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志

延川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9年10月

目录

封面
延川县志
版权页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审稿单位
图片
-- 延川县行政区划图
-- 中共延川县委办公楼
-- 延川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延川县城鸟瞰图
-- 枣林 黑建国 摄
-- 延川红枣良种繁育基地扦插池一角
-- 槐树坪村苹果园
-- 雷家岔村脆枣
-- 延川枣酱厂生产的枣酱、蜜枣和所获奖杯
-- 梯田条播小麦
-- 上杨家湾村大棚菜基地
-- 中共延川县委书记李建社(右)、县长吴世宏视察王马家坪大棚菜生产情况
-- 寒砂石水库
-- 牛群
-- 牧羊
-- 县农机厂生产的山地施肥沟播机
-- 山地施肥沟播机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
-- 永平炼油厂
-- 青平川石油钻采现场(黑建国摄)
-- 县邮电大楼
-- 县城商业大厦(高如杰摄)
-- 县城农贸市场
-- 延川大桥
-- 延水关码头
-- 延川中学实验楼
-- 延川中学教学楼
-- 1994年北京公安系统职工捐助兴建的希望小学——城关小学教学楼
-- 县医院门诊楼和住院楼
-- 县影剧院
-- 县新华书店营业楼
-- 浩荡之气(中国画 鲍岳廷)
-- 杨耀画作
-- 郝延寿书法
-- 黄河(民间艺术家冯山云布堆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龙凤呈祥(民间艺术人高风莲剪纸作品,其为向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献礼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希望(黑建国摄影作品)
-- 1935年9月17日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陕省委联席会议旧址(永平)
-- 1936年5月14~15日毛泽东在太相寺主持召开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 古代关隘——雁门关
-- 古代防御工事——会峰寨
-- 李文斌木雕之作
-- 新芦木和贝壳化石
-- 青铜羊首铲(商)
-- 铜镜(唐)
-- 青铜斝(商)
-- 青铜爵(商)
-- 铜钫(汉)
-- 青铜瓿(商)
-- 延川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延川县志办工作人员合影
序言
序言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卷大事记
第二卷行政建置志
-- 第一章县域位置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境域变迁
---- 清延川县疆域图
---- 民国延川县地图
-- 第四章行政区划
---- 一、明清区划
---- 二、民国区划
---- 三、苏维埃政府时期区划
---- 四、陕甘宁边区时期区划
---- 五、新中国建立后区划
---- 六、现行区划
-- 第五章村落
---- 一、清代村庄
---- 二、现行村庄
第三卷自然环境志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发育
---- 第二节地层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大势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第三节地貌区划
---- 第四节主要山川
------ 一、高山
------ 二、大川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
------ 一、日照时数
-------- 延川县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
------ 二、太阳辐射量
-------- 延川县季、月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
------ 三、生理辐射
-------- 延川县各级界限温度初终间生理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天)
------ 四、日出日落
-------- 延川日出、日落、昼长、夜长变化表(单位:时、分)
---- 第二节气温
------ 延川县年、月平均气温(℃)
---- 第三节地温
---- 第四节降水
------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
-------- 延川县月、季平均降水量表(单位:毫米)
-------- 延川县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 延川县1954~1983年部分年、月降水量表(单位:毫米)
------ 二、降雪
------ 三、空气温度
---- 第五节气压和风
------ 一、气压
-------- 延川县1972~1980年月平均气压表(单位:毫巴)
------ 二、风
-------- 风向
-------- 风速
---- 第六节霜云雾
------ 一、霜
------ 二、云
------ 三、雾
---- 第七节物候
------ 春季
------ 夏季
------ 秋季
------ 冬季
---- 第八节气候农谚
------ 反映气温变化
------ 反映降水
------ 农事活动与气候
------ 反映天气变化
------ 反映灾丰年
------ 反映植物成熟期
------ 反映昼夜长短变化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河道水系
------ 延川县主要河流径流量统计表(单位:万立方米)
------ 延川县水系图
---- 第二节水文概况
------ 延川县径流深等值线图
---- 第三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土壤养分
---- 第三节土壤分布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矿产资源
------ 一、石油
------ 二、煤炭
------ 三、石英沙
------ 四、沙
------ 五、石灰石
------ 六、青石
------ 七、砂岩
------ 八、白云岩
------ 九、陶土
------ 十、粘土
------ 十一、铁矿
------ 十二、小盐
------ 十三、白土
---- 第二节光热资源
------ 一、光能
------ 二、热量
-------- 延川县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和持续日数及积温表
---- 第三节水资源
---- 第四节植物资源
------ 一、林木
------ 二、牧草
------ 三、植物药材
------ 四、野菜
------ 五、花卉
