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志

郧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郧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4

出版时间: 2001年06月

目录

封面
郧县志
图片
-- 郧县地图
-- 郧县新城全景
-- 1959年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右一)在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视察“三治”建设。
-- 一九五九年水利部副部长章含英(左四)在郧县观看水利建设图展。
-- 一九八二年,中共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左)在茶店公社蔡家岭与社员交谈。
-- 一九八八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委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夏世厚(左三)在他曾经率领新四军突围战斗
-- 一九七九年湖北省副省长韩宁夫(右二)在白桑公社视察油桐基地。
-- 一九八六年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右二)在杨溪区五道岭村视察桔基地。
-- 一九九○年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左二)在郧阳汉江公路大桥工地视察。
-- 一九八五年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钱运录(右三)在视察郧县滔河水库。
--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右二)在郧县视察工作时,实地观看了柳陂机械厂研制的微耕机。
-- 湖北省省长蒋祝平(右三)在郧县检查工作。
--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郧县籍人士杨献珍
-- 全国劳动模范——郧县邮电局职工余国印在京受到李鹏总理的亲切接见
-- 郧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组长张天书
-- 由共郧县特区(县委)第一任书记燕若痴
-- 全国劳动模范——大堰公社建设管理区书记高华堂
-- 钟鼓楼建于明弘治十年
-- 西河码头
-- 极星塔(又名镇江塔)
-- 南角楼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
-- 县学宫建于明嘉靖十六年
-- 江西馆建于清乾隆六年
-- 府学宫建于明成化十二年
-- 天主堂建于清宣统一年
-- 山陕馆建于清乾隆六年
-- 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 郧阳广场夜景
-- 郧阳宾馆
-- 天马雕塑
-- 郧阳路
-- 天马商场
-- 郧阳革命烈士陵园
-- 郧县体育场
-- 郧阳博物馆
-- 波悦公园
-- 仿古一条街
-- 望江楼
-- 距今80~150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化石
-- 唐三彩龙首杯
-- 青龙山恐龙城
-- 距今1.4亿~6700万年的青龙山恐龙蛋化石
-- 早于北京猿人五十万年的郧县梅铺猿人牙齿化石
-- 唐·阎婉墓壁画
-- 历史悠久的郧阳抬妆
-- 郧阳凤凰灯
-- 郧县编演的《卧龙拜凤》剧照
-- 郧阳地方戏“二棚子”剧照
-- 郧阳龙舟赛
-- 虎啸滩三叠瀑布
-- 龙吟峡仙女洞
-- 鄂豫陕三省界碑
-- 郧阳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
-- 古代盛水堰
-- 反季节蔬菜日光大棚
-- 网箱养鱼
-- 白羽乌鸡养殖场
-- 青山镇万亩茶叶基地
-- 良种猪
-- 郧阳桔柑
-- 梯田梯地
-- 年发电量为七百八十万千瓦\时的曲远河水电站
-- 总库容量为337.4万立方米的滔河水库
-- 斧山万亩松杉林
-- 郧县千伏安变电站
-- 郧县电视台演播大厅
-- 科技攻关项目——抽蝎毒
-- 电化教学
-- 郧县师范教学楼
-- 郧县图书馆
-- 郧县人民医院门诊楼
-- 中国农业银行郧县支行
-- 郧县通达市场
-- 郧阳商场
-- 福星超市
-- 郧县地税申报大厅
-- 襄渝铁路穿境而过
-- 209国道盘山公路
-- 郧县客运汽车站
-- 邓湾码头
-- 万门程控电话机房
-- 郧阳齿轮总厂生产的五十龄正时齿轮
-- 十堰康迪制药厂部分产品
-- 郧阳系列烟
-- 湖北省神河集团改装车
-- 安阳黄酒
-- 湖北「梨花村」系列酒
-- 郧县绿松石雕刻工艺品
-- 米黄玉工艺品
-- 郧县天麻
-- 油桐
-- 七彩山鸡
-- 绿松石首饰
-- 郧阳挂毯
-- 郧阳柞丝
-- 郧阳水蜜桃
-- 郧阳全蝎
郧县地方志历届编纂委员会
《邵县志》编审领导小组
《邵县地》编辑人员名单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卷一建置
-- 一、位置 面积
---- (一)位置
---- (二)面积
-- 二、疆域及演变
---- (一)疆域
---- (二)疆域演变
-- 三、建置沿革
-- 四、行政区划
---- (一)晚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五、乡镇概况
卷二自然地理
-- 一、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二、山脉 河流
