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编者的话 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指引下,山西人民正意气风发,为振兴山西,把山西建设成为以煤炭能源为主的重化工基地而努力奋斗。历史经验使人们认识到,欲振兴山西,必先认识山西,掌握省情,一切从山西的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山西。为了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提供省情,给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参考,并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乡土教材,我们依照《<山西省志>编纂方案》编撰了《山西概况》,作为《山西省志丛稿》的第一卷,先行出版,供内部参阅。 《山西概况》
内容时限:
-1983
出版时间:
1985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山西概况》编委会
图片
编者的话
目录
上编 全省概况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二章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一、地理位置与面积
----
二、行政区划
--
第三章 人口与民族
----
一、人口
----
二、民族
--
第四章 自然概况
----
一、地貌
----
二、气候
----
三、河流与水文
--
第五章 自然资源
----
一、植物资源
----
二、野生动物资源
----
三、矿产资源
----
四、水力资源
--
第六章 经济发展概况
----
一、经济概况
----
一、经济建设发展目标
----
三、经济发展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七章 农业自然条件
----
一 地表形态特征
----
二、气候资源
----
三、水资源
----
四、土地资源
--
第八章 农业生产结构及发展变化
----
一、农业生产
----
二、种植业
----
三、畜牧业
----
四、林业
----
五、渔业
----
六、农民家庭副业
----
七、乡镇企业
--
第九章 农业经济条件
----
一、国家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
----
二、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中的农用资金
----
三、农业机械化水平
----
四、农用化学工业品使用水平
----
五、农田基本建设
----
六、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
第十章 农村经济改革
--
第十一章 农业经济的地位
----
一、农业净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
二、农产品价格
----
三、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
四、向国家提供的农产品
----
五、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值
----
六、农村购买力
----
七、农民生活水平
--
第十二章 煤炭工业
----
一、基本概况
----
二、发展现状
--
第十三章 冶金工业
----
一、基本概况
----
二、发展现状
----
三、发展前景
--
第十四章 机械工业
----
一、基本概况
----
二、发展现状”
----
三、特点和优势
--
第十五章 化学工业
----
一、基本概况
----
二、化学工业现状
----
三、存在问题和近期建设
--
第十六章 电力工业
----
一、建国前发展概况
----
二、建国后发展概况
----
三、分布情况
----
四、生产状况
----
五、各行业用电情况
--
第十七章 地质勘探
----
一、工作概况
----
二、矿产地质
----
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
四、基础地质工作
----
五、物探和化探工作
--
第十八章 基本建设和建筑业
----
一、投资规模
----
二、主要成就
----
三、建筑业的发展概况
--
第十九章 轻工业
----
一、历史状况
----
二、建国后发展状况
----
三、当前状况
--
第二十章 纺织工业
----
一、基本概况与发展现状
----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
第二十一章 二轻工业
----
一、基本概况与发展现状
----
二、主要行业发展情况
----
三、主要特点
--
第二十二章 地方电子工业
----
一、发展概况
----
二、生产能力
----
三、技术水平
----
四、新兴产业
--
第二十三章 医药工业
----
一、发展概况
----
二、中成药
----
三、化学医药
----
四、医疗器械
--
第二十四章 建材工业
----
一、发展概况
----
二、行业简介
----
三、今后展望
--
第二十五章 交通运输
----
一、铁路运输
----
二、公路交通
----
三、水运
----
四、民用航空运输
--
第二十六章 邮电通信
----
一、邮电机构
----
二、邮电网路
----
三、邮电设备
----
四、邮电业务
----
五、邮电工业
----
六、未来展望
--
第二十七章 城市建设
--
第二十八章 商业
----
一、国营商业
----
二、供销合作商业
----
三、工商行政管理
----
四、商办工业
--
第二十九章 粮油购销
----
一、粮油统购
----
二、粮油统销
----
三、粮油调拨
----
四、粮油仓储
----
五、粮食工业
----
六、议价粮油、食品经营和饲料加工
----
七、经营管理
--
第三十章 城乡集市贸易
----
一、建国以后的变化
----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发展
--
第三十一章 对外经济贸易
----
一、发展概况
----
二、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
----
三、进出口贸易
