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教育志

句容市教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系统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真实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 二、本志上溯至事物发端,下迄2008年底。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侧重记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句容教育的发展过程和成就。教育发展大事之要则延伸至2009年底。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目录

封面
句容市教育志
《句容市教育志》编审人员
图片
-- 二00八年句容市学校分布图
-- 2002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左二)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左一)、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左三)陪同
-- 2005年8月,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左二)在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左一)陪同下视察句容教育工作。
-- 2009年4月,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左三)等领导调研句容教育工作。
-- 2008年3月,句容市委书记童国祥(右一)、市长尹卫东(右二)等市领导在市教育局局长刘志鹏(左一)陪
-- 句容市新区幼儿园于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 茅山中心幼儿园于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 葛村中心幼儿园园貌
-- 茅西幼儿园教学活动楼
-- 句容市实验幼儿园于1999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图为该园小朋友们在欢庆“六一”儿童节。
-- 句容市机关幼儿园小朋友小提琴演奏
-- 2000年6月,中央教科所幼教课题项目会暨江苏省农村幼教工作会议在句容召开。图为与会代表参观句容市实
-- 天王中心幼儿园“本土化”特色活劲
-- 华阳中心小学,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 下蜀中心小学于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
-- 葛村中心小学于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和江苏省绿色学校
-- 袁巷中心小学于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
-- 边城中心小学于2002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
-- 二圣中心小学,2000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绿色学校。
-- 20世纪60年代校舍
-- 20世纪70年代校舍
-- 20世纪80年代校舍
-- 天王中心小学于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图为该校庆祝百年华诞场景。
-- 句容市实验小学,一直是全县(市)小学的排头兵。 2004年该校大型歌舞说唱《少年英雄小哪吒》参加央视
-- 大卓中心小学于2001年创建成江苏省级实验小学。图为该校开展运用省优质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
-- 2005年,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小学生乒乓球夏令营比赛在句容市实验小学举行。
-- 全市自1979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图为运动会开幕式。
-- 2008年,白兔中心小学开展“打太极迎奥运”活动。
-- 葛村中心小学腰鼓队在表演
-- 华阳镇第一小学是江苏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和镇江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图为该校学生器乐表演。
-- 2007年,句容市小学生文艺会演暨中学生歌咏比赛。
-- 茅山中心小学学生参观句容市中小学生德育基地茅山新四军陈列馆
-- 黄梅中心小学开展“军营一日”活动
-- 句容市开发区中心小学图书阅览室
--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2005年晋升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图为该校教
-- 句容市第三中学,是一所集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与江苏省示范初中为一体的现代化的窗口学校。图为该校校园大
--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于2008年在原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建。图为该校建筑群。
-- 句容市第二中学,2004年整体搬迁至原省句中校址。图为该校学生在做广播操。
-- 后白中学,1999年创建成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图为该校电视台。
-- 下蜀中学于2003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图为该校校园一角。
-- 郭庄中学学生上信息与技术课
--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04年创建成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图为该校校园一角。
--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作品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指导教师郑芙红(左一)获国家美术指导工作一等奖、全国模
-- 句容市特殊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图为该校缝纫课。
-- 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江苏省三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图为该校校园一角。
-- 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创建江苏省电子技术应用示范专业评估验收汇报会
-- 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数控车床教学车间
-- 2007年6月,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句容学院揭牌仪式。
-- 南京财经大学(桥头校区)红山学院,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江苏省会计专科学校。图为该校校园一角。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23年由美国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中华总会在句容县桥头镇开办的中华三育学
-- 句容市2008年致福工程培训班
-- 白兔镇成人教育农科教实验基地是江苏省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 华阳社区首届文化艺术节“好日子”剪纸书画展示现场
-- 句容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92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图为该校学员的太极拳表演。
-- 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图为2009年8月组织市二中等校的教师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中学骨干教师现代教学实践