---- 第五节动物资源
------ 一、野兽类
------ 二、野禽类
------ 三、鱼虫类
------ 四、其它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旱灾
---- 第二节雹灾
------ 延川县冰雹路线示意图
---- 第三节冻灾
---- 第四节水灾
---- 第五节风灾
---- 第六节虫鼠病害
---- 第七节地震
-- 第八章怪异现象
第四卷人口志
-- 第一章人口源流
-- 第二章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1949~1990年延川县人口统计表(单位:万户、万人)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一、城乡分布
------ 二、行政区域分布
-------- 1990年延川县行政区域人口分布统计表(单位:户、人)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1949~1990年延川县人口性别构成表
------ 延川县三次人口普查性别构成统计表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延川县三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统计表
------ 附表
------ 延川县三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变化表
---- 第三节民族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延川县三次人口普查文化构成对比表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延川县历年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增长情况表
---- 第二节迁移
------ 1971~1990年延川人口迁徙一览表
-- 第五章人口调查
---- 第一节人口普查
---- 第二节人口抽查
-- 第六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七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绝育
------ 延川县几个年份节育情况统计表
------ 1979~1990年延川县计划生育统计表
---- 第四节奖罚措施
第五卷土地志
-- 第一章土地资源
---- 第一节土地面积
------ 延川县各乡镇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亩)
---- 第二节坡度
------ 延川县土地坡度分级表(单位:亩)
---- 第三节耕地
------ 一、面积
------ 二、类型
------ 三、坡度
-------- 延川县耕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 第二章土地权属
---- 第一节所有权
------ 延川县土地权属分类表
------ 延川县土地权属面积分布表
---- 第二节使用权
-- 第三章土地开发利用
---- 第一节土地开发
---- 第二节土地利用
------ 一、土地利用概况
------ 二、土地利用现状
-- 第四章土地治理
---- 第一节兴修梯田
---- 第二节打坝淤地
---- 第三节改河造田
-- 第五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法规宣传
---- 第三节土地调查
---- 第四节土地征用
------ 一、征用审批
------ 二、计划管理
------ 三、执法检查
---- 第五节土地纠纷
第六卷农业志
-- 第一章农业体制
---- 第一节个体私营
---- 第二节互助组
---- 第三节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农作物品种
------ 一、粮食作物
------ 二、棉花
------ 三、油料作物
------ 四、蔬菜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农作物栽培
------ 一、施肥
------ 二、选种
------ 三、播种
------ 四、田间管理
----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面积与产量
------ 一、粮食
------ 二、棉花
------ 三、油料
------ 四、蔬菜
-------- 延川县1949~1990年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产量表(单位:万亩、公斤、吨)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生产管理
------ 一、计划管理
------ 二、劳动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四、物资管理
---- 第三节收益分配
------ 延川县1972~1990年农业收入收益分配表(单位:万元)
-- 第四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业机具
------ 一、耕作机具
------ 二、植保机具
------ 三、排灌设备
------ 四、脱粒机
------ 五、粮食加工机具
------ 六、饲料加工机具
------ 七、农用汽车
---- 第二节农机员培训
---- 第三节农机管理
-- 第五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东部梁峁麦油枣林区
---- 第二节中部残塬梁峁麦油果林区
---- 第三节西北部川台粮油桑果区
---- 第四节西南部沟谷梁峁杂粮果林区
-- 第六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种植业
------ 一、西瓜
------ 二、葱
------ 三、黄花
------ 四、烟叶
---- 第二节养殖业
------ 一、养蚕
------ 二、养蜂
---- 第三节加工业
------ 一、粉条
------ 二、编织
------ 三、豆腐
第七卷林牧志
-- 第一章林业
---- 第一节机构
------ 林业局
------ 林业技术推广站
------ 贾家坪果园
------ 县果品开发服务站
------ 红枣研究所
------ 林业公安股
------ 园林站
---- 第二节林业生产
------ 一、采种育苗
------ 二、植树造林
-------- 延川县1949~1990年造林、育苗、四旁植树统计表(单位:亩、万亩、万株)
------ 三、基地建设
------ 四、果园建设
-------- 延川县几个年份苹果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亩、吨)
---- 第三节林木管护
------ 一、护林
------ 二、病虫害防治
-- 第二章红枣
---- 第一节红枣品种
---- 第二节枣林分布
---- 第三节丰产技术
---- 第四节基地建设