---- (一)山脉
---- (二)河流
-- 三、土壤 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四、自然资源
---- (一)土地
---- (二)水利
---- (三)矿产
---- (四)植物
---- (五)动物
---- (六)草山 草坡
---- (七)农作物
---- (八)病虫害天敌
-- 五、气候 物候
---- (一)气候
---- (二)物候
-- 六、自然灾害
---- (一)干旱
---- (二)冰雹 大风
---- (三)暴雨洪灾
---- (四)连阴雨与冻害
---- (五)地震
卷三人口
-- 一、人口发展
---- (一)明清 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二、人口分布
---- (一)密度
---- (二)城乡人口
-- 三、人口结构
---- (一)性别
---- (二)年龄
---- (三)文化
---- (四)职业
---- (五)家庭
---- (六)民族
-- 四、人口迁移
-- 五、计划生育
---- (一)政策
---- (二)措施
---- (三)节育技术指导
卷四农业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土地制度
---- (二)生产条件
---- (三)农作物
---- (四)畜禽生产
---- (五)乡镇手工业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 (二)生产条件
---- (三)农业区划
---- (四)种植业
---- (五)养殖业
---- (六)渔业
---- (七)经营管理
---- (八)乡镇企业
卷五水利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吴公堤
---- (二)徐家堰
---- (三)武阳堰
---- (四)柳陂湖
---- (五)劬圆渠
---- (六)晓阳渠
---- (七)滔惠渠
---- (八)柳陂渠
---- (九)盛水塘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水利建设
---- (二)水土保持
---- (三)抗旱防汛
---- (四)水利管理
卷六林业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山林所有权
---- (二)国营林场
---- (三)植树造林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资源
---- (二)权属
---- (三)生产
---- (四)保护
卷七土特产
-- 一、木本油
---- (一)生漆
---- (二)木梓油
---- (三)油橄榄
---- (四)油茶
---- (五)桐油
-- 二、植物纤维
---- (一)龙须草
---- (二)麻
---- (三)意杨
-- 三、蚕茧
-- 四、果品
---- (一)品种及分布
---- (二)果品加工
-- 五、茶叶烟草
---- (一)茶叶
---- (二)烟草
-- 六、食用菌
---- (一)天麻
---- (二)木耳
---- (三)香菇
-- 七、中药材
---- (一)品种及分布
---- (二)基地建设
-- 八、杂类
---- (一)白羽乌鸡
---- (二)魔芋
---- (三)郧绣
---- (四)动物皮毛
---- (五)黄酒
---- (六)梨花村系列酒
---- 专记 王谭与金桂烟
卷八工业
-- 一、清朝 民国时期
---- (一)门类
---- (二)管理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经营体制
---- (二)门类及产品
---- (三)管理
---- (四)企业集团
---- (五)省、地驻郧县的工业企业
卷九交通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陆路
---- (二)水路
---- (三)运输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公路
---- (二)水路
---- (三)铁路
---- (四)运输
---- (五)管理
卷十邮电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机构
---- (二)邮电网路
---- (三)电信网路
---- (四)业务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机构
---- (二)网路
---- (三)设备
---- (四)业务
---- (五)微波通信
卷十一城乡建设
-- 一、城镇建设
---- (一)老城
---- (二)新城
-- 二、乡镇建设
---- (一)规划
---- (二)农房
---- (三)村镇
---- (四)水电
-- 三、施工
---- (一)队伍
---- (二)设计
---- (三)设备
-- 四、城镇建设管理
---- (一)房产
---- (二)环境卫生
---- (三)建工质量
---- (四)管理监察
-- 五、环境保护
---- (一)监督管理
---- (二)污染 治理
---- (三)生态保护
卷十二移民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 (一)麇人南迁岳阳
---- (二)秦朝迁移楚国贵族至汉水郧关
---- (三)东晋流民聚郧乡
---- (四)唐宋官员移居郧乡
---- (五)明朝流民入郧 官员居郧
---- (六)清朝移民
---- (七)抗战时期外籍师生客居郧县
---- (八)外地商人定居郧县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支援新疆建设
