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志(1986-200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客观、真实记载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1986-2009年的发展变化。
2.本志断限:上限1986年,下限2009年,个别事物上溯或下延。
3.本志体例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
4.本志按章、节、目安排内容,横排门类,事以类从,纵横结合。
内容时限:
1986-2009
出版时间:
2010年06月
目录
封面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志
题词
--
1984年8月2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题词
--
1984年4月6日,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
--
1984年7月,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许世友题词
--
1984年夏,国务委员、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词
--
1984年夏,老红军、全国政协常委魏传统题词
--
1986年4月25日,老红军、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张才千题词
--
2004年夏,老红军、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题词
--
2006年9月,老红军、原空军副司令王定烈题词
--
1983年6月,兰州军区离休老红军王芸(女)题词
--
2006年9月,老红军、原全国政协委员谢觉哉夫人王定国题词
--
1984年,全国政协委员文强题词
--
1984年春,四川省政协主席杨超题词
图片
--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布局平面图
--
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题写的馆名
--
徐向前铜像
--
陈昌浩铜像
--
王树声铜像
--
李先念铜像
--
王维舟铜像
--
许世友铜像
--
张才千铜像
--
程世才铜像
--
李家俊烈士塑像
--
巴山女红军塑像
--
1987年,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左二)到陈列馆指导工作。
--
1984年,许世友为陈列馆题词
--
1984年,魏传统为陈列馆题词
--
2004年12月,四川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学忠(左四),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张中伟(
--
199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部部长徐小岩(右二,徐向前之子)参观陈列馆
--
2004年8月,沃宝田、刘爱琴(右二,刘少奇之女)参观陈列馆后题词
--
2005年9月,在“万源市红色旅游启动仪式”活动期间,中央、省、重庆市及周边县领导、专家参观陈列馆
--
2009年3月,万源市市长王成军、市委副书记刘家忠陪同美国友人参观陈列馆
--
1986年5月,魏传统(右一)、冯元蔚(右三)、盛永堂(左一)在陈列馆开馆典礼上剪彩
--
1986年5月,魏传统夫妇等老红军在陈列馆揭馆典礼贵宾席
--
2004年6月,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
十集电视连续剧《血战万源》在陈列馆开镜拍摄
--
城区中小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
武警中队在陈列馆开展党员活动
--
1999年11月,四川省老区慰问团——“巴山文化列车”艺术团全体演职人员参观战史陈列馆
--
2008年10月,红色文化月活动中,城区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参观陈列馆
--
曾参加过万源保卫战的老红军后代专程前往陈列馆送花篮
--
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万源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中华视察陈列馆后题词
--
中共万源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成军(中)在陈列馆检查指导工作
--
陈列馆正大门
--
将帅铜像长廊
--
观景台
--
展厅外景
--
展厅内院
--
侧花园
--
馆舍俯瞰图
--
1934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
前厅沙盘(万源地形地貌模型)
--
一展室
--
二展室
--
三展室
--
四展室
--
五展室
--
六展室
--
七展室
--
八展室
--
红军石刻标语
--
1934年,万源人民支援前线的部分用具
--
万源保卫战期间红军曾用过的重型武器
--
一级革命文物——红军用过的大石水缸
--
一级革命文物——红军墨书活报剧《刘湘自叹歌》第一部分
--
二级革命文物——《红四方面军总部布告》
--
二级革命文物——川陕苏区纸币
--
二级革命文物——川陕苏区纸币
--
三级革命文物——1924年李家俊等赴绥定联中创办的进步刊物《萼山钟》报
--
红军石刻对联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建成石刻墓坊
--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天马山文星塔
--
二级历史文物——清晚期(道光年间)曾任云、贵、川提督的万源中坪乡人张必禄用过的『七星剑』
--
三级历史文物——万源井溪乡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
--
三级历史文物——万源境内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铜钺”
--
万源保卫战主战场——大面山战场遗址
--
万源保卫战战场遗址——笋子梁
--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全体在职职工合影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志》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专题记述
--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揭馆
--
实施“533工程”
第一章 建设
--
第一节 筹备
--
第二节 馆舍建设
第二章 陈列 布展
--
第一节 陈列
--
第二节 布展
第三章 功能
--
第一节 爱国主义教育
--
第二节 宣传
--
第三节 资料提供
--
第四节 成果交流
--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业务管理
--
第四节 经费管理
--
第五节 档案管理
--
第六节 安全保卫
第五章 文物
--
第一节 征集 考古 鉴定
--
第二节 馆藏
--
第三节 利用
--
第四节 保护
第六章 万源保卫战概况
--
第一节 形成
--
第二节 经过
第七章 艺文
--
第一节 楹联
--
第二节 红军歌谣
--
第三节 民歌
--
第四节 戏剧
--
第五节 报刊
--
第六节 教材
--
第七节 颂扬红军精神的文艺作品
附录
--
一、文存
--
二、回忆录
--
三、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揭馆会刊
--
四、人物
--
五、论文
----
丰碑足见英雄业——万源红军石刻简介
----
试谈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的建筑
----
论万源保卫战的地位和作用
----
搞好地方专题性陈列馆初探
----
万源保卫战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和保卫战中苏区军民共铸的红军精神
索引
跋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