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县志

澄海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05月

目录

封面
澄海县志
澄海县志编纂委员会
县志编辑部人员及参与编写工作人员
县志编纂办公室工作人员
《澄海县志》序
序新编《澄海县志》
凡例
图片
-- 广东省澄海县政区图
-- 广东省澄海县地势图
-- 澄城街道示意图
-- 澄海县交通示意图
-- 澄海县水利、水电及电网工程规划示意图
-- 澄城鸟瞰
-- 县党政机关办公大楼
-- 县人民银行
-- 澄城夜景
-- 澄城中心市场
-- 华侨大厦
-- 广东省文明村——大衙村
-- 县文化馆
-- 大众影剧院
-- 人民公园
-- 革命烈士纪念碑
-- 县电视台
-- 澄海境内的汕头机场
-- 国道324线上的东里大桥
-- 莱芜港早晨
-- 外砂桥闸
-- 莲阳桥闸
-- 东里桥闸
-- 南溪桥闸
-- 东海长城——石砌海堤
-- 沿海防护林带
-- 良种花生
-- 丰产稻田
-- 丰产稻田
-- 高产甘蔗
-- 新澄杂交一代西瓜
-- 潮州柑
-- 樟林林檎(番荔枝)
-- 白沙眉鸭
-- 澄海系“狮头鹅”
-- 良种菜园
-- 养鳗场
-- 国家二级企业澄海半导体器件厂
-- 海联塑胶有限公司的PVC膜压延机
-- 海隆水产有限公司的烤鳗生产线
-- 信盛染整纺织有限公司的染整设备
-- 莲花山钨矿矿区
-- 获省星火计划奖的东里糖果副食厂的芝麻快速烘干设备
-- 澄海邮电局7000门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
-- 澄海抽纱公司工人在织抽纱
-- 东宝工艺厂生产工场
-- 澄海服装一厂生产车间
-- 澄海糖厂制糖车间
-- 莲阳南金厂
-- 穗成毛纺织厂的现代化生产设备
-- 北洋渔具有限公司的织网车间
-- 东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凉果晒场
-- 树脂工艺品
-- 沪美蓄电池厂的电池产品
-- 澄海五金电器厂的出口产品
-- 首饰盒
-- 澄海五金工具总厂的出口产品
-- 玩具
-- 澄海酒厂名酒
-- 澄海链条总厂的省优产品——链条、喉箍
-- 澄海中学
-- 华侨中学
-- 华侨医院
-- 游泳比赛
-- 田径比赛
-- 莱芜海滨浴场
-- 潮剧《彩楼记》
-- 澄海纱丁——双凤献瑞
-- 书法 王鼎新
-- 民间舞蹈——蜈蚣舞
-- 打铁工人(油画)王远勃
-- 黄包车夫(木刻)陈普之
-- 县博物馆碑廊
-- 环首刺刀(龟山汉代遗址出土)
-- 瓦筒(龟山汉代遗址出土)
-- 网坠、铜刀、铜钱、瓦当(龟山汉代遗址出土)
-- 赤壁赋长卷(局部)清·黄壁
-- 鎏金藏佛(明代)
-- 西塘庭园
-- 樟林古港
-- 塔山古寺
-- 国全县海澄
版权页
目录
概述
卷一大事记
卷二建置沿革
--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建置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三节解放后的行政区划
-- 第三章县城与各镇概况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各镇概况
卷三自然环境
-- 第一章成陆演变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浆岩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第三章地貌
---- 第一节地势
---- 第二节平原
---- 第三节山地
---- 第四节海岛海岸
-- 第四章气候物候
---- 第一节气候概况
---- 第二节热量
---- 第三节雨量
---- 第四节光能
---- 第五节风
---- 第六节物候
-- 第五章河流潮汐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潮汐
-- 第六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七章资源
---- 第一节动物
---- 第二节植物
---- 第三节矿产物
---- 第四节水生生物
---- 第五节浅海滩涂
---- 第六节水资源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风潮灾害
---- 第二节洪涝灾害
---- 第三节旱、咸、虫灾害
---- 第四节灾害性地震
-- 第九章环境监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监测
---- 第三节环境保护
卷四人口
-- 第一章人口源流
---- 第二节民族姓氏
---- 第三节人口变化
-- 第二章人口增殖
---- 第一节人口出生与死亡
---- 第二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年龄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文化构成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家庭结构
-- 第四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生育状况
---- 第二节计划生育
---- 第三节管理机构
卷五华侨华人港澳同胞
-- 第一章澄海人出国历史
---- 第一节鸦片战争以前
---- 第二节鸦片战争后至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以后时期
-- 第二章澄属华侨、外籍华人状况
---- 第一节澄属华侨分布
---- 第二节澄属华侨职业
---- 第三节文化教育
---- 第四节风俗习惯
---- 第五节社团组织
---- 第六节澄属华侨与侨居地
-- 第三章侨乡
---- 第一节侨乡的形成
---- 第二节侨乡经济的发展变化
-- 第四章华侨对家乡和祖国的贡献
---- 第一节华侨对祖国革命的贡献
---- 第二节华侨对祖国建设的贡献
-- 第五章侨务
---- 第一节侨务机构
---- 第二节侨务政策
---- 第三节对侨联络宣传工作
-- 第六章澄属港澳同胞
---- 第一节澄属港澳同胞概况
---- 第二节社团组织
卷六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与效益
---- 第一节经济发展速度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流通结构
-- 第三章国民收入和人民经济生活
---- 第一节国民收入
---- 第二节人民经济生活
-- 第四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生产计划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审计工作
