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南,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完整、准确、系统、科学地记述曲周县土地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二、此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周县首次编纂的土地专志,为贯通古今,时间上限不做统一规定,依事物发端和掌握的资料而定,下限止于1996年。个别事物至搁笔时止。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曲周县土地志
《曲周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
曲周县委书记杨仲信题
--
曲周县人民政府县长郑金平题
--
曲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振国题
--
题词1
图片
--
上:1988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曲周县盐碱地治理项目区
--
右:中共曲周县委书记杨仲信在审阅《曲周县土地志》稿
--
左:曲周县人民政府县长郑金平听取土地志工作汇报
--
左:曲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振国学习土地管理法。
--
右:曲周县土地管理局局长卢宝月听取土地志编篡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
左:局领导班子(1998年12月)
--
曲周县土地利用现状图
--
左:编委成员
--
左:干部职工合影。
--
左:执笔人
--
左:盐碱地原貌。
--
下:北京农大教授辛德惠(中)与县委书记冯文海(左)县长马洪宾查看盐碱地改良后小麦丰收景象。
--
上:北京农业大学石元春教授(左一)讲师黄仁安(右二)在傅庄调查盐碱地历史。
--
右:曲周县人民为北京农业大学立碑。
--
左:沙荒地开发前原貌。
--
右:沙荒地开发后,粮果间作丰收景象。
--
左:基本农田保护区。
--
上、下、右上:1987~1996年曲周县土地管理局连续10年被邯郸地区(市)土管局评为先进一红旗一优
--
奖状 附图
--
左:1996#-6B 25日土管局干部职工和曲周镇实验小学500人,宣传车开道,上街宣传庆祝土地管理
--
右:土管局干部职工赶大集开展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咨询。
--
左:1992年春在中小学开展国土观念教育,图为侯村镇中学土地知识竞赛冬奖会。
--
左:土管局在支农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曲周镇郑桥村赠送“农民挚友,支农楷模”锦旗。
--
曲周县土地管理局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境域演变
--
第三节 地理位置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环境
----
一、地貌 地质
----
二、土壤 植被
----
三、水系
----
四、气候
--
第二节 利用
----
一、耕地
----
二、园地
----
三、林地
----
四、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五、交通用地
----
六、水域
----
七、未利用土地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一、土地公有制
----
二、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
----
一、公有土地使用制
----
二、私有土地使用制
------
附:古代著名土地制度
--------
一、井田制
--------
二、屯田制
--------
三、占田制
--------
四、均田制
第四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基本原则
----
一、征而未用的土地必须退还农民耕种的原则
----
二、节约用地的原则
----
三、统一管理坚持一支笔审批的原则
--
第二节 国家建设用地
----
一、审批权限
----
二、报批程序
----
四、出让期限
----
五、抵押
----
六、补偿与安置
--
第三节 集体建设用地
----
一、农村宅基地
----
二、乡镇企业用地
----
三、砖瓦窑用地
----
四、临时占地
第五章 地价与税费
--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价格
----
一、土地买卖
----
二、土地征用
--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价格
----
一、农地租佃
----
二、国有土地出让转让
----
三、城镇土地出租
--
第三节 城镇土地估价
----
一、县城规划区
----
二、建置镇
----
三、地价评估效益
--
第四节 土地税(赋)
----
一、田赋
----
二、农业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四、契税
--
第五节 费用征收
----
一、征地管理费
----
二、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费
----
三、土地注册登记、发证费
----
四、土地整治费
----
五、罚收费
----
六、国有土地出让、转让管理费
----
七、临时占地费
----
八、地价评估费
----
九、教育附加费
----
十、南水北调工程费
----
十一、宅基地有偿使用费
----
十二、荒芜费
第六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调查
----
一、历代地籍调查
----
二、土壤调查
----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四、权属调查
----
五、变更地籍调查(动态监测)
----
六、城镇地籍调查
--
第二节 土地登记
----
一、初始登记
----
二、变更登记
--
第三节 土地统计
----
一、统计内容
----
二、统计制度
----
三、统计调查
第七章 土地保护与开发复垦
--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
一、实施方案
----
二、调整实施方案
----
三、保护措施
----
四、保护效果
--
第二节 旱涝防治
--
第三节 土地开发
----
一、沙荒地开发
----
二、水域开发
----
三、闲散盐碱荒地开发
----
四、农村庭院开发
--
第四节 砖瓦窑用地复垦
----
一、措施
----
二、成果
--
第五节 文物景点保护
----
一、王坟
----
二、郭企之纪念亭
----
三、吕涧固烈士陵园
第八章 改土治碱
--
第一节 盐碱地
----
一、盐碱
----
二、白碱
----
三、卤碱
--
第二节 治理
----
一、土法治理
----
二、试验区
--
第三节 利用外资
----
一、外资引用
----
二、综合治理
--
第四节 治理成果
----
一、工程效益
----
二、经济效益
----
三、社会效益
----
四、环境效益
第九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一、资源调查
----
二、农业分区
--
第二节 总体规划
----
一、概况
----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
----
三、土地利用分区方案
----
四、方案的实施及效果
第十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监察
----
一、机构
----
二、职责
----
三、权力
----
四、业务
----
五、案件查处程序
----
六、专项检查
--
第二节 土地信访
第十一章 土地宣传科技与档案
--
第一节 宣传
--
第二节 “三无乡”“四无村”实施办法
----
一、“三无乡”标准
----
二、“四无村”标准
----
三、争创“三无乡”“四无村”实施办法
--
第三节 国土观念教育
--
第四节 信息调研
----
一、信息网络
----
二、信息载体
----
三、信息反馈
--
第五节 科技与成果
----
一、农业区划
----
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三、改土治碱
----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五、日常地籍管理
--
第六节 土地档案
----
一、概况
----
二、制度
----
三、档案利用
第十二章 土地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局设机构
----
一、办公室
----
二、地政股
----
三、建设用地股
----
四、监督检察股
----
五、信访股
----
六、土地开发站
----
七、执法大队
----
八、地价评估事物所
----
九、土地管理所
--
第三节 机关建设
----
一、物质文明建设
----
二、精神文明建设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