一节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创建
---- 第二节 在困难中探索前进
---- 第三节 与时俱进大发展
---- 第四节 历任学校领导简介
------ 附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历届领导班子
-- 第二章 院系与专业建设
---- 第一节 商学院
---- 第二节 法学院
---- 第三节 新闻传播学院
---- 第四节 翻泽学院
---- 第五节 山东大学韩国学院
---- 第六节 艺术学院
---- 第七节 信息工程学院
---- 第八节 海洋学院
---- 第九节 应用数学系
---- 第十节 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
---- 第十一节 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
---- 第十二节 大学外语教学部
---- 第十三节 体育教学部
-- 第三章 教学与科研
---- 第一节 教学工作
---- 第二节 科研工作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第四节 留学生教育与对外交流
---- 第五节 研究生教育
---- 第六节 教学科研设施
-- 第四章 学生工作与素质教育
---- 第一节 学生工作机制
----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
---- 第三节 学生会及其他社团活动
---- 第四节 宿舍管理
---- 第五节 素质教育
---- 第六节 毕业生就业工作
-- 第五章 合作办学与服务地方
-- 第六章 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二节 管理队伍建设
---- 第三节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 第七章 行政管理机构沿革
-- 第八章 校园建设与后勤保障
---- 第一节 校园建设
---- 第二节 财务与资产管理
---- 第三节 以伙食为中心的后勤服务工作
---- 第四节 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五节 安全保卫工作
-- 第九章 党群组织与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一节 中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组织的建立与壮大
----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三节 纪检监察审计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群众工作
第二编 教职工
-- 第一章 教授名录
---- 商学院
---- 法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翻译学院
---- 韩国学院
---- 艺术学院
---- 信息工程学院
---- 海洋学院
---- 应用数学系
---- 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
---- 马列理论教学部
---- 大学外语教学部
---- 体育教学部
---- 机 关
-- 第二章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人物(单位)名单
---- 优秀教育工作者
---- 优秀党务工作者
---- 师德标兵
---- 先进工作者
---- 优秀工会会员
---- 学生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 历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优秀指导老师
-- 第三章 教职工名单
---- 部门机关
---- 基建处
---- 后勤管理处
---- 图书馆
---- 校医院
---- 商学院
---- 法学院
---- 新闻传播学院
---- 翻译学院
---- 韩国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 艺术学院
---- 信息工程学院
---- 海洋学院
---- 应用数学系
---- 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
---- 马列教学部
---- 大学外语教学部
---- 体育教学部
---- 现代教育技术部
---- 人才交流中心
第三编 历届毕业生名单
-- 历届学生会主席
-- 历届毕业生名单
第四编 大事记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第五编 重要文献辑要
-- 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请示报告
-- 山东大学、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
-- 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批复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设计任务书
-- 关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关问题的批复
-- 山东大学、威海市人民政府“十五”期间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协议书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施意见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学籍管理条例(试行)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学管理规范化要求的规定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工作规则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暂行规定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科研业绩奖励办法(试行)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试行)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科研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试行)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规则
-- 中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委员会关于干部管理的暂行规定
附 史海钩沉
-- 回顾与期望
-- 创办分校是一项英明决策
-- 建分校签协议情况回顾
-- 一切都为创办大学开绿灯
-- “杨大学”回忆办大学
-- 由羊肠小道走出的阳关大道
-- 赵朴初先生为山大分校题写校名
-- 一封镌刻在分校历史上的建议信
-- 美国留学生的感受
-- 郯城县政府捐赠分校两株银杏树
-- 山石精神 永驻学校
-- 爱心铸就的学校精神
-- 希望工程募捐纪实
-- 山大分校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学校第一宗物资采购招投标
-- 赴韩教育交流汇报提纲
-- 诗情飘洒在山大分校
-- 学校早期报纸
-- 海岸线最长的高校
-- 玛珈山的传说
-- 由花盆移栽到校园里的银杏树
-- 联合共建校前区
-- 校前区土地征地过程
-- 难忘的1987
-- 筹建先贤林始末
-- 十七年后说声对不起
-- 蛤 蜊
-- 无知无情无义
-- 山大分校的事,我们毕家疃全部开绿灯
-- 越走越宽阔的大学路
-- 想起两件事
-- 分校第一住户的回忆
-- 几个小故事
-- 感谢司机同志
-- 海滩中秋夜
-- 学校初创时期的片断回忆
-- 征地历程
-- 规划是龙头
-- 学校的主楼与文化
后 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