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雷波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1997年05月
目录
封面
雷波县志
题词
图片
--
五十年代初期建成的中共凉山工作委员会办公大楼
--
中共雷波县委办公大楼
--
新建的雷波县人大办公大楼
--
雷波县政府办公大楼
--
雷波县政协办公大楼
--
雷波县武装部
--
西宁河畔的四川省雷马屏茶场全景
--
解放后新建的县城新街
--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瑛(中,女)视察雷波溪落渡电站钻探工地
--
装机1440万千瓦的溪落渡水电站坝址
--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手持火把点燃挞体舞晚会柴垛
--
南田乡稻田沉甸甸的谷穗
--
马湖金黄色的油菜田
--
菁口林肯羊良种繁殖场
--
1975年建成的马湖引水灌溉工程出水闸门
--
谷堆乡饲养的秦川黄牛
--
挺拔茁壮的优质木材——楠木
--
雷波是四川省硬杂木主产基地
--
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珙桐分布于县境林区
--
四川省雷波林业局贮木场的机械吊装
--
马湖岸边的茶园
--
雷马屏茶场生产的青茶驰名全省,红碎茶畅销东南亚
--
雷波金沙江河谷出产的优质脐橙驰名全国
--
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盐渍水煮笋
--
雷波特产——马湖莼菜
--
雷波天麻个大质优
--
马湖岸边丛林中出产名贵药材——凉山虫草
--
雷波盛产优质川黄莲
--
西苏角河畔装机2500千瓦的丁勒以打电站
--
黄琅区中田乡下河坝盘山公路
--
1986年竣工的连接四川、云南两省的溪落渡钢筋吊桥
--
雷波至大岩洞公路上的汶水大桥
--
雷波县轮船公司出川船队
--
50年代建立的雷波县烈士陵园
--
历史悠久的城关小学校
--
新建的雷波民族中学
--
雷波中学新建的实验大楼
--
雷波县城安装的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雷波县医院正在做外科手术
--
全县体育事业欣欣向荣,图为第二届职工篮球运动会
--
欢乐祥和的露天文艺演出
--
雷波邮电通讯已实现程控自动化
--
彝族姑娘的银制装饰品
--
彝族银碗、银壶
--
古代彝族兵器
--
彝族马笼套
--
彝族餐具
--
彝族古墓——向天园坟
--
金沙江畔悬崖上的(棘人)人悬棺
--
传说中的彝族美女——呷玛阿牛
--
孟获(中)、孟优(右)及摩铁塑像
--
秀丽的四川省级旅游区——马湖
--
飞流直下的溜筒河瀑布
--
马湖海龙寺庙
--
如诗如画的黄茅埂云海
--
冰晶玉洁的雷波雪景
--
鲜艳的索玛花盛开
--
雷波林区栖息着国宝大熊猫
--
雷波丛林中的小熊猫
--
县委、县政府领导与全体编修人员
--
1995年10月初《雷波县志》终审人员合影
凉山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雷波县志》审查验收小组
《雷波县志》编纂人员名单
--
第一届编委会
--
第二届编委会
县志办公室
县志编辑室
县志编纂
《雷波县志》终审人员名录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专题记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县治
----
第二节分县
----
第三节区、乡(镇)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岩层
----
第二节构造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形
----
第二节西北中高山
----
第三节中部低中山
----
第四节东部金沙江低山河谷
--
第三章水系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过境水和地下水
----
第三节河流湖泊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气温
----
第二节日照
----
第三节积温霜期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章资源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水能
----
第三节矿藏
--
第六章灾害
----
第一节地震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雹
----
第四节低温 阴雨
----
第五节泥石流 滑坡
第三篇人 口
--
第一章民族
----
第一节彝族
----
第二节汉族
----
第三节其他民族
--
第二章人口数量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
----
第三节现状
--
第三章结构
----
第一节人口分布
----
第二节性别
----
第三节年龄
----
第四节职业
----
第五节文化程度
----
第六节婚姻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户政
----
第二节普查
第四篇 党政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雷波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中共雷波县委
----
第二节中共雷波历届党代会
----
第三节县委机构
----
第四节区、乡(镇)党委及党组
----
第五节党务工作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雷马屏茶场党委
--
第三章中国共产党四川省雷波林业局党委
--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凉山工作委员会
--
第五章中国国民党雷波县党部
----
第一节县、区党部
----
第二节四川省大小凉山党务筹备委员会
--
第六章共和党
--
第七章议会
----
第一节临时参议会
----
第二节县参议会
----
第三节乡、保民代表会
----
第四节省参议员和国大代表
--
第八章人民代表会
----
第一节各届人民代表会
----
第二节各族各界代表会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乡(镇)人民代表会
--
第九章政府
----
第一节厅、县知事公署和县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县政府机构
----
第四节区、乡(镇)公所
--
第十章民国时期夷务工作
--
第十一章政协
----
第一节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委、组
----
第四节政协工作
