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广饶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08月
目录
封面
广饶县志
《广饶县志》历届编纂委员会名单
学术顾问
编纂人员
审定人员
北京大学教授、中华书局编审杨伯峻为《广饶县志》题词
图片
--
广饶县城鸟瞰
--
县委、县人大、县府、县政协机关
--
广饶县城一角
--
山东省省长赵志浩观看广饶县农牧商品展览
--
淄河岸畔梨花开
--
小麦丰收
--
万亩对虾养殖场
--
原盐丰收
--
引黄工程小清河分洪道下节制闸
--
工业区一角
--
广饶县第一中学教学楼
--
广饶县医院
--
闹春
--
外国友人参观手工花边
--
外国友人参观毛笔制作
--
南宋大殿(关帝庙)
--
大汶口文化时期骨器和玉器
--
岳石文化时期石器
--
陶鬻
--
彩陶鼎
--
1920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
南北朝比丘道伾石造像
--
南北朝北魏马鸣寺碑拓片(部分)
--
广饶县城区图
--
广饶县地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县城
----
第一节 旧况
----
第二节 现状
--
第四章 乡镇
--
第五章 村庄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地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
----
第六节 霜期
----
第七节 蒸发量
--
第三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四章 河流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野生生物资源
----
第四节 滩涂近海资源
----
第五节 矿产资源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涝灾
----
第三节 风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霜灾
----
第六节 地震灾害
----
第七节 海潮灾害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与分布
----
第一节 人口来源
----
第二节 人口数量及变化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与性别构成
----
第二节 文化构成
----
第三节 行业与职业构成
--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晚婚
----
第三节 节制生育
--
第五章 民族 姓氏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姓氏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
--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剥削关系
----
第二节 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综合农业区划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农作物布局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农作物面积产量
----
第四节 肥料施用
----
第五节 种子改良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概况
----
第二节 主要树木种类与优良树种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场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品种
----
第二节 畜禽繁殖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畜牧场和畜禽养殖专业户
--
第七章 农具 农机
----
第一节 传统农具
----
第二节 农用动力机械
----
第三节 配套农机具
----
第四节 农机作业
第五编 渔业
--
第一章 养殖
----
第一节 淡水养殖
----
第二节 海水养殖
--
第二章 海水捕捞
----
第一节 渔民 渔船
----
第二节 渔场
----
第三节 网具
----
第四节 捕捞品种
--
第三章 水产加工、供销
----
第一节 加工
----
第二节 供销
--
第四章 渔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资源保护
----
第三节 船舶检验
第六编 水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井灌
----
第二节 引黄河水灌溉
----
第三节 引其他河水灌溉
----
第四节 贫水区灌溉
----
第五节 灌溉技术和定额
--
第三章 农田治理
----
第一节 盐碱地治理
----
第二节 涝洼地治理
--
第四章 抗旱 排涝
----
第一节 旱、涝灾害发生规律
----
第二节 抗灾纪实
--
第五章 海潮 防潮工程
----
第一节 海潮
----
第二节 防潮工程
--
第六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河道治理
----
第二节 桥涵 水闸
----
第三节 电灌站
--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管理队伍
----
第三节 管理责任制
--
第八章 人畜饮水
第七编 盐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开发沿革
--
第三章 制盐
----
第一节 煎盐
----
第二节 晒盐
----
第三节 制盐机具
--
第四章 原盐的集贮、运销
----
第一节 原盐的集贮
----
第二节 原盐的运销
--
第五章 缉私
第八编 乡镇企业 多种经营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个体企业
--
第三章 多种经营
----
第一节 家庭副业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养殖业
第九编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 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五金加工工业
----
第三节 石油化学工业
----
第四节 建筑材料工业
----
第五节 油棉加工工业
----
第六节 食品加工工业
----
第七节 服装、鞋帽、纺织工业
----
第八节 印刷工业
----
第九节 皮革、木器加工工业
----
第十节 工艺品工业
第十编 交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第二章 交通线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大车道
----
第三节 公路
--
第三章 桥梁 渡口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渡口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陆路运输
----
第二节 小清河航运
----
第三节 货物装卸
----
第四节 民间交通运输工具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公路养护
----
第二节 交通监理
第十一编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铺递
----
第二节 邮政局
----
第三节 电报、电话局
----
第四节 邮电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政网点
----
第二节 邮件运输
----
第三节 城乡投递
----
第四节 邮政设备
----
第五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传真
第十二编 电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供电设备
----
第一节 发电设备
----
第二节 变电设备
----
第三节 输电线路
--
第三章 用电
----
第一节 农业用电
----
第二节 工业用电
----
第三节 生活用电
----
第四节 其它用电
--
第四章 电业管理
----
第一节 三电管理
----
第二节 农电管理
第十三编 商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商业局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外贸公司
----
第四节 烟草公司(专卖局)
----
第五节 物资局
----
第六节 药材公司
--