----
四、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
----
五、对外经济工作
--
第三十二章 财政
----
一、发展概况
----
二、基本成就
--
第三十三章 金融
----
一、基本状况
----
二、存款
----
三、贷款及其经济效果
----
四、货币流通
----
五、外汇业务
----
六、保险
--
第三十四章 劳动工资
----
一、职工
----
二、劳动力管理及劳动制度
----
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
----
四、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制度
----
五、待业人员的安排
----
六、职工的保险与福利
----
七、劳动保护
--
第三十五章 物价
----
一、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
二、市场零售价格
----
三、工农业产品交换比价
----
四、价格补贴
--
第三十六章 教育
----
一、高等教育
----
二、中等专业教育
----
三、普通教育
----
四、成人教育
--
第三十七章 自然科学
----
一、科学技术机构
----
二、科学技术投资
----
三、科技成果
----
四、学术刊物
----
五、学术团体
--
第三十八章 哲学社会科学
----
一、基本概况
----
二、发展现状
----
三、科研成就
----
四、学术刊物和资料
----
五、学术团体
--
第三十九章 文化
----
一、文化事业
----
二、出版事业
--
第四十章 新闻
----
一、报纸
----
二、无线广播
----
三、电视广播
----
四、有线广播
--
第四十一章 文物
----
一、古遗址、古墓葬
----
二、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三、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
四、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
--
第四十二章 卫生
----
一、发展概况
----
二、医学教育
----
三、中西医结合
----
四、疾病防治
----
五、妇幼卫生和保健
--
第四十三章 体育
----
一、机构和设施
----
二、骨干队伍
----
三、运动竞赛成绩
----
四、群众体育
--
第四十四章 政法
----
一、社会治安
----
二、法院工作
----
三、检察工作
----
四、司法行政
----
五、城市交通管理
----
六、消防
--
第四十五章 外事、旅游
----
一、外事工作
----
二、旅游事业
--
第四十六章 民政
----
一、优待抚恤
----
二、退伍安置
----
三、救灾
----
四、社会福利
----
五、农村社会救济
----
六、基层政权建设
--
第四十七章 党政军领导机构
----
一、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
----
二、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
----
三、山西省人民政府
----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山西省军区
----
五、一九八三年底党政军机关部分单位领导人员
--
第四十八章 人民政协
--
第四十九章 民主党派
----
一、民革
----
二、民盟
----
三、民进
----
四、民建
----
五、九三学社
----
六、农工民主党
--
第五十章 群众团体
----
一、工会
----
二、共青团
----
三、青联
----
四、学联
----
五、妇联
----
六、工商联
----
七、科协
----
八、文联
----
九、侨联
----
十、台联
--
第五十一章 宗教
----
一、宗教种类及发展状况
----
二、宗教政策和对宗教的工作
下编 地、市、县概况
--
第一章 太原市
----
阳曲县
----
娄烦县
----
清徐县
--
第二章 大同市
--
第三章 阳泉市
----
盂 县
----
平定县
--
第四章 长治市
----
长治县
----
潞城县
--
第五章 雁北地区
----
阳高县
----
天镇县
----
浑源县
----
应 县
----
灵丘县
----
广灵县
----
大同县
----
怀仁县
----
山阴县
----
朔 县
----
左云县
----
右玉县
----
平鲁县
--
第六章 忻州地区
----
忻州市
----
原平县
----
定襄县
----
五台县
----
代 县
----
繁峙县
----
静乐县
----
岢岚县
----
偏关县
----
河曲县
----
保德县
----
五寨县
----
神池县
----
宁武县
--
第七章 吕梁地区
----
离石县
----
兴 县
----
临 县
----
岚县
----
方山县
----
交城县
----
文水县
----
汾阳县
----
孝义县
----
中阳县
----
柳林县
----
交口县
----
石楼县
--
第八章 晋中地区
----
榆次市
----
太谷县
----
祁 县
----
平遥县
----
介休县
----
灵石县
----
寿阳县
----
昔阳县
----
和顺县
----
榆社县
----
左权县
--
第九章 晋东南地区
----
高平县
----
晋城市
----
阳城县
----
沁水县
----
沁源县
----
沁县
----
武乡县
----
襄垣县
----
屯留县
----
长子县
----
壶关县
----
平顺县
----
黎城县
----
陵川县
--
第十章 临汾地区
----
临汾市
----
侯马市
----
曲沃县
----
襄汾县
----
翼城县
----
浮山县
----
安泽县
----
古 县
----
蒲 县
----
隰 县
----
永和县
----
大宁县
----
乡宁县
----
吉 县
----
汾西县
----
霍 县
----
洪洞县
--
第十一章 运城地区
----
运城市
----
永济县
----
临猗县
----
万荣县
----
河津县
----
稷山县
----
新绛县
----
绛县
----
夏 县
----
闻喜县
----
垣曲县
----
平陆县
----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