---- 第四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五节标准计量管理
卷七农业
-- 第一章土地所有制与经营管理
---- 第一节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互助合作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水平
---- 第一节产量
---- 第二节高产典型
---- 第三节产值
-- 第三章农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农业投资
-- 第四章种植业
---- 第一节复种制度
---- 第二节农作物种子
---- 第三节耕地与农机具
---- 第四节作物栽培
-- 第五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造林护林
---- 第三节营林管理
-- 第六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禽业发展
---- 第二节畜禽品种
---- 第三节饲料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七章水产业
---- 第一节资源
---- 第二节养殖
---- 第三节捕捞
---- 第四节渔政管理
卷八水利
-- 第一章水利建设概况
-- 第二章河道整治
---- 第一节东溪下游河道整治
---- 第二节西溪下游河道整治
---- 第三节北溪下游河道整治
-- 第三章堤防建设
---- 第一节江堤建设
---- 第二节海堤建设
---- 第三节联围
-- 第四章桥闸建设
---- 第一节外砂桥闸
---- 第二节莲阳桥闸
---- 第三节东里桥闸
---- 第四节南溪桥闸
-- 第五章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涵闸水渠
---- 第二节山塘水库
---- 第三节机电排灌
-- 第六章水利经费和用地
---- 第一节解放前水利经费和用地
---- 第二节解放后水利经费和用地
-- 第七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水政
-- 第八章防汛防旱防风
---- 第一节指挥机构
---- 第二节抢险队伍
---- 第三节防范措施
---- 附:澄海县解放后抗灾纪略
卷九围垦
-- 第一章海滩形成及变化
-- 第二章围垦概况
---- 第一节围垦发展
---- 第二节围垦形式
---- 第三节围垦方法
-- 第三章围垦工程
---- 第一节六合围
---- 第二节莱芜围
---- 第三节澄饶联围(澄海部分)
---- 附:澄海县五屿围筹建概况
-- 第四章垦殖
---- 第一节耕地开发
---- 第二节水面利用
卷十工业
-- 第一章工业结构
---- 第一节私营及个体工业
---- 第二节公私合营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四节手工(二轻)工业
---- 第五节街道工业
---- 第六节乡镇工业
---- 第七节中外合营工业
-- 第二章冶金工业
---- 第一节采矿
---- 第二节炼铁
---- 第三节三炼一选
-- 第三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火力发电
---- 第二节水力发电
---- 第三节输电线路设施
-- 第四章机械工业
---- 第一节机械
---- 第二节五金制品
---- 第三节农具造船
-- 第五章建材工业
---- 第一节建材资源
---- 第二节建材生产
---- 第三节建材经营
-- 第六章电子工业
---- 第一节电子元件
---- 第二节家用电器
-- 第七章化学工业
---- 第一节农药、化肥及化工原料
---- 第二节塑胶制品
---- 第三节火柴
---- 第四节制药
-- 第八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制搪
---- 第二节酿酒
---- 第三节制烟
---- 第四节粮油及食品加工
---- 附:传统食品简介
-- 第九章纺织工业
---- 第一节织布
---- 第二节服装
---- 第三节渔网
-- 第十章造纸印刷文教用品
---- 第一节锡纸
---- 第二节造纸印刷
---- 第三节文教用品
-- 第十一章织席家具工艺美术
---- 第一节织席
---- 第二节家具
---- 第三节工艺美术
卷十一交通
-- 第一章水上交通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码头
---- 第三节渡口
-- 第二章陆路交通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铁路
---- 第三节公路
---- 第四节桥梁
-- 第三章运输生产
---- 第一节水运
---- 第二节陆运
-- 第四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运输管理
---- 第二节安全管理
卷十二邮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驿铺批局(馆)民信局
---- 第二节邮电局、所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设施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第四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资费
---- 第二节计划财务管理
---- 第三节业务技术管理
卷十三城乡建设
-- 第一章规划与管理
---- 第一节城乡规划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三节建设管理
-- 第二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市政建设
---- 第二节公共建筑
---- 第三节城区住宅
---- 第四节园林绿化
-- 第三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村民房屋建设
---- 第三节乡村公共建设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地产概况
---- 第二节公房管理
---- 第三节私房管理
---- 第四节地租及征地管理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筑设计
---- 第三节建筑施工
---- 第四节管理体制改革
卷十四商业
-- 第一章商业结构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商业
