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断限:上起1912年,下迄1985年。“沿革”、“人物”、“文选”、“文化”等章,上溯到可考的年代;照片资料,下延到1988年为止。
二、本志采用编、章、节、目体例,以志为主,传、图、表、录兼用,横分竖写。
目录
封面
《岑河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
《岑河志》编纂人员
总目
题词
--
刘钦彪一九七八——一九八四年任中共岑河区委书记,是撰修《岑河志》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
图片
--
中共岑河区委员会岑河区公所
--
中共岑河镇委员会岑河镇人民政府
--
岑河镇一角,图中为民主街
--
岑河镇镇北居民区
--
建设银行、城建、粮食大楼
--
周黄乡人民政府
--
木垸乡人民政府
--
三岔乡人民政府
--
张场乡人民政府
--
岑河礼堂
--
岑河镇水厂
--
庙新村村民住宅楼
--
岑河镇第二砖瓦厂
--
岑河酿造厂大楼
--
岑河镇制冷设备厂
--
岑河镇内衣服装厂
--
岑河镇羊毛衫厂缝合车间
--
岑河镇印刷厂
--
印刷厂彩印成品
--
荧光灯厂出口产品
--
岑河种籽站引进繁殖的稻谷、小麦良种
--
岑河中学校园一角——林荫道
--
周黄中学
--
岑河卫生院
--
庙新村幼儿园
--
南桥中学新修教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岑河小学的奖旗
--
岑河镇园林场橘园
--
园林场种植的良种无核蜜橘
--
岑河业余汉剧团演出的《斩皇子》
--
岑河供销社新丰商场
--
岑河棉花站轧花厂
--
王人驹博士一家
--
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小组授予汶守德的荣誉证书、证章
--
湖北省粮食局授予岑河粮管所的奖状
--
岑河食品营业所大楼
--
麦瓜棉立体种植模式
--
岑河农技站引进繁殖的良种稻谷
--
岑河农技站引进繁殖的良种油菜
--
农业银行大楼
--
岑河镇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们在看电视节目
--
岑河广播站广播电视塔
--
岑河变电站
--
莲花渠电排站
--
豉湖渔场的精养渔池
--
豉湖渔场的职工在拉鱼
--
定湘寺古银杏树
--
张玉尊.(荆农村人),国家健将级赛艇运动员,曾先后参加在英国、丹麦举行的划艇世界锦标赛。图为赛前和民
--
段振经、李玉儿烈士墓,墓前为烈士后代合影
--
岑河地区出土文物
--
清代居民——繁荣街47号
--
岑河传统名菜——鱼糕元子
--
岑河传统名菜——金鱼戏油虾
--
余德松书法
--
李汉中国画《童趣》
--
郭宗荣书法
--
岑河区地图
--
民国时期岑河区地图
--
岑河镇镇区图
--
民国时期岑河口示意图
凡例
序
目录
第一编 概述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岑河区
----
第二节 岑河镇
--
第二章 区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户口、人口、民族、劳力
----
附(1)各乡土地面积一览表
----
附(2)岑河区历年户口、人口、劳力统计表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演变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演变
------
附各行政村(大队)名称更换基本情况表
----
第三节 乡行政区划
--
第四章 集镇村落
----
第一节 集镇
------
一、岑河口
------
二、张场
------
三、化港
------
四、夏家铺子
------
五、黄场
------
六、东寺
------
七、西湖
------
八、木垸
----
第二节 村落
------
一、岑河镇
------
二、周黄乡
------
三、木垸乡
------
四、三岔乡
------
五、张场乡
------
六、江陵县种畜场
--
第五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湖、渊、塘
----
第四节 口、挡、到
----
第五节 垸、堤
----
第六节 气候
------
一、气温
------
二、雨量
------
三、日照
------
四、风
------
五、霜
------
附岑河地区历年降雨量统计表
----
第七节 土壤
------
附岑河区土壤类型分布情况表
----
第八节 物产资源
------
一、植物
------
二、动物
----
附自然灾害录
------
一、水灾
------
二、旱灾
------
三、虫灾
------
四、风、雪、冰雹灾害
第二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共革命斗争简史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二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附(1)二战时期中共党组织分布情况
------
附(2)二战时期共产党员名录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
------
一、岑河地区中共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
二、开办短训班培养抗日骨干
------
三、荆沙沦陷中共江陵中心县委东迁岑河口
------
四、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