---- (二)库区移民和建设
卷十三财政 税务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晚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
---- (一)收入
---- (二)支出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管理体制
---- (二)财税收入
---- (三)财政支出
---- (四)财政借款
---- (五)财务管理与监督
卷十四贸易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交易市场
---- (二)商户行业
---- (三)经营方式
---- (四)同业公会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经营体制
---- (二)贸易市场
---- (三)商品购销
---- (四)饮食服务
---- (五)对外贸易
卷十五金融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货币
---- (二)民间借贷
---- (三)国家金融业
-- 二、陕南解放区时期
---- (一)机构
---- (二)货币
---- (三)信贷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机构
---- (二)货币
---- (三)现金管理与流通
---- (四)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
---- (五)信贷
---- (六)农村信用合作
---- (七)保险
卷十六经济综合管理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工商管理
---- (二)物价管理
---- (三)计量管理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计划管理
---- (二)统计管理
---- (三)工商管理
---- (四)物价管理
---- (五)技术监督
---- (六)物资管理
---- (七)审计监督
---- (八)土地管理
卷十七地方政权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县署
---- (二)县政府
---- (三)基层行政机构
---- (四)参议会
---- (五)审判监察
---- (六)民主县政府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权力机关
---- (二)行政机关
---- (三)检察审判机关
卷十八政党 社团 政治协商
-- 一、民国时期
---- (一)政党
---- (二)社团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政党
---- (二)社团
----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郧县委员会
卷十九公安 司法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晚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人民公安
---- (二)人民检察
---- (三)人民审判
---- (四)司法行政
卷二十军事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驻军
---- (二)地方武装
---- (三)兵役
---- (四)军事设施
---- (五)战事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剿匪
---- (二)地方军事机关与驻军
---- (三)兵役
---- (四)民兵
---- (五)设施
卷二十一民族 宗教
-- 一、民族
---- (一)汉族
---- (二)回族
---- (三)其他少数民族
-- 二、宗教
---- (一)天主教
---- (二)基督教
---- (三)伊期兰教
---- (四)佛教
---- (五)道教
卷二十二社会保障
-- 一、机构
---- (一)专职机构
---- (二)兼理机构
---- (三)事业机构
-- 二、职工劳保福利
---- (一)劳动就业
---- (二)人事工作
---- (三)劳动工资
---- (四)职工福利
---- (五)劳动保护
---- (六)社会保险
---- (七)劳动仲裁
-- 三、社会赈灾救济
---- (一)赈灾
---- (二)救济
-- 四、扶贫开发
-- 五、军人抚恤优待
---- (一)褒扬革命烈士
---- (二)抚恤烈士家属
---- (三)抚恤残废军人
---- (四)优待军人家属
---- (五)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 六、服务事业开发
---- (一)劳动就业服务
---- (二)残疾人事业
卷二十三教育
-- 一、清朝 民国时期
---- (一)管理机构
---- (二)各类学校
---- (三)师资状况
---- (四)经费与设施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教育管理
---- (二)各类教育
---- (三)教师
---- (四)教学设施
---- (五)教学研究
---- (六)教育经费
---- (七)勤工俭学
卷二十四科技
-- 一、科技组织
---- (一)科研机构
---- (二)学术团体
---- (三)科技队伍
-- 二、科技普及与推广
---- (一)科普宣传与技术革新
---- (二)新技术引进与推广
