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志

鲁甸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鲁旬县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和人物的史实。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5年03月

目录

封面
鲁甸县志
图片
-- 鲁甸县行政区划图
-- 鲁甸县卫星影像
-- 1985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前左一)由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安平生(后左二)陪同视察鲁甸,
-- 县城全景
-- 中共鲁甸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领导合影
-- 《鲁甸县志》编纂委员会合影
-- 《鲁甸县志》评审会合影
-- 中共鲁甸县委机关
-- 鲁甸县人民政府机关
-- 县城街道
-- 桃源水稻综合推广区
-- 龙头山辣椒
-- “鲁单一号”玉米
-- 引种西瓜
-- 桃源辣椒干
-- 烤烟
-- “合选1号”水稻
-- 文昌宫(现职中)大柳杉
-- 龙头山营盘紫金木(国家二级保护,全省最大一株)
-- 乐红黄杉(国家二级保护)铁杉混交林
-- 梭山油桐林
-- 龙头山沙坝蒙桑(岩桑全地区最大一株)
-- 山上林山下粮
-- 砚池山水库一角
-- 沙坝河四级电站
-- 小寨桃子
-- 核桃
-- 乐红细木黄果
-- 小寨李子
-- 香蕉苹果
-- 县第一中学
-- 玩得开心
-- 幼儿园小朋友上玩具课
-- 做手术
-- 县人民医院1988年获省级文明医院称号
-- 县人民医院
-- 文工队演出剧照
-- 文工队下乡演出
-- 出土文物——陶罐
-- 篮球运动会开幕
-- 乐马厂遗址及古桂
-- 出土文物——石具
-- 出土文物——刀具
-- 朱提银块
-- 汉砖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
-- 回族礼拜
-- 彝族火把节
-- 苗族女青年过花山节
-- 民族民间工艺品
-- 牛栏江峡谷
-- 江底三桥
-- 检查线路
-- 程控电话开通
-- 获中国金奖、国际金奖的鲁甸“芦丁”牌荞酒
-- 桃源牛干巴
-- 封装“云香”瓜子
-- “云香”系列食品
-- 商贸中心
-- 商贸中心内
-- 桃源牛市场
-- 大水井水泥厂
-- 江底私营水泥厂
-- 砖瓦厂
-- 建设中的乐马厂银矿
-- 银矿石
-- 镁矿石
鲁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鲁甸县志》编纂人员
《鲁甸县志》县内初审人员
《鲁甸县志》昭通地区复审人员
《鲁甸县志》省志办审查验收人员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切割中山区
---- 第二节 岩溶高原区
---- 第三节 混合丘原
---- 第四节 盆地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气象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水系
---- 第二节 径流
---- 第三节 水能
---- 第四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矿藏
---- 第一节 金属矿
---- 第二节 非金属矿
-- 第六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自然类型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七章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卷二 建置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隶属
---- 第二节 置县
-- 第二章 乡镇
---- 第一节 重镇
---- 第二节 乡和民族乡
卷三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自然增长
-- 第二章 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年龄 性别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节 职业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生育
---- 第一节 自然生育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卷四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编制计划
---- 第二节 基建计划
---- 第三节 物资计划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项目
---- 第三节 业务
-- 第三章 扶贫开发
---- 第一节 贫困状况
---- 第二节 开发效益
---- 第三节 经济协作
-- 第四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五章 物价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价格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业务
---- 第二节 建设
-- 第七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经济合同
卷五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土地私有
---- 第二节 互助合作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农机农具
-- 第三章 作物
---- 第一节 粮食
---- 第二节 经济
-- 第四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肥料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劳动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生产效益
---- 第六节 收益分配
卷六 畜牧
-- 第一章 畜禽品种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二章 饲养
---- 第一节 饲料
---- 第二节 草山
---- 第三节 绵羊生猪基地
---- 第四节 饲养量
-- 第三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防疫
---- 第二节 治病
---- 第三节 市场检疫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卷七 林业
-- 第一章 植树造林
---- 第一节 种子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植树
---- 第四节 造林
-- 第二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护林防火
---- 第二节 封山育林
----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林政
---- 第三节 木材购销
卷八 水利
-- 第一章 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小(一)型水库
---- 第二节 小(二)型水库
---- 第三节 塘坝
-- 第二章 引水工程
---- 第一节 水库配套渠
---- 第二节 引水渠
-- 第三章 排灌工程
---- 第一节 国营排灌站
---- 第二节 乡村站
---- 第三节 旱地浇灌
-- 第四章 洪涝治理
---- 第一节 防洪抗灾
---- 第二节 河道治理
-- 第五章 人畜饮水
---- 第一节 县城用水
---- 第二节 乡村人畜饮水
-- 第六章 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财务及财产管理
---- 第四节 灌溉管理
---- 第五节 水费征收
---- 第六节 综合经营