--
第十二章雷马屏茶场
----
第一节场部
----
第二节大队、分场
----
第三节中队
--
第十三章省、州林业机构
----
第一节四川雷波林业局
----
第二节谷堆林场
----
第三节其他林业机构
--
第十四章黄茅埂观冰站和雷波养路段
--
第十五章群团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青年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者组织
----
第六节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篇 公检法司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侦查
----
第三节预审
----
第四节看守所、劳改队
----
第五节社会治安
----
第六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监所检察
----
第七节雷马屏茶场监所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民国时期审判
----
第二节人民审判
----
第三节案件复查
----
第四节信访与申诉
----
第五节人民调解员 陪审员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律师工作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章改造罪犯
----
第一节罪犯
----
第二节警戒
----
第三节监管
----
第四节刑满留场就业
第六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烈士褒扬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
--
第二章社会福利与救济
----
第一节社会救济
----
第二节城镇救济
----
第三节灾害救济
--
第三章选举、婚姻登记及其他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选举
----
第三节民工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五节公墓及殡仪馆
第七篇 军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民国时期
----
第二节县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中共雷波县人民武装部党委
----
第四节县武装委员会
----
第五节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
----
第六节凉山指挥部
----
第七节防护团
----
第八节区、乡人武部及武装委员会
--
第二章驻军 防汛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
----
第三节防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共和国时期
--
第四章平息武装叛乱
----
第一节叛情
----
第二节平叛指挥机构
----
第三节平叛经过
----
第四节重大战斗纪实
----
第五节支前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活动
----
第四节执行“331”任务
--
第六章征兵
----
第一节民国时期招募
----
第二节征兵
第八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干部
----
第一节干部来源
----
第二节干部队伍
----
第三节干部结构
----
第四节干部任免、奖惩
----
第五节干部培训
--
第二章职工和管理
----
第一节职工队伍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职工调配
----
第四节培训
----
第五节安全生产
--
第三章待遇和劳保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津贴、补贴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四节福利待遇
第九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工农业生产计划
----
第二节基本建设计划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登记
----
第二节城乡市场
----
第三节场期
----
第四节集市贸易
----
第五节个体商贩
----
第六节经济合同
----
第七节检查监督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商品价格
----
第二节物价检查
--
第四章计量管理
----
第一节计量
----
第二节标准化
--
第五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物资供应
----
第二节利润
--
第六章统计管理
----
第一节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
第二节农业、工业统计
----
第三节交通、邮电统计
----
第四节商业统计
----
第五节乡镇企业统计
----
第六节物资统计
----
第七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
第八节劳动工资统计
----
第九节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
----
第十节农村住户调查
--
第七章审计监督
--
第八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
----
第二节土地权属
第十篇 农业
--
第一章屯垦
----
第一节荒地和垦地
----
第二节机构
----
第三节垦民和生产
--
第二章生产体制
----
第一节生产关系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
--
第三章耕地和区划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土壤普查
----
第三节种植业区划
--
第四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五章农业技术
----
第一节改革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引进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四节植物病虫害
----
第五节病虫测报
----
第六节病虫防治
----
第七节植物病害普查和检疫
--
第六章农业机械
----
