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杭州当地的气候特点、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气象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51-1995
出版时间:
1999年10月
目录
封面
杭州气象志
版权页
图片
--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杭州市委书记李金明题词
--
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于辉达题词
--
浙江省气象局局长席国耀题词
--
1994年杭州市气象台站分布图
--
1996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接见党的好干部陈金水。
--
1996年6月,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和陈金水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合影。
--
1993年5月1日,参加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贝会笫二次会议的原旧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前排左四)在
--
1995年6月,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左二)在时任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安志云陪同下视察杭州市气象局。
--
1998年6月25日下午,时任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金明在时任市委常委管竹苗、副
--
1999年6月7日,杭州市委副书记于辉达、杭州市副市长安志云到市气象局检查工作。
--
1985年12月,天日由气象站30周年站庆,省市气象局领导和站内上作人员合影。
--
1998年5月,浙江省气象局局长席国耀及业务处处长朱惠群、办公室主任俞连根一行在杭州市气象局检查工作
--
1992年9月,杭州市委副书记虞荣仁、副市长王良仟和省气象局局长潘云仙、高工祝启桓出席杭州市气象业务
--
1995年1月6日,时任杭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安志云和市农经委副主任陈章成,代表市政府授予市气象局“
--
1991年4月,原杭州市副市长丁可珍出席杭州市气象局站长会议并讲话。
--
1998年6月,杭州市副市长安志云率市政府办公厅、市农委、计委、科委、财政局、气象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
1996年6月29日,杭州市首次由市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市气象工作会议在市气象局举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
--
1998年6月12日,杭州市政府主持召开全市气象工作座谈会,安志云副市长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各县(市
--
白衙巷旧址
--
池塘庙观测场
--
学士桥旧址
--
解放前记录簿
--
杭州市气象局职工人数变化图
--
绿草如茵的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场
--
杭州市气象局业务大楼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
--
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
--
萧山市气象局业务楼
--
临安市气象局业务人楼
--
富阳市气象局业务楼
--
桐庐县气象局
--
建德市气象局观测场
--
千岛湖畔的淳安县气象局
--
位于西天目山顶的天目山气象站
--
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
--
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地面观测员在认真观测记录天气变化。
--
气象科技人员在认真分析大气形势。
--
图为气象影视中心的科技人员正在制作节目。
--
杭州市气象学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
气候异常和天气变化近年来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图为1998年3月,原杭州市气象台台长谢志才在接受西湖明珠
--
1986年8月7日,桐庐县政府为缓解旱情,在钟山乡实施人工降雨,杭州市气象局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气象保障
--
1992年9月6日,杭州市气象业务体系规划实施方案论让会召开,这次会议拉开了杭州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
--
无纸化大屏幕会商系统
--
气象工作者在进行科技开发研究
--
由杭州市气象局科技人员研制的[杭州台风暴雨预报系统]在近年来的台风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成果1
--
1999年1月,由杭州市气象局组织研究完成的城市火险预报警报服务系统通过专家鉴定。该系统填补了省内空
--
由杭州市气象局研制的59—701雷达探空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在全国气象部门推广并产生显著效益。图为199
--
1997年9月9日至12日,以韩国气象厅厅长文胜义博士为团长的韩国气象代表团一行6人来杭访问,参观了
--
1988年11月,杭州市气象学会邀请日本名古屋大学武田乔男(右二)教授来杭作“日本大学的气象研究和中
--
1997年10月,杭州市气象局局长王国华随杭州市农业察团访问日本岐阜。
--
1999年5月,王国华局长(左二)随浙汀省气象代表团访问韩国。
--
美国、澳大利亚及非洲国家的科学家到临安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考察访问
--
党的好干部陈会水是杭州市气象部门的骄傲,他三进西藏,一生奉献。图为杭州市气象局领导王国华、宋健、金倍
--
杭州市气象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气象干部职工。图为1997年9月23日,党的十五大代表陈金水在为
--
杭州市气象局和常山县气象局被首批授予全省气象部门“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
1999年5月,杭州市气象局与驻杭某部红军团建立了军民共建关系。图为红军团一营官兵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
--
一些老气象职工离休退休后不甘寂寞,努力发挥余热,继续为杭州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图为杭州市气象局领
--
杭州市气象局加强对青年同志的教育和培养。图为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同志在高山艰苦台站实习。
--
气象部门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图为参加杭州市级机关首届运动
--
装修一新、设施一流的杭州市气象局多功能厅。
--
1999年梅汛期,杭州市发生历史罕见的洪灾。6月29日下午,新安江水库开始建库以来开闸最多、下泄流量
--
余杭南湖农场一片汪洋
--
1997年“7.9”洪灾,萧山浦阳镇尖山村受淹。
--
1988年8月8日,8807号台风正面袭击杭城,西湖惨遭“毁容”。
--
大雪
--
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房屋毁坏
--
天目山顶的雾淞
--
杭州市区划图
--
杭州市气象局中心机房
--
县(市)级气象网络中心——萧山市气象局计算机房
--
9210工程中心控制机房
--
杭州市委市府领导于辉达、安志云及省气象局领导席国耀、徐霜芝关心遥测站建设
--
安装在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的由韩国提供的AWS遥测系统
《杭州气象志》编纂委员会
各篇责任编辑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气 候 篇
--
第一章 气候概况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四季气候
--
第二章 气候要素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总辐射
----
第三节 日照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湿度
----
第六节 蒸发量与水分盈亏
----
第七节 风
----
第八节 雾
--
第三章 气象灾害
----
第一节 洪涝
----
第二节 干旱
----
第三节 热带风暴和台风
----
第四节 大雪和冰冻
----
第五节 大风和冰雹
----
第六节 重大气象灾害事件
--
第四章 气候与农业
----
第一节 气候与粮食作物
----
第二节 气候与经济作物
----
第三节 气候与果树
----
第四节 气候与蔬菜
----
第五节 气候与养殖
--
第五章 旅游气象
----
第一节 气候与旅游
----
第二节 四季与旅游
----
第三节 地形小气候与旅游
气象事业篇
--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杭州的气象事业
--
第七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杭州的气象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 杭州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市气象机构管理体制的变更
----
第三节 设在杭州市的省级机构
----
第四节 市级气象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五节 设置在杭州市的其他气象机构
----
第六节 杭州市气象台、站承担的工作任务
--
第八章 杭州市各县(市)气象事业的发展
----
第一节 临安市的气象事业
----
第二节 萧山市的气象事业
----
第三节 余杭市的气象事业
----
第四节 富阳市的气象事业
----
第五节 桐庐县的气象事业
----
第六节 建德市的气象事业
----
第七节 淳安县的气象事业
--
第九章 气象学会及科研活动
----
第一节 杭州市气象学会及其活动
----
第二节 科研成果及论文
--
第十章 气象为经济建设服务
----
第一节 气象服务的种类与手段
----
第二节 气象服务事例选编
气象灾害年表
--
一 西汉至宋代
--
二 元代
--
三 明代
--
四 清代
--
五 中华民国
--
六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49—1995年)
附 录
--
一 近代杭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展望
--
二 气候变暖与杭州农业现代化
--
三 气象谚语
--
四 陈金水同志事迹
索引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