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通信建设、邮政通信、电信通信、邮电服务、企业管理、党群组织等章。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2002年01月
目录
封面
南平地区邮电志综合卷
版权页
图片
--
邮电部副部长林金泉,省局局长上官啟文来局检查工作时合影
--
邮电部,省局和政府领导来我局调研
--
南平地区邮电局领导班子成员在机房调研
--
邮电部副部长刘平源深入班组与职工亲切交谈
--
南平地区邮电局局长张子复深夜带领职工抢修用户电缆。
--
南平地区第二次通信建设工作会议
--
行政专署副专员宫维棋试拨程控电话
--
邮电部邮政总局局长盛铭环和省局局长上官啟文来我局邮件处理中心检查指导工作
--
1994年12月4日零时,南平电话升位扩网一次成功。
--
省局刘耀明副局长在南平武夷通信设备厂检查产品质量。
--
省局副局长刘耀明,市局副局长杨冬娥与部队领导在光缆工地上。
--
部队官兵在埋设光缆
--
维护线路确保通信畅通
--
行署领导视察邮电通信工作
--
人拉肩扛,加快通信工程建设。
--
认真装卸抢运邮件
--
精心维护一丝不苟
--
南平邮区中心局建设工程会审会议
--
南平市邮电经营研讨会
--
南平邮电局公开选聘管理干部大会
--
改善服务方便客户
--
邮电业务宣传踩街活动
--
邮市一角
--
为客户演示邮电新业务
--
信息高速公路讲座
--
邮政储蓄绿卡工程主机房
--
70年代,报务员郭荣芳在练习电传打印技术
--
南平地区邮电培训基地微机室
--
南平是山城,负重登高是投递员的基本功。
--
岗位练功比赛闭幕式
--
承办全省邮电职工舞蹈比赛合影
--
组织业余篮球比赛
--
在首届地区邮电艺术节的舞台上
--
“抗日时期”在南平印制的“百城”版邮票
--
一九九四年九月三十日,《武夷山》邮票首发式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
原南平地区邮电局办公楼
--
新电信大楼
《南平地区邮电志?综合卷》编纂审定机构人员名录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邮驿
--
第二节民信局
--
第三节邮政机构
----
一、邮政局
----
二、储汇局
--
第四节电信机构
----
一、电信局
----
二、电话局(室)
----
三、长途线务段
----
附:民国时期邮电合设
--
第五节苏区邮政机构
--
第六节邮电机构
----
一、督察机构
----
二、地区邮电局
----
三、地属机构
第二章通信建设
--
第一节邮政网路建设
--
第二节电信工程建设
--
第三节局屋建设
----
一、生产用房
----
二、生活用房
第三章邮政通信
--
第一节邮政业务
----
一、函件
----
二、包件
----
三、汇兑
----
四、报刊发行
----
五、邮政储蓄
----
六、集邮
----
七、特快专递
----
八、代理业务
--
第二节设备与设施
----
一、设备
----
二、邮政枢纽楼
--
第三节分拣封发
----
一、国内函件
----
二、国内包裹
----
三、邮政快件
----
四、国际邮件
----
五、特快专递邮件
--
第四节邮件投递
----
一、城市投递
----
二、农村投递
第四章电信通信
--
第一节电报
----
一、有线电报
----
二、无线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一、长途电话
----
二、市内电话
----
三、农村电话
----
四、会议电话
--
第三节移动通信
--
第四节数据通信
第五章邮电服务
--
第一节服务网点
--
第二节业务宣传
--
第三节服务活动
第六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计划统计
----
一、计划管理
----
二、统计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一、会计核算
----
二、资金管理
--
第四节审计
--
第五节质量管理
----
一、质量检查
----
二、全面质量管理
--
第六节物资供应管理
--
第七节其他管理
----
一、计量管理
----
二、安全管理
----
三、行业管理
----
四、档案管理
--
第八节人事劳动管理
----
一、职工队伍
----
二、劳动工资
----
三、劳保福利
--
第九节职工教育
----
一、文化教育
----
二、业务技术教育
----
三、思想政治教育
----
四、普法教育
第七章党群组织
--
第一节中共南平地区邮电局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第二节中国邮电工会南平地区邮电局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职工代表大会
----
三、主要活动
--
第三节共青团南平地区邮电局委员会
----
一、组织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第四节其他组织
----
一、集邮组织
----
二、老年体协
----
三、职工技协
附录
--
一、先进人物表
--
二、专题史料
--
三、重要文献辑存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