第二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采购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日用品销售
----
第四节 医药商品购销
--
第三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四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外贸出口
----
第二节 外贸进口
----
第三节 内贸 内销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集市分布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第十四编 粮油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油脂油料购销
----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
--
第三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储存
----
第二节 粮油调拨
--
第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料加工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第十五编 工商 物价 计量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管理机构
----
第三节 计量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市场物价
----
第二节 交换比价
----
第三节 物价管理
--
第四章 计量
----
第一节 计量演变
----
第二节 计量器具的生产
----
第三节 计量管理
第十六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三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盐税
第十七编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
第二节 中国人民银行广饶县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广饶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广饶县支行
----
第五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饶县支行
----
第六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饶县支公司
----
第七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货币演变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银收兑
--
第三章 信贷
----
第一节 典当
----
第二节 高利贷
----
第三节 农业信贷
----
第四节 工商信贷
--
第四章 基本建设投资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
----
第二节 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
第五章 存款 储蓄
----
第一节 各项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第六章 现金管理与结算
----
第一节 现金管理
----
第二节 会计核算
----
第三节 结算
----
第四节 侨汇
--
第七章 证券
----
第一节 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
第三节 期票
----
第四节 集资奖券
--
第八章 保险
----
第一节 投保
----
第二节 理赔
第十八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科技干部
----
第二节 群众性科技队伍
--
第三章 科技活动
----
第一节 重大科技活动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农村能源开发利用
----
第四节 气象服务
--
第四章 科技成果
第十九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公共设施
----
第二节 公益事业建筑
----
第三节 卫生管理 绿化
----
第四节 城建规划
--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设计 设计管理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第二十编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收入
----
第一节 农民收入
----
第二节 职工及非农业居民收入
--
第二章 消费
----
第一节 农民消费
----
第二节 非农业居民消费
--
第三章 居住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用具
第二十一编 政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
----
第二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中共广饶县委员会
----
第四节 党的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党校
----
第八节 基层党委
----
第九节 总支 支部 党员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活动概况
------
附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章 共和党
第二十二编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三章 青年团体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团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少年团体
--
第五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工商团体
--
第七章 学术团体
--
第八章 抗美援朝分会
第二十三编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署
----
第二节 县公署
----
第三节 民国县政府
------
附 日伪政权
----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府
----
第五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议会
----
第二节 参议会
----
第三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四章 基层政权
----
第一节 保甲制
----
第二节 区乡制
----
第三节 抗日民主基层政权
----
第四节 区乡人民政权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第六节 乡(镇)人民政府
第二十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封建官军
----
第二节 农民起义军
----
第三节 军阀部队
----
第四节 国民党军队
----
附一 日本侵略军及伪军
----
附二 日伪军罪行录
----
第五节 人民军队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武装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武装力量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
----
第二节 抽丁
----
第三节 志愿兵
----
第四节 义务兵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民兵组织
----
第三节 军事训练
----
第四节 武器管理
----
第五节 民兵参战支前事略
--
第五章 军事设施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军事设施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
第六章 重大兵事
第二十五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口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监狱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律师事务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民事调解
