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志

兴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兴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3年10月

目录

封面
兴县志
《兴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辑人员
图片
-- 题词
-- 兴县行政区划图
-- 兴县地貌卫影像图
-- 兴县城区鸟瞰图
-- 1948年毛泽东在蔡家崖
-- 1947年贺龙在蔡家崖
-- 贺龙在蔡家崖亲手栽植的六棵柳树
--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蔡家崖题词
-- 贺龙(右)、关向应(左)与同盟国记者(中)在兴县
-- 蔡家崖晋绥纪念馆
-- 晋绥解放区烈士塔
-- 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
-- “四八”烈士纪念馆
-- 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 城东侧影
-- 老干部活动中心
-- 关向应图书馆
-- 县级机关招待所
-- 兴县人民医院住院楼
-- 兴县中学校教学大楼
-- 电影院
-- 职工俱乐部
-- 兴县发电厂
-- 东风铁厂
-- 县化肥厂
-- 县针织厂坯布氯氧双漂生产线
-- 县水泥厂
-- 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的曹罗线公路桥
-- 东方红水库
-- 蔡家会甲鱼场
-- 利民洞
-- 乌门垭口
-- 褐马鸡
-- 红枣
-- 大明绿豆
-- 四红牛
-- 苹果丰收
-- 风味小吃一扁食帽汤、金丝烙饼
-- 县医院中风预报方程应用研究
-- 造林功臣王富松
-- 地膜覆盖
-- 城镇中学的教学实验
-- 薯类制粉成套设备
-- 县级机关幼儿园
-- 蔡家会古戏楼
-- 尉汾县城墙遗迹
-- 裴家津长城遗迹
-- 明代砖塔
-- 张果老骑毛驴 铜鼎
-- 古币
-- 独角兽
-- 瓷枕
-- 古陶咨
-- 任保华国画
-- 任安国书法、王玉堂书法
-- 黄土高原的小妮们
-- 《无义塔》剧照
-- 王憨憨篆刻
-- 民间社火
-- 省、地、县领导共绘兴县蓝图
-- 县志办工作人员
-- 县志编纂委员会
-- 县志评审会纪念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境域建置
-- 第一章位置境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都坊制
---- 第二节区村制
---- 第三节区乡制
---- 第四节社队制
---- 第五节乡镇制
-- 第四章县城
---- 第一节县城迁徙
---- 第二节县城驻地
-- 第五章乡镇
---- 第一节镇
---- 第二节乡
-- 第六章村庄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土石中山区
---- 第二节低中山区
---- 第三节低山丘陵区
---- 第四节河川宽谷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和太阳辐射
---- 第二节温度
---- 第三节降水
---- 第四节湿度和蒸发
---- 第五节风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
---- 第二节水
---- 第三节植物
---- 第四节动物
---- 第五节矿产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洪灾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霜冻
---- 第五节地震
---- 第六节滑坡
---- 第七节风灾
第三编人 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变动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第三节性别
---- 第四节年龄
---- 第五节文化
---- 第六节职业
-- 第三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措施
---- 第二节成效
第四编经济综貌
-- 第一章经济效果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工农业总产值
---- 第三节商品零售总额
---- 第四节财政收入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国民收入结构
---- 第三节产业结构
-- 第三章经济投入
---- 第一节工业
---- 第二节农业
---- 第三节商业
---- 第四节交通邮电
---- 第五节文教卫生
---- 第六节城市建设
-- 第四章经济生活
---- 第一节农民收入
---- 第二节农民消费水平
---- 第三节职工工资水平
---- 第四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 第五节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第六节城乡储蓄额
第五编农业
-- 第一章农业经济制度
---- 第一节所有制
---- 第二节经营体制
---- 第三节经营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二章生产基本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力
---- 第三节农机具
-- 第三章种植业
---- 第一节农田治理
---- 第二节农田作物
---- 第三节农田管理
---- 第四节种子改良
-- 第四章林业
---- 第一节树种
---- 第二节采种育苗
---- 第三节植树造林
---- 第四节果品生产
---- 第五节林政管理
-- 第五章养殖业
---- 第一节饲草饲料
---- 第二节饲养
---- 第三节品种改良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六章水利水保
---- 第一节水利建设
---- 第二节水土保持
第六编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经济成分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二章煤铝矿业
---- 第一节煤炭
---- 第二节铝矾土
-- 第三章重化工业
---- 第一节电业
---- 第二节冶金
---- 第三节机械
---- 第四节建材
---- 第五节化工
-- 第四章轻纺工业
---- 第一节纺织缝纫
---- 第二节造纸印刷
---- 第三节食品酿造
---- 第四节粮油饲料加工
---- 第五节日用制品
第七编商 业
-- 第一章商业网络点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四节集市古会
-- 第二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农副产品