------ 延川县几个年份红枣生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亩、吨)
---- 第五节红枣收贮
---- 第六节食用与加工
-- 第三章畜牧业
---- 第一节机构
------ 畜牧局
------ 畜牧兽医站
------ 畜禽检疫站
------ 乡镇兽医站
---- 第二节畜禽种类
---- 第三节牧草饲料
------ 1975~1985年延川县人工种草统计表(单位:亩)
---- 第四节畜禽饲养
------ 一、养大家畜
------ 二、养羊
------ 三、养猪
------ 四、养鸡
------ 五、养兔
------ 六、养鹿
------ 七、养貂
-------- 延川县1949~1990年畜禽存栏统计表(单位:万头(匹)、万只)
---- 第五节疫病防治
------ 一、疫病种类
------ 二、疫病危害
------ 三、疫病防治
第八卷水利水保志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引水工程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饮水工程
---- 第五节水能水产
-- 第二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治理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水利执法
---- 第三节防汛
第九卷工业志
-- 第一章手工业
---- 第一节农具锻造
---- 第二节木器制作
---- 第三节皮麻毛加工
---- 第四节棉纺与丝织
------ 一、棉纺
------ 二、丝织
---- 第五节火药
---- 第六节漂染
---- 第七节肥皂粉笔
------ 一、肥皂
------ 二、粉笔
-- 第二章轻工业
---- 第一节印刷业
------ 一、印刷企业
------ 二、印刷生产
-------- 延川县印刷厂1972~1989年经济效益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二节造纸业
------ 贺家湾造纸厂1980~1989年效益统计表(单位:吨、万元)
---- 第三节针织业
------ 一、针织企业
------ 二、针织生产
---- 第四节粮油加工业
------ 一、粮油加工企业
------ 二、粮食加工
------ 三、油料加工
---- 第五节食品加工业
------ 一、食品加工企业
------ 二、果品、罐头生产
------ 三、食品生产
---- 第六节服装加工业
------ 一、服装加工企业
------ 二、服装加工
-- 第三章重工业
---- 第一节石油
------ 一、石油的勘探与开发
------ 二、石油企业
---- 第二节煤炭
------ 一、煤炭企业
------ 二、煤炭生产
-------- 延川县1952~1989年原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亩)
---- 第三节电力
------ 一、企业
------ 二、电力设备与输电线路
-------- 延川县1989年电力线路设备技术参数表
------ 三、电力供应
-------- 延川水电站1974~1989年发电量统计表(单位:万度)
---- 第四节机械
------ 一、企业
------ 二、农机制造
-------- 延川县农机修造厂1971~1989年农机产量统计表(单位:台)
---- 第五节建材
------ 一、粘土砖生产
------ 二、水泥生产
------ 三、水泥预制品生产
------ 四、水磨石生产
------ 五、涂料生产
---- 第六节电磁线
-- 第四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县工业局
------ 二、县乡镇企业管理局
------ 三、乡镇企业办公室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延川县1961~1989年工业企业统计表(单位:户)
------ 延川县1949~1989年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
---- 第三节工业普查
-- 第五章名优产品简介
---- 一、宝塔牌枣酱
---- 二、金丝蜜枣
---- 三、6LF-150型通用漏粉机
---- 四、山花牌卫生纸
第十卷交通邮电志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道路
------ 一、古道
------ 二、乡间人行道
------ 三、公路
------ 四、公路养护
---- 第二节桥涵
------ 一、桥梁
-------- 1987年延川县主要公路桥梁统计表
------ 二、涵洞
---- 第三节渡口
------ 延川县延水关渡口水情表(单位:米、米/秒)
---- 第四节运输
------ 一、运输工具
-------- 延川县几个年份交通车辆统计表(单位:辆(台))
------ 二、客运
------ 三、货运
-------- 1975~1989年延川县汽车运输公司货物运输统计表
---- 第五节交通管理
------ 一、机构
------ 二、路政管理
------ 三、交通监理
-------- 延川县养路费征收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延川县交通监理站“四项指数”表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驿站
---- 第二节邮电机构
---- 第三节邮路邮递
------ 一、邮路
------ 二、邮递
---- 第四节邮政业务
------ 一、函件
------ 二、机要通讯
------ 三、邮政编码
------ 四、包裹
------ 五、汇兑
------ 六、报刊征订投递
------ 七、邮政储蓄
------ 八、集邮
---- 第五节电话
------ 一、线路设置
------ 二、通话设备
------ 三、电话计费
------ 四、电话业务
---- 第六节电报
第十一卷商业志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国营商业机构
---- 第二节供销商业机构
---- 第三节粮食商业机构
------ 一、行政管理机构
------ 二、粮站
---- 第四节外贸机构
---- 第五节物资机构
-- 第二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庙会
-- 第三章私营商业
-- 第四章供销商业
---- 第一节供应销售
---- 第二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三节经营
---- 第四节管理
-- 第五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购进
------ 延川县主要中草药收购量统计表(单位:公斤)
------ 延川县国营商业商品购进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二节销售
------ 延川县国营商业销售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 延川县几个年份国营商部分商品销量表