------
五、抗日武装独立营的建立和发展
------
六、困难时期坚持根据地的斗争
------
七、巩固区、乡政权,扩大抗日根据地
------
八、杨少卿起义投诚
------
九、抗日时期党领导的统战工作
------
十、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
附(1)抗日时期中共党组织的分布情况
------
附(2)杭日时期共产党员名录
----
第四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
----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
----
第二节 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三节 土地改革运动
------
一、土地改革
--------
附(1)岑河区土地改革前土地占有情况表
--------
附(2)岑河区土地改革工作组基本情况表
------
二、土地改革复查
------
三、民主建政
------
四、统购统销
----
第四节 肃反运动
----
第五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
第六节 反右派斗争
----
第七节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一、大跃进
------
一、人民公社
------
三、反右倾
----
第八节 反“五风”
----
第九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一、小“四清”
------
二、大“四清”
------
附(1)“四清”运动经济落实及退赔情况表
------
附(2)“四清”运动组织处理定案表
------
附(3)“四清”运动农村阶级成份变动情况表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党、政、军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组织机构
------
附中国国民党部分党员名录
----
第二节 国民党的政权机构
------
附民国时期岑河区地方官员名录
----
第三节 国民党的军事机构
----
第四节 日、伪组织机构
------
1.维持会
------
2.密侦组
--
第四章 民国时期其他党派团体
----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附(1)反动会道门
------
附(2)帮会组织
----
第四节 黄学会
------
附(1)黄学会的起源
------
附(2)岑河区黄学会发展情况
--
第五章 人民共和国时期党、政、军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
------
附(1)中共岑河区党组织发展情况
------
附(2)中共岑河区委(党委)成员名录
------
附(3)中共岑河区各乡(镇)党委(支部)书记名录
------
附(4)观音垱地区中共党组织建设情况
------
附(5)中共岑河区(镇)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政权建设
------
附(1)区级政府领导人名录
------
附(2)各乡政府领导人名录
------
附(3)观音垱地区各乡领导人名录
------
附(4)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军事机构设置
------
附(1)区武装部部长名录
------
附(2)乡(镇)武装部长(委员)名录
------
附(3)民兵工作纪要
--
第六章 政法
----
第一节 岑河法庭
----
第二节 岑河法律事务所
----
第三节 岑河派出所
--
第七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附岑河区农会(贫协)领导人名录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附岑河区历届妇女组织领导人名录
----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附(1)青年团组织发展情况
------
附(2)历届区、乡青年团领导人名录
----
第五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第三编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概况
------
一、土地占有情况
------
二、地主的剥削方式
------
三、生产状况
------
四、农民生活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业概述
------
附:岑河区历年粮、棉、油产量统计表
----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
----
第四节 农业科技
------
一、农业技术推广站
------
二、岑河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三、种籽站
----
第五节 农业生产改革
------
一、农具改革
------
二、耕作制度改革
------
三、施用肥料改革
------
四、使用农药改革
------
五、种籽改良
------
附(1)周黄棉花
------
附(2)木垸水稻
------
附(3)张场西瓜
----
第六节 农田水利
------
一、岑河水利站
------
二、水利建设
----