---- 第二节生产资料
---- 第三节生活资料
-- 第三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章粮食油品
---- 第一节购销
---- 第二节储运
-- 第五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出口商品
第八编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支出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钱庄当铺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货币
---- 第五节存款
---- 第六节信贷
---- 第七节结算金银收兑
---- 第八节债券
---- 第九节保险
第九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驿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涵 隧垭
---- 第四节渡口
---- 第五节运输
---- 第六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十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
---- 第二节乡村
-- 第三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施工能力
---- 第三节建筑风格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治理
第十一编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范围
---- 第二节编制实施
---- 第三节物资调控
---- 第四节基建投资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企业登记
---- 第四节商标管理
---- 第五节合同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变化
---- 第二节物价监督
-- 第四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监测
---- 第二节标准检验
-- 第五章劳动工资管理
---- 第一节就业安排
---- 第二节工资酬金
---- 第三节保障制度
-- 第六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权属
---- 第二节征用
---- 第三节管护
-- 第七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统计网络
---- 第二节统计调查
---- 第三节统计成效
第十二编 政党 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兴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地下党组织
---- 第二节县委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整顿党风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八节重大活动记略
-- 第二章国民党兴县党部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政治团体
---- 第二节群众团体
---- 第三节经济团体
第十三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议会
---- 第二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县级政权
---- 第二节乡村政权
-- 第三章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政协兴县委员会
---- 第二节政协兴县常委会
第十四编司 法
-- 第一章建制
---- 第一节公安局
---- 第二节人民检察院
---- 第三节人民法院
---- 第四节司法局
-- 第二章治安
---- 第一节专项管理
---- 第二节重大政治斗争
---- 第三节刑侦预审
-- 第三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四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案件复查
-- 第五章调处
---- 第一节律师服务
---- 第二节中介公证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普法教育
第十五编民政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安置
---- 第二节社会保障
---- 第三节地名普查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编制
---- 第二节使用管理
---- 第三节离休退休
第十六编军事
-- 第一章兵要地志
---- 第一节长城城堡
---- 第二节工事设施
---- 第三节要地关隘
-- 第二章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县属武装
---- 第二节民兵
-- 第四章兵役
-- 第五章战事
---- 第一节古代战事
---- 第二节现代战事
第十七编教育
-- 第一章私塾书院
-- 第二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三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农业教育
---- 第三节医卫教育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干部教育
---- 第二节农民教育
---- 第三节职工教育
---- 第四节 电视大学 自学考试
-- 第五章师资
---- 第一节教师任用
---- 第二节教师进修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六章教育经费
---- 第二节经费开支
-- 第七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教学研究
---- 第三节教学设施
第十八编科技
-- 第一章组织网络
---- 第一节业务部门
---- 第二节科研单位
---- 第三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普活动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咨询
---- 第三节技术培训
---- 第四节技术推广
-- 第三章科研成果
---- 第一节农业成果
---- 第二节工业成果
---- 第三节医卫成果
---- 第四节畜牧成果
第十九编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机构培训