---- 第四节合作商店(小组)
---- 第五节个体商业
---- 第六节其他商业
-- 第二章集市贸易与管理
---- 第一节集市贸易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农副产品购销
---- 第二节生活资料销售
---- 第三节生产资料销售
---- 第四节废旧物资收购
-- 第四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店业
---- 第三节照相业
---- 第四节理发业
---- 第五节旅游业
卷十五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章出口
---- 第一节出口规模
---- 第二节出口产品
-- 第二章进口
---- 第一节进口规模
---- 第二节进口产品
-- 第四章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贸易口岸
---- 第一节对外经济贸易管理
---- 第二节对外贸易口岸
卷十六粮油
-- 第一章粮油市场
-- 第二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食统购
---- 第二节食油派购统购
---- 第三节粮食统销
---- 第四节食油统销
---- 第五节销售网点
-- 第三章粮油储运
---- 第一节粮仓油仓
---- 第二节粮油储藏
---- 第三节粮油调运
-- 第四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粮油管理
卷十七财政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一节明清时期额定收支
---- 第二节民国时期自治财政
---- 第三节人民政府财政制度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收入
---- 第二节工商各税收入
---- 第三节企业收入
---- 第四节其他收入
---- 第五节补助收入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上解支出
---- 第二节经济建设支出
---- 第三节文教卫生事业支出
---- 第四节行政管理支出
---- 第五节社会福利事业支出
---- 第六节其他支出
--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财政预算
---- 第二节行政事业费
---- 第三节企业财务
---- 第四节支农资金
---- 第五节乡镇财政
---- 第六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七节财政机构
-- 第五章债券发行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公债、储蓄券
---- 第二节解放后发行的公债及国库券
卷十八税收
-- 第一章税收制度
---- 第一节一条鞭法
---- 第二节摊丁入地
---- 第三节厘金制度
---- 第四节国地税收的划分
---- 第五节苛捐杂税的缘起
---- 第六节新税制的建立与改革
-- 第二章税收种类
---- 第一节地丁赋税
---- 第二节盐税
---- 第三节关税
---- 第四节工商各税
---- 第五节契税
---- 第六节杂项税捐
-- 第三章税收收入与税源
---- 第一节税收收入实绩
---- 第二节大宗税源
---- 第三节不同经济性质税源
---- 第四节城镇与农村税源
-- 第四章税收减免
---- 第一节田赋、农业税减免
---- 第二节工商各税减免
-- 第五章税收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分税征收机构
---- 第二节统一征税机构
---- 第三节征收管理
卷十九金融
-- 第一章货币
---- 第一节金属货币
---- 第二节信用证券
---- 第三节国币关金券金圆券
---- 第四节南方券人民币
---- 第五节货币管理
-- 第二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民间金融机构
---- 第二节侨批业机构
---- 第三节合作金融机构
---- 第四节银行与保险机构
---- 第五节其他金融机构
-- 第三章存款
---- 第一节储蓄存款
---- 第二节企业存款
---- 第三节财政性存款
---- 第四节信托存款
---- 第五节农村存款
-- 第四章贷款
---- 第一节工商贷款
---- 第二节农业贷款
---- 第三节外贸外汇贷款
---- 第四节基建拨款与贷款
---- 第五节结算管理
-- 第五章保险
---- 第一节国内保险
---- 第二节涉外保险
---- 第三节理赔
卷二十政权政协
-- 第一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政府机构
---- 第一节明清时期县各级行政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县各级行政机构
---- 第三节解放后县各级行政机构
-- 第三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委员组成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
---- 第三节活动纪略
---- 附:民国时期县参议会简介
卷二十一政党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澄海县地方党组织
---- 第一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县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委历任领导人
---- 第四节县委工作机构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党员教育
---- 第七节党的宣传工作
---- 第八节统一战线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澄海县党部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节县党部历任负责人
卷二十二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管理机构演变
---- 第二节镇反肃特
---- 第三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治安行政管理
---- 第五节户政管理
---- 第六节出入境管理
---- 第七节交通管理
---- 第八节消防
---- 第九节边防