---- 第三节经营
-- 第六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旅馆业
------ 理发业
------ 照相业
------ 修理业
------ 染坊业
------ 磨坊业
-- 第七章粮食商业
---- 第一节收购
------ 延川县1953~1990年征购粮食统计表(单位:吨)
---- 第二节供应
------ 一、市场销售
------ 二、计划销售
-------- 延川县1953~1990年粮食俏售统计表(单位:吨)
---- 第三节储运
------ 一、仓储
------ 二、调运
-------- 延川县几个年份国营粮食系统调运情况表(单位:吨)
---- 第四节油脂
------ 一、收购
------ 二、销售
-------- 延川县邮脂油料购销摘年统计表(单位:吨)
---- 第五节经营
-- 第八章物资供应
---- 第一节调配购销
------ 延川县几个年份三材销售表
------ 延川县物资经营情况摘年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二节储运
------ 储管
------ 调运
-- 第九章对外贸易
---- 延川县1979~1990年出口总值、主要商品数量统计表(单位:吨、张)
第十二卷财税金融志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入
------ 1949~1990年延川县财政收入统计表(单位:元)
---- 第四节财政支出
------ 1949~1990年财政支出统计表(单位:元)
---- 第五节财政监督
---- 第六节陕北老区建设资金
------ 陕北老区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税率
---- 第四节税收管理
------ 一、征收管理办法
------ 二、税收管理制度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储蓄
------ 1952~1990年延川县城乡储蓄年末余额统计表
---- 第四节贷款
------ 一、农业信贷
------ 二、工商信贷
------ 三、扶贫救灾贷款
------ 四、贷款回收
-------- 延川县金融系统1952~1990年贷款年末余额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五节公债国库券保险业务
------ 一、公债
------ 二、国库券
-------- 延川县国家券发行统计表(单位:千元)
------ 三、保险业务
-------- 延川县保险公司各险种收入、支出表(单位:千元)
第十三卷城建环保志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城郭
------ 清延川县城池图
---- 第二节街巷道路
---- 第三节城区建筑
------ 一、旧建筑
-------- 清衙署图
-------- 文庙图
------ 二、新中国成立后城区基本建设
-------- 延川县1975~1995年楼房建设统计表
------ 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建筑
---- 第四节公用设施
------ 涵洞桥梁
------ 用电设施
------ 城区用水
------ 排水设施
------ 街道改造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村庄建设
-- 第三章建筑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延川县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延川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延川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建筑设计
------ 建筑施工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房地产管理
---- 第三节城乡建设规划
------ 一、城区规划
------ 二、村镇规划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环境污染
------ 延川县1983年地表水化验表(单位:毫米/升)
------ 1988年永平镇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 第三节三废治理
第十四卷经济管理志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
------ 一五计划(1953~1957)
------ 二五计划(1958~1962)
------ 调整时期计划(1963~1965)
------ 三五计划(1966~1970)
------ 四五计划(1971~1975)
------ 五五计划(1976~1980)
------ 六五计划(1981~1985)
------ 七五计划(1986~1990)
------ 20年长远规划(1963~1982)
-- 第二章统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统计业务
-- 第三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计监督
-- 第四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自由价格
------ 1941~1943年延川市场部分物价表
---- 第三节计划价格
------ 一、商品价格
-------- 延川县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表(单位:元/百分斤)
-------- 延川县主要粮油副食统销价格表(单位:元/百分斤)
------ 二、非商品性收费
-------- 延川县几个年份学校、医院收费情况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第五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工商业登记
---- 第三节个体工商管理
---- 第四节市场管理
---- 第五节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经济合同管理
------ 商标管理
------ 广告管理
-- 第六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计量
------ 一、计量沿革
-------- 元、明、清各代计量单位变迁表
-------- 1949年边区度量衡折合表
------ 二、管理检查
---- 第三节标准化管理
------ 一、标准制定
------ 二、质量监督
第十五卷政党群团志
-- 第一章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一、党的创建
------ 二、县委机构沿革
------ 三、基层党组织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宣传教育
