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志

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记 述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资源与土地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二、本志以述、记、志、录、图、表为体裁,以志为主体,述而不论,行文使用 第三人称。 三、本志上限力求溯源,下限记述到2007年,个别事件下延到201 1年。 四、本志清朝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记述,民国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同一纪 年在一段文字中出现多次时只在首次加括号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公元纪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公元纪年。 五、本志所用计量、度量单位,新中国成立前均按当时习惯称谓记述.新中 国成立后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称谓。 六、本志资料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的档案部 门资料,县土地管理局(国土资源局)各种档案资料及调查资料,县直各有关部 门编写的各种资料汇编,在搜集资料卡上均注明出处,本志一般不注明出处。 七、本志记述的区域范围,以1988年10月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以后所辖 的行政区划为准。 八、本志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名录只载人获得县级以上先进单位和先进 个人。 九、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大化瑶族自治县必要时写全称,一般只写简称自治 区和大化县或县。

内容时限: 2007-2011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图片
目录
凡例
序言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土地自然环境
-- 第一节 位置建置政区
-- 第二节 地质
-- 第三节 地貌
-- 第四节 土壤植被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水资源
-- 第七节 旅游资源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总面积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园地
-- 第四节 林地
-- 第五节 牧草地
-- 第六节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第七节 交通用地
-- 第八节 水域
-- 第九节 未利用土地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
第四章 土地市场
-- 第一节 土地买卖典当
-- 第二节 土地一级市场
-- 第三节 土地二级市场
-- 第四节 清理整顿土地市场
-- 第五节 地价
第五章 土地赋税费
-- 第一节 田赋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
-- 第六节 土地管理费
第六章 土地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第三节 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 第四节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
-- 第五节 农业区划
第七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陈报查田定产土壤普查
--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三节 土地变更调查
-- 第四节 “四低”、“四荒“土地资源调查
-- 第五节 林地资源调查
-- 第六节 地形图、地籍图测绘
-- 第七节 土地登记与发证
-- 第八节 土地证书年检
第八章 土地征用
-- 第一节 土地征用与审批
-- 第二节 土地补偿与安置
-- 第三节 征地实务
第九章 土地保护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
-- 第二节 砌墙保土
-- 第三节 防洪排涝
-- 第四节 综合治理
-- 第五节 “四项目标”责任制
-- 第六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 第七节 水毁农田整理验收
第十章 土地开发
-- 第一节 耕地开发
-- 第二节 园地开发
-- 第三节 林地开发
-- 第四节 县城用地开发
-- 第五节 独立工矿用地开发
-- 第六节 交通用地开发
-- 第七节 水域开发
-- 第八节 土地复垦与开垦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健全监察网络
-- 第二节 集中查处违法用地案件
-- 第三节 日常查处违法用地案件
-- 第四节 清理干部职工“三违”建私房
-- 第五节 开展“三无”乡镇活动
-- 第六节 调处土地权属争议
-- 第七节 土地信访
-- 第八节 行政复议与诉讼
第十二章 政策制定与土地宣传
-- 第一节 政策制定
-- 第二节 土地宣传
第十三章 统计档案财务
-- 第一节 土地统计
-- 第二节 土地档案
-- 第三节 土地财务
第十四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
-- 第四节 基础设施建设
附 录
编后记
大化瑶族自治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