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开原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664-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07月
目录
封面
开原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开原县行政区划图
--
开原市城区图
--
中共开原市委
--
市纪检、市政协
--
市委老干部局
--
开原市铁牛
--
新华路
--
站前广场
--
市检察院
--
市人大、市政府
--
市法院
--
纺织厂、纺纱车间
--
乡企局
--
市公安局
--
邮电局
--
供电局
--
广播局
--
玻璃厂
--
税务局
--
人民银行
--
卫生局
--
文化局
--
开原宾馆
--
高中教学楼
--
开原体育馆
--
开原民主小学
--
五中电视教室
--
农贸市场
--
商业大厦
--
农业三中心
--
轻工市场
--
条田里的水稻
--
苹果园
--
方田里的玉米
--
外贸出口产品——罐头
--
葡萄园
--
市(县)长栽果山
--
市(县)委书记绿化山地
--
开原崇寿寺塔
--
开原烈士塔
--
清河水库
--
开原城钟鼓楼
--
烈士纪念堂
--
开原普觉寺
--
乡镇企业—开原起重机械厂
--
开原热电厂
开原县志序
开原县志序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行政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疆域
----
第三节 历史沿革
----
第四节 历代建置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划变更
----
第二节 镇
----
第三节 乡
----
第四节 地名
第二篇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岩石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地貌
--
第二章 山脉 河流 气候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山脉
----
第二节 河流
------
附:开原县地形图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森林资源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五节 矿藏资源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环境污染
第三篇 民族人口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人口动态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措施效果
第四篇 政党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开原县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四节 统一战线
----
第五节 党员
----
第六节 党代表大会
------
附:一、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开原县委书记、副书记任职表
------
二、中共开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任职表
----
第七节 重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开原县党部
----
第一节 县党部
----
第二节 基层组织
----
第三节 党员
--
第三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开原县总工会
----
第二节 开原县贫农协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原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开原县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 开原县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六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开原县分团
----
第七节 开原县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篇 政 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职官表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能活动
----
第三节 政治协商会议
----
第四节 职官表
第六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二章 法律监督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信访申诉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法律咨询
----
第五节 公证
第七篇 民政 劳动 人事 信访 档案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支援前线
----
第三节 基层选举
----
第四节 优抚
----
第五节 社会救济
----
第六节 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安置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收容遣送
----
第九节 殡葬改革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劳动保险
----
第五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安置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编制管理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工资福利
----
第四节 干部退(离)休
--
第四章 信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信访 结案
--
第五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档案管理
第八篇 军 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招(募)兵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志愿兵
----
第四节 义务兵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活动记事
----
第三节 人防战备
--
第三章 重要兵事记述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重要战事
第九篇 农 业
--
第一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经营体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分布
----
第二节 种植技术
----
第三节 农田建设
----
第四节 直属单位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直属单位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直属单位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淡水养殖
----
第三节 直属单位
--
第六章 农业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多种经营的开发利用
----
第二节 主要品种分布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机具改革和农业机械化
----
第二节 农机技术培训
----
第三节 直属单位
--
第八章 气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农业气象
----
第三节 气象科研
第十篇 工 业
--
第一章 城市工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体制变革
------
附:省、市在开原的工业企业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四节 优质名牌产品
--
第二章 乡镇工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企业构成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农电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城区规划
----
第三节 城区建设
----
第四节 基本建设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住宅建设
----
第二节 公共设施
第十二篇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铁路
----
第二节 公路
------
附:几条主要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邮电
第十三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税种
----
第四节 税收
----
第五节 税收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基建投资
----
第六节 公债
----
第七节 保险
第十四篇 贸 易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经济体制
----
第三节 集市贸易
----
第四节 饮食服务
--
第二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外贸品种
----
第三节 收购
----
第四节 出口
--
第三章 粮食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征购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储运、保管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第四章 物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附:辽宁省开原石油公司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十五篇 统计 计量
--
第一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统计工作
--
第二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计量制度
----
第三节 管理监督
第十六篇 工商 物价
--
第一章 工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商证管理
----
第四节 合同管理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价格调整
----
第三节 检查监督
第十七篇 教育 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中小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特殊教育
----
第六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青少年教育
----
第九节 学制
----
第十节 师资
----
第十一节 经费
----
第十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学普及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第十八篇 文化广播体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文化
----
第三节 艺术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第五节 报社
--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业余体校
------
附:县田径纪录表
第十九篇 卫生 医药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县城卫生院所
----
第三节 乡镇卫生院所
----
第四节 防疫灭病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节 医政
------
附:辽宁省精神病防治院
--
第二章 医药
----
第一节 药品管理
----
第二节 中草药种植、采集、加工
第二十篇 社 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职工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
第二章 风俗 会道门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祭
----
第三节 会道门
--
第三章 节日
----
第一节 传统节日
----
第二节 庆祝、纪念节日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
第五节 基督教
--
第五章 谣谚 传说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传说
第二十一篇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记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
------
一、王铸
------
二、陈树棠
------
三、安业民
------
四、孙忠杰
----
第二节 人物传
------
一、高崇民
------
二、杜者蘅
------
三、褚凤岐
------
四、关俊彦
------
五、孟宪民
------
六、张紧
------
七、滦法章
------
八、霍云阁
------
九、王心一
------
十、盛世才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开原籍的四将军
------
一、贾陶
------
二、高存信
------
三、路遐
------
四、廖仲符
----
第二节 已故的知名人士
------
一、张中孚
------
二、董南勋
------
三、王国柱
------
四、安永瑞
------
五、汪瑢
------
六、赵厚达
------
七、关文启
------
八、袁明珍
------
九、周大鲁
------
十、于伟臣
--
第三章 人物名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
----
第二节 英模录
附录
--
一、开原旧志序
--
二、开原八景
有关成立开原县志编纂委员会的文件
开原县编纂人员
本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