第七节 农业机械
------
一、岑河农机管理站
------
二、农业机械站
------
三、岑河农机修造厂
------
四、岑河农机供应站
--------
附岑河区农业机械发展情况表
----
第八节 农民的衣、食、住、行
----
附庙兴文明村
--
第二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林业
------
附林业发展情况表
----
第二节 畜牧业
------
一、岑河畜牧场
------
二、江陵县种畜场
------
三、岑河畜牧兽医站
----
第三节 水产业
------
一、豉湖渔场
------
二、奋强湖渔场
------
附传统副业—黄场竹器
--
第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岑河区的手工业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区镇企业
------
附(1)岑河区企业发展情况表
------
附(2)企业厂家简介
--------
1.岑河镇第一砖瓦厂
--------
2.岑河镇第二砖瓦厂
--------
3.岑河镇发电厂
--------
4.江陵县胶漆厂
--------
5.岑河镇塑料编织厂
--------
6.岑河镇塑料制品厂
--------
7.岑河镇农具厂(泡沫厂)
--------
8.岑河镇五金综合服务公司
--------
9.江陵县荧光灯厂(玻璃仪器厂)
--------
10.岑河镇面粉厂
--------
11.岑河镇禽蛋加工厂(皮蛋厂)
--------
12.岑河镇内衣服装厂
--------
13.江陵县四季春床单厂(包装厂)
--------
14.江陵县羊毛衫厂(针织厂)
--------
15.岑河镇鞋帽服装厂
--------
16.岑河镇皮鞋厂
--------
17.岑河镇造纸厂
--------
18.江陵县彩印厂
--------
19.岑河镇纸箱厂
--------
20.岑河镇制帽厂(草帽厂)
--------
22.岑河镇粉碎加工厂(蚊香厂)
--------
23.岑河镇竹器厂
--------
24.岑河镇制绳厂
--------
25.岑河镇搬运站
--------
26.岑河镇船运社(窗纱厂)
--------
27.岑河镇建筑队
--------
28.岑河镇物资供销公司(物资站)
--------
29.岑河镇机械站
--------
30.岑河镇理发社
----
第三节 乡办企业
----
第四节 村办企业
----
第五节 电力
------
一、岑河变电站
------
二、岑河电力管理站
--
第四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民国时期岑河区的交通概况
------
二、人民共和国时期岑河区交通事业的发展
--------
岑河交通管理站
----
第二节 邮电
------
一、民国时期岑河区的邮政概况
------
二、人民共和国时期岑河区的邮电事业
--------
岑河邮电支局
--
第五章 商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岑河口商业概况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商业改造与管理
----
第三节 岑河供销合作社
------
附(1)供销社历年经营情况统计表
------
附(2)供销社历年主要商品销售表
----
第四节 粮食购销与加工
------
一、岑河区粮油管理所
------
二、岑河区粮油加工厂
------
附岑河粮管所历年购销情况统计表
----
第五节 岑河棉花采购站
------
附历年棉花购销情况表
----
第六节 岑河食品营业所
----
第七节 岑河合作商店
----
附岑河食品营业所历年购销调情况表
--
第六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税务
------
财政税务所
------
附(1)历年农业税
------
附(2)历年工商税
----
第二节 金融
------
岑河营业所
------
附岑河营业所存贷资金统计表
----
第三节 岑河信用合作社
------
附信用社历年存款余额统计表
--
第七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城建领导机构—城建办公室
----
第二节 岑河房管所
第四编 文化教育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文化活动简况
------
一、民间戏剧
------
二、民间舞蹈
------
三、民间乐器
------
四、民间歌谣
------
五、革命歌谣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机构和文化团体
------
一、岑河文化站
------
二、岑河广播站
------
三、岑河电影队
--------
附岑河区电影放映情况统计表
------
四、协会
------
五、岑河业余汉剧团(文工团)
--------
附(1)岑河汉剧团演出的传统剧目
--------
附(2)岑河汉剧团(文工团)演出的创作改编剧目
--------
附(3)岑河汉剧社十大行当角色
----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活动
------
一、开展春节文艺活动
------
二、组织业余创作
------
三、举办书画展览,培养书画人才
------
四、建修岑河电影院
------
五、建立图书室
------
附业余创作篇目
----
第四节 名胜文物古迹
------
一、岑河八景
------
二、定向古树
------
三、文物
------
四、碑文墓志铭
------