第一节农业机具
----
第二节个体农机户
----
第三节农机作业
----
第四节农机员培训
--
第七章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改土
----
第二节改田
--
第八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柑桔
----
第二节香梨
----
第三节苹果和猕猴桃
----
第四节蚕桑
--
第九章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收益分配
----
第五节农业总产值
--
第十章渔业
----
第一节养殖
----
第二节捕捞
--
第十一章雷马屏茶场农业生产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
----
第三节水利和农机
----
第四节粮食作物和品种
----
第五节多种经营
第十一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森林分布
----
第二节森林普查
----
第三节林业区划
----
第四节珍稀动植物
--
第二章林业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
第三节企业机构
--
第三章采伐
----
第一节计划审批
----
第二节采伐
--
第四章木材运销
----
第一节运输
----
第二节销售
--
第五章营造林
----
第一节育苗
----
第二节迹地更新
----
第三节造林
----
第四节抚育
--
第六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护林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防火
----
第四节防治病虫害
----
第五节保护珍稀动物
--
第七章林业科技
----
第一节科研
----
第二节优良树种引进
--
第八章林权
----
第一节林权划分
----
第二节落实林业“两制”
--
第九章雷波林业局林业生产
----
第一节采伐
----
第二节运销
----
第三节营造林
第十二篇畜牧
--
第一章资源
----
第一节草场
----
第二节牧草
----
第三节蜜源
--
第二章畜禽
----
第一节猪
----
第二节牛
----
第三节羊
----
第四节马、骡、驴
----
第五节禽、兔、蜜蜂
--
第三章良种引进
----
第一节猪
----
第二节牛
----
第三节羊
----
第四节禽、兔
--
第四章主要疫病
----
第一节传染病
----
第二节普通病
----
第三节寄生虫病
----
第四节其他疾病
--
第五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预防
----
第二节治疗
--
第六章畜禽产品
--
第七章畜牧科技
----
第一节科技成果
----
第二节科技推广
--
第八章配合饲料
第十三篇 茶叶
--
第一章县民种茶
----
第一节栽培
----
第二节购销
--
第二章雷马屏茶场茶叶生产
----
第一节种植
----
第二节茶叶加工
----
第三节红茶
----
第四节销售
第十四篇 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龙洞引水
----
第二节渠埝
----
第三节塘库
----
第四节提灌
--
第二章电力
----
第一节国营电站
----
第二节农村小水电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水利管理
----
第二节电力管理
--
第四章黄茅埂冰雪观测
第十五篇工业
--
第一章轻化工业
----
第一节造纸
----
第二节制皂
----
第三节印刷
----
第四节其他
--
第二章林产品加工
----
第一节国营企业
----
第二节集体企业
----
第三节个体木材加工厂
--
第三章农机具修造
----
第一节小农具
----
第二节农机
----
第三节农机修理
----
第四节水泥预制件
--
第四章采矿业
----
第一节金属矿
----
第二节非金属矿
--
第五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材
----
第二节建筑业
--
第六章食品工业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
第四节综合利用
----
第五节酿造业
----
第六节糕点、肉食加工
--
第七章其他工业
----
第一节筇竹手杖生产
----
第二节竹编
----
第三节缝纫
----
第四节制革
--
第八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工业总产值
第十六篇交通
--
第一章驿道
----
第一节古驿道
----
第二节乡村驿道
--
第二章公路
----
第一节省道
----
第二节县道
----
第三节乡村公路
----
第四节林区公路
----
第五节专用公路
--
第三章桥梁
----
第一节索桥
----
第二节石桥
----
第三节木桥、卵石拱桥和混凝土桥
----
第四节涵洞
--
第四章渡口
----
第一节金沙江渡口
----
第二节马湖渡口
--
第五章人、畜力运输和水运
----
第一节人、畜力运输
----
第二节轮船运输
----
第三节马湖和金沙江航运
--
第六章汽车和拖拉机运输
----
第一节客运
----
第二节货运
----
第三节拖拉机运输
--
第七章管理
----
第一节养护
----
第二节路政、航政和航监
----
第三节公路绿化
--
第八章交通安全
----
第一节规章制度
----
第二节事故
第十七篇邮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塘铺、代办所
----
第二节邮电局
----
第三节支局(所)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县外邮路
----
第二节县内邮路
----
第三节机要邮路
----
第四节投递
----
第五节函件、包裹、汇兑
----
第六节报刊发行
----
第七节邮政储蓄
----
第八节集邮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网路
----
第二节电信业务
----
第三节电信设备
第十八篇财税
--
第一章体制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收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企业收入
----
第四节其他收入
----
第五节上级补助
--
第三章税务
----
第一节捐税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节原木、茶叶税
----
第四节反偷、漏税
----
第五节管理及征收
----
第六节减免税
--
第四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经济建设投资