第二十六编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公民选举
----
第一节 选举参议会参议员
----
第二节 选举各界人民代表
----
第三节 选举人民代表
--
第三章 优抚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群众优待
----
第三节 国家补助
----
第四节 国家抚恤
----
第五节 烈士褒扬
--
第四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复员、退休、离休干部安置
--
第五章 救灾 救济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六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慈善团体
----
第二节 福利事业
--
第七章 婚姻登记
--
第八章 殡葬改革
--
第九章 信访
--
第十章 侨务
第二十七编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劳动机构
----
第二节 人事机构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职业培训
--
第三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管理
----
第二节 编制管理
--
第四章 工资 福利
----
第一节 工资制度、标准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
第三节 奖金 津贴 福利
--
第五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一节 工人退休、退职
----
第二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第二十八编 文化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文化艺术机构
----
第二节 广播电视机构
----
第三节 档案机构
--
第二章 群众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第三节 电影
--
第三章 地方戏曲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曲艺
--
第四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文学创作
----
第二节 戏曲、音乐创作
----
第三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
----
第二节 档案
--
第六章 新闻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通讯报道
----
第三节 报刊
----
第四节 电视
--
第七章 著作、作品要目
第二十九编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古遗址
----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 古城址
--
第三章 古墓葬
--
第四章 古石刻
----
第一节 碑碣
----
第二节 造像
--
第五章 收藏文物
----
第一节 馆藏出土文物
----
第二节 馆藏流散文物
--
第六章 纪念文物
--
第七章 名胜古迹
第三十编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书院 私塾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私塾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
----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三节 农业中学
----
第四节 农业技术中学
--
第五章 业余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概况
----
第二节 师资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
第三十一编 卫生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预防保健机构
----
第三节 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设备
--
第三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预防接种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职业病防治
--
第四章 食品卫生管理
--
第五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六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药
----
第二节 西药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附 民间验方选
第三十二编 体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民体育
----
第三节 业余体校
--
第三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小学体育
----
第二节 中学体育
--
第四章 体育设施
----
第一节 县城体育场所
----
第二节 运动器材
--
第五章 主要体育比赛
第三十三编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第四节 声韵配合
----
第五节 语流音变
----
第六节 广饶话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关系
--
第二章 词汇
----
第一节 名物词
----
第二节 动态词
----
第三节 性状词
----
第四节 指代、数量词
----
第五节 虚附词
--
第三章 语法
----
第一节 常见词缀
----
第二节 特殊重叠
----
第三节 几类句式
--
第四章 歌谣 谚语 歇后语
----
第一节 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三十四编 风俗 宗教
--
第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人生礼仪
----
第三节 生产习俗
----
第四节 民间游戏
----
第五节 岁时节日习俗
----
第六节 迷信 禁忌
--
第二章 宗教
第三十五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传
------
孙武
------
欧阳生
------
兒宽
------
董永
------
綦公直
------
李舜臣
------
成勇
------
魏一品
------
徐振芳
------
李焕章
------
孙三杰
------
邱澄翠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传
------
西若涛
------
李金鳌
------
宋其端
------
邓天一
------
耿贞元
------
李耘生
------
刘良才
------
吕乙亭
------
王又新
------
任天纵
------
岳拙园
------
李保真
------
李青山
------
时殿元
------
成建基
------
徐肇基
------
李玉堂
------
任乙山
------
耿子甫
------
张力群
------
商业兴
------
徐佐夏
------
延春城
------
李延年
------
阎约三
------
丁润生
------
李郁廷
------
延国符
------
杜振东
------
丁莱夫
------
李洪洲
--
第二章 人物传略
----
宋富春
----
李振甲
----
焦梅清
----
李少卿
----
刘奎文
----
刘居信
----
延宪孟
----
成肇基
----
刘洪范
----
许寿德
----
孙焕新
----
王子通
----
朱振高
----
朱怀荣
----
许海
----
王清梅
----
刘岱东
----
张洛书
----
徐建明
----
徐瑞符
----
杜济民
----
张立垣
----
高华吉
----
延伯真
----
李剑霜
----
徐本谦
----
许凤图
----
刘博泉
----
刘雨辉
--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第三十六编 杂志
--
第一章 奇珍异物
--
第二章 逸闻奇事
--
第三章 民间传说
附录
--
一 地方政令选
--
二 碑文铭记选
--
三 旧志序跋选
--
四 历次旧志纂修述略
--
五 孙武故里考证文选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