---- 第四节重大事件
------ 一、学运 农运
------ 二、武装斗争
------ 三、开辟苏区
------ 四、改造二流子
------ 五、整风 整党
------ 六、肃反
------ 七、三反、五反
------ 八、反右
------ 九、社教
------ 十、政治体制改革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统一战线
-- 第二章国民党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商会组织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政协会议
---- 第三节参政议政纪略
------ 一、视察与考察
------ 二、提案
第十六卷政权志
-- 第一章旧政权
---- 第一节县衙县署
---- 第二节基层机构
---- 第三节政事举要
-- 第二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参议会
---- 第二节各界人代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公民选举
---- 第五节人大常委会
---- 第六节人民民主纪略
------ 一、立法监督
------ 二、代表联系
------ 三、代表视察
------ 四、代表提案
-- 第三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县级机构
------ 一、苏维埃政府
------ 二、抗日民主政府
------ 三、县政府
------ 四、县人民政府
------ 五、县人民委员会
------ 六、县革命委员会
------ 七、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政事纪略
------ 一、土改运动
------ 二、大生产运动
------ 三、社会主义改造
------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五、农业学大寨
------ 六、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节政纪监察
---- 第五节档案
------ 一、机构
------ 二、馆藏
------ 三、利用
---- 第六节信访
-- 第四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一、拥军
------ 二、优属
---- 第三节抚恤褒扬
------ 一、抚恤
------ 二、烈士褒扬
---- 第四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救济扶贫
------ 一、社会救济
------ 二、生产救灾
------ 三、扶贫
---- 第六节社会福利
------ 一、养济院
------ 二、敬老院
------ 三、福利公司
------ 四、县残联
---- 第七节收容遣返
---- 第八节婚姻登记
-- 第五章劳动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人事管理
------ 一、选拔录用
------ 二、任免奖励
------ 三、干部培训
------ 四、职工队伍
---- 第三节劳动就业
---- 第四节工资待遇
------ 一、工资制度
------ 二、调整工资
------ 三、津贴
---- 第五节职工福利
---- 第六节劳动保护
---- 第七节精减与退休
------ 一、精减
------ 二、退休
第十七卷公安司法志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监狱
---- 第三节人民专政
---- 第四节社会治安
------ 一、公共秩序
------ 二、治安防范
------ 三、禁毒
------ 四、禁赌
------ 五、特殊管理
------ 六、户籍管理
---- 第五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审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审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行政审判
---- 第四节人民陪审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教育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公证工作
---- 第五节律师业务
第十八卷军事志
-- 第一章机构
-- 第二章军事地理
---- 第一节军事地形
---- 第二节关津要隘
---- 第三节军事设施
-- 第三章兵制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一、募兵制和世兵制
------ 二、拉壮丁
------ 三、志愿兵役制
------ 四、义务兵役制
------ 五、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 六、预备役
---- 第二节征集兵员
------ 延川县兵员征集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 第四章驻军
---- 第一节旧军队
---- 第二节人民军队
---- 第三节过境军队
-- 第五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乡兵
---- 第二节民团
---- 第三节游击队
-- 第六章民兵
---- 第一节建制
------ 一、赤卫队
------ 二、自卫军
------ 三、民兵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参战与防务
---- 第四节代表会议
------ 一、第一次民兵代表大会
------ 二、第二次民兵代表会议
------ 三、第三次民兵代表大会
-- 第七章兵事战例
---- 第一节兵事纪略
------ 一、大夏军占领延川
------ 二、固守承平寨
------ 三、混天王起义
------ 四、延川大屠杀
------ 五、捣毁县署
------ 六、义军攻克县城
------ 七、辛亥革命军征战在延川
------ 八、讨陆军途经延川
------ 九、高豁子侵扰
------ 十、雷珠山夺枪
------ 十一、斗争白登高
------ 十二、袭击永平民团
------ 十三、二圪台失利
------ 十四、斗争白明杨
------ 十五、贺家湾之战
------ 十六、永平阻击战
------ 十七、刘马家圪塔伏击战
------ 十八、永平伏击战
------ 十九、延川游击战
---- 第二节战例
------ 一、血洗永宁关
------ 二、王家圪凸反伏击
------ 三、曲溪交伏击战
------ 四、岔口大战
------ 五 、解放延川县城
-- 第八章支前
---- 1936~1949年担架运输统计表
-- 第九章人民防空
-- 第十章红军主力在延川纪事
---- 一、永平会师
---- 二、东渡黄河
---- 三、回师陕北
---- 四、发布通电