---- 第二节民间歌舞艺术
---- 第三节 灯火 焰火
---- 第四节 会演 调演
-- 第二章 文学 著述
---- 第一节文学作品
---- 第二节 县志 编纂
---- 第三节其它著述
-- 第三章 音美 书影
---- 第一节音乐
---- 第二节美术
---- 第三节书法
---- 第四节 摄影 电影
-- 第四章戏剧
---- 第一节剧种
---- 第二节班社
---- 第三节剧团
---- 第四节演出场地
-- 第五章新闻
---- 第一节报纸通讯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七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墓葬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县存文物
---- 第五节革命文物
第二十编 医卫 体育
-- 第一章卫生医疗
---- 第一节保健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节巡诊
---- 第四节医疗
-- 第二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体育竞赛
第二十一编民情风俗
-- 第一章民情
---- 第一节习性
---- 第二节良风美德
---- 第三节 礼仪 禁忌
-- 第二章风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岁时节日
---- 第三节婚丧喜庆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道教
---- 第二节基督教 天主教
第二十二编方 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方音语调
---- 第二节音变
-- 第二章语法
---- 第一节代词用法
---- 第二节词汇表达法
---- 第三节特殊句式
-- 第三章俗词土语
---- 第一节一般词语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四章区域特点
第二十三编人物
-- 第一章传略
---- 刘昂
---- 尹就汤
---- 张旺
---- 金应杰
---- 孙嘉淦(1683~1753)
---- 康基田(1728~1813)
---- 王德金(1889~1936)
---- 刘砚畲(1877~1940)
---- 王贵(1878~1941)
---- 李聚星(?~1942)
---- 刘老商(?~1942)
---- 李芳(1915~1944)
---- 牛友兰(1885~1947)
---- 孙良臣(1885~1947)
---- 任万生(1886~1952)
---- 刘仲伍(1909~1961)
---- 石荣蟑(?~1963)
---- 张尊五(1886~1967)
---- 郭正岚
---- 刘少白(1883~1968)
---- 刘海宽(1893~1969)
---- 贺开山(1914~1971)
---- 康联珠(1898~1971)
---- 白象锦(1880~1971)
---- 武丕功(1909~1971)
---- 高如星(1929~1971)
---- 孟宪增(?~1972)
---- 贾克明(1889~1973)
---- 唐西民(1919~1973)
---- 贾宝执(1917~1973)
---- 高三小(1930~1973)
---- 赵青(1917~1973)
---- 彭九南(1893~1974)
---- 孙建康(1903~1977)
---- 冯进魁(1894~1977)
---- 马柏树(1909~1978)
---- 魏建鳌(1906~1979)
---- 白士庆(1912~1981)
---- 刘美荣(1904~1981)
---- 贾三孟(1913~1984)
---- 李左娥(1901~1986)
---- 裴坚(1909~1986)
---- 牛何之(1916~1987)
---- 温象拴(1902~1987)
---- 白崇山(1909~1988)
---- 刘亚雄(1901~1988)
-- 第二章名录
-- 第三章名表
外编晋绥根据地政要纪略
-- 第一章组织机构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晋绥边区领导机关
---- 第二节晋绥边区行政领导机关
---- 第三节晋绥边区军事领导机关
-- 第二章施政辑要
---- 第一节纲领文献
---- 第二节重要会议
---- 第三节对敌斗争
---- 第四节民主建政
---- 第五节政治运动
---- 第六节大生产运动
---- 第七节军工纪实
---- 第八节教育文化
-- 第三章大事举要
---- 第一节西北农民银行在兴县成立
---- 第二节晋西北纪念抗战四周年大会暨抗战烈士纪念碑落成典礼
---- 第三节精兵简政
---- 第四节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赴延安参观
---- 第五节四次群英会
---- 第六节“四八”烈士遇难
---- 第七节关向应逝世
---- 第八节续范亭逝世
---- 第九节毛泽东在蔡家崖
附 录
-- 附录一文献辑存
---- 毛泽东题词
---- 田家会大捷
---- 论甄家庄的歼灭战
---- 兴县县政府通知
---- 兴县人民政府一九五二年施政工作大纲
---- 兴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坚决取缔封建迷信职业者,严禁赌博,肃清烟毒危害的布告
---- 中共吕梁地委关于向贾宝执同志学习的决定
---- 中共兴县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点意见
---- 一九八七年计划生育工作意见
---- 关于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若干暂行规定
-- 附录二遗闻传说
---- 一、遗闻轶事
---- 二、传说
-- 附录三艺文
---- 一、散文
---- 二、诗歌歌曲
---- 三、碑记挽联
-- 附录四旧志序言
---- 明万历《兴县志》序
---- 清雍正《兴县志》序
---- 清乾隆《兴县志》序
---- 清光绪《兴县续志》序
---- 民国《合河政纪》序
-- 附录五关城考证
---- 一、碧村古城遗址一
---- 二、碧村古城遗址二
---- 三、裴家川口古城遗址
---- 四、裴家津长城遗址
---- 五、裴家津城堡遗址
---- 六、合河关遗址
---- 七、蔚汾县与合河关
限外辑要
-- 一、革命志士牛荫冠在京逝世
-- 二、县志主编贾维桢病逝
-- 三、全国劳动模范张东生辞世
-- 四、宁岢铁路岢岚—瓦塘段争取筹建成功
-- 五、张稼夫骨灰于黑峪口撒播到黄河
-- 六、兴县发电厂扩建竣工投产
-- 七、国有、集体和个体合力发展冶金工业
-- 八、城镇建设展新貌
-- 九、电视卫星接收站开播
-- 十、农田基本建设谱新篇
-- 十一、治理小流域出新成果
-- 十二、植树造林新发展
-- 十三、国土资源调查成书
-- 十四、又一次战胜特大洪灾
-- 十五、市内自动电话改制启用
-- 十六、县级领导机关1990年换届
-- 十七、县级领导机关1993年换届
修志始末

《兴县志》撰稿人员
编辑出版办公室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