----
第二节支农资金
----
第三节科技文卫
----
第四节行政管理费
----
第五节社会福利
----
第六节夷务费及扶持娃子安家
----
第七节专项支出
----
第八节其他
--
第五章债券
----
第一节公债
----
第二节国库券
--
第六章管理
----
第一节预决算
----
第二节企业财务
----
第三节农业财务
----
第四节行政财务
----
第五节预算外资金
----
第六节乡(镇)财政
----
第七节财政监察
第十九篇 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银行
----
第二节营业、储蓄所
----
第三节其他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流通
----
第三节现金管理
----
第四节金库
--
第三章贷款
----
第一节农业贷款
----
第二节工业贷款
----
第三节商业贷款
----
第四节基建贷款和拨款
----
第五节个体贷款
--
第四章存储
----
第一节单位存款
----
第二节储蓄
--
第五章结算
----
第一节同城结算、异地结算和农村结算
----
第二节联行结算
--
第六章保险
第二十篇商业
--
第一章体制
----
第一节个体
----
第二节集体
----
第三节公私合营
----
第四节国营
--
第二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副食品
----
第二节生产资料
----
第三节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
第四节针纺织品
----
第五节百货
----
第六节文化用品
----
第七节石油产品
----
第八节土特产品
----
第九节烟草
----
第十节民族特需品
----
第十一节铁锅、陶器、杂品
----
第十二节棉麻
----
第十三节废旧物资
----
第十四节中、西药
--
第三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商品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第五章保商
第二十一篇粮油
--
第一章粮食
----
第一节公学谷、积谷
----
第二节征购
----
第三节议购
--
第二章仓储、调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调运
--
第三章销售
----
第一节城镇供应
----
第二节农村供应
----
第三节议销
--
第四章油料
----
第一节食用油料
----
第二节非食用油料
第二十二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发展条件
----
第一节资源
----
第二节资金
----
第三节人才
--
第二章生产和经营
----
第一节种植业和建筑业
----
第二节运输业和采矿业
----
第三节竹笋加工
----
第四节制茶
----
第五节粮食和木材加工
----
第六节其他
----
第七节从业人员
----
第八节效益
----
第九节产值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管理费及使用
第二十三篇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其他机构
--
第二章古城镇
----
第一节黄螂巡检司
----
第二节城厢镇
----
第三节三棱岗
--
第三章城镇规划与建设
----
第一节城镇规划
----
第二节城镇建设
----
第三节农村住宅建设
----
第四节城镇住房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五章房产管理
--
第六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计
----
第三节建材
第二十四篇 教 育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教育团体
----
第三节专业机构
--
第二章学校
----
第一节私塾书院
----
第二节幼儿园
----
第三节小学
----
第四节中学
----
第五节师范
--
第三章教学
----
第一节学制
----
第二节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学改革
--
第四章勤工俭学
----
第一节校办工厂、农场
----
第二节支农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师资来源
----
第二节教师结构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四节职称评定
----
第五节业务培训、政治教育
--
第六章学生
----
第一节幼儿
----
第二节小学生
----
第三节中学生
----
第四节大中专生
----
第五节自考生
----
第六节师范生
----
第七节五大生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扫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八章经费 设备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校舍、设备
----
第三节危房改造
第二十五篇文化艺术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文艺演出
----
第二节美术、摄影和书法
----
第三节文学创作
----
第四节展览
----
第五节彝族乐器
--
第二章文化设施
----
第一节文化馆和图书馆
----
第二节广播电视
--
第三章电影戏剧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戏剧
--
第四章图书
----
第一节发行
----
第二节藏书
----
第三节阅览
--
第五章文化古迹
----
第一节出土文物
----
第二节其他
--
第六章风景名胜
----
第一节历史景点
----
第二节马湖
----
第三节落水湖和雷波荡
----
第四节麻咪泽动植物基因库
--
第七章编史修志
----
第一节始、续修
----
第二节新修
第二十六篇 体育
--
第一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球类
----
第二节田径
----
第三节广播操
----
第四节武术
----
第五节少数民族体育
--
第二章竞训
----
第一节场地及设施
----
第二节业余体校
----
第三节运动会
----
第四节参加省、州比赛
第二十七篇 医药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医疗机构
----
第三节驻县医疗单位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民间医药