---- 五、太相寺会议
---- 六、经军在延川出征
第十九卷教育科技志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专业机构
---- 第二节儒学教育
------ 一、儒学、社学
------ 二、书院
------ 三、私塾、义学
---- 第三节初等教育
------ 一、幼儿园
------ 二、小学教育
-------- 延川县1949~1989年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 1966年延川县23所完全小学统计表
-------- 延川县1985年中心小学基本情况表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一、普通中学
-------- 延川县1956~1989年普通中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 延川县1980~1989年中小学教职工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 二、专业学校
---- 第五节成人教育
------ 一、农民教育
------ 二、职工教育
---- 第六节教育制度
------ 一、学制
------ 二、管理体制
------ 三、课程设置
-------- 1944年小学课程时表(一周)
-------- 1985年延川县小学课程课时表(一周)
-------- 1985年中学课程节数统计表(周)
------ 四、考试制度
-------- 延川县1963~1989年大学和中专考试录取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 第七节教学改革
---- 第八节教师
------ 一、师资
-------- 延川县1949~1989年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 二、教师待遇
------ 三、教师培训与管理
---- 第九节经费与设备
------ 一、经费
-------- 1983~1986年延川县集资办学增建设施统计表
------ 二、设备
-------- 延川县1985年中学教学仪器统计表
-------- 延川县1985年中心小学仪器统计表
-------- 延川县1989年学校图书室藏书一览表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
------ 一、管理机构
------ 二、科研机构
------ 三、学会、协会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延川县1990年各类专业科技人员统计表(单位:人)
---- 第三节科技推广
---- 第四节科技普及
------ 一、科普宣传
------ 二、科技培训
------ 三、科技普及
---- 第五节科技成果
------ 一、获奖项目
------ 二、学术论文
第二十卷文化志
-- 第一章文化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业务机构
------ 县文化馆
------ 永平文化馆
------ 文化站
------ 俱乐部
-- 第二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图书
------ 书刊发行
------ 书报存阅
---- 第二节电影
------ 1976~1989年延川县电影放映指标统计表(单位:元)
---- 第三节戏剧
---- 第四节曲艺
------ 一、道情
------ 二、陕北说书
---- 第五节文艺创作
------ 一、诗歌
------ 二、散文、杂文
------ 三、小说
------ 四、戏剧
------ 五、报告文学
-- 第三章民间艺术
---- 第一节秧歌
------ 九曲黄河阵图
---- 第二节民歌
---- 第三节民间故事
---- 第四节剪纸
-- 第四章布堆画
---- 第一节源流
---- 第二节制作
---- 第三节成果
-- 第五章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一节美术
---- 第二节书法
---- 第三节摄影
-- 第六章报刊新闻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新闻
-- 第七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一、机构与设施
------ 二、线路网络
------ 三、广播内容
------ 四、创优节目
---- 第二节电视
-- 第八章县志编纂
---- 第一节旧志编纂
------ 顺治年修志
------ 雍正年修志
------ 道光年修志
------ 民国年修志
---- 第二节新志编纂
-- 第九章文物
---- 第一节文物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文物普查
------ 三、文物保护
---- 第二节古遗址
------ 一、村落遗址
------ 二、城堡遗址
------ 三、寺庙遗址
------ 四、古寨遗址
---- 第三节古墓葬
---- 第四节碑碣
---- 第五节馆藏文物
---- 第六节延川八景
---- 第七节革命故址
------ 一、红军会址
------ 二、毛泽东旧居
第二十一卷体育卫生志
-- 第一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设施
------ 一、机构
------ 二、设施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一、传统项目
------ 二、农民体育
------ 三、职工体育
------ 四、老年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延川中学1~27届田径运动会最高纪录
---- 第四节体育比赛
------ 延川县历届田径比赛最高纪录
-- 第二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二、防疫保健机构
------ 三、医疗单位
-------- 1988年延川县人民医院科室示意图
------ 四、医药、药检单位
------ 五、学术团体组织
---- 第二节医疗
------ 延川县1950~1990年医疗队伍摘年统计表
------ 延川县卫生技术队伍摘年一览表
------ 延川县人民医院诊疗一览表
------ 延川县医疗设备统计表
------ 1988年延川县医院医疗设备统计表
------ 延川县享受公费医疗情况统计表
------ 延川县1975年老区医疗减免费分配表
------ 延川县合作医疗一览表
---- 第三节医药
------ 一、药品供销
------ 二、中西药制剂
------ 三、药检
---- 第四节防疫
------ 一、传染病防治
-------- 延川县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 延川县防疫接种情况(单位:人份)
------ 二、地方病防治
------ 三、饮食卫生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保健