---- 第十节监所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管理机构演变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管理机构演变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律师工作
---- 第四节公证工作
卷二十三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
----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五节澄海县解放后时期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明清乡勇、乡兵、团练
---- 第二节民国警(自)卫团队
---- 第三节农军赤卫队游击队
---- 第四节民兵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明清时期兵役
---- 第二节民国时期兵役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
-- 第五章战事
---- 第一节明清时期主要战事
---- 第二节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战事
卷二十四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职工精简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状况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人才交流
---- 第五节干部离休、退休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
---- 第二节劳动保险
---- 第三节干部福利
卷二十五社会团休
-- 第一章工人组织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解放后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工会主要工作
-- 第二章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
---- 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澄海县地方组织
-- 第三章妇女组织
---- 第一节澄海县妇女解放协会
---- 第二节澄海县妇女会
---- 第三节莲阳妇女抗敌同志会
---- 第四节澄海县妇女联合会
-- 第四章农民组织
---- 第一节澄海县农民协会
---- 第二节澄海县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三节澄海县农会
-- 第五章商业组织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同行公会
---- 第三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章学术科技团体
---- 第一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第二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节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七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青年学生团体
-- 第八章宗教团体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基督教
---- 第三节天主教
卷二十六民政
-- 第一章机构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费
-- 第二章拥军优抚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优抚
---- 第三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四节烈士褒扬
---- 第五节支援老区建设
-- 第三章赈灾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恤孤养老
---- 第二节“五保”供养
---- 第三节福利事业与福利生产
-- 第五章婚丧管理
---- 第一节婚姻管理
---- 第二节丧葬改革
卷二十七教育
-- 第一章教育制度
---- 第一节教育宗旨
---- 第二节学制
---- 第三节教育管理体制
-- 第二章学宫书院义学私塾
---- 第一节学宫书院
---- 第二节义学私塾
-- 第三章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三节小学教育工作
---- 第四节几所小学简介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中学的创建和发展
---- 第二节教育工作
---- 第三节几所中学简介
-- 第五章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职业教育
-- 第六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盲教育
---- 第二节业余教育
-- 第七章教师与教育经费、设施
---- 第一节教师
---- 第二节教育经费及设施
卷二十八文化新闻
-- 第一章著作
---- 第一节著作活动
---- 第二节著作目录
-- 第二章戏剧电影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节演出与放映场所
-- 第三章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一节绘画
---- 第二节民间造型艺术
---- 第三节书法摄影
-- 第四章音乐舞蹈民间文学
---- 第一节音乐
---- 第二节舞蹈
---- 第三节民间文学
-- 第五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有线广播
---- 第二节无线广播
---- 第三节电视广播
---- 第四节广播电视管理与服务
-- 第六章报刊新闻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新闻报道
-- 第七章档案图书
---- 第一节档案
---- 第二节图书
-- 第八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机构
---- 第二节群众文化活动