----
第四节彝族医药
----
第五节中西医结合
----
第六节医疗设备
--
第三章医疗队伍
----
第一节医务人员培训
----
第二节职称评定
--
第四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疫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五章卫生监测
----
第一节食品卫生
----
第二节工业卫生
----
第三节环境卫生
----
第四节学校卫生
----
第五节放射卫生
--
第六章爱国卫生
--
第七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接生
----
第二节妇女保健
----
第三节幼儿保健
--
第八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生育政策
----
第二节节育
----
第三节效益
--
第九章医政药政
----
第一节医政
----
第二节药政
--
第十章中药材
----
第一节普查
----
第二节动物药材
----
第三节植物药材
----
第四节名贵药材
----
第五节引种
----
第六节制药
第二十八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科技学术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专业科技人才
----
第二节农村技术人员
----
第三节人才管理
----
第四节人才培训
--
第三章科技学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考察
----
第三节科技咨询
--
第四章科技引进推广
----
第一节良种引进
----
第二节先进技术引进
----
第三节农业机具引进
----
第四节沼气、节能灶
--
第五章科研
----
第一节科研成果
----
第二节科学论文
第二十九篇地震
--
第一章地质和地震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震
--
第二章测震防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备
----
第三节培训测报员
----
第四节测报
--
第三章地震知识宣传
第三十篇彝族
--
第一章部落支系
----
第一节古代部落
----
第二节彝族支系
--
第二章奴隶制社会
----
第一节等级
----
第二节负担
----
第三节法规
--
第三章冤家械斗
----
第一节亲冤关系
----
第二节调解冤家纠纷
--
第四章土司
----
第一节哈拉(安家)土司
----
第二节呷哈(国家)土司
----
第三节阿卓(杨家)土司
----
第四节沙马(安家)土司
----
第五节土目、土舍、千户、百户
----
第六节土司统治
--
第五章民主改革
----
第一节召开头人会议
----
第二节组织头人参观
----
第三节安置头人
----
第四节培养彝族干部
----
第五节组派民族地区工作团队
----
第六节建立自治政权
----
第七节解放奴隶
----
第八节复查补课
第三十一篇 社会风土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道教
----
第二节天主教
--
第二章社会组织
----
第一节袍哥
----
第二节青帮
----
第三节行会
----
第四节会道门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三节庆贺
----
第四节庙(香)会
----
第五节节日
----
第六节衣食
--
第四章方言、谚语、歇后语及民间传说
----
第一节汉族方言
----
第二节彝语语音和方言
----
第三节彝族谚语
----
第四节汉族谚语
----
第五节歇后语
----
第六节汉族民歌
----
第七节彝族民歌
----
第八节民间传说
人 物
--
人物传
----
安 济
----
胡 漪
----
杨石金
----
罗正冠
----
阿根石批
----
安登文
----
谢崇阶
----
吴兴刚
----
吴卿材
----
黎 岗
----
王文才
----
布兹主耶
----
傅吉成
----
杨宗宪
----
谢宏文
--
人物表
--
烈士名录
--
健在名人简介
----
杨庸
----
马大林
----
张子良
----
杨代蒂
----
李维品
----
李显桂
----
苏什且
----
杨堂松
----
孙兴哉
----
吉拿耍一
----
苏克明
----
沙马乌芝
----
秦在高
----
黄文才
----
马开明
----
沙马拉毅
----
吉胡阿莎
----
雷波籍在外地任省地级干部名录
----
雷波县副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马屏茶场副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林业局副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籍在外地任中、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籍在外地任正副县级干部名录
----
雷波县中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马屏茶场中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县林业局中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县1990年底前离休干部名录
----
雷波县离退休中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马屏茶场离退休中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马屏茶场干部子女在外地任副县级以上和中高级科技人员名录
----
雷波县获省委、省政府及中央部级奖励的先进集体一览表
----
雷波县获省委、省政府及中央部级奖励的先进个人一览表
----
雷波县解放后复员退伍军人立功人员名录
附 录
--
部门志辑存
--
提供资料单位
--
雷波县第十届第一次(聚居区)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决议(草)
--
中共雷波县委关于成立雷波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
雷波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批准出版《雷波县志》的报告
--
凉山州地方志编委《雷波县志》审稿小组关于《雷波县志》的审核报告
--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批准《雷波县志》出版的通知
跋
后记
清代雷波厅城图
清代黄螂巡检司图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