-------- 延川县1983年妇女病普查情况统计表
------ 三、儿童保健
-------- 延川县1983年儿童保健情况统计表
---- 第六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节中医中药
------ 一、中西医结合
------ 二、中药材采集
------ 三、土单验方
---- 第八节医学教育
------ 一、短训班
------ 二、学校教育
第二十二卷社会风俗志
-- 第一章民族与姓氏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岁时习俗
------ 一、传统节日
------ 二、新节日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居住
------ 四、行旅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一、婚俗
------ 二、丧葬
------ 三、喜庆
---- 第四节交际礼俗
------ 一、亲属称呼
------ 二、礼节
---- 第五节陋习禁忌
------ 一、陋习
------ 二、迷信
------ 三、禁忌
---- 第六节新风良俗
------ 一、新风尚
------ 二、良俗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1935~1941年延川县禹居区第三乡经济发展贫富变化情况统计表
------ 1941~1943年兰风城家庭收支情况对照表(单位:石)
------ 延川县1991~1994年60个固定农户收支与设置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职工市民生活
------ 1987年9户城镇居民家庭经济调查统计表(单位:人、元)
第二十三卷方言志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音标与声调
------ 一、音标
------ 二、声调
---- 第二节声母
---- 第三节韵母
---- 第四节单字调与连读变调
------ 一、单字调
------ 二、连续变调
---- 第五节儿化韵
-- 第二章词汇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表音字“格(圪)、咳”
---- 第二节助词“家”
---- 第三节“得”字的语法作用
---- 第四节“来”字的语法作用
---- 第五节补语与状语
第二十四卷人物志
-- 第一章人物传略
---- 周惠达
---- 李郃
---- 刘桢
---- 高怀敬
---- 刘文勇
---- 杨润
---- 李表
---- 贾桂
---- 石可久
---- 高绍光
---- 王之翰
---- 马良德
---- 郝正芳
---- 张应金
---- 高钟岳
---- 李蕊
---- 曹玉树
---- 李宗沆
---- 曹鹤龄
---- 杨台
---- 李应燉
---- 李应枢
---- 李应莘
---- 李钟英
---- 李娓娓
---- 李崇光
---- 王崇本
---- 李嘉谟
---- 刘善忠
---- 高中岳
---- 李光明
---- 刘玉吉
---- 杨灏
---- 杨琪
---- 冯德胜
---- 梁毓珍
---- 田得雨
---- 杨学武
---- 陈发鸿
---- 李丹生
---- 杨正齐
---- 朱子伟
---- 王锡厚
---- 杨其敏
---- 曹必明
---- 张建德
---- 高望之
---- 马正邦
---- 高敦泉
---- 王俊山
---- 曹鹏程
---- 马文生
---- 刘志南
---- 张友参
---- 冯玉金
---- 马定邦
---- 袁力刚
---- 郭水源
---- 张竹林
---- 石子珍
---- 赵秀章
---- 张明扬
---- 呼思恭
---- 杨增衍
---- 刘晓钟
---- 曹志麟
---- 曹鹏兴
---- 雷志高
---- 刘玉峰
---- 张青山
---- 陈玉山
---- 李树藩
---- 曹致珊
---- 李伯林
---- 鲍明亮
---- 梁瑞亭
---- 高益
---- 马亚夫
---- 梁介宾
---- 梁爱民
---- 魏载功
---- 杜永福
---- 石静山
---- 白镜明
---- 张肇瑞
---- 陈甫斌
---- 李维钧
---- 杨笑萍
---- 杜鹏程
---- 李永芳
---- 张育民
---- 路遥
---- 焦义德
---- 刘锦如
---- 刘文政
---- 高兰春
---- 高秀山
---- 高朗亭
---- 杨增寿
-- 第二章革命烈士英名录
----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7月)
------ 延川镇(4人)
------ 黑龙关乡(25人)
------ 永平镇(16人)
------ 高家屯乡(26人)
------ 冯家坪乡(32人)
------ 贾家坪乡(41人)
------ 关庄乡(50人)
------ 禹居乡(31人)
------ 文安驿镇(22人)
------ 贺家湾乡(25人)
------ 眼岔寺乡(29人)
------ 延水关镇(37人)
------ 土岗乡(15人)
------ 稍道河乡(31人)
------ 杨家圪台乡(41人)
------ 马家河乡(23人)
------ 南河乡(13人)
------ 延川籍(乡镇村不详者27人)
---- 二、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 延川镇(3人)
------ 黑龙关乡(6人)
------ 永平镇(7人)
------ 高家屯乡(6人)
------ 冯家坪乡(8人)
------ 贾家坪乡(13人)
------ 关庄乡(9人)
------ 禹居乡(15人)
------ 文安驿镇(6人)
------ 贺家湾乡(3人)
------ 眼岔寺乡(3人)
------ 延水关镇(12人)
------ 土岗乡(3人)
------ 稍道河乡(12人)
------ 杨家圪台乡(14人)
------ 马家河乡(5人)
------ 南河乡(4人)
------ 延川籍(乡镇村不详者10人)
---- 三、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10月)
------ 延川镇(7人)
------ 黑龙关乡(14人)
------ 永平镇(15人)
------ 高家屯乡(39人)
------ 冯家坪乡(23人)
------ 贾家坪乡(25人)
------ 关庄乡(25人)
------ 禹居乡(25人)
------ 文安驿镇(8人)
------ 贺家湾乡(13人)
------ 眼岔寺乡(16人)
------ 延水关镇(20人)
------ 土岗乡(16人)
------ 稍道河乡(35人)
------ 杨家圪台乡(26人)
------ 马家河乡(8人)
------ 南河乡(9人)
------ 延川籍(乡镇村不详者11人)
----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日至今)
------ 永平镇(1人)
------ 黑龙关乡(1人)
------ 高家屯乡(5人)
------ 冯家坪乡(3人)
------ 贾家坪乡(2人)
------ 关庄乡(6人)
------ 禹居乡(3人)
------ 文安驿镇(1人)
------ 贺家湾乡(4人)