五、寺、观、庙、庵
--
第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岑河区教育概况
------
附(1)明清进士、举人、秀才名录
------
附(2)民国时期大学生名录
------
附(3)民国时期塾师名录
----
笫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概述
------
附(1)岑河区中、小学基本情况统计表
------
附(2)岑河区建国后大学生名录
----
第三节 岑河区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
第四节 幼儿教育
----
第五节 初等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岑河中心小学
----
第六节 中等教育
------
一、岑河中学
------
二、南桥中学
------
三、木垸中学
------
四、周黄中学
------
五、三岔中学
------
六、张场中学
----
第七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八节 农村扫盲教育
----
第九节 知识青年工作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领导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
------
附岑河区历次群众体育竞赛记载表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一、民国时期学校体育
------
二、人民共和国时期学校体育
--------
附(1)岑河小学历年“达标”情况表
--------
附(2)岑河中学历年“达标”情况表
--------
附(3)岑河小学参加区(社)县、地运动会情况表
--------
附(4)岑河中学参加地区、省、全国运动会情况表
--------
附(5)岑河中学历次参加县运动会情况表
--------
附(6)岑河区进入体育院校(团体)学生名录
--
第四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情况
------
一、医生
------
二、药铺
------
三、治疗
----
第二节 人民共和国时期医药卫生事业
------
一、联合诊所
------
二、岑河卫生院
------
三、岑河血吸虫病防治组
--------
附历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
------
四、水改
------
五、妇幼保健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优抚工作
----
第二节 老人工作
------
一、基本情况
------
二、老龄问题委员会
------
三、老干部管理所
------
四、措施
------
五、社会福利院
第五编 人物
--
第一章 古代人物
----
岑文本
----
岑长倩
----
岑羲
----
岑参
----
张商英
----
毕渐
----
刘懋
----
刘悦
----
刘楚先
----
刘亨
----
张化成
----
张可前
----
胡在恪
----
张毓碧
----
张毓霍
----
胡秀温
----
张旋筠
--
第二章 现代人物
----
一、社会贤达
------
方桐轩
------
王羽可
------
朱春阶
----
二、革命烈士
------
简功臣
------
朱吉耀
------
张义生
------
龙家振
------
段振经
------
彭祥麟
------
附烈士名录
----
三、现代闻人
------
简舜卿
------
朱耀东
------
王人驹
------
朱玉衡
------
高先德
------
刘玉亭
------
朱世雄
------
刘相文
------
孙先义
------
郭宗林
------
傅长虹
------
雷克啸
----
四、名师巧匠
------
高烈卿
------
李恭卿
------
张文轩
------
刘友官
------
韩国鑫
------
熊邦桢
----
五、先进模范
----
六、港台同胞、海外侨胞名录
----
七、匪首汉奸
------
郑华堂
------
侯青门
第六编 文选
--
一、专著
----
孔子
--
二、小说
----
古镇风云录
--
三、戏剧
----
樊姬
--
四、旧体诗
--
五、新诗
--
六、联语
--
七、其它
第七编 杂志
--
第一章 宗教民俗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喜事
------
一、嫁娶
------
二、生小孩
------
三、过生日
------
四、建房
----
第三节 丧事
----
第四节 节日
----
第五节 筵席
----
第六节 服饰、饮食、住宅
--
第二章 方言俗语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俗语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谈局”)
--
第三章 民间故事
----
一、张居正巧对显奇才
----
二、请八仙
----
四、刘给事骑竹马
----
五、华严寺
----
六、定“湘”寺与定“向”寺
----
七、打架口
----
九、天官台子
----
十、王刷板巧对趣联
--
第四章 民歌、儿歌
----
第一节 民歌
----
第二节 儿歌
第八编 大事记
--
1921年1985年大事记
--
附(1)火灾
--
附(2)重大伤亡事故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