---- 第七节 搬迁抚恤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水库养鱼
---- 第二节 池塘养鱼
卷九 工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国营
---- 第二节 集体
---- 第三节 个体
-- 第二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矿业
---- 第三节 建材
---- 第四节 机械
-- 第三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加工
---- 第二节 其它
卷十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乡办
---- 第二节 村办
---- 第三节 社队办
---- 第四节 联户办
---- 第五节 个体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饮食 服务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建筑
---- 第六节 其它企业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生产财务
卷十一 交通
-- 第一章 道路
---- 第一节 便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二章 桥渡
---- 第一节 桥
---- 第二节 渡
---- 第三节 溜索
-- 第三章 运输
---- 第一节 人力畜力
---- 第二节 机动车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路政
---- 第三节 公路养护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车辆
卷十二 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邮电局
---- 第二节 邮电支局
---- 第三节 邮电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电报
卷十三 城建环保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土地管理
---- 第二节 城镇建设
---- 第三节 乡村建设
----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
---- 第二节 治理
卷十四 商业
-- 第一章 沿革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章 生产资料经销
---- 第一节 农业机具供销
---- 第二节 化肥
---- 第三节 农药
-- 第三章 日用工业品经销
---- 第一节 针织品
---- 第二节 日用百货
---- 第三节 五金交电
---- 第四节 石油
-- 第四章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一节 产品
---- 第二节 政策
-- 第五章 副食品经营
---- 第一节 肉食
---- 第二节 烟 酒 糖 茶 盐
---- 第三节 糕点
-- 第六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旅馆
---- 第三节 照相 理发
---- 第四节 其它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扶持生产
---- 第二节 购销
---- 第三节 管理
卷十五 粮食
-- 第一章 收购
---- 第一节 征收
---- 第二节 统购
---- 第三节 合同定购
---- 第四节 议购
-- 第二章 销售
---- 第一节 统销
---- 第二节 奖售
---- 第三节 返销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节 议销
-- 第三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库
---- 第二节 储存
---- 第三节 调运
-- 第四章 加工
---- 第一节 原粮
---- 第二节 油料
---- 第三节 熟食品
---- 第四节 饲料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票证
---- 第二节 财会
---- 第三节 统计
卷十六 烟草
-- 第一章 生产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种植
-- 第二章 收购
---- 第一节 政策
---- 第二节 收购量
-- 第三章 复烤储运
---- 第一节 复烤
---- 第二节 储运
-- 第四章 烟草专卖
---- 第一节 批发
---- 第二节 签证监督
卷十七 财税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收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管理
卷十八 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鲁旬县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鲁旬县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农业银行鲁旬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鲁甸县支行
---- 第五节 鲁甸县信用合作联社
---- 第六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鲁甸县支公司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流通币种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章 存储
---- 第一节 集体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存款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业贷款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商业贷款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第五章 债券
---- 第一节 经济建设公债
---- 第二节 国库券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一节 险种
---- 第二节 保额保费
---- 第三节 赔案
卷十九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国民党鲁甸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鲁旬县党部
---- 第二节 区分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鲁甸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文秘
---- 第三节 组织
---- 第四节 意识形态
---- 第五节 统一战线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政法工作
---- 第八节 政治大事记略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其它
卷二十 政权
-- 第一章 县参议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活动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大会
----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三章 县政府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政务
--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务
-- 第五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会议
---- 第三节 活动