卷二十九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与科研场所
---- 第二节学术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科技队伍概况
---- 第二节科技人员培训
---- 第三节技术职称评定
-- 第三章科学普及与交流
---- 第一节科学教育
---- 第二节技术交流
-- 第四章科研成果
---- 第一节创造发明
---- 第二节科研著作
-- 第五章气象、地震、水文测报
---- 第一节气象测报
---- 第二节地震测报
---- 第三节水文测报
卷三十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节卫生医疗机构
-- 第二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慢性病防治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接生
---- 第二节母婴、幼儿保健
---- 第三节妇科病治疗
-- 第五章公共卫生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饮水卫生
---- 第三节食品卫生
-- 第六章医药
---- 第一节药品生产、经营
---- 第二节药政管理
-- 第七章医疗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农村合作医疗
卷三十一体育
-- 第一章传统体育
---- 第一节赛龙舟
---- 第二节武术太极拳气功
---- 第三节中国象棋
-- 第三章现代体育
---- 第一节田径
---- 第二节游泳
---- 第三节自行车
---- 第四节篮球
---- 第五节乒乓球
-- 第三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教学
---- 第二节实施“劳卫制”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 第三节体育竞训
-- 第四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职工体育
---- 第二节农村体育
----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和伤残人体育
-- 第五章体育机构、设施
---- 第一节体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卷三十二古迹文物
-- 第一章文化遗迹
---- 第一节古生活遗迹
---- 第二节古生产遗迹
---- 第三节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 第二章古代建筑物墓葬
---- 第一节古塔牌坊楼阁桥梁
---- 第二节祠堂府第庭园
---- 第三节寺庙教堂学校
---- 第四节墓葬纪念碑(亭)
-- 第三章碑记石刻
---- 第一节碑记碑刻
---- 第二节摩崖石刻与碑匾、柱联石刻
-- 第四章室藏文物
---- 第一节馆藏文物
---- 第二节家藏文物
卷三十三民俗
-- 第一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衣着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行船
---- 第五节娱乐
---- 第六节民间组织和活动场所
-- 第二章婚姻与家庭习俗
---- 第一节婚姻习俗
---- 第二节家庭习俗
-- 第三章礼仪习俗
---- 第一节生礼
---- 第二节婚礼
---- 第三节寿礼
---- 第四节丧礼
---- 第五节称谓
-- 第四章信仰及民间节日习俗
---- 第一节信仰
---- 第二节民间节日习俗
-- 第五章民谣民谚民间传说
---- 第一节民谣
---- 第二节民谚
---- 第三节民间传说
卷三十四人物
-- 一、人物传
---- 卢侗
---- 张夔
---- 陈肃
---- 翁万达
---- 郭大鲲
---- 周行
---- 朱良宝
---- 林道乾
---- 唐伯元
---- 王天性
---- 陈良弼
---- 许龙
---- 杨钟岳
---- 王岱
---- 余志贞
---- 黄璧
---- 李书吉
---- 王兴顺
---- 余有进
---- 许应(马癸)
---- 高满华
---- 高晖石
---- 高绳芝
---- 陈慈黉
---- 陈立梅
---- 陈守明
---- 林质兰
---- 黄嫫(婶)
---- 余哲贞
---- 詹天锡
---- 吴文兰
---- 邹克英
---- 杜式哲
---- 陈府洲
---- 许包野
---- 林义顺
---- 吴贯因
---- 张敏
---- 蚁光炎
---- 郑松涛
---- 陈永治
---- 周礼平
---- 黄际遇
---- 王绍杰
---- 陈景川
---- 陈汉英
---- 陈普之
---- 陈卓云
---- 陈丰仁
---- 陈凌千
---- 王远勃
---- 杜国库
---- 余锡渠
---- 林伯岐
---- 王鼎新
---- 蔡楚吟
---- 朱叟林
---- 许伟余
---- 陈卓凡
---- 廖公圃
---- 林亦素
---- 侯枫
---- 谢易初
---- 王浩真
---- 林山
---- 陈景通
-- 二、人物录
---- 蔡盘溪
---- 王彰
---- 杜观光
---- 黄石庵
---- 陈元勋
---- 叶芝
---- 郑廷魁
---- 谢元汴
---- 陈时谦
---- 陈世盛
---- 许斌
---- 姚文登
---- 叶志宽
---- 蔡继绅
---- 姚天健
---- 谢大海
---- 李勋
---- 许瑶
---- 蔡心侬
---- 张世珍
---- 陈宏萼
---- 吴杰生
---- 林修雍
---- 许尚稳
---- 林钦福
---- 赵世荣
---- 陈两全
---- 吴阿蟹
---- 杨鲁
---- 徐子青
---- 许泽藻
---- 王君实
---- 林灿
---- 周之柏
---- 林万丰
---- 郑寄云
---- 高振之
---- 江秀卿
---- 郑映梅
---- 林国英
---- 蔡柏青
---- 黄勖吾
---- 蔡秋农
---- 杜国畴
---- 李慕周
---- 陈镇庭
---- 陈绎如
---- 郑开修
---- 李少如
---- 陈秋波
---- 黄病佛
---- 李伟南
---- 林贤察
---- 杜美宗
---- 林之原
---- 苏君谦
---- 林先立
---- 林澜
---- 余翼云
---- 许杰
---- 曾绍准
---- 高哲睿
---- 蔡光(讠刃)
---- 蔡士烈
---- 姚弗如
---- 蔡仰高
---- 陈幻生
-- 三、人物表
附录
-- 一、重要文件、资料
-- 二、旧县志序、文
-- 三、历代诗词辑录
-- 四、澄海县各年份(1986-199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