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民俗图志

平鲁民俗图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平鲁民俗图志》是继《平鲁文化图志》、《平鲁石刻图志》之后第三部专门整理县域历史文化的专著。阅读此书,可以进一步了解平鲁的过去,进而激发我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可以使我们眼界由之开阔,心田为之滋润,情趣因之陶冶,世风从之日新。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编委会名单
走进民俗天地/代前言/李俊
目录
壹 地域风情
-- 一 地理位置
-- 二 历史沿革
-- 三 山峰
---- 黑驼山
---- 虎头山
---- 儿女山
---- 天门山
---- 寨子山
---- 撩高山
---- 乌龙洞山
---- 北固山
---- 八棱山
-- 四 河流
---- 沧头河
---- 汤溪河
---- 七墩河
---- 石湾子河
---- 清水河支流
---- 关河
---- 大沙沟
---- 七里河
---- 歇马关河
---- 马家河
-- 五 长城军堡
---- 少家堡
---- 大河堡
---- 败虎堡
---- 迎恩堡
---- 阻虎堡
---- 阻堡
---- 将军会堡
---- 乃河堡
-- 六 城镇
---- 凤凰城镇
---- 井坪镇
-- 七 兵寨
-- 八 烽燧
-- 九 村庄
贰 耕作习俗
-- 一 气候特点
-- 二 土壤特点
-- 三 作物品种
---- 木谷类
---- 豆科类
---- 薯类
---- 油料
---- 瓜菜类
-- 四 家畜禽类
-- 五 耕作方法
---- 播种时间
---- 耕耙锄田
---- 收打
叁 衣食住行
-- 一 服装
---- 饰品
---- 发型
---- 脚型
---- 美容
-- 二 饮食
---- 家常饭
---- 节日饭
---- 喜庆寿筵饭
---- 风味食品
---- 供奉饭
---- 主要食品
-- 三 民居
-- 四 行走
---- 古道
---- 公路
---- 铁路
---- 主要运输工具
肆 岁时节庆
-- 除夕
-- 春节
-- 破五
-- 入仙
-- 十籽
-- 元宵节
-- 小添仓
-- 老添仓
-- 龙抬头
-- 寒食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六月六
-- 七月七
-- 七月十五
-- 八月十五
-- 九月九
-- 十月一
-- 冬至
-- 腊八
-- 腊月二十三
伍 婚庆习俗
-- 一 娶嫁
---- 说媒
---- 相亲
---- 换庚帖
---- 纳彩
---- 娶亲
---- 拜天地
---- 闹洞房
---- 回门
---- 住对月
-- 二 招婿
-- 三 寡妇再嫁
-- 四 换亲转亲
-- 五 冥婚
陆 丧葬习俗
-- 穿寿衣
-- 破土
-- 打怀殃
-- 入殓
-- 报丧
-- 散头
-- 安鼓
-- 叫夜
-- 迎祭
-- 点纸
-- 出殡
-- 下葬
-- 复三
柒 婴幼儿寿诞礼仪
-- 洗三
-- 满月
-- 百岁
-- 周岁
-- 圆锁
捌 成人寿诞礼仪
-- 花甲寿
-- 古稀寿
-- 福寿
-- 高寿
-- 百寿
玖 礼仪、称谓
-- 礼仪
-- 称谓
拾 民间禁忌
-- 忌针
-- 豫嫁女儿禁忌在娘家过节
-- 妇女生育月禁外人入室
-- 禁带生孝进别人家
-- 孕妇、寡妇禁入喜房
-- 借用药壶禁送还
-- 送礼忌
-- 女儿女婿禁在娘家同房
-- 对婴儿禁称肉
-- 月忌日
-- 父母亡故忌
-- 妇女禁到矿井口
拾壹 民间作坊
-- 铸造
-- 铁匠铺
-- 银匠铺
-- 木匠铺
-- 柳匠铺
-- 毛纺铺
-- 笼箩铺
-- 毡铺
-- 皮匠坊
-- 缸坊
-- 酱醋坊
-- 饧坊
-- 油坊
-- 豆腐坊
-- 磨坊碾坊
拾贰 民间手艺
-- 刺绣
-- 面塑
-- 绢塑
-- 剪纸
-- 秸草编
拾叁 民间戏剧
-- 赛戏
-- 道情
-- 北路梆子
-- 耍孩
-- 大秧歌
-- 中路梆子
-- 二人台
拾肆 民间社火
-- 踢鼓秧歌
-- 扭秧歌
-- 霸王鞭
-- 舞龙舞狮
-- 跑旱船
-- 腰鼓
拾伍 民间灯会
-- 平安灯
-- 九曲黄河灯
拾陆 民间姓氏
拾柒 民间美术
-- 绘画
-- 书法
-- 玻璃画
-- 烫画
-- 炕围画
-- 木刻画
-- 蛋壳画
拾捌 民间神抵
-- 玉皇大帝
-- 王母娘娘
-- 观音菩萨
-- 三官大帝
-- 关帝
-- 龙王
-- 财神
-- 门神
-- 灶神
-- 城隍
-- 土地神
-- 大仙爷
拾玖 民谣俚语
-- 一 民谣
---- 平鲁八大怪
---- 叫女婿
---- 长工谣
---- 九九谣
---- 背炭谣
---- 秧歌进院歌
---- 忌烟谣
---- 狼打柴狗烧火
---- 无影传
---- 倒着说
---- 懒大嫂
-- 二 四大系列
贰拾 民间游戏
-- 一 方子子
-- 二 割韭菜
-- 三 喝拌汤
-- 四 别半升
-- 五 打岗
-- 六 解勾勾·翻花
贰拾壹 民间传说
-- 三气玻璃靴
-- 倒拧狼蓑
-- 灵洞借物
-- 凤娘坡
-- 亏心鸟的传说
-- 见样学样
-- 和尚的妙计
-- “死眼窝”和“活眼窝”
-- 智斗财主
-- 杨潭智盗池家店
-- 郑氏发财
-- 金擀杖
-- 井坪为何叫“纱帽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