卷二十一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惩治犯罪
---- 第三节 社会治安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监督
---- 第三节 侦查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判工作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律顾问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节 调解
---- 第四节 法制宣教
卷二十二 军事
-- 第一章 武装
---- 第一节 绿营
---- 第二节 团保局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装备
------ 附:兵事
卷二十三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就业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社会养老保险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干部录用
---- 第三节 奖惩
---- 第四节 干部调动
---- 第五节 离退休
卷二十四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安置
-- 第二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社会福利
---- 第二节 救济贫困
---- 第三节 救灾
-- 第三章 民政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支援前线
---- 第三节 地名
---- 第四节 侨务
---- 第五节 其它
卷二十五 科技
-- 第一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 第二节 群众学术团体
-- 第二章 农业科技
---- 第一节 种植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三节 林业
---- 第四节 烟草
-- 第三章 地震科技
---- 第一节 震情
---- 第二节 测报
卷二十六 教育
--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幼儿园(学前班)
-- 第二章 小学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章 中学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除文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函大 电大
---- 第四节 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学校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经费
---- 第四节 招生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卷二十七 文化
-- 第一章 文学
---- 第一节 创作
---- 第二节 传说
---- 第三节 歌谣
-- 第二章 艺术
---- 第一节 戏剧
---- 第二节 音乐
---- 第三节 舞蹈
---- 第四节 书法 美术 摄影
-- 第三章 文化事业机构
---- 第一节 文化馆(站)
---- 第二节 文工队
-- 第四章 图书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藏书
-- 第五章 影视广播
---- 第一节 电影放映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六章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古墓
---- 第四节 器物
---- 第五节 文物管理
---- 第六节 风景名胜
-- 第七章 汉语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语法
----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
卷二十八 医药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护理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食品卫生
---- 第二节 饮水卫生
---- 第三节 学校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防疫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防治地方病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儿童疾病防治
---- 第三节 妇女病防治
---- 第四节 计划生育手术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医技培训
---- 第三节 药政 药检
---- 第四节 经费
卷二十九 体育
-- 第一章 体育活动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老年体育
-- 第二章 竞赛
---- 第一节 参赛项目
---- 第二节 运动会
---- 第三节 竞赛成绩
卷三十 民族
-- 第一章 汉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二章 回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三节 习俗
-- 第三章 彝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语言文字
-- 第四章 苗族
---- 第一节 族源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第四节 文化
人物
-- 一 传
---- 马连升
---- 李本忠
---- 李正荣
---- 罗礼臣
---- 顾德益
---- 王大昌
---- 盛景升
---- 万良洪
---- 李辉山
---- 李长彦
---- 李杰侯
---- 罗有顺
---- 陇耀
---- 刘崇武
---- 张秉剑
---- 宋有仲
---- 李士厚
---- 朱顺才
---- 李士珍
-- 二 简介
---- 马豪
---- 张根才
---- 安邦儒
---- 李应雄
-- 三 录
---- (一)烈士英名录
------ 李兴杨
------ 孔凡华
------ 赵杜军
------ 杨明
------ 黄正朝
------ 宁永宽
------ 胡其昌
------ 袁上武
------ 蔡科文
------ 马本祥
------ 朱阁文
------ 彭兴礼
------ 丁毛富
------ 郑荣亮
------ 周永安
------ 赵德清
------ 唐恩祥
------ 马才学
------ 宋国先
------ 唐文怀
------ 王子明
------ 陈发顺
------ 马骥
------ 陈万元
------ 曹喜光
------ 卢启章
------ 杨朝芝
------ 袁昌德
------ 范家义
------ 周明文
------ 罗光贤
------ 蔡选国
------ 马敏国
------ 马祥胜
------ 马敏孝
------ 刘正龙
------ 马光凡
------ 李兴成
------ 马永胜
------ 李兴对
------ 陈礼超
------ 吴在先
------ 张登周
------ 缪树发
------ 訾永山
------ 杨国林
------ 吕兴万
------ 赵声才
------ 刘崇武
------ 邹登才
------ 李世俊
------ 侯家强
------ 丁福恒
------ 刘友富
------ 张乘剑
------ 张光平
------ 陈登义
---- (二)已知的受表彰人物
---- (三)已知的鲁甸籍在外县团级以上副高职以上名录
-- 四 表
附录
-- 一 文献选辑
-- 二 文告
-- 三 函
-- 四 碑文
-- 五 地情资料目录
修志始末
鲁甸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版权页