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第二辑

武汉大学历史学集刊第二辑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隋代大运河贯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河流,成为隋唐帝国南北交通大动脉,迄今仍被利用,是古代中国一个伟大的工程。但早在隋炀帝修筑大运河以前,通过人工渠道联系自然河流,业已形成跨越南北的水路交通,如果不是政治上的分裂,在运渠畅通的时候,一个人要从当时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乘船北上,越长江、淮河、黄河,通过河北平原腹地的人工运河进入今天津市区,并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可以说,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分裂政权不断开凿而隐隐形成的这一人工水道,促成了隋统-以后大运河的开凿。

出版时间: 2005年01月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水路交通的拓展
六朝时期的水陆交通
唐代长江中游地区政治经济地域结构的演变
影钞本《皇明条法事类纂》未分卷文书初考
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主客之间:明代两湖地区土著与流寓的矛盾与冲突
明清农业垦殖论略
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
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的管理机制
20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
明清养济事业若干问题探析
清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算
永佃权与清代农民生活
社会动荡与清代两湖地方士绅阶层
社会动荡与清代湖北乡村中的寨堡
试论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农田水利
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探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施坚雅模式的学术效应
明代致仕官员的食俸与养老
册书与明清以来两湖乡村基层赋税征收
论康雍乾时期的蠲赋与减租
清代前期奏销制度与政策演变
清代财政收入政策与收入结构的变动
清代财政支出政策与支出结构的变动
20世纪的晚清财政史研究
清末民国年间日本对华调查报告中的财政与经济资料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