---- (三)科技成果
---- (四)地震测报
---- (五)气象预测
-- 三、科技管理
---- (一)计划管理
---- (二)干部管理
卷二十五文化
-- 一、群众文化
---- (一)机构
---- (二)活动方式
-- 二、图书阅览
---- (一)图书馆
---- (二)藏书
---- (三)阅览
-- 三、图书发行
---- (一)新华书店
---- (二)发行
-- 四、电影
---- (一)发行放映单位
---- (二)发行
---- (三)放映
---- (四)宣传
-- 五、文学艺术
---- (一)文学
---- (二)书画
---- (三)地方戏剧
---- (四)民间文学艺术
-- 六、档案
---- (一)机构
---- (二)收集与整理
---- (三)管理与利用
-- 七、地方志
---- (一)机构
---- (二)编修
卷二十六文物胜迹
-- 一、古文物
---- (一)古生物化石遗址
---- (二)远古人类遗址
---- (三)古城址
---- (四)古文化遗址
---- (五)古文化遗物
---- (六)古墓群
---- (七)器物
---- (八)铜镜 印章 钱币
---- (九)杂类
---- (十)古建筑
-- 二、革命文物
---- (一)纪念地
---- (二)纪念建筑
卷二十七新闻
-- 一、报纸
---- (一)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二、广播
---- (一)农村有线广播
---- (二)广播电台
---- (三)广播节目
-- 三、电视
---- (一)事业发展
---- (二)广播电视宣传
---- (三)音像管理
卷二十八体育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机构
---- (二)设施
---- (三)活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机构与设施
---- (二)活动
卷二十九卫生
-- 一、晚清 民国时期
---- (一)药铺与诊所
---- (二)医院
---- (三)卫生所
---- (四)中医流派
---- (五)卫生运动
---- (六)公共卫生
---- (七)疾病防治
---- (八)妇幼保健
---- (九)儿童保健
---- (十)药检药政
---- (十一)医疗活动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一)卫生事业
---- (二)卫生防疫
---- (三)医疗
---- (四)妇幼保健
---- (五)医疗制度
---- (六)药政药检
卷三十人民生活 方言 民俗
-- 一、人民生活
---- (一)城镇居民生活
---- (二)农民生活
-- 二、方言
---- (一)语音
---- (二)文字
---- (三)词汇
---- (四)语法和修辞
---- (五)谚语选辑
---- (六)歇后语选辑
-- 三、民俗
---- (一)道德风尚
---- (二)生活习俗
---- (三)生产习俗
---- (四)营销习俗
---- (五)礼仪习俗
---- (六)节日习俗
---- (七)陋俗
卷三十一人物
-- 一、传
---- 方永祥
---- 徐翰芳
---- 赵德全
---- 任岱青
---- 王开化
---- 杨献珍
---- 燕韶九
---- 卢生桂
---- 詹邦经
---- 马树贤
---- 李杰三
---- 朱自亭
---- 何世昌
---- 王省
---- 赵实
---- 杞舜华
---- 燕若痴
---- 燕文仲
---- 吴重义
---- 魏清全
---- 赵登城
---- 张天书
---- 周宗富
---- 钱用
---- 张鸿盛
---- 杨邦林
---- 郑学莲
---- 史丁文
---- 毛国府
---- 李元锁
---- 蔡发祥
---- 钟明存
---- 施晹
---- 张国荣
---- 陈启荣
---- 胡宗礼
---- 党诵诗
---- 周宗发
---- 罗周山
---- 马德宝
---- 宫立章
---- 王振忠
---- 宋崇义
---- 赵延明
---- 王青国
---- 王光华
---- 刘正茹
---- 赵冠英
---- 赵文启
-- 二、录
---- 何仁棣
---- 王捷三
---- 杨会章
---- 徐藻楹
---- 王茂洪
---- 杨富宝
---- 赵尚九
---- 张子惠
---- 聂德宏
---- 江国范
---- 高祖志
---- 江星南
---- 曾得禄
---- 秦 嵩
---- 王明德
---- 徐家修
---- 张毓麟
---- 彭世翰
---- 罗必森
---- 王德芳
---- 高成范
---- 戚克恭
---- 闻国桢
---- 刘元文
---- 陈明德
---- 何明珊
---- 周 润
---- 何承浩
---- 周烈武
---- 赵麟书
---- 孙筠
---- 翁伯润
-- 三、表
附录
-- 附三 清同治五年(1866年)版本《郧县志》序
-- 附四 清同治五年(1866年)《郧县志》序
-- 附五 湖北省人民政府通令 鄂民字第213号
-- 附六 在湖北郧县干部会上的讲话
-- 附七 郧县人民政府关于编纂《郧县志》征集文献资料的通告
-- 附八 郧阳赋
-- 附九 在新编《郧县志》稿评审会上的讲话 中共郧县委员会常务委员郧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林雪荣
-- 附十 十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文件(十志[2000]1号)《关于《郧县志》出版报告的批复》
后记
郧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资料提供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