-- 依托省教师培训中心开办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培训班,开全省之先河。图为2007年7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三阶
-- 2003年,句容市首期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开办。
-- 1976年起,按照省里要求选派优秀教师赴省内外支教。图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句容支教工作画面。
-- 全市先后选派70多名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图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慧在英国进修时与英国小学生们在一起。
-- 2008年11月,省句中接待日本石川县教育考察团访问。
-- 2008年,句容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韩国济州观光大学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 荣誉附图
-- 2003年,句容市人民政府在葛仙湖公园重建华阳书院。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
-- 第一节 教育行政
---- 一、行政机构
---- 二、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育督导
---- 一、督导机构
---- 二、督导工作
第二章 县学书院学塾
-- 第一节 县学
---- 一、学宫设置
---- 二、教学
---- 三、科举
---- 四、经费
-- 第二节 书院
---- 一、设置
---- 二、教学与供祠
---- 三、教师
---- 四、经费
-- 第三节 学塾
---- 一、社学
---- 二、文舍
---- 三、义学
---- 四、私塾
第三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材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教材
-- 第三节 保教工作
---- 一、教育活动
---- 二、卫生与保健
-- 第四节 幼儿园选介
第四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
---- 一、清末学制
---- 二、中华民国学制
---- 三、句容解放及新中国成立后学制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二、教学活动与教法改革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艺术
---- 一、体育
---- 二、卫生
---- 三、艺术
-- 第六节 招生与考试
-- 第七节 学校管理
-- 第八节 学校选介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教学工作
----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二、教学活动与教法改革
-- 第四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五节 体育卫生艺术
---- 一、体育
---- 二、卫生
---- 三、艺术
-- 第六节 招生与考试
-- 第七节 学校管理
---- 一、行政机构与职责
---- 二、规章制度与实施
-- 第八节 学校选介
第六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一、学制
---- 二、课程
---- 三、教法
--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
-- 第四节 体育艺术
---- 一、体育
---- 二、艺术
--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
第七章 初等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业教育
-- 第三节 工商教育
-- 第四节 卫生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六节 学校选介
第八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地方高等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校选介
-- 第二节 驻句容高等院校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校选介
第九章 社会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成人教育中心校简介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一、句容县机关干部文化学校
---- 二、句容县农业干部学校
---- 三、句容市行政干部学校
-- 第四节 老年教育
---- 一、句容市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
---- 二、句容市老年大学活动
第十章 教育教学研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一、教研室
---- 二、教科组
---- 三、电化教育中心
-- 第二节 教研活动及成果
-- 第三节 对外教研交流
第十一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形成与发展
---- 一、清末以前
---- 二、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一、教师业务培训
---- 二、教师学历培训
---- 三、学校干部培训
-- 第三节 教师资格与职称
---- 一、教师资格
---- 二、教师职称
-- 第四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待遇
---- 二、工资待遇
---- 三、其他福利待遇
第十二章 教育经费与教育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一、民国期间教育经费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一、发展概况
---- 二、校办企业选介
-- 第三节 教育设施
第十三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党团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少年儿童组织
---- 一、童子军
---- 二、儿童团
---- 三、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 社会性工作机构
---- 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二、教育促进委员会
-- 第四节 教工群众组织
---- 一、教育工会
---- 二、教育学会
---- 三、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 四、退离休教育工作者协会
第十四章 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孔宪功
---- 陈进功
---- 巫恒通
---- 洪天寿
---- 张荣春
---- 樊绪经
---- 陈力
---- 樊玉琳
---- 魏今非
---- 蒋元煦
---- 王里
---- 汤扬
---- 王昌瑾
-- 第二节 简介
---- 赵清正
---- 向丽芳
---- 曹慧
---- 王泰山
-- 第三节 名录
---- 一、国家级先进个人名录
---- 二、省级先进个人名录
---- 三、江苏省特级教师名录
---- 四、镇江市劳动模范名录
附录
-- 一、文献
---- (一)御制学校八行八刑碑
---- (二)书院章程
---- (三)书院储书规条
---- (四)中共句容县委 句容县人民政府关于句容县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
---- (五)中共句容市委 句容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 二、文选
---- (一)重修学校记
---- (二)重修明德堂记
---- (三)三台阁
---- (四)葛洪的教育思想
---- (五)朱献醇及其治家格言
-- 三、文人轶事
---- (一)吴国儒者唐固
---- (二)北宋教育家胡瑗
---- (三)清代经学家陈立
---- (四)进士与四牌楼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