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力求融科学性、思想性、资料性于一体。 二、本志上限尽可能追本溯源,志其发端,下限至2009年,对某些连续性强,需述明原委的大事、要事,则越限至搁笔为止。
内容时限:
0000-2009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编纂委员会
书名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八寨村落
--
第一节 八寨建置
--
第二节 八寨地理
--
第三节 八寨村落
第二章 民族人口
--
第一节 八寨民族
--
第二节 八寨方言
--
第三节 八寨姓氏
--
第四节 八寨称谓
第三章 经济生活
--
第一节 八寨农业
--
第二节 八寨林业
--
第三节 八寨养殖
--
第四节 交通信息
--
第五节 八寨商业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
第七节 劳务输出
--
第八节 以工代赈、建整扶贫
第四章 八寨兵事
--
第一节 八寨抗压
--
第二节 八寨自卫
--
第三节 八寨剿匪
第五章 教文卫体
--
第一节 八寨教育
--
第二节 八寨文化
--
第三节 八寨卫生
--
第四节 八寨体育
第六章 社会交往
--
第一节 侗汉交往
--
第二节 侗苗交往
--
第三节 八寨“补拉”
--
第四节 八寨“为也”
--
第五节 八寨“为宁美”
第七章 八寨风俗(上)
--
第一节 节日
--
第二节 衣俗
--
第三节 食俗
--
第四节 恋俗
--
第五节 婚俗
--
第六节 葬俗
--
第七节 猎俗
--
第八节 鸟俗
--
第九节 牛俗
--
第十节 信仰
第八章 八寨风俗(下)
--
第一节 哆耶
--
第二节 哆嘎
--
第三节 侗锦
--
第四节 侗戏
第九章 八寨芦笙
--
第二节 芦笙制作
--
第三节 芦笙艺人
第十章 六月六歌会
--
第一节 歌会传说
--
第二节 歌会变迁
第十一章 侗族圣山
--
第一节 三省坡简介
--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
第三节 周边村寨
--
第四节 申报三省坡保护区
第十二章 八寨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第三节 人物表
附录
--
一、八寨款词
--
二、八寨侗歌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