------ 眼岔寺乡(2人)
------ 马家河乡(3人)
------ 延水关镇(3人)
-- 第三章人物录
---- 第一节政坛人物
------ 白友三
------ 康雄世
------ 刘奋生
------ 贺光华
------ 杨宣武
------ 高登榜
------ 马太彦
------ 兰馨亭
------ 冯致胜
------ 马朗亭
------ 鲁平
------ 王世杰
------ 冯一林
------ 高慧聊
------ 张振邦
------ 冯士休
------ 刘耀明
------ 郭长年
------ 高兆林
------ 高兆勋
------ 刘治平
------ 冯光辉
------ 马万里
------ 冯佰省
------ 马存仁
------ 王文秀
------ 石子珠
------ 刘佐丞
------ 高树清
------ 冯士仪
------ 王廷璧
------ 冯国祥
------ 郝福祥
------ 甄善亭
------ 郝延寿
------ 冯昌龄
------ 张波
------ 张之杰
------ 杨复兴
------ 李盛
------ 张荣耀
------ 贺成儒
------ 高兆兴
------ 雷健英
------ 郭如杰
------ 张文林
------ 刘凯
------ 刘风鸣
------ 马爱民
------ 刘学博
------ 刘永民
------ 赵国诚
------ 刘树荣
------ 聂生富
------ 呼延忠
------ 刘国荣
------ 刘玉珉
------ 焦志良
---- 第二节军界人物
------ 齐渭川
------ 董朗心
------ 刘凤祥
------ 丁志诚
------ 焦万有
------ 段思英
------ 刘成富
------ 任智敏
------ 贺清华
------ 高成贵
------ 冯玉山
------ 刘克东
------ 田有胜
------ 干思贤
------ 李树荣
------ 杨楷
------ 李季夫
------ 袁侯新
------ 张梅
------ 刘振汉
------ 宋少颖
------ 高彩璋
------ 王泽民
------ 赵国胜
------ 李树香
------ 冯玉
------ 王树林
------ 李满江
------ 刘乙民
------ 李水源
------ 兰芝亭
------ 刘占荣
------ 杨廷藩
------ 杨耀宇
------ 王生财
------ 梁士全
------ 张申健
------ 李德胜
------ 刘生荣
---- 第三节英雄模范
------ 王炳莲
------ 焦风英
------ 刘春林
------ 王玲
------ 鲁玉莲
------ 王振荣
------ 李明堂
------ 皇兴信
------ 高加乐
------ 张进生
------ 冯治恭
------ 高树栋
------ 呼荣碧
------ 马思汉
------ 马学义
------ 白桂兰
------ 巩瑞华
------ 刘桂梅
------ 刘碧莲
------ 郝振发
------ 郝福财
------ 李风鸣
------ 郝治贤
------ 杨小宁
------ 冯伟
------ 郝占贵
------ 刘志梅
------ 田海涛
------ 白月娥
------ 刘玉忠
------ 高杰
------ 杨生东
------ 王炜
------ 张春阳
------ 刘永生
------ 樊智锋
------ 冯延河
---- 第四节科技人物
------ 高纪元
------ 贺世哲
------ 曹晔
------ 蔡有智
------ 张玉珏
------ 梁敏海
------ 张志葆
------ 曹玲莹
------ 刘世功
------ 石月英
------ 都建勋
------ 刘富春
------ 呼延兴
------ 张崇
------ 张岭
------ 刘晓红
------ 刘莉
------ 冯兆新
------ 张忠民
------ 王晨阳
------ 王广平
------ 申安泰
------ 冯世英
------ 孙立哲
------ 贺思维
------ 刘金耀
------ 高尚斌
------ 鲁向平
------ 刘巍
------ 刘贵鹏
------ 贺海宁
------ 曹建安
------ 曹建安
------ 贺东祥
---- 第五节实业人物
------ 梁启生
------ 王桂莲
------ 杨维成
------ 封保同
------ 马明阳
------ 李来存
------ 刘耀华
------ 樊志雄
------ 刘耀辉
---- 第六节文艺人物
------ 杨醉乡
------ 冯瑾
------ 杨子青
------ 高风莲
------ 杨耀
------ 鲍岳廷
------ 谷溪
------ 浏阳河
------ 杨安乐
------ 刘风梅
------ 陶正
------ 冯山云
------ 张文庭
------ 史铁生
------ 海波
------ 黑建国
------ 许文丽
------ 阳波
------ 郝风年
------ 白生瑞
------ 白月宁
------ 远村
------ 董国军
------ 高河晓
------ 曹建标
------ 厚夫
------ 刘宏祥
------ 张北雄
------ 倪泓
第二十五卷附录
-- 第一章旧志序言录
---- 新修志书序
---- 延川县志补编旧序
---- 重修延川县志序
---- 重修延川县志序
---- 重修延川县志序
---- 续修延川县志序
-- 第二章碑记墓志录
---- 重修文庙碑记
---- 重修登峰书院碑记
---- 重修延川城垣记
---- 石臼原高氏墓志
-- 第三章函电录
---- 传达与讨论东征命令及部队开进问题(1936年2月12日)
---- 游击队过河后的任务及组织担架队问题(1936年2月21日)
---- 周恩来给杨立三、李文楷的三封信(1936年4月)
---- 我军决定出瓦窑堡准备作战(1936年6月14日)
-- 第四章文献录
---- 石油的利用
---- 延州县“石笋”
----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 关于西征战役和行动命令
---- 延川县政府工作报告(节选)1941年7月
------ 几年来我们的农业是逐年向前发展,如下表
------ 关于畜牧业连年也有了不少发展,如下表
------ 附表
------ 学校教育工作发展如下表
------ 教员的文化程度(1940年统计表)
------ 我们两年曾筹募到的实数如下表
---- 延川县第三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节选)——三年(1943-1945年)来的工作情况
------ 民主建设方面
------ 财政工作
-------- 三年来财政收支总结表
------ 国民教育工作
-------- 学校及学生变动情况
------ 经建工作
-------- 三年开荒统计表
-------- 三年植棉与收获统计表
-------- 三年植活树分类统计表
-------- 全县织布纺花统计表
-- 第五章报刊通讯录
---- 延川高副议长深入民间搜集民意提供政府参考
---- 山沟里学科学种田
---- 大有作为的赤脚医生(节选)——记孙立哲同志的先进事迹
---- 取火记(节选)——延川县人民大办沼气见闻
-- 第六章胡军罪行录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